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作者:
九牛一毛 更新:2025-09-09 10:58 字数:3734
酒席上推杯换盏,自是笑声不断,岳五德见气氛渐入佳境,就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高览若是得空能否指点长孙一二。
都是考生家长,岳勇毅太能体会他了。当年孙儿科举,每一次考试时,他都无比难受,自己考了几十年的人,临了竟然没甚嘱咐的话,更没有经验传授。那种浑身使不上劲儿的无力感,像一把钝刀子在生剜他的心。他见族长竟是为这个,便主动跟一旁的孙女婿说,“兆利那孩子,知学又聪慧,你要是今日得空,多给他指点指点,看看他哪里有不足,以后也好改进。”
高览自是无有不从,族长一来他就知道不简单,能当族长的人,哪个没有七窍玲珑心,既然这个时候来,必然有事相求,原还当什么事儿呢!这点小事,对高览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就是祖父不说,他也应下。不过既这样说,他自然得更加上心不是。
岳五德听到高览应下,激动手里的酒杯都险些握不住,满脸感激的看向岳勇毅。虽然对高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那科举考生可就是要得文曲星指点迷津了。
也不用另找时间,饭后岳兆利就留了下来,高览不仅帮他解了惑,还帮他梳理发现了些不足之处。
一直到暮色沉沉,岳兆利才归家。隔天高览夫妻走后,庄子里炸了锅了。庄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什么事儿也藏不住,族长带着孙子上门求解的事很快在村里传遍了。
大家后悔不迭,让族长捷足先登了,自家孩子也有困惑啊,想着出于礼貌,隔天去请教呢,谁能想到人家走的那么急,只让兆利捡了便宜。
上回族长带着小儿子请教岳展的事他们还历历在目,听说请教完以后进步神速,书院的先生说下一届秋闱有望,这是尝到甜头了,又带着长孙来请教探花了。
像他们读书这么好的人,肯定是有秘诀的,就有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经验。这次又没戏了。等着下次,下次他们一定赶早,先下手为强。
高览夫妻也想在岳家庄多待几天,可是朝廷给的婚假余额不足了。再有他们还要去舟山府待一日,岳欣儿毕竟在那里住了这些年,要离开了总要见见朋友,打包收拾行李。还有她师父年纪大了,她得问问她的意思,是想继续留在舟山府还是跟她去都城,依着岳欣儿的想法当然是接她去都城~诸如此类事务都是要花时间的。
等他们赶到舟山府,时间又过去了七八日。这日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们终于将车停在了岳欣儿当年租住的院门前。
她掏出铜匙,打开锁,推门进去,里面的陈设一如往日,只是少了些许生活的气息。
岳欣儿刚要收拾东西就被高览拦住了,“你说干什么,我来干。”他娶的媳妇儿,疼还来不及,哪里舍得让她受累。
岳欣儿听到这话,心里也妥帖,她要的从来不是对方的高官厚禄,是他心里有她,真心疼她。
她也不矫情,既然相公要干,她就简单说了要打包的行李物品,还有一些书籍。
看着高览有条不紊的帮她收拾起来,她落得自在,趁着这个功夫就去了师父家。两家本就只隔着一条街。她走了没一会儿就到了。见门上没上锁,她一边推门一边喊道,“师父,您在家吗?”
范稳婆一听是欣姐儿的声音,开始还以为自己幻听了,又听到外面喊了一声,这才确定不是自己听岔了,忙从屋里走出来,一见着欣姐儿,范稳婆忙高兴的迎了上去。
她拉着她的双手上下打量了一番,还是嫁人好,看此时的欣姐儿多鲜活啊,这才对嘛,还是要成亲,更何况嫁的还是官老爷。
她嘴角抑制不住的笑着点头,“一看就知道你婚后顺遂,瞧把你这朵娇花养的,水灵灵的。”她一把年纪最是明白一个道理:好的婚姻都写在脸上呢!
被师父这样打趣,岳欣儿有些羞赧,师父俩说了会儿体己话,才说到正题。她把自己想法说了,想带师父去都城生活。
范氏听后低头思量了一番,才认真回道,“欣姐儿,我现在还能活动了,又不是动弹不了了,你不用急着接我过去,再说我在舟山府待习惯了,去了都城不一定适应。等过个几年,我干不动了,再去跟你吧。”
虽然她是商量的口吻,但是却极为坚决,岳欣儿又劝了她一会儿终是没劝动,只能先这般了~~
第二日,岳欣儿约着几个相处了几年的姐妹在飘香楼聚聚,她们也都是做接生婆的,因为是同行,慢慢有接触才交往起来的。都说同行是冤家,可她们不是,在舟山府的几年里,也多赖几位姐姐照顾。
席间,她们诉说完姐妹情,开始絮叨起最近舟山府的八卦。自来接生婆走街串巷,消息比常人灵通,也知道许多人不知道的奇闻趣事。
只听邓姐姐先说道,“你们还记得几年前过世的东城布庄的东家刘半城吗?”
