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212节
作者:
秦兮 更新:2025-09-10 11:26 字数:5807
田承忠对于这一点倒是没什么异议。
他跟徐家还能算得上有些面子情,但是跟田家,实在是互相看不顺眼。
因此他只是随意嗯了声:“你自己定吧。”
另一头的田循正在为太后揉肩,她力度适中,按捏穴位又十分精准,叫田太后都忍不住出声夸赞:“小循真是什么都会,这样好的小姑娘,怎么不叫人喜欢?”
掌事姑姑就也跟着凑趣:“可不是,二姑娘又漂亮又温柔,也不知道谁能有这等运气,能娶到咱们二姑娘去。”
田循立即就红了脸要避开。
田太后慈爱的笑了笑,拍了拍她的手:“别理会她,咱们小循的福气且大着呢。”
正说着,庞贵妃求见,田太后让田循呆着,让庞贵妃进来。
庞贵妃说的是田太后千秋的事儿:“圣上已经下令,在光风霁月馆设宴,到时候宴请内外命妇,为您贺寿。”
至于朝臣和宗室男丁,自然是在前头设宴的。
田太后皱了皱眉:“哀家再三说不必大费周章,奈何皇帝就是不肯听。”
“母后您的千秋是大事儿,圣上也是一片孝心。”庞贵妃忍不住笑起来:“听说连琉球也送了一对凤凰鸟来,为您祝寿,臣妾没什么见识,长到这么大都还是头一次听说凤凰鸟,还是沾了娘娘的光,才能见识此等盛景呢。”
第467章 六十六章抬举
说起这件事,田太后的确是有些得意的。
她这次六十四的生辰,着实是声势浩大,元丰帝有意替她大办,底下的人自然也都会看眼色,连东瀛和高丽也都派了使臣送了贺礼来,可谓是只能十分荣光了。
她不是皇帝亲娘,皇帝能做到这个份上,就彰显了他的态度。
如此一来,上行下效,她这个太后的地位自然又尊贵几分,连带着她的娘家田家也沾光。
只是这样的富贵,得要长久才是真的富贵啊。
田太后想到这里,深深的看了含羞的田循一眼。
田家的富贵,最后还是要落到女人肩上。
田承忠能力平庸,守着承恩公的爵位,能够不出错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了,田二老爷读书不成,武功不济,文武的路子都走不通,只好照顾家中生意。
这哪里是长久之计?
她在,尚且能够护得住田家一时,可她难道能活一辈子?
之前有让田蕊嫁给庄王的打算,也就是因为这个,那时候庄王正是炙手可热的红人,若不是他自己急功近利,蹦出个宋恒来,其实如今也还是。
叹了口气,她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情绪低落下来:“什么凤凰鸟,不过图赏赐罢了,哀家不信那个。”
庞贵妃见她忽然不高兴,忖度片刻,说些高兴的事来逗她开心。
田太后听了一会儿,忽然问:“阿恒呢?”
萧恒竟然到如今都还未进过她宫里请安,这实在忒不像话了,田太后说起这事儿,就十分不高兴。
说起萧恒的事,庞贵妃就没辙了,委婉的道:“这孩子一时还未扭转过来……”“都这么久了!一时半刻的,说他想不通,那也罢了,可是这都过去多久了?!”田太后杨眉不悦:“一开始还说不信自己的身世,像是有人故意的似地,后来查清楚了,高平的结案文书都送上来了,谁都能证明他的身份,他还有什么可别扭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何况还是我们这些老人!他到底在记恨什么?记恨哀家还是记恨皇帝?!”
这话说的就太重了,庞贵妃是元丰帝跟前伺候久了的妃嫔了,若说元丰帝的心思,也就她能摸准几分。
萧恒虽然这么不识抬举,但是奈何元丰帝就是不生气,不仅不生气,前些时候还在她跟前说了一句:“这孩子重情义。”
庞贵妃对萧恒就更加另眼看待几分,此时当然不能顺着太后的话说萧恒的不是,不仅不能说,还要帮忙说合:“太后娘娘说哪里的话、实在是他本就出了名的倔强,如今这么着也是意料之中,等到他想通了,自然就好了,娘娘不必太着急了。”
不着急?怎么能不着急?
