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望韶光      更新:2025-09-10 09:15      字数:3744
  
  “是的,哥哥。”希尔维娅笑道,“请坐一下吧,让我把我的曲子弹完。这是我前不久才找到的巴赫的杰作。如果不完成它,是很可惜的。”
  海因里希点了点头,就在沙发上坐了下来,他穿着正式的军装,坐得非常端正。他很习惯做希尔维娅的听众——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之前,他经常捧着书在希尔维娅练琴的屋子里坐着。
  他们兄妹的相处模式就是互不干扰,又习惯对方的存在,就像对方是自己一部分一般。
  希尔维娅没有多把目光投向他,眼前的这首曲目不允许她分散过多的注意力,她全神贯注地思考着眼前,把乐声从自己指尖流淌出来。
  直到曲目结束,她等着海因里希的评价,却发现沙发上的青年人已经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希尔维娅轻手轻脚地走到他身边。
  海因里希歪在沙发上,脸色在温暖的烛火下也显得惨白。那姿势显然不太舒服,但他睡得很沉,沉得连希尔维娅靠近都没有注意到。
  希尔维娅几不可闻地叹息一声,海因里希显然又很久没有睡过好觉了,这对他的身体简直就是种摧残。她替他解开了军装的扣子,小心翼翼地避免那些勋章碰在一起发出声响,而后把自己的披肩盖在了他身上。
  她坐回钢琴前,开始弹奏海因里希最喜欢的曲子,由门德尔松谱曲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一首浪漫、美丽、舒缓的抒情小调。
  从海因里希的少年时代开始,她就为他无数次地弹奏过这首乐曲——在他忧虑、悲伤、焦躁或者是快乐的时候。她把这首曲子当做咒语来使用,而且每一次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最近一次,是在几个月前,他被授予了橡叶饰,在东普鲁士的总理府接受希特勒的授勋。她刚刚从日内瓦飞到德国,迎接她的海因里希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她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我在授勋的时候,我的手枪没有被收掉,亲爱的希娅。”
  希尔维娅记得她立刻反应了过来他的意思,毕竟他们是那么熟悉彼此。她用了很大的力气控制自己的眼泪不流下来:“你知道你要去做什么吗?哥哥?”
  “是的。”海因里希简洁地回答,那是他一贯的风格,“我要去刺杀希特勒。”
  希尔维娅没有问他原因,她只是很长很长地叹息了一声:“德国人民不会感谢你的。”
  “我知道。”海因里希回答,似乎他早已预料到希尔维娅会这样说,“所以,等到你这次离开德国,就别再回来了,希娅。瑞士也好,美国也好,去一个安全和平的地方吧。”
  希尔维娅知道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从小的时候开始,自海因里希下定了决心的事情,就没有人能劝阻他。她于是没有再多说话,侧头看向窗外的天空,任凭眼泪划过自己的面容——她记得自己喜欢看车窗外的天空的习惯似乎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海因里希揉了揉她的头发,没有说话。
  第15章
  ==================
  现在,希尔维娅逐渐意识到了海因里希那句近乎狂妄的话语背后的东西。
  她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海因里希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者,像铁血宰相俾斯麦或者拿破仑那样。
  毕竟没有哪个皇帝会在战争中对他的将军喊:“让开!我是威廷根施坦因!”
  她的兄长更乐于做一个伟大的军人,具体来说,就是一位以歼敌数量而闻名的伟大飞行员,和“红男爵”一样。
  但如果,因此有人把他当成对政治权谋一窍不通的人,那显然是不够了解他。
  海因里希不喜欢和人争辩,他更喜欢静静地让事态发展,以此证明自己的智慧。他更厌恶玩弄政治的权谋手段——他在大部分社交场合以沉默面对所有人,以至于被人误会为高傲和难以接近。
  所以,按照希尔维娅对他的了解,他绝不是那种天真烂漫到认为希特勒死亡就能终结法西斯在德国的肆虐的人物。
  如果他做出了刺杀的决定,那么就说明他已经对德国乃至欧洲的战后秩序有所规划。
  她熟练地弹奏着《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边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直到不知多少遍的末尾,海因里希忽而坐起了身,走到了她身边。
  “我很担心你,哥哥。”
  乐曲轻柔地收束,好像仙子收住了她的魔法,希尔维娅转过身看着海因里希,开口说道。
  海因里希笑了一下,他和希尔维娅太熟悉彼此了:“我也很担心你,希尔维娅。我想你应该已经知道那些秘密集团了?”
