第24章
作者:又生      更新:2025-09-09 09:19      字数:3479
  书中有一段叙述孙姬款待旧相好设宴,写桌上有一碟风干栗黄,一碗炒熟白果。
  朱昱修从未尝过民间小吃,很好奇,喊陆洗去找。
  陆洗笑道:“陛下,你看这是什么?”
  帘幔向两边打开,朱昱修揉了揉眼睛,只见太监端着的正是糖炒栗子和盐烤白果。
  陆洗卷起袖子,趁热剥了两三粒,递到御前。
  朱昱修咯吱咯吱笑起来:“像狸花。”
  陆洗对镜一照,原来是脸上有几片栗壳。
  他索性也不擦,举起双手,比出抓人的动作,嗷呜叫了几声。
  朱昱修拍着扶手,笑得前俯后仰:“哈哈哈哈哈哈。”
  董嫣听见动静,让人把陆洗叫到自己跟前,询问中秋佳节应当如何过。
  陆洗道:“太后勿忧,济南府已经在泺泉安排迎秋宴。”
  董嫣静了一会儿,问道:“济南府有烟花没有?”
  陆洗也静了一会儿,回道:“臣命人加急筹备。”
  董嫣小声道:“这些花销不好让济南府出,可是大内又没什么钱了,右相还有法子吗?”
  二人隔着帘子,外面光线亮,里面暗。
  陆洗不作声地咬了咬牙。
  董嫣道:“若是有难处,不必勉强。”
  陆洗看着帘子里的漆黑,回道:“臣的一切都是太后给的,没有什么能难住臣。”
  董嫣轻声一笑:“不提我还以为你忘了呢。”
  陆洗道:“臣不敢忘,立刻去办。”
  一支玉簪花从窗中伸出。
  “在金陵总觉得憋闷,到了北方方觉神清气爽。”董嫣道,“右相的安排正合我心意。”
  陆洗领了赏。
  阮祎路过,关切地问怎么回事。
  陆洗苦着脸道:“阮公公啊,得亏你问,这苦水我还真是只能和你倒。”
  阮祎道:“怎么了?”
  陆洗拔下花,算起账。
  去年飞蓟堂通过志朴香堂给宫里交了三十万两,今年交了二十万两,还没有算新帝贺礼、太后寿礼、元宵乐宴、清明造湖景供皇室春游等资费,再就是前几年宫里让大湖织染局多交的千匹三色锦,说是日后减免,最终还是没了影儿。
  “若不是运气好,我还算有一些盈余,怕倾家荡产也供养不起。”陆洗道,“刚喘一口气,又得掏钱办中秋晚宴,还要放烟花。”
  “陆相说这些,是嫌司礼监拿多了。”阮祎置之一笑,“可你若真有困难,上回还能拿出一万两给青霖园主做人情?”
  “我知道,多谢你把弹劾我的奏本留中。”陆洗唉道,“但那件事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青霖是京城消息海,我又不像林相动不动就和谁是世交,除了拿钱开路,我没别的法子。”
  阮祎道:“好好好,待这趟回去,咱家择机提醒太后,你忍一忍啊。”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董嫣在济南行在大宴群臣。
  华灯初上,笙歌鼎沸中舞袖翩翩。
  泺泉之畔火树银花,宾客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尽显一派繁华盛景。
  陆洗假吃了几口,结束应酬,抽身回馆驿议事。
  他是没有心思看歌舞的。
  北方局势风云际会,能否与蒙古各国达成短期的和平协议,能否用通商之利稳住局面,能否退去骚扰边境的军队,就看这次朝贺的成败。
  陆洗到的时候,屋中已有四人,分别是宋轶、董颢、于染和飞蓟三分堂堂主飞逸。
  飞逸身披黑纱,脸戴面具,手指间转着一枚麒麟镖。
  董颢穿着一袭旧服,补子颜色发白,襟口泛黄,呈现出一种与身份不相称的过分的俭朴。他是太后董嫣的族兄,连陆洗私下见他都得谢当年的提拔之恩。
  陆洗拱手行礼:“恩公。”
  董颢道:“虚礼就不要讲了,讲讲事情进展如何,年初你要通哈密、广宁两条路,工部尽全力督造,不仅没延误而且还提前完成,现在总得听你说一个所以然。”
  陆洗笑道:“宋轶。”
  宋轶铺开一张地图。
  于染轻咳,起身递出一本册簿:“陆相要的都在里面,下官告辞。”
  一记飞镖把门栓钉住。
  于染抬头:“?!”
