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作者:爱初会      更新:2025-09-09 09:38      字数:3381
  “若姐姐青云直上当了伴读,可不能再嫌弃花儿粉儿了。”黛玉一面躲她,一面将茶花胡乱簪在了她头上,古灵精怪地说:“若宫里又有了什么纱堆的花、新制的粉,姐姐可千万记得,头一份给妹妹捎回来呀。”
  “你呀你,多大的仇至今不忘……”宝钗心知她是说周瑞家的送宫花那档子事,到底也是那老货故意弹压表小姐错了次序,让薛家跌尽了脸面。若是她真选上了,可不能再拿两枝花送人情了。
  好容易送走了宝钗,宝玉忙献宝似地将鹡鸰香串掏了出来,转赠黛玉。
  黛玉心中有气,埋怨宝玉怎么一点儿都不长进,“借花献佛有什么意思,我不要它。”若非北静王在宫中救过她脱困,又劝言皇帝派王君效下江南医治父亲,只怕御用的东西她都要骂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宝玉只得收回作罢。
  且说贾琏一从扬州回来,就拿高知府、李衙内的事告诫凤姐,以后万不可再操弄这些事,而后把凤姐得的三千两银子要过来,自己私藏了。
  凤姐听了也是后怕,因怀着孩子,此后越发谨慎小心,净虚老尼再来贾府化布施,她都一概打发了。
  而今她筹备好了给北静王新婚的贺礼,又来问贾琏:“薛妹妹初八待选伴读的事,老太太没个表示,咱家宫里的大小姐忽喇巴的反传消息出来,说宫里明为公主选伴读,暗里是给太子选嫔妃,让我多打点下宫里的太监。我拿不定主意,讨你的口气。”
  贾琏正在脸盆里洗手,低头说:“薛大傻子上回聚赌的事,他们家自己摆平了,想来也不差钱儿,咱们还是别掺和了。”他擦完手,将帨巾往水盆里一扔,笑道:“薛妹妹就算有命做寿王妃,薛老大还能做杨国舅不成。”
  凤姐冷笑,鼻子里哼了一声,撂下此事不管。又扳着指头数:“咱们家最热闹的就是三月了,三月初一是二太太的生日、初二是探丫头的生日、初九又是二爷你的生日。往年都是接二连三,大宴小宴办三回,如今我身怀六甲,实在张罗不开,还请爷心疼心疼我,跟老太太、太太说说,今年就合起来办一次罢。”
  “知道了,多谢阿凤替我操持劳碌了。”贾琏轻轻摸了摸凤姐圆鼓鼓的肚皮,笑道:“那就只给太太办正席,戏文酒席照好的点,热闹一回就算了。”
  三月初一,王夫人生日当天,宁荣二府的人欢聚庆贺,热闹非凡。各院的仆从分拨向王夫人磕头祝寿,讨赏讨酒。
  唯有晴雯一个人还躲在西厢的书房里,刻苦攻医书。王君效虽是她的师父,但毕竟没有很多机会得他面授口传,她能依靠的只有这些经过王君效认可的医书来学习。
  能够理解的内容,就先下死功夫背诵下来,暂时不能理解的,就先摘录下来,等下次面见王君效的时候再求教。没有足够扎实的医理基础,王君效是不会轻易教她针灸的。
  而今林姑娘给她买的七枝鹅毛笔都已经用秃噜毛了,她能背下的典籍内容也越来越多。
  到了下晌,太阳正大的时候,看字晃眼睛,晴雯才放下医书,哈欠连连地翻开针黹盒,给宝玉做足衣。
  忽然麝月才绛芸轩过来,喜滋滋地说:“方才宫里有太监来降旨,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永安宫尚书,加封贤太妃。平姐姐让我们这些看屋子的,也都去领赏。”
  “什么?”晴雯震惊不已,没留神一针戳到了指头上,“怎么是贤太妃?大小姐不是在凤藻宫做女史,怎么会到永安宫去了?”
