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作者:
华卿晴 更新:2025-09-09 10:04 字数:3960
好些的泪,似乎都流干净了。
如今想流泪,一时之间,无泪可流。空余悲伤。
大赵朝,承顺三年。大赵东宫储君册封大典举行。
宋氏一族出了一位东宫太子。
待夏末结束时。万珍珠出了孝期。
可以往宫里走动时,万珍珠得了宋贵妃的召见。
虽然在宋贵妃之前,万珍珠这等大赵的诰命夫人向孔皇后问安了。
从凤仪宫出来。
万珍珠回望一眼。她的神色淡淡。在心头,万珍珠很清楚了。
她家跟孔氏一族不是朋友,而是仇人。
对于仇人,哪怕一时半会儿不能复仇。那自然也是要记了一笔。
待时机至,必要狠狠的清算了。
凤仪宫。
孔皇后跟身边的陪嫁嬷嬷说道:“瞧着新唐侯夫人恭顺。实则,心里大不敬。”
“……”嬷嬷小心的回道:“皇后娘娘母仪天下,新唐侯夫人敢大不敬,自然可以赏罚由心。”
“不可的。”孔皇后摆摆手。
“要知道新唐侯如今替太子摇旗呐喊,本宫伤了新唐侯夫人,让陛下如何看,让朝中大臣们如何看?”
孔皇后不傻,就是新唐侯府的旗立得太鲜明。
一时半会儿的,孔皇后反而不能太拿捏。
不然的话,那伤的岂是新唐侯夫妻的体面?
在世人眼中,那得成了孔皇后针对太子了。
太子是庶长子,太子做了东宫储君。
这事情闹出来,世人盯着孔皇后的目光都得多怀疑三分。
孔皇后更不想恶了承顺帝的心思。
“本宫在意着陛下的心意。”孔皇后的心底,她更觉得新唐侯夫妻的举动,未必不是承顺帝的安排。
给东宫储君添了筹码,天子心腹出马办事。
这就是立了旗杆,千金马骨啊。
天子的筹谋,孔皇后又岂能坏了天子的事。
“皇后娘娘,新唐侯府办事可不讲究。身上麻烦多着。真想罚,指定有法子。”嬷嬷赶紧进言道。
“……”
孔皇后沉默。
孔皇后示意一下,让陪嫁嬷嬷继续说。
“北边曹氏等三族流放的人丁,皆没了。”陪嫁嬷嬷提了此事。
“新唐侯办事,真是不避讳的。这事情闹得太难堪了。”陪嫁嬷嬷提一回。
“……”孔皇后又是沉默。
“是啊,堂堂侯爷不要脸面。”孔皇后自然知道这一桩事情。
朝堂上,不是没风声。
只是全让承顺帝给压了下去。孔皇后也是试探过的。
“这事情陛下无心主持公道。本宫提了,又能如何?”
孔皇后轻轻摆手。
“没得还坏了陛下的兴致。”孔皇后如今的心情不好。
东宫储君,对于孔皇后而言是重不得轻不得。
孔皇后跟宋贵妃二人之间,也是尴尬着。
在孔皇后的心底,如果她不能生下嫡皇子。
那么,从孔氏一族挑了侄女入宫。
将来跟皇家的姻缘还能续上。又或者让她认输?
