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94节
作者:秦兮      更新:2025-09-10 11:25      字数:5134
  这么大的事!
  秦太太啧了一声,问;“说的清楚些,到底是怎么回事?”
  与此同时,汪家老太太也正揉着自己的眉心,打断了一边禀事的大太太,问汪大少爷:“你说什么?宋十一昏迷不醒?”
  怎么会这样?
  一旁拿着礼单预备到时候送过去苏家的汪大太太也惊住了,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汪大少爷点点头,喝了口茶润了润已经干燥的发痒的喉咙,急忙道:“是千真万确,宋恒去三元楼搜了一圈,就是为了找当时跟宋十一斗殴的人,说是怀疑那个时候宋十一就中毒了。”
  真是多事之秋。
  汪老太太心中不安,就转过头去看着大儿媳:“老五家的还未回来吗?”
  汪五老爷和汪五太太回娘家去了,到现在都没什么动静,之前汪老太太一直忙着就没怎么注意,但是现在却不由得担心起来了。
  她是知道的,自家这个五儿媳跟宋恒的关系简直是水火不容,两人见面就没好事。
  但是宋十一却是五儿媳最小的弟弟,是由五儿媳一手带大的,两人最是亲密不过。这次宋十一中毒昏迷,还不知道五儿媳会怎么怪罪宋恒,甚至可能跟宋恒恶言相向。
  汪大太太也心领神会,跟着很是担心的摇了摇头;“还未回来……要不要我派人过去瞧瞧?”
  宋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未必有心情招待上门打听的人,汪老太太摇了摇头,忍不住就叹气。
  汪大少爷却道:“五婶和五叔都在三元楼那里呢,我看到了他们,但是人太多且杂,我实在是挤不过去,只好先回来了。”
  什么?
  汪老太太和汪大太太对视了一眼,两人都觉得眼睛都有些痛了,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知道宋大少爷也在,要拉着宋恒回家去请罪,说是十一少爷昏迷不醒,已经去请了大夫看了却束手无策,宫里的太医如今赶过去了,若是十一少爷还有什么事的话,就要宋恒偿命。”汪大少爷啧了一声,很是唏嘘:“五婶哭起来了,指着宋恒说他不是人,说若是十一少爷醒不过来,她一定会杀了宋恒给十一少爷报仇的。”
  广平侯府的矛盾就这样彻彻底底的被暴露在了众人的面前,丝毫没有任何遮掩了。
  汪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凉气。
  第210章 坦诚
  汪家因为听见这个消息而忐忑惊慌,以至于一开始根本不想管这件事的汪老太太在跟汪大老爷商量了之后,也不得不让汪大老爷夫妻上门去看看宋十一的情况----都是姻亲,出了这么大的事,又已经闹的沸反盈天人尽皆知,再没有反应的话那就太过分了。
  不仅汪家这里得到了消息,等到了晚上的时候,该听见消息的人家都听见了。
  苏老太太正沉吟间,外头就传来消息,说是贺太太来了,便忙让人打着灯笼去接,自己也让人去请苏邀跟苏嵘过来。
  苏邀到的时候,贺太太也正搀扶着黄嬷嬷的手到了康平苑门口,见了苏邀,面上终于有些浅浅的笑意,拉着苏邀的手一道进了院子。
  苏老太太正倚在炕上,见了贺太太和苏邀一同进来,吩咐余夏上茶,一面对贺太太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过来,快坐吧,今儿看样子是得在我这儿歇一晚了。”
  贺太太顾不得跟她客气那么多,几步上了炕,推了余夏递过来的茶,等到苏嵘来了,下人们也全都退了出去,才皱着眉头很是头痛的把今天听见宋家出事的消息说了。
  苏嵘十分敏锐的看向了贺太太,不动声色的道:“宋恒其实一开始就跟宋家其他人的关系不好,他是两岁了才被广平侯抱回家里的,听说就是因为这一点,广平侯世子夫人当初还差点闹的要自尽……”这件事的确在当年闹的很大,广平侯世子还被御史弹劾了。
  但是不管到底内里如何闹,最终广平侯府还是承认了宋恒的身份,并且给他序齿,开了认亲宴。
  只是这么多年,宋恒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着广平侯世子在外头行军,很少回到京城来,偶尔回来,也从不跟少年宫家的其他人一起出现。
  苏嵘之前虽然因为不良于行而只在书院读书,但是却也知道宋家这一辈的小辈们谈起宋恒都是很排斥的。
  前年年底宋恒开始回京之后,就迅速在京城出了名,人人都知道他是一等一的纨绔,宋家诸人的关系就更差了。
  苏嵘想到这里,有意无意的道:“所以,闹出这么大的事,其他人怎么议论暂且不说,宋家其他人肯定却都会觉得是宋恒对宋十一下手了的。”
  这是实在话,宋家其他人对宋恒的观感从汪五太太就可见一斑了。
  贺太太的眉头忍不住皱的更紧了:“宋恒不是那样的人!”
