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作者:
沉筱之 更新:2025-09-09 10:10 字数:3855
孟府朱门黛瓦, 两只石狮气势煊赫,知道赵家表哥要来, 府中一干仆妇早随夫人赵氏等在相府门口了。
奚琴下了马车,赵氏立刻上前来嘘寒问暖, 奚琴早已记下赵家表哥赵子庸的生平,顺势答了几句,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四周。
相府看上去热闹, 实际上十分冷清。孟相是秀洲人,早年就与几房兄弟分了家,宣都相府这么大一所宅子,只住着他们一户,孟相膝下三个姑娘都出嫁了,偌大的宅邸,仆从有数百,正经的主子只有五人,即孟相、赵氏、少爷孟桓、孟桓之妻郑氏,以及最小的四姑娘孟菁。
孟相进宫未归,孟桓夫妇没见到,跟在赵氏身边,有一个皮肤白皙,带着一丝病气的年轻女子,小家碧玉一般,想必就是四姑娘孟菁了。
相府毕竟是相府,昨夜京中出了这么大的事,与相府不能说不相干,但众人脸上一点不见异样,赵氏更是高兴,她虽已贵为宰相夫人,但娘家的侄儿有出息,何尝不是给她的脸上添光?何况,她心中也有计较,老爷招上门女婿,最后招到了那个武德司校尉薛深,她其实是不乐意的,薛深对孟相固然忠心,到底是外姓人,但子庸就不一样了,对赵氏来说,姓赵姓孟,还不都是一家?何况子庸又这么有出息,今年看着,似乎比往几年更加出落得一表人才,表哥表妹天生一对,这不比那薛深好很多?除了……
赵氏的目光从奚琴移向一旁的阿织,微微笑道:“光顾着叙旧,都忘了问,子庸,这位是?”
“赵家这位表少爷是没有娶亲的。”来相府前,苏若这样告诉奚琴,“他当年是金榜题名的进士,在凡间,进士是被人抢着要的,有的达官贵人为了给自家女儿求一门好亲事,甚至会到杏榜下捉婿。赵子庸因为有相府这一层关系,倒是无人捉他,他呢,八成也想攀附上相府,所以一直不曾娶妻。到了相府,琴公子自是表少爷,侍从丫鬟的身份,只怕委屈了三小姐,义妹最好,就是不知道三小姐可会为难?”
阿织不明白为难的点在何处,道:“不会。”
听了赵氏的问,奚琴道:“这是我的义妹,念念。”
这话出,周遭静了一瞬,仆妇们看向阿织的目光都变了,只有赵氏神色如常,笑道:“别站在这说话,快进来。”
相府的东厅早已备好艾叶扎成的大扇,奚琴和阿织一跨入厅中,便有仆妇们握着扇子上前,在他们周身扇了扇,这是洗尘祛秽的意思,轮到管家苏若,大扇又换成小扇。奚琴从前觉得仙门世族的规矩多,到了凡间勋贵之家,才知是小巫见大巫了。适才在相府门口已寒暄了好一阵,眼下到了厅中,几人又继续坐下说话,相谈全无意义,但好像叙话不叙够时辰,礼数就不够周到似的。
少倾,庭中忽然传来一个娇媚的声音:“哟,表少爷已经到了,我们竟是来迟了!”
奚琴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水绿衣裙,外罩裘袄的年轻妇人提裙快步走来,想必正是孟桓之妻,郑氏。
郑氏生得十分貌美,一对烟眉微蹙,显然是因为来迟而自责,都快迈入东厅了,她忽然想起什么,对赵氏歉意地笑了笑,调回身去,去扶跟着她过来的孟桓。
孟桓看上去已是二十三四的年纪,人却早已谵妄,他原本被一丫鬟掺着,瞧见东厅人多,一下子挣脱开丫鬟,如孩童一般拍起手来,高兴地道:“表哥来了,表哥来了——”
郑氏将他引入厅中,取出帕子,细心地为他揩去嘴角的涎水,柔声道:“是,表哥来了,你不是给表哥备了礼么?还不拿去给他?”
孟桓更开心了,兴高采烈地来到奚琴跟前,从袖中取出一个纸包,认真地展开,纸上放着一块白生生的绞丝糖,他正要递给奚琴,目光落到一旁的阿织身上,眼前一亮,说:“妹妹真好看,不给表哥吃糖了,给妹妹吃。”
这个举动其实有些无礼,阿织没有在意,接过糖,只说:“多谢。”
她的目光掠过屋中众人,近来京中“青莲印”杀人案频发,苏若通过溯源之法,发现真凶似乎躲在相府,而今相府的五个主子,已经到齐了四人,赵氏沉稳,孟桓谵妄,郑氏娇柔,孟菁似乎有些怯,一直不曾多言。
自然,阿织不能断定京中校尉莫名枉死,一定和相府的四位主子有关,可她到此,已经见了这么多人了,竟连一丝凶邪之气的痕迹都没捕捉到。
一时间,赵氏又问奚琴:“子庸此番来宣都,对当什么差,去哪个衙门谋职有打算了?”