布庄?刘半城?岳欣儿一听,那不是前世那杀千刀的前夫这一世的好岳家吗?她手里的筷子也停下了动作。听着众你一眼我一语的说起来。
一个说“记得,怎么不记得,当年他嫁女儿晒嫁妆~我还去看过哩~啧啧~真是羡煞死人呀!”
“还是人家闺女会投胎呀!怎么,她家有甚新鲜事呀?”另一个也接话道。
这个邓姐姐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提这个人必然他家有啥大瓜。果然跟她们猜的不错。只见那邓秀花眉飞色舞道,“他家呀,最近可是热闹的紧哟~”
第222章 自食恶果 上一次岳欣儿听说刘……
上一次岳欣儿听说刘半城还是几年前了, 他瘫痪后躺在床上几个月,人就没了。那几个月听说都是岳承周亲自伺候的。他孝顺的美名也是那时候传扬出去的。
只有岳欣儿知道,大概率是那狗东西用了秘药药死了老丈人。他骨子就不是什么良善人。
至于他家的热闹还要从刘老爷去世后开始说起。
刘老爷去世后, 刘七巧对他一点没防备,那厚厚的账本、经营上繁复琐碎的事务,她躲都来不及, 相公愿意接管,她自然求之不得,还落得清闲。所以老丈人留下的家业就顺理成章的尽数落到了岳承周手中。
都说穷人乍富, 会挥霍无度。岳承周显然不是那个例外,他自得了掌家权,手里有了银子, 就可着劲儿的花起来。以前囊中羞涩,被人瞧不起, 现在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随心所欲了, 可不得由着自己。
他平日里喜欢宴请朋友、同窗, 听别人对他的吹捧。他还迷上了收藏, 不是今天买副前朝名家字画,就是明天买珍奇砚台。
这种花钱如流水的样子,就是地主老财家也不禁花呀, 再说自他接手布庄以来, 布庄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不得不说上天是公平的, 他读书上确实有天分,但是于经营一道,就缺了一些悟性。加之他的心思也没放在这上面上,布庄生意可想而知。
进项少了, 布庄里的钱还都被岳承周花得七七八八,掌柜没有多少可支配的银钱,他也愁的不行,可姑爷是东家,姑娘又是个万事不管的,他自己就是个给人打工领月俸的,他能怎么办。于是只好进些便宜货色,质量跟以前是没法比的,这让本就不好的生意更加雪上加霜。
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岳承周先后卖了一处三进的大宅,又卖了两处百亩的庄子。
很短的时间就将刘老爷辛辛苦苦打拼了半辈子的家业踢蹬的差不多了。这些事自然没有瞒过刘七巧,可相公那么博学多才的人都经营不好,她就更怵头了。
只能眼看着家里的境况慢慢不复从前。她已经做好了跟丈夫吃苦的准备,可在富贵乡里待久了的岳承周是一日也不想再过那捉襟见肘的穷苦日子了。
先时他在刘七巧身上发了财,有了之前的经验,他长相本就不赖,富庶之后天天穿得跟个翩翩公子一样,凭着这好皮囊,很快就勾住了开首饰铺子的李氏。
李氏从小丧父,母亲改嫁后她就跟着姑母生活。那姑母以前是做皮肉生意的,后来年老色衰才从了良,看她长了一副好相貌,就存了将她嫁给那非富即贵人家的心思,于是将一身勾人的本事都尽数教了她。
她也争气,勾住了桐江府五品同知岳同禄,还怀上了他的孩子,哄得对方要纳她进府做三房。可眼看着离那富贵门只有一步之遥,就在这当口,岳同知因贪污被朝廷革职查办,最后被判了秋后问斩。
她哭闹也没有用,姑姑教她要认清现实,肚子里的孩子是留不得了,只得打了去。桐江府也没法待了,毕竟还要嫁人,若是让人知道她有这一遭经历,对方娶她还得两说。
后头她跟姑母搬到了舟山府,又由着姑母安排嫁给了开首饰铺子的余海。余海前头死了一个妻,所以年纪大了她十多岁,好在对她不错,她也着实过了两年安生日子。可两年以后,余海也得了一场急症去了。
可怜她才二十几岁,芳华正茂的年纪就守寡。她手里攥着首饰铺子,还有上万两的银票,心里也有底气,就想着这回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如意郎君,再不找这些又老又丑的老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