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作者:
薄荷芝玉 更新:2025-09-10 09:26 字数:3712
他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对他侄子好一点,钟强先自然不会不答应。
听说村长突然办成了这么一件大事,钟莹莹是由内而外的震惊。
不过她又很快平静下来,转头就开始思索,自己能在这个事件中做些什么添砖加瓦的事情。
关于高密度养殖,她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打氧问题,尤其是下雨天,养殖密度过大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缺氧事件,导致鱼类集体死亡。
这个时期又没有打氧机,而他们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夏季多雨,该怎么提醒村里人注意这件事情呢?还有就是,这件事情如果发生了要怎么解决才好?钟莹莹觉得,她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第90章
想要增加水体中氧气无外乎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打氧,另一种就是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前者在短时间内暂时还没有可能做到,后者想想办法还是有方法的。
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抽放水,最好是用水车,一边抽一边放,抽水的那边,水车把水体高高扬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要太大。
传统的龙骨水车需要依靠脚踏或者手摇,还有靠水流自动转动的筒车,后者比较省事,但是需要高度差,前者则是适应于各种环境,就是需要依靠人力进行转动,才能通过齿轮或者叶片,将水从低处引到高处去。
钟莹莹这个跟邓荣学机械只学到一半的半吊子自然不会造这些东西,她想到的是远在海市的宋冬宇。
既然他能把家人送来钟家岗,受钟家岗的庇护,那钟家岗的发展,他也该尽一份心力了。
就算不给他们造机械,帮忙改进一下图纸也是好的。
钟家岗有水车,但只有小水车,远远不足以长时间供应两个鱼塘的抽水放水。
鱼塘的抽放水,由高到低,和由低到高两种情况都有,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设计两种不同的水车。
钟莹莹把想法给钟伟先提了之后,钟伟先什么也没问,就去城里拍电报给宋冬宇去了。
那边回信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并没有给出钟莹莹想要的图纸,而是只传递来四个字:姑奶奶,图!
谁知道他姑奶奶是谁啊?钟莹莹感觉他有些莫名其妙。
钟伟先却是立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给钟莹莹说:“你宋叔的姑奶奶,就是咱们钟家岗那个!”
村里的?姓宋?宋晴芳?那个沉默寡言的老太太,她竟然有这能耐,钟莹莹在觉得自己有眼不识泰山的同时,还怀揣了一丝对她爹的抱怨。
她故意唉声叹气的说:“爹,下次有什么事情,能不能也告诉我一声,我又不会出去乱说!”
干坏事被抓包,钟强先略微有些尴尬,但是让他选,他下次仍然不会告诉闺女的。
言多必失,事以秘成,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多越容易失败。
来了县里一趟,就得到这么个消息,父女俩很快又回到了村里。
这次去找宋晴芳时,他们没再避着人,因为这次有足够正当的理由让他们在人前和宋晴芳这个‘坏分子’接触。
“老太太,听说你会画设计图?”钟伟先装作和宋晴芳未曾接触过的搭话。
“谁说的?”宋晴芳像是不认识他一样,回话的态度异常的冷淡。
两个人演的有模有样的。要不是钟莹莹知道实情,恐怕真会被这两人给骗过去。
“麻烦你态度端正一点,上面把你放到我们村是来接受劳动改造的。”
钟伟先在表明来意前,上去先给宋晴芳一顿骂。
宋晴芳也装成真的害怕了的样子,小心翼翼开口道歉:“对不起,我知道错了。”
那畏畏缩缩的模样,像极了被批斗丢过臭鸡蛋的惶恐。
“宋晴芳同志,村里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你有信心能完成任务吗?”
“我一个老太太,腿脚还不利索,除了给村里喂喂牛,打扫打扫牛粪,还能干什么?”宋晴芳可怜巴巴的问道。
“听说你会画图纸,村里现在修鱼塘需要再造两架水车,一架引水的,一架放水的,你只要回答我,你能不能办到?”
