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作者:
华卿晴 更新:2025-09-09 10:04 字数:4049
“没有证据,只是查着一点线索。也不知是不是被人布的迷阵。”赵济世实话实说。
“那……”万珍珠沉默了。
“我打算上奏本,为东宫立储一事吹一吹风。往后,我家站的跟脚便是东宫储君。”赵济世的声音很严肃。
“光明正大的得罪了孔氏一族,把事情摆台面上。”
赵济世讲道。
“如此行事,会不会太张扬了。”万珍珠很担忧。
赵济世突然俯下身,他凑在妻子耳边,小声讲道:“陛下有旧疾,亲征草原落下来的病根。”
“国赖长君,不册立皇长子,陛下还能册立谁?”赵济世的话,落万珍珠的耳里如惊雷。
“原来如此。”万珍珠轻轻颔首。
“一应大事,济世哥哥有主张,我自然赞同的。”万珍珠满口应下。
“如今跟孔氏一族不能算总帐,那就先跟曹氏等三族算一算帐。”万珍珠的眼底寒意,渗入眼眸子的深处。
“此事,我来办。”赵济世讲道。
“也免得让一些腌臜事弄坏了珍珠妹妹的好心情。如今岳母大人来了府上,珍珠妹妹陪岳母大人笑口常开,快活一番才对。”
赵济世劝慰话道。
“济世哥哥,我自信你。”万珍珠笑道:“只我心眼儿很小的。”
“我怕,你来安排,你会为难。”万珍珠依偎进夫君的怀里,她温柔的讲道。
语气温柔,可话中之意,一点不温柔的。
奈何赵济世喜欢这般的枕边人。他肯定的回道:“珍珠妹妹,你我夫妻,一个被窝里睡不出两样人。”
“你且宽心,我懂珍珠妹妹的道理。一家人嘛,整整齐齐,再好不过。”赵济世安抚了枕边人。
在赵济世的心里,他总觉得,他的珍珠妹妹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莫不成以为他是什么大英雄,还是怜贫惜弱的不分立场?
赵济世很讲立场的。
因为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或者说立场不同,坐的屁股位置就不同。
那些年,上位之时,赵济世干的事情也不是全都伟光正。
光明之下,必有黑暗。
东方大地上的权谋之争,一旦见了血。总归是斩草除根的好。
毕竟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一旦落了谁,那是给子孙埋雷埋祸。
赵济世可想着子孙们公侯万代,他肯定是做事做绝,当了一个好祖宗。
何况曹氏三族的人,当年吃的喝的,哪一样不是纳了下面的大好处。
真论可怜,那些死在民乱里的人更可怜。
因为民乱一起,不分男女,不分老弱,那才成是人家的悲剧。
偏生这等的悲剧,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人祸啊,可谓是曹氏三族,天生原罪加身。
真论阴德阴私,这三族人恐怕是恶孽缠身。
当然,真办事,真除根。赵济世可不会寻什么借口。
赵济世办事,就是看立场。他想做赢家,还想儿孙享受荣华富贵。那么,仇人,自然是斩尽杀绝的好。
又两日。
万珍珠跟亲娘在午后闲谈。
“娘放心,已经请过吉日。爹爹入葬,下月之时,便有吉日。”至于给亲爹安排的葬地等等,那些事情早安排好。
这会儿的万珍珠在安抚了亲娘。
“这便好。”牛二囡轻轻颔首。
知道夫君后事一应安排,俱是妥帖。牛二囡心里踏实。
就在母女二人说说话,牛二囡的心情好了许多的时候。
万嬷嬷来禀话,凑了万珍珠的耳边,小声讲道:“殿下,孔府的府上和郊外庄子上,今个没了一些人,他们俱是曹氏等三族留在燕京都的一点人手。”
“我知了。”万珍珠轻轻颔首。
“还有流放的那些人丁,也差人盯一盯情况。指不定是曹氏三族,这一遭得了阴私报应。”万珍珠淡淡的讲话道。
“唯。”万嬷嬷应了话。
“说什么呢,这般神秘。”牛二囡等万嬷嬷离开后,她问道。
第93章
万珍珠见着亲娘的好奇,于是说了她小产一事。
牛二囡这才知道了女儿还小产掉一个孩子。
“怎么会?”牛二囡不敢相信。
“这么大的事情,如何不告诉娘。”牛二囡心疼的执起女儿万珍珠的手。
“这会儿不是告诉娘了嘛。”万珍珠回握了亲娘的手。
“前面不告知娘,也是怕娘担忧。”万珍珠回道:“如今让娘知道,便是因着害女儿小产的人已经吃了苦果。”
“既是复仇,便是能释然。”万珍珠一番话讲下来,牛二囡沉默了。
新唐侯府,万珍珠和亲娘述一番事。母女二人各自安抚了对方。
大赵朝,燕京都,皇宫,泰一宫。
赵济世叩见帝王,恭敬见礼。承顺帝瞧着赵济世这一位心腹。
“赵爱卿大胆。”承顺帝讲道。
“陛下明鉴,陛下说臣大胆,臣一定是大胆子。”赵济世躬身回话道。
关于帝王传唤,为何而来?赵济世心头有数的很。
问赵济世在意吗?
