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作者:
九牛一毛 更新:2025-09-09 10:57 字数:3678
此刻他正沉浸在优美的歌词里。丝毫不知道,孔璋大人搭在太师椅上的手,正死命的攥着扶手,手背上已经青筋毕露。
好不容易听到“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最后这一句,孔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结果气儿还没吐完,那边又开始唱起第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这是要二重唱?抓在扶手上的手又紧了紧。
这可不能怨岳展,在他的认知里,现代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歌曲,都是三重唱。这篇《小雅·鹿鸣》全诗只有127个字,十二个短句,相当于一共就三个长句,可不就是要复唱嘛!
于是他二重唱以后,又三重唱。
整个唱歌的过程,全场秩序良好,一百多号人,愣是寂静的雅雀无声,只有岳展歌声传的很远很远……
后街离得很远的一处铺子,老孙头正打算落锁归家,听到远处传来时断时续的嘶吼,伴着萧瑟的秋风刮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大晚上的,谁在鬼哭狼嚎,这个时间,这么没有武德,跟哭坟一样,渗死个人哟~
等岳展三重唱毕,他环顾大厅,大家都没个反应。也不说不好,也不说好,他杵在那儿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好在袁大人先开口了,他扯唇一笑,抚掌道,“唱得好,唱得好呀。”他袁易之为什么能爬到四品官差,靠的就是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本事。既然上峰对音律有这么独特的癖好,他此时不双手支持,更待何时。
许是他起了个头,厅堂里坐着的新科举人们也都鼓起掌来,纷纷夸赞。毕竟座师都推荐的人,谁敢置喙就是跟大人对着干呀,大家心里流泪,面上也要笑得跟一朵菊花似的。
岳展挠挠头,他在现代真的不擅长音律呀!他自觉唱得也不好呀,但是看着大家的表情这么真诚,又不似作假。难道大魏朝的人均欣赏品味都很低吗?所以觉得他清唱也好听?
可他心里也有疑问,既然是让他领唱,为什么全程只有他一个人在唱,他们怎么不跟着唱呀!若是大家能听到他的心声,肯定会吐槽,您这起调这么高,谁跟得上呀!谁能跟得上呀!不被您这一嗓子嚎得晕过去就不错了,还跟着唱?现在还要睁眼说瞎话,这顿饭吃得真累啊!简直比考试都累!
这人叫什么,岳展是吧,记住了!
印象深刻到就算忘了这一届的解元是谁,也忘不了这一位。
自岳展唱完以后,就没几个人动筷子了,听都听饱了,还吃个什么劲。不过上首的孔大人倒是自始至终一句话都没点评。
他不是不想点评,是岳展刚唱完时自己脑子里一片霹雳吧啦声,还被他震得回不过神儿来,等反应过来的时候,看到大家都说唱的好,鼓掌鼓得热烈,他突然就怀疑莫不是自己老了,跟不上年轻人的品味了?
莫非最近的年轻人喜欢这种真男人嘶吼唱法?
想不通索性他也不计较了,因为现在有一件比较棘手的事需要岳展帮忙,于是他让人将岳展请上前来。
座师大人叫自己什么事儿,岳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跟上前去。
孔璋也没绕弯子,直接就问起了他乡试考试的时务题,如何治理黄河水患,他对岳展的答案比较感兴趣。想问问他更多的见解。
原来是问这个,他的答案还是基于前世看到的一篇关于黄河治理历史沿革的文章。以后世的眼光看,筑堤束水,以水冲沙,这个方法肯定是行之有效的。
若是真有人用这个办法,治理黄河水患,那当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对于这样的事他非常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他将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的理解都一股脑儿的告诉了孔大人。
孔璋听着他娓娓道来,陷入深思中。良久以后才道,“我师弟裴谨言,现为工部郎中,如今被圣上派去治理黄河水患,你也知道最近黄河下游洪水肆虐,我朝百姓流离失所。
若是~若是你这法子可行,将能救黎民百姓于洪水之中。只是这个法子若是施行,由你来提出,必然没有人采纳,所以我打算给师弟去信一封,将你的法子告诉他,由他决定用不用。
若是他用了若是效果适得其反,我可以保证以后绝不会牵连于你。可若是有效,这功劳簿上我不敢保证有你的名字,至少圆满之前前不会有你的名字。”原来是怕这个办法成功了以后,自己没捞着名利,会吃味。
他明白,他现在只是个无名小卒,人微言轻,若是大家知道是他这样的人提出来的,自不会重视。而工部郎中则不同,虽只是五品官员,但是有实权,在负责的业务范围内掌握了话语权,也因为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大,官场上猴精的人都会给对方卖个面子,轻易不会得罪,所以由他提出,大概率会畅通无阻,令行必达。
想通了这一点,他拱手道,
“这是功在社稷,利在春秋的大事,若是我的办法合用,我荣幸之至。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真正能把这个事情做成的人才是居功至伟。至于功劳,我觉得处事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
“好好好,”孔璋朗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一个处事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当真没有你活得通透啊!”