  希尔维娅点了点头。
  “冯·哈塞尔大使打电话给我,试探是不是可以绕过我直接吸收你进入那些小圈子。你做了什么?亲爱的希娅?”
  “建议他们放弃和英国议和,考虑与苏联议和的可能性。”希尔维娅没有隐瞒他。
  海因里希点了点头:“和冯·德·舒伦堡伯爵的想法一样。”
  他在大厅里缓慢地踱步,似乎在想要用什么开口。他拖了一把椅子,在希尔维娅身侧坐了下来:“你……和冯·德·舒伦堡伯爵一样,都没有去过东线战场,希娅。只要去过那里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继续说了下去:“不在前线的人是无法理解我们这场战争的罪恶和残酷的。亲爱的妹妹,你或许以为东线战场只是残酷的战争,我要告诉你,我们在东线进行的是一场种族战争。”
  希尔维娅意识到了这个词汇的严重性,瞪大了眼睛看着海因里希。
  “是的。出于种族灭绝的目的,我们在东线进行烧杀抢掠,我们,德国军人的执行性和忠诚性在那里有着的充分体现。”海因里希的面容变得严肃起来,“纳粹的命令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人性中的恶。他们就那样做了。”
  他放轻了声音,像在描述一场噩梦:“你无法想象那样的场景,男人们被枪胁迫着给自己挖好活埋的坑,而后被推下坑去。女人们被□□、鞭打,而后被掳到德国来做苦役,孩子们生活的地方被付之一炬,所有的粮食都被劫掠而去……第三帝国把他们在精神病人和伤残病患身上做的事情在健康人身上做了一遍,这一次的理由是‘雅利安人是高等民族。’”
  “我的天啊……”希尔维娅喃喃道,“可他们在未出发之前,在家人和朋友们面前,还是个普通人……甚至有些人更为善良。”就和那些‘T-4护士组’的人们一样,他们都背过希波克拉底誓言啊!”
  她说着有些哽咽。
  “T-4护士组”的事件是让她愿意无偿为安娜工作的主要原因。
  那一事件是在1939年,希特勒认为,精神病人和其他重残病人都是些“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而他们长期难以治愈,徒然占据着大批病床,造成许多光荣负伤的战士得不到及时医治,这是不能容许的,因此,所有重残病人均应消灭掉。
  在他的命令下,数百名医生和护士加入这一行列,他们秘密给病人注射不育药剂,秘密处决病人,他们既有老资格的专家教授,也有刚刚走出医科大学校门的年轻医生。他们的共性在于都是纳粹种族主义的忠实信徒。甚至在各地主教训诫过这种行为之后,这种屠杀依旧在继续。
  希尔维娅拿到过精神科医师的执照,无法理解亵渎这一誓言的行为,更无法理解这种残暴的行径。
  “战争往往能把人变成魔鬼。”海因里希抱住了她,“这不是你的责任,希娅。”
  “我只是觉得很惊讶,一定有东西促使了他们的转变。”希尔维娅喃喃道,“我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煽动了他们。我要搞清楚……”
  海因里希揉了揉她的头发:“我不反对你的学术研究,我亲爱的妹妹,注意身体就好。”
  他顿一顿:“所以,我没有对你的意见发表评价,那些集团中的军官们也不会。他们都很明白,这样亡国灭种的血海深仇,是无法用谈判桌上的政治筹码来偿还的。他们没有胆量和苏联人议和。”
  希尔维娅点了点头,干脆把头靠在了他怀里:“你不在集团之中吗,哥哥?”
  “我对他们没有兴趣。那些集团是根据不同中心聚在一起松散的组织,充斥着对现实抱有一厢情愿的幻想的贵族。”海因里希说,“你无法想象,有人能够带着支持者名单去军官食堂发表演讲……”
  “可你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希尔维娅惊讶地问道,语气有些颤抖。
  “是的。”她的哥哥说,语气平和得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因为希特勒是个没有理智的疯子,他要拖着我们一起下地狱。而我,我没有妻子和孩子,我是个消耗品。除了我之外,我们还有谁能离他那么近?”
  希尔维娅终于没有忍住她的眼泪,她无法想象海因里希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决心,背靠着什么样巨大的绝望做的决定。他对未来的一切已经丧失了所有希望,所以他才孤注一掷——他认为这是对他的国家和民族最后的尽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