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作者:爱初会      更新:2025-09-09 09:39      字数:3327
  晴雯心烦气躁地在阶下踱来踱去,忽然听到了太子的心声。
  “情深不忍寐,前缘已成灰。表妹只要你喝上三杯好了汤,我再引出你的伤心泪来,你就会将我彻底遗忘,从此你做一品夫人,我做孤家寡人。忍过十年’相忘生离‘,就不会’相杀死别‘了,往后债消恨灭,万事解脱。还求你千万垂怜,再爱我禛钰一回……”
  听了这番心声,晴雯大惑不解,惊疑不定,便刹住了脚,又听到太子斟了一杯茶,说:“表妹,喝杯茶,润润嗓子。”
  黛玉斥道:“这会子都三更天了,再吃夜茶,你又长精神了,越发逞能闹我。我不喝,你也不准喝!”
  “是琥珀茶,助眠的。”禛钰笑道。
  黛玉道:“那好,喝过了,就老实歇了罢。”
  晴雯听到黛玉接过茶喝了几口,正要冲进去,提醒姑娘茶水里有问题。
  忽见章明挡在她面前,向门内抬了抬下巴,“晴姑娘,准备送水进去了。”
  “知道了。”晴雯拖长了声音,想来只有等服侍姑娘沐浴的时候再说了。
  乍见到黛玉身上多出不少红痕,晴雯立时埋怨道:“眼见入夏,难不成让姑娘不穿香罗纱,又换上夹的。”
  “表哥帮涂了药,明儿早上就消了。”黛玉绵绵软软地走进浴桶中。
  晴雯忙道:“我听见太子偷背着人,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疯话,姑娘听听是什么意思……”
  黛玉迷迷糊糊地听着,搭在浴桶边缘的手骤然捏紧,蹙眉站起,反手抓住晴雯的手,喝道:“快!帮我催吐!”
  “哦!”晴雯立刻点按了她的郄门穴、内关穴,黛玉呕意上来,偏头将方才禛钰喂她喝下的茶都吐到了地上,又漱了漱十次口才罢休。
  什么叫“从此你做一品夫人,我做孤家寡人”?什么叫“忍过十年’相忘生离‘,就不会’相杀死别‘了”?
  黛玉心中惊愕万分,揉着脖子暗中忖度,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吩咐晴雯道:“以后但凡我入口的茶水、汤粥都不要让表哥碰。若我推脱不过,你想法子帮我换了。”
  晴雯点头道:“好。”
  黛玉沐浴好后,原本想质问禛钰,以求解惑,谁知他酣然睡去,眼角犹有泪痕。
  想到明日他就即将远行,黛玉不忍将他唤醒,只得轻手轻脚地躺在他身边。
  待太子远赴茜香国后,黛玉按捺下心中的疑惑,携了湘云、晴雯、紫鹃去巡视名下的田庄和商铺,查看夏粮收成情况。
  接连数年旱涝不定、鼠盗蜂起,蝗灾频发,连年歉收,也不知禛钰施了什么法,总之他买的田庄几乎不曾受到鼠蝗侵害,出息还不少。
  可大多数百姓的田地,损失惨重,甚至颗粒无收。偏偏这时候,朝廷的赋税、徭役、杂捐都在增加。
  无论是耕地稼穑的农民,还是行商坐贾的商人,被迫缴纳各种苛捐杂税,让本就艰难的生活越发雪上加霜,人人怨声载道。
  荒村野郭外,一个癞头和尚,粪扫秽衣,手捧空钵,嘻嘻哈哈,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蝗飞鼠舞炊烟断,血染山河不忍看。寒门贫贱苦冻馁,簪缨世族多忧患。仙姝长情空悲叹,鸿蒙不去红尘乱。欲问谁能破难关,忍苦酬恩泪始干。
  黛玉骑在马上,将其歌听在耳中,虽不甚明悟,却不由放在心上反复品咂,总觉得这癞头和尚所言,与禛钰举动异常有关。
  正待调转马头追上那和尚问一问,哪知抬眸间,展眼不见人影。
  黛玉先回了林府一趟,与父亲详细沟通了一番。才知巧立名目加收浮费、增加劳役是宣隆帝的意思。陛下不愿死后南迁金陵下葬,想在京郊新修规模宏大的皇陵,耗资甚巨,预算高达八百万两白银。
  身为户部尚书,林如海既要为国库留足充分的钱,用以修缮工程、支应战事。皇帝又不想从自己的内务府里拨银子,又拗不过林海及一干御史谏臣的刚硬态度,只得想方设法从百姓身上薅羊毛。
  黛玉不忍见万千百姓叫苦不迭,想要为民请命,与父亲商量说:“不如我借着上次救驾的薄面,向陛下禀文陈情,也许能打动他,取消苛捐杂税,减少苦役。”
  “你的慈悲心肠,只怕还动摇不了他。”林如海缓缓摇头,叹了口气道:“玉儿,其实当年你母亲未嫁之时,时常着男子衣袍与陛下论道经邦,以矫时弊,很得陛下爱重。但你不同,你姓林,是我的女儿,他不会对你容情的。昔时,若没有我思谋敏儿,兵行诡道,你母亲就是他的皇后了。”
  黛玉不由想起禛钰从前为母复仇的计划,正欲问清原委,父亲又对此缄口不言,只说:“你想去谏言,为父也不拦你,但你切记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经过一番思量筹划,黛玉交待了湘云一些事。趁着华光公主邀请她入宫赏午之际,打着母亲护国夫人的旗号,向陛下禀文陈情。
  宣隆帝听闻贾敏的女儿求见自己,想起林姑娘救驾有功,还是饶有兴致地拨冗一见。
  谁知黛玉说了几句颂圣之言后,正色道:“而今天灾不断,民生多艰,还请陛下革除滥加的捐税,裁蠲浮费,宽免百姓折征。并削减皇陵规模,放免劳役,使黎民自此息肩,待到时康岁稔,再行修筑。”
  宣隆帝才因林海等一干阁臣,屡次抗命不遵,挑衅皇权的事感到分外憋屈。
  此时见林海之女又来犯颜直谏,这口气再也忍不下去,怒骂黛玉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林如海是怎么教女儿的,毋使妇人言国事!”
