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作者:
九牛一毛 更新:2025-09-09 10:58 字数:3710
等她忍着难受将要给他安排通房的打算说出来后,原来吃着茶的岳展被呛得连连咳嗽, 当即打断了她的话, 直言她说什么胡话呢,什么通房侍妾的,他家自来没有那些。他父母没有, 他们也不会有,以后孩子也不能有这些,四十无子方可纳妾。须知妾室通房乃祸家之源。有了侍妾便会有庶出子女,对庶出的孩儿也不公平,他可不想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分个三六九等。
他说的这些话她是万分赞同的,她娘家陈府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爹始乱终弃,最终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结局,偌大的陈府最后只靠小远一个人辛苦支应门庭。
知道相公的想法,她心里跟吃了蜜糖一样甜,心下也安定下来,心情也好了,胃口自然好。没过多久她面上就看着红润了不少,人也富态了不少,逢人就被夸气色好。
妻子的变化岳展看在眼中。他觉得古代女子属实太不容易了,辛苦操持后院,为丈夫开枝散叶还要帮丈夫纳小迎新。他改变不了大魏的习俗,但可以自己做到不三心二意,朝三暮四,不辜负爱人的心意。
自从知道妻子怀孕后,他也尽可能的抽出点时间早点回家多陪陪家人。只是真的是只能比往日提前一点点。如今山洼县的人口比之去年增加了三万人不止,人口多了自然工作量也比以前大多了。
若说为什么短时间内突然多了这许多人,还多赖同行衬托。自从山洼县多项举措初见成效后,周边县如沂山县也紧随其脚步进行了政改,也收效显著,县里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不过这样的县毕竟是少数,其余的诸县则是旁观者居多,他们这些县令好逸恶劳惯了,哪里会上赶着给自己找累受。这些县本来就留不住人,百姓又听说如今山洼县城防建的不错,改良土地,减轻赋税,整个县城繁华了不少,这处又比府城离得近,于是都纷纷涌入山洼县。
这么强的工作量若是普通人早就吃不消了,得亏岳展从小熬打的好身体,让他即便增加工作强度也能游刃有余。只是辛苦了跟随他办差的衙役,自打新县令来了,肚子上的赘肉都跑没了,浑身上下肌肉都结实了一圈。
百姓都夸岳县令是个大公无私的好官,自从他走马上任,山洼县的老百姓才真正过上了踏实安稳日子。
可要岳展自己说,他没有那么伟大。他只是想着办好差的同时,给于行提供更大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能靠自己的努力,给百姓撑起一把伞,能庇护多少人就庇护多少人。
而得知自己有了孩儿以后,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发誓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孩儿生活在危险和动荡中。现在这些修建城墙,巡察小队只是小道,都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山洼县的治安问题。
随着山洼县经济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未来势必要成为滇国眼中的一句块肥肉,他思索了许久,只有招募士兵,建立足够强的武装力量才能将山洼县围成铁桶一块,真正做到长治久安。
其实建立军队是他刚来山洼县就想做的,但在大魏朝,军政分离,县令是地方行政官员,只负责地方政务,县令可以加强当地的治安,管理赋税,对农业、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独独不能统帅军队,军队由国家派专门的武官掌管,但也有例外,比如刺史就是文职出身。换句话说,按常理岳展作为县令是没有资格招募士兵的。
只是大魏边境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也有特殊规定,县令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兼任军事长官,拥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比如面对敌国突袭等紧急情况,事从权宜。
现今蕲州刺史是蕲州最高军事长官,掌管蕲州卫。但是刺史却是出身文官,并不擅长管理下面的卫所。这个局面皆是因为大魏重文抑武造成的。武官很难占领高官实缺位置。
由这样的人管理军队,效果可想而知,蕲州下面的卫所军事作战能力就是个渣渣,养得兵丁个个也都混天熬日头,哪有什么真刀真枪的本事。靠这样的军队守护蕲州,百姓的安危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滇国反复骚扰边境有恃无恐的原因。
