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作者:
九牛一毛 更新:2025-09-09 10:59 字数:3734
可他们四顾相看的样子,早已落入皇上眼中。知晓他们许多人心中艳羡有之,但妒忌更多。皇上扫视众臣,别看他年纪不大,上位者的气势已经压的下面的朝臣再不敢轻视这位新皇,只听他继续道,“列位臣工,你们也觉得岳将军升职过快吗?你们觉得朕徇私了?若是你们也能立下这不世之功,朕也依例为你们加官进爵。”
这句话一出口不啻于打了众位朝臣的脸,嫌别人升官太快,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
一时间大殿里静得落针可闻~再无人敢出来反对。
于是岳展凭战功一跃成为当朝一品骠骑大将军。只等着南征大军班师回朝,领旨谢恩。
可岳展带领大军刚回都城,还未领旨谢恩,就在这当口,西北边境又出事了。原来是羌族来犯,西北边境防控吃力,向朝廷请求支援。
这还是当年崔弋叛乱抽调二十万士兵围攻都城留下的隐患。虽然后来朝廷又陆续征兵十万填补,可终究是少了十万将士。边境防护与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了。
这次羌族瞅准了大魏正在与滇国厮杀,此时攻击大魏西北,大魏要增援西北也是有心无力。
而此时正值秋末,大魏粮食产出之时,赢下战争就可将大魏今年的收成全部据为己有。他们游牧民族每年入冬最缺的就是粮草,打这一回猎,今年可以过个丰年了。种种因素让羌族决定大举进犯魏国西北边境。
一时之间去哪里抽调这么多人手派去西北,这个难题又摆在了新皇的案头。倒是二哥领兵回来受赏,他手下的兵最是善战。可连续征战几年,再让他带兵出战西北,他自己也说不出口。
而且这几年爹娘虽然嘴上不说,可有时候看他们总是打听南边的战事就知道他们想念二哥的紧,如何再让爹娘担惊受怕?
他还是再想别的办法吧,可第二天议政时,大半大臣上书建议,岳将军刚好带兵回京正可以去西北讨伐羌族。
封赏的时候一个个都不愿意他二哥受赏,战事紧急了,朝臣们都一致让他二哥领兵前去救援,怎么,他二哥是欠了大魏朝的吗?
第332章 尾声二 他气笑道,“诸位爱卿……
他气笑道, “诸位爱卿也莫要妄自菲薄,岳将军都可以于国家危难之际,墨笔换吴钩。依朕看, 列为举荐岳将军支援西北边境的文臣亦可以学一下岳将军投笔从戎, 护我大魏山河。”
现在想起来他二哥了,他们怕是忘了当初对别人的功绩心里指手画脚,不如去沙场上跟人比划比划。吃一吃西北的黄沙,才能知道武将的不易,战功的可贵。有功于社稷之人,必以国士待之。
一听皇上这话里的意思是要派他们去西北前线。那里可是脑袋别裤腰带上的地方, 谁愿意离开繁华的都城去往黄沙漫天的西北。
站出来的文臣此刻悔的肠子都青了,他们也是皆听从太师大人的吩咐行事, 此时心里呜呼哀哉道:太师大人误了我等!
站在最前面的李维解释道, “陛下,我等~我等于兵法策略上才疏学浅, 亦并不会拳脚功夫, 岂能与岳将军可比,去了只会延误战势。”
“是啊,陛下, 我等自愧弗如!”
“我等自愧弗如!”
……
聪明如岳展, 他焉能听不出皇上与这些文臣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他亦知晓皇上说的也是气话。
领兵打仗可不是谁都能胜任的, 外人只看他没有参加武举,就以文臣之身轻松驾驭千军万马, 挥师南下收复山河, 为大魏开疆扩土。只有他自己知道,若不是当年在系统里被系统疯□□练十几年,他怎会有如今的能力。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既然他有护佑苍生的能力,他自然义不容辞,不枉上天让他重活一回。
其实学武十几年,开始他并没有什么大抱负,只是为了保全自身和家人性命,后来是为了家族荣光而努力,到如今经历战火洗礼,见过太多悲欢离合,知道百姓对于盛世安稳的渴望,他想擎起一片天,捍山河无恙,护黎民安康。
于是他出列沉声道,“陛下,蒙诸位同僚举荐,臣自请前去西北支援张将军,共同抵御羌族的军队入侵。”
皇上面露不忍,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是真的手足情深,当年若是没有他二哥,别说当皇帝,能不能活到如今都是两说。看着他常年征战沙场,他如何心安理得的承受他的托举。
“爱卿鞍马劳顿刚返都城,朕岂忍你再令你披挂远征?”
