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作者:
爱初会 更新:2025-09-09 09:39 字数:3295
当永龄和紫鹃二人,听到太子问她们愿不愿意去茜香国,服侍林姑娘的时候,她们犹不敢相信林姑娘还活着,生怕只是彼此臆想出来的幻梦。
晴雯见她二人抱着黛玉不肯撒手,凤眸中瞬间带出几分不满来,他乡遇故知固然开心,医坊有了帮手诚然要谢,可也不能跟她争宠嘛!
苍梧乡十七个村长,终于在新里长到任月余后,才被正式召集起来。
黛玉吩咐她们在冬至之前,每个村成立一个由村长、乡贤组成的十人村社。
将所有户籍资料按她设计的框架重新整理,内容涵盖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营生、走婚状态。
但凡育龄妇女与人走婚,务必在村社登记在册,绘影图形,在惠民医坊获得健康执照方可成亲,严禁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式走婚,如有违例,一律报知里长。结束走婚也应登记,未经登记不许再婚。
所有外来人口上岸必须绘影图形,接受身体检查,体检不合格者严禁成亲,如有违例,将其头脸图形张贴在村口布告栏上,警示众人。
几位村长面面相觑,一会儿“可是”,一会儿“但是”,完不成的理由一大堆,蝎蝎螫螫不肯执行。
黛玉也不惯他们的毛病,直接说:“既然你们才识钝拙,受令不偻,那这村长也不用当了。我直接叫才德兼备的人取而代之。”
数十位人高马大的北戎人,手扶腰刀现身人前,只把众村长震慑住了,再不敢推脱塞责,满口承诺。
黛玉将部曲安置在田庄中,三百四十人分成十七小组,协助村长处理户籍登记,其余人编队,每日轮岗巡街惩盗,访查赌场,收容乞丐。
如此执行了一个月,全境秩序井然,黛玉掌握了苍梧乡的所有情况。
先将那些游乞、惯偷等无业者进行身体检查,有病者免费诊疗,无病者开班培训各种技能,一部分充任医坊护理,一部分针绩纺线,一部分清扫街衢,一部分牧羊放牛,一部分制造矿车铺设轨道,一部分织网编篓。
对赌场老板、蓄奴富翁、养妓老鸨,黛玉知道他们不过是代为经营的“假东家”,劝其上缴不法所得,真老板不到堂的,资产全部收归公有,重新颁发确权印契。
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迫“干好事”的,黛玉也不强求,只是隔三差五派北戎人堵在赌坊门口,在市廛商铺前,摆上铜斗铁尺公平秤,抬请老鸨扫街清厕而已。
那些颇有资产的“假东家”,眼见不法生意干不下去,只得向里长投诚,纷纷按指示转行,乖乖补缴赋税,办学校、开矿场、养牛羊、造纸印刷。
就算有一二不服者,想要联络背后的海外金主,以求弹压林思政。
却发现在她悠哉晃荡的时候,已踩好路线,早派人把守在海港关隘,御边巡防密不透风,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商户只得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再不敢肖想百倍暴利和侥幸免赋了。
等到大雪初降的时候,一切尘埃落定,苍梧乡已经大变样了。
起伏的坡道上,满是一节节靠势差输送的铁轨矿车,来回拉煤。那些填补本地劳力的外来旷工、商贾名流,为了不让画像挂上羞耻布告栏,再不敢“东眠西宿”了。
此时的苍梧乡已经成功脱离了背后金主的掌控,再不是海客眼中的烟花之所,也不是死亡笼罩的魔病之乡,更不是地瘠民贫的遐方绝域。而是茜香国最繁荣的港口,煤运之锁钥,海贸之枢纽。
第127章
真慈母设法近娇玉, 美少年卧雪待仙姝
黛玉将自己住的小楼题名为“思政楼”,每日在一楼大厅接待求助的百姓,为她们出谋划策解决各种生活难题。
生忍了许久, 她才鼓起勇气,翻开信匣, 阅读禛钰用琴谱写的密信。
恰是从她“死”后第三天开始, 万字长信, 一天不辍,信上泪渍斑斑,字里行间写尽愧疚与相思, 夹杂着几缕白发, 叫人不忍卒读。
想到那个男人为了生离死别之苦, 早生华发,白天要上朝理事,懒食厌饮, 近乎辟谷, 夜里垂泪至天明,不得安枕。黛玉又是心疼, 又是嗔怪, 又是挂念,又是无奈。