“大人过誉了。”对于这种褒奖,岳展立刻谦虚的回应。一时宾主尽欢。
第149章 各方反应 副考官袁易之大人在……
副考官袁易之大人在不远处看着两人你来我往, 笑语晏晏的说得热乎,虽听不到他们说的什么,但是只要眼睛不瞎的都能看出孔大人对这个后生满意的不行。
看来他又又又押对宝了, 原来孔大人真喜欢这样式的。怪不得他老师以前跟他说, 这官儿做的越大的人,癖好越与众不同,还让人发现不了。果然口味独特,若不是他火眼金睛,谁能想到还有这癖好。
赶明儿他去河边挑几个喊号子的纤夫,培养几天就送去孔大人府上, 让他们唱一首,助助兴。这小伙子皮条子跟那些人有像处, 唱起来他听着跟那些喊号子的也差不离。啧啧, 他可真是个大聪明!
等到宴饮结束,大家都陆续归家, 高览跟岳展结伴而归, 路上他几次对着岳展欲言又止,说什么呢,怎么说, 说你怎么唱得这样难听, 有辱斯文?至少他听着是浑身颤栗, 几欲先走。
可看他心情很好的样子,作为朋友, 怎么能在这当口扫他的兴呢?索性什么也不说了, 就如眼前的黑夜一样,既然未来什么都看不清,不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至于唱歌,无伤大雅之事,人家自己都不放在心上,他又何必计较!
林府内
“小姐,我打听的千真万确,那高公子真的中了举人,而且位次靠前,是第23名。比岳二少爷名次高出不少呢!”
一个梳着双丫髻,穿着绿色坎肩的小丫鬟站在一个穿着杏色撒花烟罗裙的少女面前。那少女听后低着头,搅着自己的帕子。
“还有呢?还打听到什么?就没打听到他最近的行踪?”
“打听是打听到了,只是……”
“只是什么,做什么吞吞吐吐的,赶紧说。”林芷兰脸上本就冷了三分的面容,又刻薄了许多,厉声说道。
“奴婢让人盯了高公子许多天,见他没私会别的女子,只是在平安坊岳三姑娘那总有逗留。”
她一说岳三姑娘,林芷兰立即对上号了,那不就是自己姑姑家那位没出嫁就去当接生婆的三表姐吗?
原来是她?她就说嘛,在她眼皮子底下怎么接触到了别的女子。又一想,肯定是她给表姨接生的时候,看着这书生有前途,这才勾搭上了。
她还当他喜欢哪家的千金呢,闹了半天,原来是她三表姐?不过是个接生婆子,他喜欢接生婆子也不喜欢自己?他眼睛瞎了不成,她论出身,论长相,论德言荣功,她给她提鞋都不配。这分明就是羞辱她。
你们想有情人终成眷属?休想。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她要跟母亲好好合计合计,凭什么她们先看中的,表姐一声不吭就要摘桃,天底下怎么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她挥退丫鬟,也不让人跟着,自己就去找母亲了。
唐氏正在后院主卧里歪躺着,整个人厌厌的,提不起精神。这两天相公可是高兴坏了,他的好外甥考上举人了,倒比自己儿子考上还高兴。天天出去喝的醉醺醺的,夜深了才归家。
她倒不是不想外甥考上,多一个亲戚出息自是好的,只她要给二女儿定下的徐秀才没考中,她家的没考中,人家的考中了,她能痛快吗?
她那长得跟头熊一样的外甥都考上了,那徐秀才品貌怎么就考不上,莫非考官眼睛是瞎的不成?一想到这里,她觉得头又疼了,躺在床上揉着太阳穴,唉声叹气。
就在这时,见外间帘子微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二女儿芷兰进来了。她强打起精神,坐起来,嘴角扯出一丝笑,
“乖女儿,怎么这时候想着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