“陛下圣明!臣非不知鞍马劳顿,然西北乃国之屏障,羌族一日滋扰,臣一日寝食难安,恳请陛下允臣带兵驰援西北!”
皇上低头看着西北舆图,喉结微动,想说什么,却又咬碎在齿间。
他知道的确没人比他二哥最合适。可这样,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却对不起二哥的小家。
他轻叹一声,长长的叹息中是身为一国之君的无奈,他必须一切以国事为重,个人感情永远要排后~
就这样刚刚班师回朝的岳将军带着部下又星夜赶往西北支援西北边境驻军。
到达西北后他们与羌族数次交战,其中的艰辛自是不提。
至启运四年,羌族残部溃败至扎伊草原。大将军岳展乘胜追击,羌族退伍可退,羌王率部下三拜九叩,捧玉璧跪献降表,史称“扎伊之盟”。
西北捷报传来,举国欢庆。
待岳展带领将士班师回朝,百姓们早早就聚集到城门大街的两旁。当看到岳将军的队伍进入城门后,人群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激动的喊着,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欢迎着护国将士们的归来,感恩他们将侵略的游牧民族打回了老家,保护了他们的家园。
岳展看到那夹道相迎的百姓一直绵延到十里长街之外的宫城边,他心里感动之余,平添一丝隐忧。
皇宫中,皇上得知护国军队已至城门,不禁龙颜大悦。他高兴的立刻下令在宫中大摆筵席,为岳将军一行接风洗尘。
这次岳将军及麾下将士功勋卓著,届时肯定会论功行赏,彰显皇恩浩荡。
岳将军已经是正一品骠骑大将军了,再往上也只能封侯了。朝臣们猜测,看这架势大魏这是又要出个侯爷了呀!
岳将军的父亲已经是安乐侯了,岳将军再挣来一个,一门双侯爷,这殊荣,放眼整个大魏也再无第二家了。
待犒劳三军时,看着皇上亲亲热热的给岳将军赐酒,朝臣们艳羡不已的同时,有人心里又琢磨上了,如今岳将军在百姓中威望极高,大有功高盖主之势,才而立之年就已经建了这不世之功,手里又牢牢掌握着五十万大军的军权。
若是岳将军效忠陛下还好,若是起了不臣之心,这位可比崔弋将军还可怕。光一个崔弋就差点将皇城给一锅端了,换这位,这大魏的国姓指定得改改了。
谭太师别看此时气定神闲的吃着酒席,可筷子却动了没几下,若是有心人观察就会发现他的双眉有些微蹙,似是有什么烦心事。
戌时二刻,巡夜的官兵发现城门处悬挂着一幅白绫,上面用朱笔写着"陈桥驿外黄旗动,点检作天子"。这不就是有拥兵自重的大将要取皇上而代之的意思。至于是谁,大家都心照不宣。在大魏朝,还有谁手里的有岳将军手里的兵多,足足有五十万之众。
这件事被有心人传扬出去,没过几天便闹得沸沸扬扬,自然也传到了岳展的耳中。
他此时刚归家,多年南征北战归来看到女儿,发现女儿已经长得这般高了,虚岁八岁的小酒儿行事也跟个小大人似的了。
他惊觉在他忙碌的岁月里错过了女儿的成长。在这个女儿家大多十六岁就要嫁做人妇的时代,他还能陪女儿多久。
再看妻子,世人都说她高攀了他,可她嫁给她这么多年,过的是什么日子?先是陪他在西南险象环生之地待了许多年,又跟孩子在都城盼了他一年多。
她虽然不说,但他知道他南征北战,她就提心吊胆,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为这常常去寺庙求平安符。多年辛苦操持,殚精竭虑,才三十岁不到,青丝里已生了白发。他看着这样的妻女,深觉亏欠她们的太多了太多了。一瞬间,他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似是下了什么决定。
第二日,他进宫面圣。
他们兄弟之间聚少离多,现在岳展回来了,自然有许多体己话要说。聊到大魏西北边境百姓今年可以过一个安稳的年时,皇上直说这次他功勋卓著,要给他加官进爵。
岳展听后诚恳的道,“臣指挥作战只是赢下战争其中之一,这些年若不是有金矿撑着,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说的也是实话,有这座金矿才使得大魏可以源源不断的招兵买马,兵强马壮。如今金矿已经开采完毕,它仿佛完成了它的使命一般,随着战事的结束,消失在大魏的版图上。
“二哥何须自谦。你的功劳有目共睹,朕从来赏罚分明,这朝堂之上,谁不知你为大魏立下不世之功,若是银钱最重要,前朝的国库丰盈却依然难逃亡国厄运,你万不可自谦,你配得上无上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