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作者:
华卿晴 更新:2025-09-09 10:04 字数:3935
“是啊,刀把子不砍人,那怎么能成。这一回,我还打算依着妹妹当年的想法,与唐家军的众兄弟共富贵。哪怕一兵一卒,也是我的兄弟。”
在赵济世的心底,不止是那些结义兄弟。
那怕是唐家军这一支私军。赵济世的心中,也是当了军中兄弟的。
这同富贵,如何同富贵。
那些做将军的,做校慰的,肯定可以给高官,可厚爵。
可那些普通的士卒呢?
对于赵济世而言,他是寒家出身,也是吃了太多苦头到如今。
赵济世太懂了。
问普通的黎庶,什么是传家宝,那自然是土地。
在东方这一片大地上。只有土地才是传家宝。
“妹妹,我早有打算。这些年里,砍了那么多的脑袋。收揽于手中的土地,还有在大赵朝诸王与宗亲勋戚手中的财富,除了土地,旁的我不觊觎。”
赵济世不觊觎,可是旁人呢?
有些事情,赵济世不会做。可有些事情,赵济世不介意做绝。
“承天府的土地,总要换一换主人了。唐家军的诸兄弟,也应该有一份传世家业的土地留给后人。”
赵济世想改朝换代。不止自己吃一把好。
那么,唐家军的诸人,哪怕是一个小卒了,那也得吃一口肥美的。
承天府,首善之地。
搁了眼皮子底下,赵济世给唐家军的士卒们分土地。
至于诸将校嘛,那便是要分封地食邑,那自然也要分享好的。
镐京都,赵济世觉得不错。
虽然离着燕京都有一点儿的距离。或镐京都也是肥美之地。
普通士卒搁眼皮子底下,那是唐王的爱护。
将校们,那就是狼,当然是替唐王盯紧了镐京都,盯紧了新收获的晋地。
这会儿的赵济世与枕边人说了他的同富贵。
万珍珠听罢,笑道:“济世哥哥,你做事,多来都是觉得甚好。没有更好的。”
万珍珠真心觉得同富贵。有这般一支私军。
还是得了心的私军,那便是唐王与儿孙们的保障。
这一年,有些风声传出了。
没谁是傻子。
承顺七年,一开年,各位有祥瑞呈上。同时,关于禁军要赐田地一事,也是有风波传出去。
唐王恩义,这当然得摆了台面上来。
毕竟挟大抛,赵济世准备的用心良苦,也没瞒人。
当然,这一场开场白不是唐王赵济世先打了头阵。
而是以太上皇正统帝为首的清君侧闹起来的兵变。
虽然这一切更像是一场闹剧。
可事情一旦闹出来。那当然就是一场大风暴。
唐王府。
甭管是赵济世,还是赵绥,他们都在朝堂上忙碌。
唐王府的内宅里,万珍珠领着儿媳挛堤明珠则是安抚了各方的女眷。
如何的燕京都不太平,有太多人被牵扯进去。
一时间,唐王府这儿自然有走门路的。
甭管有事没事,也有人想巴结的。
对此,万珍珠只是静静的瞧着。或者说在心底给一些人打分。
谁对唐王府有用,谁又对唐王府无用。或者说谁的情份有多少。
这里面的计较,万珍珠心头得有数儿。至于儿媳这儿。
万珍珠是乐意儿媳挛堤明珠多分忧的。婆媳一体。
在唐王府的利益面前,婆媳当然是一样的立场。
永顺七年。
太上皇病逝,袁皇后病逝。淑阳公主被赐鸩酒。
夏。
天气很热闹了。泰一宫。
永顺帝也觉得闷热难耐。可在心底,永顺帝还是觉得皇宫住着,那是心里凉嗖嗖的。
“大伴,朕怕。”永顺帝跟自己的贴身伴伴说了心底话。
当了皇帝,做到永顺帝如今的地步,他是真怕。
皇兄死了,一些流言传到了永顺帝的耳中,他是真怕。
他怕自己成了下一个皇兄。
毕竟不止皇兄死了,嫂嫂也死了,还有姑母也死了。
皇室里死的人很多。宗室的架子,如今更是摆不起来。
特别是宫廷里,除了贴身的伴伴。
永顺帝瞧着别的小黄门都像极了唐王府的探子。
永顺帝除了自己的大伴,他旁的人不敢相信。