  苏嵘一直在观察贺太太和苏老太太的反应,听见她这样说,先是一怔,而后就若有所思:“亲家太太怎么知道,莫非是跟宋家有什么渊源?”
  贺太太顿时怔住。
  苏老太太也难得的有些焦虑似地,摇了摇头先于贺太太一步解释说:“她的意思是,宋恒虽然外头名声不好,但是其实却进退有度-----从黑熊案就能看出来,他实际上十分聪明,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去陷害宋十一,这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
  苏邀一直没有说话,听到这里就忽然出声:“我听说,有人最近提议祭太子陵寝。”
  屋子里顿时静的落针可闻。
  贺太太不可置信的看向了苏邀,眼里全都是震惊和不解,甚至还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出来的惊恐,大声的问苏邀:“幺幺,你是什么意思?”
  苏老太太的反应虽然不如贺太太那样剧烈,却也算得上是激烈了-----她手里的茶杯没有拿稳,哐啷一声摔在了桌上。
  苏嵘观察着,而后眉间皱出了一个川字,目光在三人身上来回梭巡。
  苏邀叹了一声气。
  她对于贺太太和苏老太太她们从来没有说完全的实话----因为知道她们或许不大能接受的了她的说词,但是同样的,苏老太太和贺太太何尝不是也有重要的事情在瞒着她?
  现在是时候将这层模模糊糊阻挡在中间的隔膜给揭开了。
  “我还听说,最近有传言说,当初太子妃临死之前其实已经诞下一个男婴,并且让心腹之人秘密送走。”苏邀的声音压得十分的低,连苏老太太和贺太太她们同在房间也要十分费力才能听得清楚她在说什么。
  而在听清楚的同时,贺太太已然脸色大变,情绪激动的喝了一声:“幺幺!”
  苏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刚才的试探竟然得到这样的结果,他也十分的吃惊,这个消息太过震撼,以至于他向来急智,却许久都没有出声。
  苏老太太却目光沉沉的看着苏邀,眼里有端详审视和怀疑:“你是怎么知道的?听说,你听谁说?”
  她一开始就觉得苏邀不对劲。
  倒不是说看不起商户,也不是说信不过贺太太,但是苏邀进退之间的那种沉稳,遇事的淡然还有应对,那都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应该有的,或者说的严谨一点,应该说,那甚至连长在宫闱的公主们在这个年纪都未必有的老练成熟。
  现在看来,她的揣测隐约的被证实了。
  苏邀抿了抿唇,坦然的看向苏老太太:“祖母不必紧张,当年母亲是在二皇子之乱中生下的我,虽然当时兵荒马乱,以至于孩子都抱错了,但是……我身上的胎记是做不了假,这跟苏家人如出一辙的眼睛也是做不了假的,不是吗?”
  先否定了苏老太太的猜疑,而后苏邀才苦笑道:“至于我种种异于常人之处,请祖母外祖母和大哥都当我是有了奇遇吧。”
  宋恒之前也已经对她提醒宋十一会出事的事情起了疑心。
  她迟早都要把这件事解释清楚的,再用沈大老爷的密信那一套出来说话已经不现实而且不能取信于人了。
  思来想去之下,苏邀决定选一个她们比较能够接受的说法。
  苏老太太目光闪烁的看着她,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苏嵘却更加直接,他问:“你是要告诉我们,菩萨显灵了?”
  “也可以这样说。”苏邀坦然点头:“我也知道这个说法匪夷所思,所以一直不敢告诉你们,可实际上,我的确知道许多我不该知道的事,不是吗?”
  她决定快点了结这件事:“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不管我到底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我对你们都真心实意,这不会假。”
  第211章 惊心
  不管苏邀到底是怎么变得如此奇特,或者说,不管苏邀是不是鬼上身或是真的有了什么奇遇,但是她的确是完全没有恶意而且一直在维护苏贺两家的利益的,这一点没有说错。
  苏嵘最先反应过来,低声劝解苏老太太几句。
  贺太太也错愕了一会儿便惊醒过来,胡乱的点了点头说:“是啊,是啊,你的确是总能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就好像……就好像能够预测吉凶一样。”
  从桑嬷嬷开始,苏邀就好像是忽然开窍,反正基本总能挑出一条最妥善的路去走。
  之前贺太太只觉得苏邀是病了一场变得聪明了也更看得开了,但是从庞家的事情之后,她心中就对苏邀有了很大的疑惑。
  到了此刻,那若隐若现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她心里轻松多了,不管怎么样苏邀说得对,一她是真的苏邀,二她是完全为了苏贺两家好的。
  想到这里,贺太太就面色复杂的看着苏邀:“幺幺,那你是不是知道了,宋恒他……”苏邀点了点头。
  贺太太倒是一时说不出话来。
  苏老太太也半响没有言语。
  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缓和了下来,空气中流淌着诡异的安静,苏邀等了一会儿,等他们都消化的差不多了,才问贺太太:“这件事,您一早就知道了,是吗?”
