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者:
薄荷芝玉 更新:2025-09-10 09:26 字数:3780
至于钟新澄之前玩死那些昆虫,陈显英只当作小孩子调皮。
最严重的也就只有那次骗楚家小傻子,跳水,让钟莹莹给大揍一顿,柳条都打折好几根。
他们也不敢管,属实是他太过分,那水边是能随便去的吗?
渐渐地,钟新澄的教育就全部移交到了钟莹莹身上,大人只能在边上看着。
邻居看见也只会夸一句:“嘿,莹莹这小丫头厉害啊~不亏是书读的那么好,还能教育侄子了,以后指定是当大学生的料。”
“那几个知青还不错,今天第一天干活都赶上咱家莹莹了。”钟伟先一边喝稀饭,一边感慨道。
陈显英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跟孩子比还叫不错啊?”
“起码态度是端正的,没有偷奸耍滑头。”
“也确实。”
虽然干活的速度慢,中间还出了很多小插曲。
但是每一个秧苗都是认认真真插进地里的。
“听说他们要搞那什么插秧机?文化人就是不一样。”钟绍华又开始感慨了,要是他当年好好读书,是不是也有机会考大学。
考上大学,是不是也能有那么高的学问,会做机器。
“做不做的成还不一定呢。咱乡下啥都没有,拿什么做?”钟伟先不是很看好他们。
钟莹莹一边扒饭,一边听家里人闲聊,听到这里,她忍不住插嘴:“能做的,搞个机器不就行了吗?把东西绑在牛身上,让牛拉着往前走,一边走一边插秧。”
“你还挺懂,书没白读啊!”钟伟先只当是孩子的异想天开,并没有放在心上。
知青院里也挺忙,下了工没人做饭,又是拿包袱里的肉干点心对付一顿。
“这样下去不行啊,我们不能天天这样吃。”徐超受不了了,来这两天,一顿正经饭都没吃着。
“要不,我们轮流做饭?”周岱提议道。
“我觉得可以。”李莉莉十分赞同。
最后定下一人一天,轮着来。
“今天那个插秧机,你们什么想法,说出来我们集思广益一下。”周岱率先发言。
“我觉得吧,这个机器得做成可以手动操作的,这里也没电,电动的也使不了。”
“烧油的,这边人也用不起。”
“对,是得这样。”
“最好是用牛或者骡子拉的那种。”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最后周岱总结了一下,画了一个草图出来,但总感觉哪里不对,按照那个图上的,也就是把站着插秧改成了坐在牛车上由牛拉着插秧。
还是得人跟着一起下地,并没有省力到哪去。
吃完饭,他去钟家还筐子还在想这件事。
昨天借了柴和筐,有点不够用,钟伟先让他多扯几筐回去,免得借来借去。
等插秧季结束,他们以后用柴,去沟边割些杂草,在外面晒干,拿回去烧就行。
夏天这边捡不到树枝*树叶,等到秋天才能捡小树枝,拿钉耙搂树叶子。
到时候收了粮,稻杆也是很好的生火材料,干活的人家都能分。
他们这没山,没法砍柴,村里的树也不是私人能随随便便砍的。
平常做饭只能烧秸秆或者小树枝树叶啥的。
“哥哥,你们能做出来插秧机吗?”钟新澄记吃不记打,又凑到周岱面前去。
“不知道,正在想呢。”周岱也很实诚,问啥答啥。
“你们想到哪里了啊?”钟莹莹想知道进度,然后看看能不能提醒两句。
“我们想的是做个机器,秧苗放在上面,牛拉着走,边走边插秧”
“人手动插?”钟莹莹疑惑,这叫什么插秧机?
“也不对,是想做个机器自动插来着,但是具体还不知道怎么做。”周岱陷入迷茫。
学校也没教他们如何自己创造机器。
钟莹莹状似天真的提起:“跟着轱辘转,一上一下,是不是就可以自动了啊?”