  从前他初登皇位,根基不稳,的确需要贾敏这样的“隐相”替自己出谋划策,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永固皇图。
  但林家女儿,无论是性格还是容貌,更像林海多一点,择善固执,迂腐可厌。
  只认“民贵君轻,治世施仁”这一套,身为权力顶端的帝王,绝不可容忍。
  宣隆帝一气之下,以指斥乘舆大不敬之罪,命人将黛玉关进大理寺狱。
  又对林海说:“劝劝你的好女儿,若不承认所言乖谬,就在牢里绣三年嫁妆吧。”
  林海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陛下,我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拙荆怕不好养,不知在佛菩萨面前求了多少次。这回女儿戴上了陛下御赐的铁项圈和铁镯子,想必可以长命百岁了,拙荆若知道了,也一定很欣慰吧。”
  一席阴阳怪气的话,只把宣隆帝气得脸红脖子粗,拍案讽骂道:“林家满门忠义之臣,朕卷饭之皇也,不配使,不配使!”
  第111章
  林黛玉双照风月鉴, 贾宝玉弑君求大赦
  长林园中,湘云得知黛玉被捕,即刻搬出胶泥板印, 将黛玉上呈给陛下的具名禀文,用墨鱼汁配了药粉, 连夜滚印了十万份, 让府中行商坐贾的部曲, 沿街发放,编成歌谣传唱。
  不出三日,连街上的黄口小儿都会念:生儿不必敲吉鼓, 加捐重役悔生汝。剔脂刮髓修坟墓, 民穷盗起皆白骨。兆人疲弊不堪苦, 犹向飞蝗宣老虎。
  几乎是指着宣隆帝的鼻子,骂他是苛政老虎,比蝗虫过境还可怕。
  而林尚书之女为民请命, 反遭羁押的事, 激起了百姓的愤怒之情。
  湘云、邢岫烟、晴雯、永龄等人四处奔走,联合五城兵马司指挥韩奇、明威将军柳新、锦衣卫镇抚使柳湘莲等人。
  经过秘密商讨, 发动百姓到京郊在建皇陵处示威, 借众人之势冲击工程,放免被迫服苦役的人们, 威逼皇上释放黛玉。
  家无恒产的民众纷纷响应, 数万人从四面八方赶往皇陵,沿途有林家的部曲为他们补给粮食和水。
  宣隆帝命五城兵马司指挥韩奇, 调集人马守护皇陵。韩奇却阳奉阴违, 放任义愤填膺的民众推翻陵寝的墙垣,摧毁祭坛、拆除廊庑。
  闻讯, 宣隆帝怒不可遏,立即亲自带着锦衣卫奔赴皇陵,哪知三千锦衣卫皆一致下马,卸绣春刀,反向跪地,齐声高呼:“请求陛下放免苦役,废除苛捐浮费,赦免林姑娘!”
  气得宣隆帝摔鞭踹蹬,眼见不远处民众蜂拥向皇陵,挥镰舞刀,砸墙碎柱,将初见脉络的皇陵毁之殆尽。
  身为镇抚使的柳湘莲劝谏道:“陛下万金之躯,切不可意气用事。倘若民众冲击銮驾,势不可挡。还请陛下回宫!”
  宣隆帝愤恨无奈,只得铩羽而归,怒火冲天地闯进了大理寺狱。
  却见黛玉披链带锁地正跪在牢中,拿着一方红盖头老实扎花。
  宣隆帝怒道:“好个厉害的林姑娘,还有后手留给朕!你散布谣谚舆诵,连皇帝的陵墓都敢扒,就不怕朕凌迟了你!”
  黛玉抬眸,淡然一笑:“从古至今,厚葬成风,然少有不失盗之陵寝,掘墓养兵、求财取宝屡禁不绝。陛下滥加捐收,繁征徭役,不得民心,就算皇陵修得比皇宫还宏大,只怕也无福消受。”
  她撇下盖头,挺直了腰身,对陛下说:“臣女自下狱以来,奉旨绣嫁妆,不曾踏出监牢一步,如何能散布谣谚舆诵,还请陛下明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