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作者:华卿晴      更新:2025-09-09 10:03      字数:3958
  
  “只济世哥哥答应我一事,你得平安,平安归来。我和孩子的将来,如何都少得济世哥哥。孩子可是等你这做爹的教导呢。”
  万珍珠温言细语。
  “好,我答应珍珠妹妹,在将来,一定要好好的教导我们的孩子。”赵济世对于当严父也罢,慈父也罢,不很执着。
  在他眼里,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孩子一定得教育好。毕竟他家有伯爵之位等着长子继承。
  至于说长子这后,又有次子如何办?赵济世觉得他多辛苦几番,多挣一些家业。
  哪怕多生几个孩子,只要家业够大,也尽够孩子们分一分,继承一二的。
  当爹了,赵济世对于奋斗家业这一回事情,那更有冲劲头。
  往常那是心头有一口气,气不平。赵济世是想搏一个人上人的位置。
  等着当爹了,气平了。可赵济世更想奋斗了。
  祖谱单开一页,将来做了儿孙们的老祖宗。
  那要享受了儿孙们的香火祭祀与血食。
  赵济世就想着自己的儿孙可要长久的富贵下见。
  没有法子,赵济世的心结就这样。
  这一辈子好了,自然想着儿孙们更好。一辈更比一辈强。
  “盼这孩子平安无恙。”赵济世一边搀扶了妻子,又伸了另一手,还是轻轻的抚一抚妻子的小腹。
  赵济世语气温柔。他笑道:“我心欢喜,珍珠妹妹,我们的血脉一旦降生,甭管是男娃,还是女娃,孩子一定会很聪慧的。”
  “似你,似我,挑着我们的优点长着。”赵济世对于小孩子的降生,那抱着一股子畅想。
  “嗯。一定会的。”万珍珠也是笑着。她一样对于孩子有一股子的畅想。
  夫妻二人说话,那说得开开心心。
  等散步后,二人回了花厅。赵济世跟往常一样,他拿了书籍,还坐于妻子身畔。
  赵济世是打开书页,语气温柔的念了书。
  替腹中的孩儿胎教,万珍珠提一回,赵济世记心上。这不,一直坚持了下来。
  夫妻二人有心,对于孩子带着满满的爱意。
  头一回当爹娘,新手爹娘上路,二人都在努力的尽了自己全部心力。
  大赵,北镇、东镇,尽皆要出兵。
  大兵未动,如今不过等着禁军前来压阵。承顺帝亲征的事情可大可小。
  可大,不外乎帝王乃国本。可小,不外乎这一回的事情上,承顺帝觉得他已经准备太久。
  帝王心头是有数的,也有把握。
  赵济世在草原上有内应。东镇的李节度使一样上奏本,也请出阵。
  李节度使是宗亲人物,虽然跟天子已经出了五服。
  到底一个老祖宗,又离着皇权的继承之位是十万八千里。于是得了承顺帝的信任。
  对此,赵济世跟李节度使有默契。有些举动可以你来我往。
  同时,又得保持了距离。这距离,不是二人的心思。而是给世人瞧的,给天子瞧的。
  大赵朝,燕京都,皇宫,泰一宫。
  承顺帝祭祖归来,祭祀了天与地,祭祀了李氏的祖庙。
  出兵列阵,一动兵戈,这当然要祭了一回。
  宫廷内苑,凤仪宫。
  大赵皇后知道天子的一些举动,毕竟天子光明正大,没想瞒谁。
  大赵皇后的心神激动,她在盼着一桩事情。
  天子想亲征,大赵皇后是同意的。还是满心的期许。
  因为她的娘家已经说动人些御史上奏本,请天子册立了东宫太子。
  储君一定,帝王再亲征,只无大碍。毕竟东宫储君也是国本。
  大赵皇后膝下有亲儿子,为了亲儿子的前途。大赵皇后和娘家都是消耗尽了全部的心力。
  为了将来,人人都在立争上游。中宫皇后当然也不例外。
  “皇后娘娘。”陪嫁嬷嬷的神色不太好。
  “宫外传了消息,国舅爷出事儿。”陪嫁嬷嬷小心的禀了全部事情。
  皇后一听,脸色一变。
  “糊涂,荒唐。”皇后很气愤。可再是发怒,也阻止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情。
  皇后的父亲已经过逝,如今国舅府上当家的是皇后一母同胞的弟弟。
  国舅爷起了心思,也跟皇后一样想推了外甥做储君。
  奈何就这关键的时候,国舅府上不争气。
  皇后的亲侄子闹出来大麻烦。这一位国舅府的世子爷在章台楼阁吃酒时,跟人争了伎子。
  一时起波澜,年少又气盛,这不,与人打斗时,那与国舅府世子争斗的小郎君人没了。
  好好的官宦公子,一介小郎君从章台楼搁的三楼摔下去。
  这一摔,人给摔死了。
  这事情一闹大,国舅府一定会处于风口浪尖上。
  皇后的亲儿子想坐储君?