“如果你把这件事情做成了,那村里也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等年终审核等时候,村长会向上报告你劳动改造的成果,事成之后给你评一个改造完成也是不无可能的。”
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眼中突然迸发出巨大的光彩,钟莹莹都有些佩服她的演技了。
要知道,这俩人事先并没有排练过,能演到这个程度,足以证明两人都是拿出真心实意的假戏真做。
“这老太婆真的能成事吗?”她除了住牛棚外,看上去和普通老太太也没啥区别。
知青那边对于宋晴芳画图纸这件事持有怀疑态度,他们自己不会画,就认为别人也不会。
“听说是海市来的,没下放之前在学校当老师呢!”
“郑光羽,你家不也海市的吗?你认识她吗?”
“你知道海市有多大吗?”
郑光羽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问话的知青,那人被他盯的十分不自在,灰头土脸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道:“我就随口那么一问,想着她是老师,没准还教过你呢!”
郑光羽都不想搭理他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这是随口一问还是刻意想看自己笑话,那人心底清楚的很。
宋晴芳是有两把刷子的,答应钟伟先的要求之后,她先是去实地考察了一番,然后有参照了钟家岗原有的小水车,当众画出了了新水车的图纸。
“还真画出来了!走,我们也凑近一点看看!”新知青不搭理他,朱志鑫也不搭理他,王岳只好自己一个人挤到村民中间,去看宋晴芳画出来的图纸。
用小孩作业纸还有铅笔制成的简易图纸,就算是王岳这个外行,也能看出这个图的专业性。
他又蔫吧了,怎的一个二个都那么有能耐,连个坏分子都比他有本事,他还能干什么事啊?除了养鸡,他啥也不会。
王岳一反常态的、丧丧的回了知青院,生无可恋的躺在自己床上,一动不动。
被留在牛棚跟前的其他知青,都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他这是怎么了?”这是有人在问朱志鑫。
朱志鑫没好气道:“我怎么知道?”他都跟王岳闹掰多久了,怎么他的事还拿来问自己?
王岳不刺他们两句,他们还怪不习惯的。
王岳的心情,除了知青们没人关注,很快,连知青们也不在关注他。
他们的注意力也转移到了钟家岗新造的水车上面,那可是个大家伙。
一架水车上面的滚轮造的又大又多,和知青们见过的初版图纸对比,显然是又增添了许多新的设计。
“我来试试!”
帮助养鱼的家伙事,就是来帮助他成就事业的,所以郑光羽也不胆怯了。
他迫不及待的第一个站到水车边上,摇起了把手,只见他轻轻一推一拉,鱼塘的水面就激起层层水花,他情不自禁感慨道:“这也太省力了吧?就算换个七八岁的孩子都能推动。”
其他知青一听他这话,本来对做苦力没啥兴趣的,这下也挨个排队,要过去试水车。
“真的很省力。”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其他水车不是一样的能够能用吗?干嘛要花这么多时间,搞这家伙?”
“这你就不懂了吧?吃代用粮饼子也能活,吃白面馒头也能活,都是一样的不会死,让你选,你选白面馒头还是饼子?”
“那必然是白面馒头啊!我又不傻!”
“你说你不傻?那能有更省力的工具,谁愿意使费力的?”
“我……”刚才还说他自己不傻的知青,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村里的鱼苗终于进场了,一尾尾鱼苗被放进水里,村里人严格按照郑光羽小叔叔给的指导建议进行饲养。
他们最常干的就是割一些草还有挖一些蚯蚓来喂鱼。
草容易割,但是蚯蚓挖能挖多少?
钟莹莹又隐约记起,蚯蚓貌似能人工养殖的,而且养殖难度不高,也不需要什么成本。
就是回忆这个养殖方法的时候,略微有些让人反胃。
她本来就十分害怕或者说恶心这种肉色光滑又会蠕动的生物,现在却让她努力的回忆之前见过的养殖过程,包括每一阶段蚯蚓的状态,着实是有些残忍。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开学返校前,回忆起了全部流程。
“你这都哪学的?怎么小方法一套一套的?”钟伟先感觉自己老了,已经要被淘汰了。
现在的孩子已经进化到这种程度了吗?连养殖都能比他这个干了几十年农活的农民知道的多,一上来啥也不说,直接一套完整的流程就掏出来展示了。
钟莹莹眨巴眨巴眼睛:“书上看到的!”
“什么书?回头我也买了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