如今岳展虽然不能直接建立军队,但是却可以利用山洼县地理位置特殊做文章,利用他县令的职权,号召百姓参加武装训练,做到全民皆兵,是民也是隐藏的兵,也就侧面拥有了自己的一支储备军队了。
想通了这一点,他就开始行动了。如今他在县里威望正高,现在身边的这些职位也是在他任期内提上来的官吏,自然政策推行起来就畅通无阻。
很快山洼县县城城门口的告示就引起了全城老百姓的关注。大家一听县令号召大家参加县里组织的训练,提高自保能力。关键是来训练不仅管吃管住,县里还发钱。这种既能强身健体又学了本事还发钱的机会上哪里找去,因此他们全都踊跃参加。
而他们训练的内容皆出自岳展之手。他连续熬了两夜赶出了一个小册子,这册子里面是他多年练武经验的大集合。里面全是他实战中总结出的必杀技,没有一招是花架子,而且非常容易上手。其实杀人的招式万变不离其宗,练的不外乎就是快、准、狠。从这几方面使劲操练,就能造就一支本事过硬的军队。
在他紧锣密鼓的安排人一批批参加军事训练的同时,他接连又收到几封皇上的密信。与之前密信相比,如今的频率高了不少,显然皇上并不满意他如今的成果,有些等不及了。
上有令,下必从之。眼见皇上已经急眼了这个也可以理解,来了一年,收效甚微,换他是皇帝也得急眼。
其实金矿在前不久建成城墙后,他已经在悄悄着手开采了。只是刚开采,要避人耳目,又不能大张旗鼓,所以开采量有限。
他如今要号召全民训练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而当初皇上给的银钱早就花干净了,他不得不悄悄动用金矿。
为什么不请示皇上,因为他太了解他,若是皇上知道是必然不准许的,即便岳展花的这些地方从没花在自己身上,都是为了边城防务。皇上只会认为一个小小的边远小县花个几万两用于防御已经足够,再多的就不能掏了,已经让他肉痛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作为皇上,他只看金矿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值得,些许平头百姓的小命并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就是因为产出本就不多,岳展又大胆包天的扣下一成,所以皇上对产量不甚满意。一封封信纷至沓来,要求他加大对金矿的开采力度,照这个开采进度,别说五年,五十年都未必开采完。他要求他务必五年内要将此矿开采完毕。
皇上发来这么多问询信,岳展自然要回信表忠诚,他信上表示自己会尽全力开采金矿。只是请皇上稍安勿躁,他只能循序渐进,如今虽然山洼县的城墙已经建立,确实肉眼可见的有效的阻断了从滇国来骚扰的流民,但是还是应该以小心为上,毕竟滇国以战马著称。若是走漏了消息,滇兵骑快马,即便绕道从临县进入,也只需要半天时间就能到达如今的金矿开采地。到时候金矿落入滇国手中岂不是便宜了敌人。
皇上收到信件后思虑良久,觉得岳展说的确实有道理。山洼县离着都城太远,他鞭长莫及,金矿的事要秘密进行,稍有点风吹草动传入滇国,那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不如就像岳展这样循序渐进,一点点稳妥的推进。自此以后不再催促他扩大开采,也方便了岳展施展本事。
山洼县的大练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如火如荼的进行,而且以燎原之势席卷周围其余县乡,也吸引了周边县里年富力强的青壮小伙,他们慕名而来,想要报名参加训练。
第256章 供奉 对于他们的到来,岳展没……
对于他们的到来, 岳展没有拒之门外,将他辛苦写的册子敝帚自珍,而是让他们跟本县的百姓一样参与到训练中去。在岳展心里, 哪怕他们不是山洼县的百姓, 至少是大魏的子民,学会了本事不求他们保家卫国,能保全自己的同时护好家人就可以了。
每一批接受训练的人中有那本事了得的,岳展会伸出橄榄枝,问他们是否愿意留在县衙做衙役,也可以给他家做护院, 待遇比照衙役的酬劳再高两成。
妻子怀孕,本就应该多加看护, 而他白日忙得跟个陀螺似的, 家里自然需要护院,而且护院越多越好。不然外出属实心下难安。一路走来, 妻子几番惊险, 他既娶了她就不能再让她过担惊受怕的日子。
而收到橄榄枝的人一听说大人想招徕他们,自然乐意至极。一来觉得大人瞧得上他们是他们这些人的荣幸,二来有本事的人自来心气就高, 只有这样胸怀坦荡、心系百姓的人才值得他们效力。
而且更妙的是, 这些人本来在军事训练的时候就是队伍里的人尖儿, 在训练过程中自然是他们那一队的队长。一个月的训练结束后,每隔两个月时间都要组织自己那一队人马进行为期七日的复训训练, 做到莫要手生才好。在日复一日的训练过程中, 每一位队长都牢牢的将自己的五十人队伍握于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