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作者:薄荷芝玉      更新:2025-09-10 09:26      字数:3708
  
  农村的孩子就没有不会做饭的。
  天天看大人做,看也看会了。
  干劲十足的村里人,中午饭都是在地头吃的。
  家里孩子或者媳妇做了饭,用碗盛了,放菜篮子里,盖一块布挡飞虫,再带一大罐凉白开,吃的喝的都有了。
  钟莹莹装好饭,就跟钟新澄提着篮子去地里了,中途还碰到了小伙伴。
  他们的饭也都在篮子里,准备拎到地头和大人一块吃。
  省城的记者王明背着个公文包,带着相机和笔记本,沿着田间小路走来时,正赶上村里人休息,围坐在地头,就着自家人送来的吃食,吃饭呢。
  “老乡们,省报的记者同志过来采访了,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镇长高声招呼道。
  “修渠呢,今年秧插的快,就寻思挖一挖渠,明年引水也方便些。”村长乐呵呵道。
  “记者?咱们钟家岗这么出名了吗?”
  “会给咱们拍照吗?”
  村里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王明听见了,笑着扬了扬手里的相机:“接到投稿,听说咱们村的知青和乡亲们一起研究出了插秧机?我来取取经,顺便拍几张照片。”
  人群顿时热闹起来,还真的给拍照啊。
  城里照相馆想拍照可贵了,他们都舍不得。也不知道这记者拍照是不是免费的。
  “不知道你们是咋想着要做这插秧机的呢?”问的是村民,看的却是知青。
  “嗐……还不是知青同志干活慢,然后想用点轻省的法子……”老楚话还没说完,就被村长用胳膊肘杵了一肘子。
  会不会说话啊,说的好像知青同志想偷懒一样。
  虽然事实好像就是那样。
  “王同志,这事儿得从一开始插秧的时候说起……插秧时知青们发现手工插秧太慢,就想着有没有更快更省力的方法,然后就想到了插秧机。”
  “图是这位知青同志画的,他叫周岱,是位顶好的同志。”不是村长当初嫌弃知青过来干活添乱,还白吃饭的时候了。
  “村长谬赞,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做出插秧机。”周岱的脸微红,有些不好意思。
  “试验田的地和牛都是村里给的,村长还从账上给划了经费,我们一次次失败,村里人也没有介怀,反而一直给予支持。”
  他挠了挠后脑勺:“其他几位知青也帮了很大忙,组装调试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
  “做插秧机的木头和竹子,都是村民们赞助的。”
  王明笑了笑:“你这个小同志谦虚的很啊。”不抢功,不居功,王明对他有了几分好感。
  村长突然插了句嘴:“咱们村还办了扫盲班,每天都学习呢。”
  镇长夸奖道:“咱钟家岗的同志都是好样的,农闲也不忘学习提升自己。”
  “连娃娃都是好样的。”
  钟莹莹、钟新澄、楚秀秀几个孩子猝不及防被点名,惊的手里的碗差点打翻。
  随即想到是在夸自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王明眼疾手快按下快门,画面里:几个娃娃端着碗笑的露出门牙,小的那个男孩子还缺了一颗牙齿,身后是刚种完没多久,排列整齐绿油油的秧田,一派童趣自然。
  既能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实勤劳,又能看出孩子们的生动活泼,这照片拍的好啊。
  最后给钟家岗的村民和知青们拍了一张大合照,采访就算是结束了。
  王明从公文包掏出个信封:“李莉莉同志,这是报社给您的表扬信,还有十块钱稿费—您投稿的那篇《论钟家岗半自动插秧机设计与实践》在省刊发表了!”
  李莉莉颤抖着手接过信封,这不是她第一次拿稿费,却是下乡后第一次拿稿费,虽然十块钱对她来说不是很多,但是意义是不一样的。
  镇长也笑着说:“恭喜啊。”
  “上面让我通知你们,本周五上午十点,全体知青和村民代表一块去县里领奖。”
  县里将此事列为‘知青下乡助农典范’,还准备给钟家岗授予‘先进大队’的称号,据说还有别的奖励,但是暂时还没有公布出来。
  “真的假的?咱们真的要评先进了吗?”