  这悠悠众口,一时之间又哪能堵得住。谁让小皇子的舅舅家门风不谨慎呢。
  “糊涂种子,尽坏本宫大事。”皇后很生气。
  如果可以的话,皇后真想当没这一个亲侄子。
  “……”这会儿皇后在着急,她在思量了如何渡过这一回的难关。
  “唉。”皇后一声叹息。她知道的,这一回的好机会,又错过了。
  亲儿子本来可能的储君之位,因为母族的表哥,那是错身而过,咫尺天涯。
  大赵朝,皇宫,泰一宫。
  承顺道听着心腹太监的禀话,也知了一些事情。
  “皇后的侄子惹了麻烦,倒是连累了皇儿的名声。他的母族不争气,可惜了。”承顺帝的嘴里也是念叨可惜二字。
  可惜什么?
  当然是承顺帝在御史的多番吹风下,帝王也有心思册立储君。
  毕竟立嫡立长,这是礼法规矩。承顺帝自己是走了神武门继承法。
  越是如此,承顺帝不想给后代子孙遗祸无穷。
  搁下一代嘛,承顺帝就想依了礼法,让嫡子顺利承继皇位。
  奈何这一遭的事情闹出来,承顺帝一时半会儿,那不可能册立了小皇子为储君。
  因为小皇子哪怕是嫡子,他的母族太不争气了。
  承顺帝也要脸。
  虽说皇族嘛,真不要脸的时候,那是也不要脸的很。
  可如今的承顺帝想拾了体面,这不,这册立储君一事,也要缓一缓。
  “也罢,中宫嫡子太年幼,一切缓缓,也是无妨。”承顺帝的心头,这未尝不是天意。
  至于有没有人为?
  承顺帝太懂了,一定有人为的因素。
  可出征在即,承顺帝不想查下去。没得被人纠缠在燕京都里。
  那出征事宜,还如何安排?
  一些波澜,承顺帝想摁下去。这是帝王的态度。
  除此外,承顺帝又关心一回大晋那一边的风声。
  承顺帝想跟大晋真正的做盟友,也是瞧得上大晋的赫赫武力。
  除此外,承顺帝还想做了大晋天子洪福帝的大舅子。
  在大晋花销甚多,承顺帝就盼着亲妹妹淑阳做了大晋天子的继后。
  堂堂帝王的同胞妹妹,只做了他国的贵妃。倒底落了大赵的体面。
  大晋朝,镐京都,皇宫,泰和宫。
  洪福帝这些日子感受到了不少的风声。一些似有若无的话语,也是隐隐入了帝王耳朵里。
  “大伴,朕听说贵妃近日甚是风光。宫廷内苑,人人巴结。”洪福帝问道。
  “禀陛下,贵妃娘娘是后宫第一人,哪一位娘娘都是尊敬的很。”万忠良回的万金油。
  “哈哈
  哈……“洪福帝笑一回。
  笑罢,帝王又讲道:“贵妃这第一人当得名不符实啊。”
  “……”万忠良沉默。
  对于帝王之言,重点在哪,万忠良太懂了。
  想做后宫第一人,还要名符其实。那么,只有一个位置最正宗。
  那便是皇后的中宫之位。
  “一切由陛下裁决。宫廷内苑,嫔妃娘娘们的前程,依陛下一言而断。”万忠良的态度还是一如从前。
  当然是全由洪福帝来决断。帝王说啥,那就是啥。
  “……”洪福帝沉默片刻。
  “摆驾。”洪福帝说道:“朕要去瞧一瞧贵妃。”
  “唯。”万忠良躬身应话。
  等着坐上御辇后,帝王感觉到的不是轻松。
  而沉沉的压力。
  洪福帝感受的到,他这些日子来的精力是越来越差。
  三皇子太小了,这般年幼的皇子自然没亲政的可能。
  一旦帝王驾崩,三皇子这一位幼帝,那撑不是朝堂。
  皇权旁落,必成现实。
  怎么办?荣恩伯府瞧着越来越像样。
  早前被收拾过,如今也是知道夹着尾巴做人。
  可这些还不够,至少落于帝王眼中不足够。
  万一荣恩伯府一朝飞上青云,那是飘了呢?
  甭管是荣恩伯府,还是王贤妃这一位仪贤皇后,那都有前科旧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