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作者:
九牛一毛 更新:2025-09-09 10:59 字数:3670
待到毛蛋累得狂吐舌头,趴到柳氏的绣鞋上摇尾乞怜,她这才弯下身子眉眼弯弯的摸摸它的狗头,小狗惬意的对妻子摇着尾巴,妻子笑得一脸春风和煦。
他突然反应过来,妻子对自己和狗的态度竟然惊人的相似。强硬时对他不理不睬,一旦示弱,就温柔以待。
他用皮肉之苦换来的心得,竟然只是那狗儿的皮毛!!!瞧瞧,妻子对它的态度那才叫如沐春风~看来他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第327章 边关告急 这次升官的当然也包……
这次升官的当然也包括在都城南城门当城门吏的吕兆吉。如今他已经升任门正, 是正儿八经的七品官老爷了。虽然在京城这个品级的官老爷多如牛毛,但是在他这个年纪若不是有这等机遇,实难再有机会从吏员跨入官爷的行列。
一直到新皇即位, 儿子吕承平找到他, 他才知道儿子因缘际会间竟成了太孙也就是如今的新皇的伴读。而他一直到那夜厮杀结束才知晓,自己报答恩人当年为家族平反之举竟也是帮了太孙。父子俩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而从儿子口里他得知,在伴读一年的时间里,太孙发现承平于弓马骑射上天赋卓越,且行事果敢,相比于舞文弄墨, 若是为武将更能一展平生抱负,于是将他从伴读改为做他的近身侍卫, 并让他跟武师傅好好学习武艺跟兵法攻略。
听到儿子讲述着他们分开后的经历, 他实在没想到儿子竟然有这样一番造化,能与新皇相识于微时, 一同长大, 就凭这份情谊,就是功勋子弟家的儿郎也得靠边儿站!
当年他将儿子送去岳麓书院读书,没想到兜兜转转他还是延续了家族血脉里的传承, 走上了武将之路。许这就是天意, 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
这天吕承平从宫中下值后, 前往南四胡同的一处二进的宅子。这是他爹用救驾的赏赐置下的产业。虽然宅子不大,却是他跟父亲的家。
今日还没进门, 他就听到家里有婴儿的啼哭声, 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待进了屋就发现他爹怀里果然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婴儿。
他下意识的想,这莫不是他爹在京城这段时间跟别的女人生的孩子?吕兆吉抬头见儿子归来, 兴奋的招手让他过来看,“承平,这是承安,以后他就是你弟弟了。”
承安?他的亲弟弟?吕承平左右看看,除了平日里伺候的婆子,也没看到别的人影,“爹,你什么时候纳的姨娘,怎么没听你提过?”
“什么姨娘?我这一辈子只有你娘一个婆娘,再无二色。”吕兆吉见儿子误会了,急忙分辩道。
见儿子拿眼儿觑他怀里的孩子,他这才说起新皇即位前刀光剑影的那一夜,他的好兄弟陈大路替他挡了那要命的一刀。他妻子葛氏当时已然临产,知道消息后当晚就早产了。
娘家听说她死了丈夫,要接她回去再嫁,这孩子就是个拖累,娘家不让她带回去。没奈何葛氏只能托付给吕兆吉。他兄弟因他而死,照顾他的孩子他自然责无旁贷,于是接下了这个孩子。葛氏临走前,吕兆吉还将他得的一半赏银给了她,让她傍身,说到底都是他害得他们好好的一个家散了,无论做多少都弥补不了人家受的伤害。
直到此刻,吕承平才知晓,眼前这个婴孩竟是恩人的血脉,他望向他爹怀里猫儿一般大的孩子,眼神里满是坚定与郑重,一字一顿的说道,“爹,从今以后,承安就是我的亲弟弟,我承平唯一的弟弟~”
从此南四胡同的某个天地里,仿佛被注入了无限的生机,每日里稚嫩的咿呀声如春日的一缕暖阳一般温暖了四季~
新皇即位后改年号为启运,寓意开启新的国运。寓意虽然美好,但随着启运元年的开启,边关急报却频频而来。
先不提崔弋擅自抽调西北全境兵力围攻都城,致边关守卫空虚,胡虏趁机频频骚扰大魏边境,使得边关百姓家园被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与大魏接壤的滇国新任国君,在听闻大魏新皇只有十二岁后,认为此时大魏刚经历了一场夺权大战,正是元气大伤的时候,新皇年幼,未完全掌权,政权不稳定,而据探子报,那将大魏边境围得铁桶一块的岳展刚好带兵北上了。此时正是他们滇国鲸吞魏国的好时机,于是他令滇军大举进犯大魏的门户蕲州。
蕲州卫自然在知晓的第一时间应战,由于多年来好逸恶劳,怠于练兵,双方一交战,蕲州卫就被当头暴击,输了一仗。