  “老万,你捏捏我,我看疼不疼。”老楚不敢置信。
  他从前干活一直偷奸耍滑,这两年为了给儿子攒点家业,态度端正了不少,起码能做到和其他村民同步了。
  就这他也没敢想,有一天他们村还能评先进。
  隔壁窑厂多风光啊,简直像一座大山一样,死死的压在他们头顶,这次,这座大山竟然被轻而易举的挪开了。
  真就像小李老师说的一样,知识改变命运,他以后要老老实实跟知青学习,要当一个文化人。
  钟家的莹莹也说了,他家天宝不是傻子,就是反应比人慢,让他儿子多学学,会不会也能变得聪明?
  老楚不管了,反正今天回家一定要拘着儿子学习,闺女也不能落下。
  全家人要一起进步,才是真正的先进。
  周五那天,天还没亮,村长就赶着牛车,带着几个知青,和村里举手投票选出来的俩代表,往县里走了。那天被单独拍到照片里的几个孩子都被带上了。
  第35章
  县里的表彰大会,比钟莹莹想象的还要热闹。
  大礼堂挂着红绸横幅,上面写着‘全县农业先进生产表彰大会’。
  钟家岗的人坐在前排,主席台上的领导挨个念名字,钟莹莹竖着耳朵听。
  “钟家岗大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下乡知青团结协作,共同创造了插秧机,在农业生产中表现突出,特授予‘先进生产大队’称号!”
  台下掌声雷动,村长咧着嘴小跑上*去,接过那面印着金字的锦旗,回来时差点被台阶绊倒,惹得大伙儿一阵哄笑。
  接着是知青们,每人发了一张‘优秀知青’奖状,外带一个白底红字的搪瓷缸子,上面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钟家岗运气咋那么好呢?”吴家村的村长忍不住艳羡道,往年都是他们拿先进的,今年突然换了人,任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他们村自从吴大勇那一家进去了之后,就慢慢的被钟家岗超过了。
  难道是有什么由头?
  吴老娘、吴老爹、吴大海都出来了,现在在村子里低着头做人,吴大海媳妇也在吴大海进去的时候,跟他离婚,带着孩子跑了。
  这三个人天天在村里,阴测测的。
  村里娃娃都不敢往那块去,该不会是这一家子丧门星克他们村吧?
  要不,怎么钟家岗分到的知青那么能耐,到了他们村,就是一群不是天天打架,就是嚷嚷着我要举报你的。
  指定还是有什么说法。
  回头他得私下里找人看看风水。
  钟莹莹偷偷摸了下李莉莉的缸子,凉丝丝的。她心想:好像和后世的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这群孩子也受到了表扬,本来没有这方面的打算的,但是记者的照片都洗出来了,县里又紧急去买了奶糖,每个孩子一人发了一整包。
  散会后,书记还带他们去领了半扇猪肉,这是老传统了,除了锦旗,先进大队还有肉吃,要不大家的积极性能那么高吗?
  回村的牛车上,大伙儿一路欢呼:“回家吃肉咯。”
  钟新澄相中了村长拿的那面锦旗,一会摸摸,一会又用手指头扣扣。
  村长心疼的将锦旗卷好,放到怀里抱好,不给他作弄,害的他小声嘀咕一句:“村长小气鬼,喝凉水~”
  钟莹莹听见了,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怎么说话呢,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小孩子要懂礼貌,不能骂人。”
  这孩子真的欠调教。
  到家后,家家户户都分了老大一块肉。
  晚饭时,处处是肉香。
  村长爹感慨道:“咱们这也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想当年……”他爹的爹,还在地主老爷手下过活的时候,饿的捡人家吐地上的红薯皮吃,人家嫌恶心,抽了他一顿。
  要不是……唉……不提也罢,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提了对他们不好。
  愉快的日子总是非常短暂的。
  钟莹莹开学了,钟新澄也被不情不愿的托着送去读了一年级。
  钟莹莹开学读初二,原先教语文的老师,被调走了,换来个姓刘的男老师。
  开学第一次听写,有个女生把‘踌躇’写成了‘抽出。’
  刘老师当场就是一阵冷嘲热讽:“这都初二了,连个听写都听不明白,还读什么书?”
  “有些人啊,天生命不好,怎么学都那样!”
  那个女生被臊得脸通红,低着头,眼泪大颗大颗的往下掉。
  如果他对大家一视同仁,那倒无所谓,钟莹莹可以看作是他本身就教学严格。
  可是等到男生出错的时候,他却温声细语的说:“没事,回去好好努力就好,男生的后劲儿足,以后能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