孔皇后不会认输的。
毕竟坐稳了嫡母的位置,在宫廷内苑,孔皇后注定会有一席之地。
凭的不止是孔皇后自己,还有孔皇后背后的家族势力。
大赵朝,燕京都。
万珍珠进宫一趟,见了皇后,见了贵妃。
待一回府,她又接了贴子。贞静公主邀请。
对于此,万珍珠沉默。
贴子收了,宴请自然应了。这会儿的万珍珠去陪了亲娘和好大儿。
“你有心事?”牛二囡瞧着女儿的神情,便是开口问道。
“在宫廷内苑见着二妹妹。”万珍珠讲道。
对于女儿嘴里的二妹妹是谁?牛二囡知道的。
女婿的义弟,马义的亲妹子马小莲,如今的马婕妤。
“那婕妤娘娘是宫廷里的贵人。婕妤娘娘可是有吩咐,让我儿为难了。”
牛二囡关切的问道。
关于宫廷内苑的大事,牛二囡很上心。没有法子,她的夫君万忠良就是死在宫廷阴谋里。
关于万忠良的真正死因,赵济世跟妻子讲了。
至于岳母大人这一边,赵济世瞒了,万珍珠也瞒了。
讲明白又如何?只可能让亲娘伤心。
有些事情,不讲明白,不过是让活着的人想开了。
“婕妤娘娘递了一个消息给我。”万珍珠神色严肃。
“我在思量了如何跟夫君讲。”万珍珠说道。
“若是不方便讲,不必跟为娘讲。你跟女婿仔细商量商量便是。”
牛二囡瞧着女儿没详细的讲了。
在牛二囡想来,一定是大事。毕竟当年在镐京都时。
夫君在宫廷里有事,也不是事事都跟妻子牛二囡讲一讲。
能讲的,自然会讲。不能讲的,那就不提。
这不,牛二囡也不再细问。只是跟女儿讲了,有事多跟女婿商量,万万不必闷了心里。
“嗯,娘放心,我会跟夫君商量的。”万珍珠应了。
“姥姥,娘,娘。”
这会儿的安康在唤长辈。
“姥姥在。”牛二囡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了孙辈的身上。
“戴花花。”安康手里拿着两朵花。
这会儿的小孩儿是开开心心,他把花递给姥姥和亲娘。
“戴。”安康伸了小手,一幅想忙碌的样子。
牛二囡就顺了孩子的心意,抱了孩子在怀里。
这不,牛二囡的发髻上,还让安康给努力的插了一朵大菊花。
瞧着牛二囡笑得开心。安康也高兴的喊道:“漂亮。”
小奶音叫一个响亮。总之,小孩儿是高兴极了。
“娘。”给姥姥戴了花。
安康又想给亲娘戴花。这会儿儿子有孝心。万珍珠不拒绝了。
于是万珍珠也是配合了一回。
虽然吧,万珍珠如今的发髻,那戴了一朵大菊花,那不一定配。
可瞧着亲娘的高兴,还有好大儿的高兴。万珍珠不当扫兴气氛组。
万珍珠配合一回,让好大儿给自己戴了一朵大菊花。
“安康孝顺,安康真棒。这花漂亮。”万珍珠连声夸了好大儿。
第95章
贴在赵济世身上的标签从来是重诺言,守诺言。
把这一条当成人生标签不止是为了做戏给世人看。而是赵济世真的当成了自己人生准则。
凭的就是他一个底层的贫寒之辈能爬上去,当然是立了一个自己信,别人也信的人设。
就像是坏人交朋友,也是希望交了守诺的朋友。
至于赵济世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这不重要。
因为他的准则是会守了一辈子。
一辈子的做戏,真的假的,真不重要。反正在本人与世人眼中,这便是真的。
承顺三年,对于赵济世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因为在这一年的赵济世又收获了一些朋友。
同时,也是替岳丈大人守足了孝期,还是在暗中吹了几波岳丈大人的好名声。
为此,赵济世的做法不止为自己,更是为了妻儿。
有一个好名声的长辈,总归是于晚辈太有利。
承顺四年,一开春,一场倒春寒。
青黄不接时,北地出现灾情。如此情况之下,朝廷局势起了变动。
赵济世在兵部当差,管着后勤与升迁这一块。
说起来,他如今除了自己的亲信家丁,明面的兵权真没有。
不过他的义弟们可是在军中掌了兵权的。只能说,赵济世如今退让的步伐,真不止是做戏。
倒是关于宋贵妃的母族,近些月份里在承顺帝的扶持下,那可谓是步步高升。
宋氏一族很高兴,至于皇后母族,孔氏一族高兴不高兴?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大赵,燕京都,内城,新唐侯府。
万珍珠与亲娘坐一起,议了燕京都的一些新鲜事。
这些不重要,不过做了一些消遣。
对于万珍珠而言,大岛之上,糖业的发展,耕地的发展,她更在意。
毕竟那是后路,还是最重要的后路。
当然了,关于浑江郡嘛,万珍珠也一直关注的很。
至于草原上的儿媳妇挛鞮明珠,万珍珠也是一直人情往来,不曾断过。
只是好大儿安康年岁太小,这婚事往后会如何?
万珍珠也是说不准的。
“燕京都繁华依旧。只听夫君讲,朝廷又派钦差巡视了。南边出了一些乱子。”
万珍珠跟亲娘议一议,万珍珠会关注,那是因着她的商社南来北往。
关乎自己家利益,岂能不关注。
“朝廷重视,一定很快平了风波。”牛二囡的心里,朝廷自然是有本事的。
毕竟来了燕京都,瞧过燕京都的繁华。在牛二囡的心底,这还是歌舞升平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