赵济世既是在意,又是坦然。毕竟,回了燕京都交差后。
赵济世回燕京都前,他自己就有渠道的。再跟妻子一商量。
夫妻心头就有默契的很。
彼时,进宫叩谢君王恩典,交差出使大晋差遣一事时。
赵济世就隐隐有暗示,或者说他也得了帝王的一点暗示。
君臣二人有默契。承顺帝是希望赵济世站了东宫的一派。
孔皇后出身世家世族,皇长子的生母嘛,地方豪强女。
比之孔皇后的家世差远了。
给东宫太子添了筹码,这是承顺帝必然要做的事情。
帝王只是略略暗示。尔后,赵济世当场大包大揽的应承下来。
至于结果?
更是简单不过的。赵济世干脆利落的干掉了孔府的走狗,曹氏三族在燕京都的余孽。
跟孔氏一族划了线,赵济世这一边又给皇长子这一位东宫储君的生母送了厚礼。
送礼的名义,自然是以新唐侯府的名义送的。
送给谁?
那自然是给了东宫与东宫的生母。
新唐侯站在了东宫一派,明晃晃,光明正大的不避旁人。
这事情一出来,瞧着赵济世的操作手法,太粗糙了。
于是承顺帝便是又传召了心腹赵济世。帝王就想瞧一瞧心腹的用意何在?
“爱卿既然是朕的臣子,如何?朕安居于龙椅之时,爱卿就想倒向了东宫献媚?”承顺帝这话问的,有一点诛心之言。
赵济世赶紧参拜大礼。
“臣愚笨。陛下,臣归来交了使节从符令时。陛下告知臣东宫缺了重臣张目。让臣做一做千金马骨吗?”
赵济世赶紧叩头。
“臣木讷,臣错解陛下圣意。臣有错,请陛下责罚。”
赵济世认罪了。
万方有罪,罪在臣躬。
这错,肯定不能是天子的。于是赵济世认错了,是他理解错了天子的暗示。
这事情自然也是赵济世做错了。
瞧着赵济世光棍儿的认错,让天子罚。承顺帝能罚吗?
不能。一旦罚了,那是抹了东宫的体面。
“朕随口一问,爱卿不必多心。起来吧。”承顺帝讲道。
“陛下,臣愚笨,臣好像犯了大错。您不罚,臣心头不安。”赵济世继续认错。
瞧着赵济世的做派,承顺帝笑了。
“赵爱卿,你没错。朕瞧着,你是忠臣。朕有一言,让爱卿替东宫储君张目,既然是朕的吩咐,爱卿何错之有。”
承顺帝这一番讲出来。
赵济世赶紧叩头谢恩,他道:“陛下明鉴万里,臣,叩谢天恩浩荡。”
这等时候的赵济世很清楚,他既然选择了攀附上东宫的这一条路。
那么,就得走到底。
想回头,没可能的。天子已经不会允许了。
如果不是知道天子龙体欠安。赵济世肯定不敢攀附上东宫。
可攀附了东宫,也是好攀附的。这不,得罪了孔皇后的母族,孔氏一族就是投名状。
虽然这一个投名状,赵济世是心甘情愿给的。
皇宫,宫廷内苑。
皇长子的生母,被天子晋封为贵妃的宋氏,便是如今的得意人。
哪怕在孔皇后跟前,宋贵妃也是有体面的很。
谁让宋贵妃是东宫储君的生母呢。
“新唐侯,倒是识趣人。”宋贵妃很满意替东宫张目的新唐侯赵济世。
特别是新唐侯府给宫里送了重礼,同时,还给宋贵妃的娘家也是送了重礼。
不止如此,新唐侯还煽了孔皇后的母族脸面。
这事情办的,让宋贵妃听着一二风声,也是满意的很。
“记着,待新唐侯夫人进宫时,本宫可得多亲近一二。”宋贵妃的目光落在贴身的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