明威将军柳新日常打马巡边, 每日清晨, 他腕系铁臂鞲,擎鹘架鹰, 跪在思政楼前, 递送太子最新的信,顺便询问林姑娘, 可有信笺要寄给太子。
苍梧乡驻地豢养了十二只鹰隼,每天轮流跨海飞翔,一天便可往返于东宫与思政楼之间。
但凡有片刻余暇,黛玉屡次提笔回信给禛钰,可心又不甘,即便落笔数千言,转念忧恼丛生,非将信撕成粉、烧成灰不算完,还不敢在人前多思多想,唯恐晴雯猜疑,正烦恼不决。
但凡柳新来思政楼前跪请发信,黛玉就让永龄站在阶上,生受他一跪,权当柳新请赎当日对永龄出言不逊之罪。
只是那两个冤家每日相见,彼此渐熟,必为一点没要紧的散话,争执口角两句。
气得晴雯两头抱怨:“坏透了的小蹄子,也不来医坊搭把手儿,只知道站着闲磕牙儿。姓柳的白眉赤眼天天来跪什么?不知道的,只当是想爬思政楼的窗户,求医问药的也朝我打听信儿,我成保媒拉纤的了。”
永龄嘟囔道:“他赖在地上不起来,我哪里能挪步,若不激他吵架,我怕他冻死了赖我。”
柳新忙道:“晴太医,我纵有十个脑袋,也不敢爬思政楼的窗户,还求你千万发语解释,万一被太子知道,我可就冤死了。”
听了几人的牢骚,黛玉也知自己该表个态,才能了局。
中原鼠患蝗灾未解,鞑靼虎踞北方蠢蠢欲动,她不能为一己之私,沉溺儿女情长,贻害无辜百姓。
但是对禛钰的信视而不见,她也做不到,于是就将自己查阅的清除鼠患的资料摘录下来,当做回信。
末尾加了一句“鸿蒙无心,草木忘情,方合天道。若为生民立命,尚可沟通。若言旧事,勿复相扰。”
但愿从此思政不思禛,直至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黛玉将信笺好生叠起,将永龄唤来:“你把这信拿给柳将军交差,请他别再来了。”
永龄接过信笺,气愤道:“好姑娘,谅我从前是个呆瓜,不晓得’王公子‘这样恶劣,作死欺负姑娘,如今隔着海隔着国,自己来不了,还派个鹰爪子来纠缠。依我看,就不该回应,干晾着他们,一辈子不搭理才好呢。”
黛玉摇头苦笑:“好妹妹,待你历经风月波澜,尝过情缘滋味后,就说不出这话来了。”
永龄听得不甚明白,长叹而去。下楼又见一群姑娘围在柳新身边问东问西,十分殷勤。
这也难怪,茜香国女多男少,中原驻军默认就是育龄女子的走婚对象,更何况柳新长得一表人才,气宇轩扬,想他做情哥哥的女子,多得填街塞巷。思及此,她也不知怎的,心里像浸了一缸醋似的,酸得人难受。
永龄冷着脸将信笺扬在柳新眼前,没好气地说:“拿了信快走吧,少在这儿浪。”
柳新听了大喜,直蹦起来抓了信笺就走,很快把身后一群靓丽的姑娘给甩脱了,永龄这才面色稍缓,回惠民医坊帮忙去了。
自从惠民医坊开设已来,已经吸纳了数位良医,包括前来自荐的苏合香,每天看诊的人络绎不绝。
好在晴雯医术精湛,药到病除,复诊的人不多。
晴雯也不藏私,将梅疮每个阶段的治疗方法张榜公开。其他常见病症,如何未病先防,如何养生调养也都详细归纳出来,交由永龄刊刻印刷出来,再让北戎人四处派送招贴。
苍梧乡的冬季漫长且寒冷,虽有煤炭木材可以供暖,但全境不产棉花,平民百姓衣袄被衾大多由芦花、稻草填充,难以御寒,每年都有冻死人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黛玉让北戎人收购了大量的家禽羽毛,经过晴雯的药熏除垢后,缝制成被服分发给家境贫寒的百姓。
在十七个村各选定一处广阔的屋子,铺设地龙,方便老弱病残集中取暖,地龙连同灶房,炊馔饮食亦便,自此民无冻馁矣。
展眼又至霜见月,黛玉吩咐紫鹃在楼上私室设置香案祭母。
玉醴流香,炉烟轻袅,黛玉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喃喃祝祷。
真如密登上楼来见此情状,不由蹙眉,偏又不便解释,满腹烦恼郁结于心,打断她道:“聚散离合终归于空,何必作无益之悲,无谓之念。”
奠母之仪无端被人打断,黛玉怎生不恼,见紫鹃过来搬桌子收陈设,别有意味地说:“这会子就来做什么,急水也有回头浪,只你心比兰膏,还怕烧化了不成。”
紫鹃打量了真如密一眼,不敢申辩,垂手退至一旁。
真如密知道黛玉这丫头借此奚落自己,无奈道:“京城千人横死,凶手无踪,教我如何不急。”
黛玉听了这话,心惊回头,忙起身问:“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