岳展听闻也是急的不行,他的妻女如今也在蕲州,还在与滇国接壤的山洼县。好在他多年的经营之下,城防坚不可摧,一时半会儿滇兵还啃不下这块硬骨头。
但是他太知道蕲州卫的实力了,随着时间日久,蕲州卫肯定落败,滇兵会直取蕲州城,若从内陆包抄边境诸县,那他们就危险了,他必须尽快回去支援。
于是在当日议定前去支援的将领人选时,他主动请缨领兵出战,犯我大魏者,虽远必诛,誓将滇兵赶出大魏。
皇上此时也心急如焚,他二嫂跟侄女此刻就在两军交战的最前线呢,于是他力排众议,派二哥即刻前去支援蕲州卫。
至于西北,则由谭太师推荐的另一员虎将前去驱除进犯大魏的鞑虏。
离京之前,他最放心不下师父。他的师父邓憬跟师娘自从儿子去世后身体就不好了,他这次来京救驾,在控制住京城的局势后第一时间就去了师父家拜访,现在离开也要去拜别,因为师父师娘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他此番去对战滇国大军,必是一场硬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战争,谁能想到下一面见会是什么时候呢,师父师娘这个年纪,也是见一面少一面。
邓大哥离世对老夫妻打击甚大,看着他们苍老的样子,他心里着实不是滋味。同时也暗暗发誓,不管怎么样,他一定要保全自身,活着回来,他绝不能让父母受这样的伤痛。
岳知语夫妇没想到刚见上二儿子才多久,他们就又要与儿子分别了。也知道他此番前去凶险异常,可黎民苍生等着他施以援手,妻女等着他撑起一片安宁,不管于公于私这一趟他非去不可。
夫妻俩忍着心痛送别儿子,这才想起家里的老父亲还在济阳县呢。如今他岳知语已经是侯爷了,以后要在都城久住,那老爷子也应该跟着他们来都城享享清福,感受感受大魏都城的万千气象。
他们跟于行说了要回济阳县将家里的生意料理一下,顺便去接老爷子来都城,于行自是支持他们的决定。他也已经许久未见祖父了,也甚是想念的紧。儿时还是坐在祖父膝上祖父给开的蒙,如今他写的字跟祖父还有三分像处。
都不用两夫妻准备,自有那高头大马的车队一路护送他们回济阳县。
济阳县岳家庄族长岳五德家
此时老族长岳五德正一动不动的看着族谱上的某一处出神,都快瞅出个洞来了。
最近已经有好几拨人来岳家庄打探他们岳家的族谱了。他还以为莫不是他们岳家出了哪个不肖子孙,欠了外面的外债呢,查来查去,真相竟然是岳知语家的小儿子岳于行极有可能是当今天子。人家还分析的头头是道,圣上的字跟生辰八字与族谱上这位可是分毫不差,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儿,分明就是一个人嘛!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嘛?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还能扯上关系?这年头扯谎也不怕闪了舌头,真是什么谎话都能编的出。
虽然于行是他们家从外面领回来的,但是庄子里的人无人不知,那于行就是岳知语的私生子。
所以最开始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嗤之以鼻的,想着一定是哪里搞错了。可万没想到,后头就收到了族里在京做官的内侄的信,言之凿凿的说那岳知语被先皇后亲封为安乐侯的消息,他打听了皇后娘娘宫里的宫人才知晓理由是奖励他教养太孙有功。
这不就侧面印证了传言是真的?天老爷来,未想有一天,他们岳家族谱上还能出了个皇帝!!!
岳五德能知道,济阳县自然也有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只是都城距离这里毕竟遥远,准确知晓这个消息的毕竟还是少数,甚至岳家庄的绝大部分人都还蒙在鼓里。
有人私下里就跟岳家庄的人求证,“听说你们庄的岳知语如今是安乐侯了?”
“啥?安乐侯?”那个岳家庄的人明显没听说过,面上一脸戏谑的道,“你说他是个猴儿都比这个更真!这年头侯爷还能跟地里的大白菜似的?他要是侯爷,我还是爵爷哩!”
来人被怼的一愣一愣的,莫非传言是假的?正疑惑间,就见县令的车驾急急的赶往岳家庄。
没一会儿,一阵沉稳有力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是一列整齐的队伍缓缓而来,前面是骑着高头大马,穿着一色装扮的护卫开道,后面是仪仗队伍,紧跟其后的是四匹骏马拉着的马车,马车车厢雕琢的繁复精美,马车两侧及车身后皆有持长枪,身穿铠甲的护卫护驾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