  飞逸拦下人,歪头笑道:“于尚书,从见到我的一刻起,这艘贼船你就下不去了。”
  于染捋着胡须,缓缓坐下。
  陆洗在这张地图上画的既不是行军路线,也不是通商路线,而是一个个代表当地关键人物的标记,标记间牵连着丝丝红线,代表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蒙古各国雄踞北方草原,实力最强的主要有西边的瓦剌,中部的鞑靼、东边的兀良哈三国。
  陆洗先从拿定兀良哈说起。
  兀良哈虽然历来与鞑靼通婚,但这一任首领阿札性格软弱无主见,凡事都向国师塔宾请教。
  塔宾其人虽对外强势,却有一个隐蔽的软处,那就是他极其宠爱身边如花似玉的小妾宝音。
  宝音是汉人,家中父母兄弟姐妹都还在辽北未迁,这一信息被飞蓟堂打听到之后,立刻就把这家人“守护”了起来,并通过他们给宝音送去许多稀世珠宝。
  宝音得到好处,心中五味杂陈,自是喜爱珠宝,却又隐隐为家人安危担心。在飞蓟堂的利诱威逼之下,她最终选择听从,如其所愿对塔宾吹起了枕头风。
  塔宾想哄爱妾开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还贪财,早就看不惯隔壁鞑靼截断与阜国通商的独石官道,正思量,不想阜国新上任的右丞相陆洗如此慷慨,不仅如约开放辽北海关,还专门为两国重修广宁古道,足见互市诚意,于是他转变态度,力劝阿扎亲汉。
  “这是塔宾大人亲笔书信。”陆洗把一道木牒放在桌上,“他将派长子托托前来朝贺,先前咨询于尚书正为此事,纯种马匹价格不菲,税率定多少得听户部的建议才是。”
  于染笑了笑,再次递上文簿,道:“我这都算得清清楚楚的,广宁共开市三处,若与兀良哈谈拢,每年关税可添八十万两,其中马匹税按三十抽一。”
  陆洗收入怀中:“听到了没,于尚书要打马吊。”
  于染道:“啊?”
  飞逸道:“听到了。”
  于染道:“不不不,这和马吊牌有什么关系,我是说,既然开市,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
  这里还在扑腾,那里刀俎已落。
  宋轶接着给于染举了一个例子,譬如马匹可以分为上上、上、中、下、驹五等,若在给马分等级的时候动手脚,则很难被查出,行话叫“牵马钱”。
  “互市是对兀良哈的笼络和安抚,也是互利互惠,国库拿大头不必多说,但在座的各位也都付出了心血,不能饿肚子。”陆洗摸着手上那颗鸽蛋大小的翡翠,做主道,“牵马的钱,塔宾那里回三成,工部二成,户部二成,地方兄弟们二成,陆某人拿剩下的就当跑腿。”
  董颢点了点头。
  于染的脸涨得通红。
  宋轶笑道:“于尚书,你在户部十年,别装了。”
  于染摆摆手:“不是装,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似陆相这样的手笔,于某人也算是相见恨晚,倘若之前朝廷有一半的胆魄,国库也不至于现在还是亏空。”
  陆洗请几人安坐,接着讲与瓦剌的交涉过程。
  第20章 平北朝贺(二)
  瓦剌可汗额鲁特常年在阜国和鞑靼之间摇摆,有时和鞑靼合兵扣关,有时又私下向阜国求和,只为借哈密古道通往西边的古官路驼道。
  陆洗在多方打听,细细琢磨之后,决定对额鲁特生性多疑这一弱点出手。
  额鲁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主张联合鞑靼对抗阜国,而小儿子崇尚中原文化。
  陆洗招募了一批细作,令其潜入瓦剌各部散播流言,说额鲁特的大儿子与鞑靼汗王来往密切,双方私下已达成协议,若今年合力攻破阜国边塞,鞑靼汗王将助大儿子取得瓦剌汗位。
  额鲁特年事渐高,本就对权位交接十分敏感,正这时又收到了一封来自阜国的拆了封的国书。
  国书拆封涂抹其实是陆洗刻意为之,然而额鲁特疑心过重,认定是大儿子所为,连夜将大儿子禁足,令拥护小儿子的族人密儿纪去平北朝贺。
  大儿子为表忠心,只得依照额鲁特的意思去鞑靼领地抢回三百只羊和五十口人方才得到谅解,却也因此彻底得罪鞑靼,难成气候。
  夜空烟花绽放,窗前时明时暗。
  陆洗的目光最后落在鞑靼境内。
  他重修哈密和广宁两条古道,正是为西联瓦剌,东联兀良哈,共同向蒙古中部的极具野心的鞑靼汗王鬼力赤施压,逼迫其撤回骚扰阜国边境的军队。
  不料鬼力赤听闻瓦剌和兀良哈的动作之后也派出了使者往平北朝贺。
  宋轶道:“大人,鞑靼使团据悉已入独石道。”
  陆洗喝一口水,点了点头,神色仍不轻松:“鬼力赤年富力强,野心勃勃,近来多次出兵试探我国边境,这样一个人不该如此客客气气地对我们示好,要时刻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