  上一世贺太太和苏老太太去世的实在是太早了,她也不知道贺太太和苏老太太到底知不知道宋恒的身世。
  可经过最近她们对宋恒的态度来看,她们显然都是知情的。
  这一次趁着这个机会,苏邀干脆把话都问清楚。
  贺太太迟疑片刻,才有些怅然的说:“也不是知道,更不能肯定。我跟皇后娘娘的关系,你是知道的。太子从出生起就是被皇后娘娘带在身边养,而后等到天下大定,我作为皇后娘娘最小的妹妹,也是养在皇后娘娘跟前的,太子既要叫我一声小姨,我也自小看着太子长大,情分非同一般。所以太子被贬去了东昌,我其实也一直跟他们夫妇多有往来。”
  说起往事,贺太太眼里带泪,平复了一下情绪才把之后的事情也说出来:“围猎之时太子妃那时候就因为受惊吓过度而小产过一次……而后他们被贬到了山东,太子妃一年多后又再次有了身孕,太子妃怀孕八个多月的时候,朝廷就下了诏书,召太子和太子妃还朝,说是让他们回去分辨,但是谁都知道,这是圣上后悔了,想让太子回去,他们夫妻高兴不已,还写信来告诉了我……我没高兴多久,就又接到了你外祖父的家书,说是太子妃经过登州的时候,身体不适,在登州休养请了大夫。”
  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很久之前的了,贺太太以为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再说出来。
  眼睛已经有些酸痛,连头也开始隐隐作痛起来,她抿了抿唇,想到很多东西,却最终只是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然后你就知道了,沈大老爷的密信上不是写了吗,那么巧,那帮倭寇竟然就在山东登陆,杀了二百余个百姓,竟然还势如破竹的一路不知怎的闯到登州去了。”
  她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嘲讽的笑意:“真是个笑话,那么多卫所民兵,结果竟然让这些倭寇横行无忌,还杀了太子太子妃!”
  苏嵘听到这里已经彻底明白过来了。
  他冷不丁的接过了话头:“说起来,围场事件发生后,太子被贬成了庶人,却还是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只是……只是圣上有了让太子回去的念头,就这么巧发生了什么倭寇入侵。这件事,得利最大的不过是当时的两位皇子。”
  太子和二皇子三皇子的年纪相差并不大,且太子当时新婚不久,并无后嗣,只要太子死了,那么最有可能当上东宫的就是这两位了。
  只是二皇子三皇子后来获罪,却是因为手足相残的罪名。
  苏嵘看了贺太太一眼,又看向苏邀:“既然你说你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事,那你可知到底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些事?”
  这些苏邀还真的不知道,她固然是重活一世,但是上一世前半生都被困在内宅,后半生也是旧病缠身勉强度日,这一世之所以避开了一些陷阱,也是因为知道上一世最后的得胜者是庄王和程定安。
  而更多的,关于宋家的那些纠葛,却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罢了。
  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结果是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她所能看见的,不过是事情的一部分。
  贺太太梳理了一下纷乱的心绪,喉咙有些发痒,咳嗽了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都拉了回来,才道:“那你说说看你知道的,我听着。”
  苏邀就应是,将自己跟宋恒说过的话说了一遍,然后便道:“我知道的其实也差不多就是这些,所以提醒了他让他回去看看……”谁知道却还是出事了。
  贺太太眼睛微眯,眼里飞快的闪过了一丝锐利。
  她抿了抿唇,似乎是在跟自己怄气,也似乎是在说给众人听:“多年前的事了,就留下了这么一点血脉,也容不得,非得要赶尽杀绝才肯罢休。”
  苏老太太沉默了半响,看到苏嵘的轮椅,眼里布满了痛苦。
  她眯了眯眼睛又睁开,十分坚定:“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不好过,也过够了。从前我们也不争不抢,可结果呢?结果我儿子死了,我孙子瘸了,我的孙女儿也变成这样……”其他的孩子她也没有心思再去管教,以至于三老爷越发的不着调,跟三太太把苏桉他们教的令人生厌而且是非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