田太后冷哼一声:“未必他以后依旧要去跟宋家过日子?真正的亲人放在这里不晓得亲近,怎算得上是个明白人?哀家老了,能图他什么?还不是替皇帝觉得委屈?皇帝待谁这样有耐心过,也就是他了,他若还不知道惜福,就太冷情了些。”
庞贵妃哪里肯附和这样的话,只是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
倒是田循在庞贵妃告辞之后,特地劝解田太后:“宋家此前对他不可谓不好,他一时想不通也是正常的,姑祖母不要跟她一般计较,以后慢慢就好了。”
田循自来是不干己事不张口的性子,她忽然说起萧恒的好话来,田太后眼皮跳了跳,若有所思的看着她,片刻后才道:“小循,你留在宫中陪哀家住一阵子吧。”
田循温柔应是。
宫中田太后对萧恒态度有所不满,永宁长公主也在为这事儿犯愁,她单手支颐,另一只手拨弄了一阵棋盘,才抛了白玉棋子挑眉道:“真是为难死人,我又不常住京城,好容易回京一趟来给娘娘贺寿,又遇上这种事儿。你说总归是一家人,我知道了这事儿,总该有个表示吧?可偏偏……”可偏偏萧恒这么不给面子,她已经好几次借着进宫的机会要去看看萧恒了,可萧恒却根本不肯见人。
这样下去,只怕等到她离开京城,都未必能跟萧恒见上几面。
她原本就不在京城,更该跟皇室的亲戚处好关系,她跟元丰帝的感情还算不错,之前有个庄王,她也跟庄王颇有些交情。
可如今的萧恒,却油盐不进。
明昌公主见她输了,冷笑一声也抛开了棋子,让人拿了茶上来,喝了一口挑眉望着她:“他跟他那娘一样,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这样的人,你还想能讨好的了他?也就是苏家贺家有时运,跟他向来关系不错,如今才跟着鸡犬升天,什么都有了。可咱们?”
她嗤之以鼻:“咱们有什么?不过就是半只脚进棺材的人罢了,他哪里把咱们放在眼里呢?”
永宁长公主静默一瞬,敏锐的听出了明昌公主对于萧恒的嫌恶。
她很明白这是为什么,也知道明昌公主是在记恨当初太子只肯娶宋家女的事。
顿了顿,她才道:“都过去的事了,大姐你也该往前看,总不能,咱们真的记恨着一辈子吧?形势比人强啊。”
她们倒是长公主,身份尊位都是有的,可是也得为子孙后代着想。
真得罪了萧恒,有什么好处?
明昌公主哈了一声:“这话说的,好似咱们凑上去,他就会理我们似地,你看着吧,他最后看重的,只会是苏家贺家宋家几家。就连未来的皇长孙妃,我看大家也都不必多费神了,必定是苏四没跑了。”
苏四?永宁长公主不解:“为何这么说?”
明昌公主讥诮的把他们俩的事情捡了一些拿出来说:“看看这关系,以后难道不是打算亲上做亲?这下可好,一个牙尖嘴利,一个凶神恶煞,配到一起,谁能有他们的谱儿?别的不说,先说这个苏四吧,她不是刚红口白牙的把人家许阁老家的孙女儿骂的抬不起头,连带和许家都慌忙带人去认错,闹的兵荒马乱的吗?”
第468章 六十七章坠马
明昌公主不仅不喜欢一朝飞上枝头的萧恒,对于苏邀更是有一股难掩的厌恶,说到底,大约是因为苏家那个丫头当初在成国公府对付章灵慧的时候,那副样子实在显得太过趾高气扬了。
听见她越说越不像话,永宁长公主有些尴尬和慌张,忍不住低声咳嗽了一声:“大姐!你这性子真该改改了。”
明昌公主嗤之以鼻,挑眉道:“本宫可不是那等虚已委蛇的人,就这等两人,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永宁长公主急忙咳嗽了一阵,好不容易才截断了她这番惊世骇俗的话,讪笑着起身:“我该回去了,出来这么久了,只怕咸宁她们不听话。”
咸宁县主是永宁长公主的外孙女儿,她娘生她的时候难产,生下她就去世了,咸宁县主便一直养在永宁长公主身边,永宁长公主对她爱若珍宝。
真是胆小如鼠,明昌公主抬眼看了她一眼,心中不屑又有些微恼怒,可是到底还是没有再过分的为难她,只是嗯了一声,叮嘱她:“下回过来把咸宁也带上,那小丫头这么久没见我,难不成半点不想我?”
“哪儿啊!”永宁长公主无奈:“她一来就赶上京城的大风沙,被吹的蓬头垢面的,还嗓子哑脸上蜕皮,正窝在家里赌气呢!否则早飞来了!”
她说的有趣,连心气不顺的明昌公主也忍不住莞尔:“这丫头,从小到大都是这个性子,娇贵的什么似地,她既然不肯来,那就让云章过去瞧瞧她,说起来,云章这丫头也念叨她许久了。”
永宁长公主答应着出来,等到回了家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她的驸马唐源见她情绪不怎么好,还特意问一句:“不是去见明昌公主了吗?怎么还不高兴?她莫不是又给你气受了不成?”