跟着轱辘转?一上一下?周岱悟了。
做个行走轮和秧苗箱,然后通过旋转或者摆动,将秧苗分离成单株,再加上个插秧爪,控制深度,最后做个浮板,跟着泥水深度浮动,再加个导向尾轮,防止机身侧向偏移。
这简直不要太完美了。
想法已经有了,他要抓紧回去把图纸绘制出来,然后找村长要零件,尽快把东西做出来。
这样就不用再下地插秧了。
“谢谢你啊,小妹妹。”周岱走的很急,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插秧机作为他的首秀作品,以后拿回学校,一定能让老师大吃一惊。
这才是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钟莹莹深藏功与名。
这些知青在他们这做出东西来,受益的是他们村的人。
钟莹莹自然想尽最大的可能给予知青帮助,同时也是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知青的价值,而不是让他们白白的把时间浪费在再怎么努力,也就那样的农活中。
死劫已过,钟莹莹不仅想要家人活着,还想要他们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钟新澄那个小崽子还是要继续再教育的,性子还没彻底稳定,大棒加大枣,慢慢调教,钟莹莹相信,会好的。
读了初中之后,钟莹莹在村里大小也算个文化人。
过年的春联现在都是她执笔,她爹退位让贤了。
村长虽然跟着镇上的扫盲学习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字识了不少,但是,到底没经过系统的学习。
在真正的文化人面前,还是显得有些胆怯。
当几个知青去村长那里要资金和材料,说是要做插秧机时,他拿不定主意,又来找钟伟先了,他爷爷说了,多听钟家人的话,他是贯彻他爷爷的指令。
第31章
“图纸都画好了?”钟伟先很惊讶。
原本以为这群年轻人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动作这般快。
看着村长递过来的图纸,上面精细到零件的尺寸都标的很清楚,钟伟先大致能看懂一些,还真有些搞头。
“我觉得能干。”钟伟先肯定道。
“那我就从村里的账上给他们支钱了,零件有点麻烦,村里也没有,得去农机站领,人家不一定愿意给。”这年头,有钱也不好办事。
“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吧,真要造出来了,咱们村肯定能拿一年的先进。”前几年的先进都让吴家村拿了,那个窑厂产值,拍马也赶不上。
村长去农机站找人,果然碰了一鼻子灰。
没办法,几个知青决定是废品站碰碰运气,村长给拿了钱。
木头什么的都好找,村里有,关键的零件,轴承,必须得是金属的,木制的磨损的很快,用不了几次,就得换新的。
几个知青请假两天去废品站淘宝,钟莹莹带着好大侄跟着蹭上车,熊孩子好几天没作妖,说好的奖励该给了。
破旧的废品站,简直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断裂的车轮、废弃的铁片、铁丝、还有汽水瓶盖、烂木头……
钟新澄在里面玩嗨了,这里扒拉扒拉,那里扒拉扒拉,感觉这个也好玩,那个也好玩,全都是新鲜玩意儿。
把一开始的要去供销社买吃的,给忘到九霄云外去。
周岱挑了很多铁制品,其中就有几个生锈的轴承,样子不大好看,修整一下应该还能使用。
他们只要能验证图纸的正确性,就可以向上审批材料,不用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还被人拒绝。
钟莹莹淘了一大堆的旧书,不是什么违禁物品,就是纯粹的旧书,别人家不要了清理出来的。
她家她之前上学的书本和卷子都留的好好的,等到钟新澄上学,就不用买了,可以直接用她的,省下一笔课本费。
这小崽子,也该上学了,就从这个暑假开始,给他补课,多补点,等到开学发现老师讲过的,都是学过的,也不会对上学再那么排斥。
在回去之前,钟莹莹还是带着钟新澄去供销社买了两瓶汽水,还有一大包板栗糕。
钱是陈显英给的,平常她上学,兜里揣的生活费也不少,没花完的都攒着呢。点心票是和知青换的。
给孩子乐的都快找不着北了,那小嘴比蜜还甜,一口一个:“姑姑,等我长大会好好孝顺你的。”
缺牙的笑容,一点看不出前世的阴狠毒辣。
还记得上辈子,由于他家邻居在自家院子里的房子后墙处开了个窗户,正对着钟新澄家,这家伙表面祥和,私底下请人埋了剪刀动了邻居风水,还在人家祖坟搞破坏,那个邻居没两年就得癌症了。
钟新澄之前和这个邻居关系很好,因为他造房子的时候,地基不够大,邻居给他让了将近一米多的地基。就算如此,邻居一侵犯到他的‘利益’后,他也立马翻脸不认人。
钟莹莹觉得自己不能放松警惕,小崽子表现的再可爱都不行,教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回到家之后,姑慈侄孝立马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