  麝月也不知情,急急忙忙出门讨赏去了。
  这么大的事,怎么跟前世的情形走了样?她记得上辈子元春封妃的消息传来,是在冬天政老爷的生日宴上。怎么如今才三月元春就封妃了,而且封的不是贤德妃,而是贤太妃,这也太奇怪了。
  在晴雯诧异的当下,贾母已经按品大妆,领着太太们进宫谢恩去了。
  贾政得知女儿晋升太妃之位,皆因太子拟诏书时笔误的内情,谢过宣隆帝、圣寿上皇,又需要往东宫去谢那个素未谋面的太子,不巧太子去皇陵勘察巡检地宫了。只得留下叩谢隆恩的折子,便携贾母及诸女眷回府了。
  虽然贾元春成为了从一品的贤太妃,与贾府一直仰赖的甄太妃平起平坐了。但贾府上下在欣然得意之余,也有不免多了几重顾虑。
  元春相对于宣隆帝的新妃而言,她的年纪算大了,可对于圣寿上皇的老妃而言,她就像鲜花一样娇艳。
  偏偏圣寿上皇年过花甲,在失去了大部分权柄后,无所追求。更想在后宫一振雄风,妄图给他的皇帝儿子,再添两个皇弟出来示威抖狠。起先是风韵犹存的甄太妃承担这个使命。而今的元春早就盖过了甄太妃的风头,封太妃不到半月,元春就已经椒房专宠了。
  原本元春入宫前就做好了准备,将来要伺候一个比自己父亲年纪差不多的男人做丈夫。而今阴差阳错,她甚至要伺候一个年纪能够当她祖父的男人做丈夫。
  然而元春的满腹委屈,对于贾府而言,根本不值一提,眼下最要紧的事,是尽快厘清与甄家、甄太妃的关系。
  是联盟还是争宠,是个令人头疼难以把握的问题。即便贾府想要让步,和平相处,甄家未必肯接受,也很难接受。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太子的这一遭釜底抽薪,祸水东引,可是打了甄、贾两家措手不及。
  连日来的好天气,到三月初八这天就飘起蒙蒙细雨来,薛宝钗一大清早就华服靓妆,带着莺儿乘轿进宫待选,薛蟠骑马随轿一路护送。
  车马行到兴隆街时,正与北静王绵长红艳的迎亲队伍遇了个正着。
  薛宝钗从前听宝玉形容北静王,全是溢美之词,不由撩开轿窗纱帘,悄悄窥望那个白马金鞍的新郎官。
  但见北静王冠插金簪,顶垂朱缨,身着赤色圆领织金蟠龙袍,花簪两鬓,红绫披肩,身姿款段相当俊美。他鼻梁挺拔,眉眼含笑,眸中泛着温润的谦光,显得人风流俊逸,卓尔不群。
  宝钗紧闭的双唇蓦然张开,仿佛死去的义忠王世子,又假渡了他人皮囊,重生在自己面前。
  直到迎亲的队伍徐徐过去,那一抹红艳的身影展眼无踪,她才放下帘子,犹自心悸。
  她闭眼定了定神,安慰自己,论相貌才学权势地位,太子必胜过北静王千百倍。只要自己把握好机会,成为公主伴读,进而得太子垂爱,就一定能青云直上,夙愿得偿。
  务农靠天吃饭,俯仰随人。行商凭智生财,成己成物。多有发家的沈万三,少有登天的田舍翁,商人亦能读书明理,治国辅民,凭什么要低人一等呢?
  第37章
  黄金莺骄矜说金玉, 薛宝钗待选撂宝花
  入宫参选公主伴读的姑娘,年纪在十岁至十四岁之间,大多出身名门世家, 少部分是通过姻亲舅甥关系投名进来的。
  宝钗进宫见到其他参选的小姐,无不是妆容精致, 衣裙华丽的高门贵女, 就连她们身边跟着的丫鬟穿戴都高人一头, 甚至有盖过她的架势。因此她劝诫莺儿,到了安置丫鬟的处所,定要按部就班, 谨言慎行, 切不可逾矩多言。
  莺儿神情紧张, 连忙点头称是。
  宝钗又觑空一路给关隘处的太监宫女打点银子,很快套出了一些消息,知道了华光公主的性格偏好, 初选以考较文墨为主。
  贿赂这种事屡见不鲜, 其他参选者也多有送礼塞金银的,不这么做, 反而会吃亏。
  经过礼部次序唱名, 众少女列队进入漱玉轩中,里面用数百隔断, 分割成一个个独立蜂房似的空间, 堪比贡院的号舍了。
  宝钗进入其中一间格子房,桌案上摆着一套文竹绳纹提梁文具箱。坐具是一张方凳, 脚下还搁着一个痰盂。
  只听一位掌事嬷嬷袖手说:“诸位桌上的文具箱中, 都有三道考题,请在两个时辰内书写答案。”
  宝钗抽开文具箱的抽屉, 依次取出考题并笔、墨条、纸、砚、水注、镇纸等物。至于其中的笔格、搁臂、研山、笔洗、毛刷、草纸、丝绢、水中丞、水勺、墨瓶等物想来用不上,便没有动。
  第一道题目:公主请你为她十三岁寿宴拟定十二道菜品,你当如何。
  第二道题目:公主评价《西厢记》“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你当如何。
  第三道题目:得知公主乳母病重移居宫外,你当如何。
  宝钗一边研墨一边审题,不由凝眉,好刁钻古怪的题目。
  鸣鸾宫中,华光公主正与皇兄禛钰打双陆,即便禛钰饶她八筹,结果还是一连三败,难免气馁,推脱不玩了。
  “投壶射覆、围棋双陆、纵横七巧、鲁班锁九连环,就没有哥哥不拿手的,跟你玩,我就像个小傻瓜似的。”华光公主两手托腮,气鼓鼓地说。
  禛钰将手中骰子一抛,拍了拍手道:“一通百通罢了,都是一个道理,专心动脑,就没有解不了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