“陛下。”这一位张大伴赶紧安慰了天子。
虽然在心底,张大伴更清楚。他的主子是唐王府的主人。
可这做了钉子,还是钉要天子跟前的人。张大伴应该做的事情是安抚好小天子。
因为张大伴得过上面的吩咐。知道小天子的前程有。
真不是什么坏事。
一个平平安安的王爷,还有一份封邑养老。
这日子也不必跟如今一样在皇宫担惊受怕的。
这真没什么不好的。
不过是当了吉祥物。在皇宫里当着,还不如去封地里享福。
这不,张大伴嘴里不止安慰,他还是小声的说道:“陛下,奴婢也听着一些流言。”
“您不必害怕。唐王府多在意了名声。真做事,也是要讲体面的。”
张大伴叹息一声。
“陛下,太上皇那事儿,全是太上皇想差了。也是下面人办的差了。”
张大伴哄了小天子。
有空闲,寻着时候。张大伴要给小天子洗一洗脑子。
关于禅让,关于如何当一个平庸的封王。
前朝的封王,如何识趣一点。这真是保命符。
于是在夏末时节。
也是一朝大朝会后,天子在下面又呈了祥瑞时。
这一位小天子开口了。
“祥瑞乃天隆,此吉兆。唐王洪福,全赖于此,方克晋朝。”
小天子巴巴说一通。最后,话锋一转。
小天子说了真心话。那便是他要行禅让之事。
说是禅让,可不是简单就成。
至少,小天子这儿嘛,一开口。唐王赵济世赶紧推辞。
三辞三让,这是基本操心。
没可能心情的。
于是小天子只能勉励一番,给唐王加九锡,赐封国。
等操作。不过是一步一步,顺利成章的走一个流程。
三辞三让,这可是一个体面活。
小天子自己开口,其实吧,也是想在唐王跟前卖一个好。
永顺帝更是想让朝臣们知道,这事情他乐意。
真不是唐王逼的。
至少朝堂上的臣子有眼睛,还是看得出来。甭管背后有没有内幕。
至少在禅让一事上,永顺帝自个儿很乐意。
私下里,永顺帝单独召见了唐王赵济世。
“唐王。”
永顺帝没受唐王的礼。只赐座。
“朕觉得爱卿乃天降圣人。大赵托于卿手,我心甚慰。”
永顺帝会儿连称呼也开始改了。
“我就想着做一个安乐王。在封地里快活过一辈子。唐王,这可以吗?”
小天子问道。
这怎么不可以?
唐王赵济世巴不得。对于赵济世而言,小天子这般配合。
一个区区王位,一块封地,他太舍得了。
有永顺帝的配合。禅让一事,份外的顺利。
哪怕是大赵的宗室们,这会儿想寻着骨头硬的,那也没了。
如今活着的,全是软骨头。对于永顺帝的做法,也只是配合的唱了赞歌。
燕京都里,谁都知道要出一位新天子。
永顺八年,春。
开年,大祭。这一年,永顺八年,亦是新朝大唐长乐元年。
大唐高祖赵济世册封退位禅让的永顺帝为安乐王,赐封地,赐食邑。
不必掬安乐王于燕京都,随了安乐王心意至封地享福。
当然,应该给安乐王的保护,那肯定少不了的。
曾经的唐王府,那成了长乐帝赵济世的潜邸。
对于万珍珠而言,枕边人走通了那一步登天梯。
同时,她自然是跟着水涨船高。
万珍珠瞧过了夫君祭祀天地与宗庙。当然,这是赵家的宗庙,是大唐的宗庙。
同时,她也祭祀了祖宗。
万珍珠成了大唐的皇后,开国元后。嫡长子赵绥被册封为东宫太子。
至于小儿子嘛,则被册封为晋王。
这晋王的封号,也是赵济世想表明了他得尊位的来原。
灭晋之功,把敌人的封号赐给了儿子。这当然是功勋彪炳。
册封皇后,册封太子,册封晋王。
不止如此,开国功勋,各人自然诸赏。这等时候与众同乐。
便是岳丈万忠良,赵济世也没有忘记。这岳丈追封为忠义王。
至少岳母嘛,自然便是忠义王妃。
正式的登基大典,万珍珠已经不止见证过一回。
可往前的,那
些荣耀与她无关。
可如今嘛,这荣耀有她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