“打算有,最后还是得听朝廷的安排。”
“是什么打算,不妨说来听听。”赵氏这么问,就是有帮他的意思了。
奚琴便不含糊,直接道:“侄儿在大理寺有一个好友,这些年书信往来十分频繁。侄儿时时听他说起京中大案,惩奸除恶,心向往之。不瞒姑母,今天一早,侄儿这名好友还特地腾出空闲,到城门口相迎,侄儿听他说,近来京中似乎有大案频发,且昨夜又闹了一起,这一回,死的还是一个朝廷命官?”
他只当是根本不知道死的这个朝廷命官,就是孟菁的未婚夫婿,武德司校尉薛深,一边呷了口茶,目光一边扫过众人:“侄儿一听凶案,便来了兴致,只恨不能亲自督办,逼着我那位好友透露了不少细枝末节。”
“表哥、表哥打听到什么了?”这时,一直不发一语的孟菁怯生生地问道。
“没什么,这么大的案子,重要的疑点岂能轻易透露?我只是听说……”
奚琴顿了顿,忽地一笑,“别看那命官死得惨,这一次,行凶的似乎是一个女子,因为办案的官差在出事的地方,似乎找到了一朵簪花?”
这话出,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忽听“啪”的一声,竟是一壶热茶摔裂在地。
原来郑氏的丫鬟冬采正在沏茶,听了奚琴的话,似乎被吓着了,竟没握牢壶柄。
滚烫的茶水溅了出来,打湿孟桓的衣摆,谵妄之人最易受惊,孟桓一下子大哭出声,郑氏也急了,伸手狠狠点了一下冬采的额头,斥道:“你这丫头,真是笨手笨脚!”
冬采当着贵客的面坏了事,根本不敢看郑氏,战战兢兢地收拾茶壶碎片。
赵氏扫了这主仆几人一眼,眼见着天色已晚,唤来一名仆妇,问接风宴可曾备好,随后起了身,往东院的偏堂走去。她并没有责备郑氏,倒是郑氏乖觉,先行上来道了歉,说:“儿媳先领夫君去换衣,很快就来。”
说着,她稍稍安抚了孟桓的情绪,招呼了冬采,一并往自己的院子去了。
已是春深,天地回暖,花苑中蚊虫颇多,郑氏心绪烦闷,回院的路上,不停地拿手帕挥开飞虫,不经意间,一只白色的蛱蝶停在了她鬓边的牡丹簪上,这只蛱蝶颇有灵性,停稳后,竟是一动不动,仿佛就是她这牡丹簪本身的一部分,跟着她进了西院。
孟桓十分依赖郑氏,一路上都揪着郑氏的衣摆,直到进了院中,郑氏的目光中再也不见适才的耐心,她拂开孟桓的手,招呼来几名丫鬟仆从,“去取蹴鞠,你们陪少爷在院子里玩一会儿。”随后携着冬采回了房。
掩上门,郑氏的脸色就变了,回身给屋门落了闩,她颤声道:“快,快找我的簪花!”
这只簪花可不得了,那是成亲时,相府特地为她打的聘礼,整个宣都独这一份,如果真的落在了民宅中,那她这些年,跟薛深的那些不干净,只怕就要被人发现了!
反正人都不在了,她可不要为一个死人坏了名声!
第115章 青莲印(四)
簪花一向是搁在宝匣里的, 金镶玉的质地,戴在鬓边,熠熠生辉。宝匣上了锁,匣中没有, 那就是没有了。
郑氏又在屋中找了一圈, 根本不见簪花的影子。她快悔死了, 若不是太久没见薛深,她担心他腻了自己, 存心要打扮得美一些, 昨夜幽会时, 她断不会戴上这朵簪花。今早薛深暴死,她走得匆忙,没成想收拾东西时, 竟忘了这朵簪花!
冬采没见着簪花, 脸色也白了, 昨夜她在耳房里睡过去了,今早被郑氏拎着耳朵唤起来,一睁眼就被捂了嘴,院子里满地是血, 薛深赤身倒在梅林里, 郑氏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她:“我们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不知道, 明白吗?”
冬采匆忙点头,原以为走得神不知鬼不觉, 没想到竟落了最关键的东西!
冬采颤声道:“少夫人,怎么办,官差们找到的簪花, 果真是我们落下的,等他们查到簪花的源头,那……”
那一切都完了。
郑氏失神地在凳子上坐下。
她出身不高,只是七品侍讲之女,能够迈入相府的高门,还多亏三年前的一场意外。
三年前,京中的祁王府生了一场乱子,这场乱子当时闹得很大,死了不少人不说,年轻的祁王也在此事后失踪了。事发时,孟桓就在王府,他受了伤,许是被吓着了,后来便坏了脑子。脑子治不好了,怎么办?那就只能冲喜了。孟相于是在她们这些小门小户出生的姑娘里挑挑拣拣,最后挑中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