明昌公主自来都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脾气也不好,诸位公主之中,只有她一人独大,时常给别的公主委屈受。
别的不说,光是这门亲事,那都还是明昌公主瞧不上唐源是个毫无根基的穷小子,才死活不肯嫁,逼着先帝改了主意。
如今是时间隔得太久了,许多人都不记得了,可作为当事人的唐源却怎么能忘记那种被人瞧不上的屈辱?他自来是不喜欢跟明昌公主走得近的。
永宁长公主一看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急忙摇头:“你别瞎想了,大家眼看着都是连孙女儿都有的年纪了,难不成还跟从前一样天天为了些有的没的斗气啊?不是什么大事儿,是我自己有些发愁,原本想通过她多跟圣上太后等人亲近亲近的,可是现在看来,事情好像不同了。”
永宁长公主摘了身上斗篷,坐在椅子上伸手接过丈夫递来的参茶,继续道:“现在太后娘娘跟圣上都为了萧恒的事儿忙的团团转,皇长孙好容易找回来,只是到底隔了这么多年,有些隔阂哪里是一时半刻能消的?我就想着,问问大姐是怎么想的,谁知道大姐话里话外都是说皇长孙的不是,连苏家也跟着迁怒了。我听着觉得不是事儿,就告辞回来了。”
“你也是亏还没吃够。”唐源见她紧张,忍不住就道:“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的事心里紧张,可是也不能什么都揽在自己身上,别的不说,光说明昌公主那个性子,难道你还不知道?这么多年,说到底是关照过几件事,可是咱们说句实在话,她那是为了帮咱们,还是为了踩着你叫咱们感恩戴德?”
当年的事压在他心里很多年了,明昌公主看不上他就算了,还非得用那样的法子,闹的人尽皆知,她是公主,金枝玉叶,最后什么事儿也没有。
可他呢?
他却被众人嘲笑,后来不得不躲到边关去,在那苦寒之地陪着叔叔守了好几年的紫荆关,如果不是他立下功劳回京,又娶了永宁长公主,如今他还不知道是怎么样的落魄。
可气的是明昌公主命好,仗着在今上夺位的时候有些功劳,硬是越活越滋润,如今俨然已经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了。
可不管怎么样,唐源都看不上明昌公主,他这惹出来的麻烦,他自问自己可以解决,哪怕是去求人,求的也绝不会是明昌公主,谁都可以,唯独明昌公主不可以。
见他忽然变得激动,永宁长公主也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急忙就道:“行了行了,你看看你说着说着又急起来……之前不是我们久不在京城,所以我才想着去探探情形么?不过现在也的确是不必了,她自己都跟皇长孙和苏家看不对眼,听说皇长孙对她十分的冷淡,我听她的那些话,她对皇长孙也不满至极,咱们倒是不必再走她的路子。”
“那才好!”唐源哼了一声:“走了也没用,像往年,要送多少东西给她,才能让她消停?如今不去求她,能省下一大半银子!要实在要求人,先不要说田家和庞家,这些都是能说的上话的人家,就说宋家和苏家贺家,难道就求不得了?何必总是自讨苦吃去看她冷脸?”
永宁长公主有些无奈,正要说话,就忽然听见外头一阵喧嚷,不由皱起了眉。
唐源站起身来不悦的出了门,外头的声音很快又平息下来,不一会儿,他又掀了帘子进来,神色凝重的说:“我得出门一趟,公主先别紧张,若是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商量。”
“这么急着要去干什么?”永宁长公主听他说的话不大对,顿时敏锐的问:“出远门去?”
“出远门,去一趟承德。”唐源急着让让人去准备行装,见永宁长公主跟过来,就言简意赅的解释:“叔叔让我过去,说是新上任的卫所指挥使,就是苏伯爷,他出了意外坠马了,如今找不着人,还不知道是怎么样,他紧张的很,我得过去看看。”
什么?!
永宁长公主忍不住心惊,随即就觉得冷汗从额头渗出。
第469章 六十八章忌惮
永宁长公主心里发慌,一时连面色都泛白,紧张的拽住了唐源的袖子:“驸马,不会是……”这么大的年纪了,可永宁长公主永远都好像还是那个不受宠不受重视的公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她总要看很多人的脸色,所以哪怕是以公主之尊下嫁唐家,也从来不曾趾高气扬的摆公主的威风,反而温顺懂事。
唐源很尊重她,见她这样急忙反手扶住了她摇头:“事情未必就是我们想的这样,你先别着急,再说,哪怕是真的是叔叔,那也总有解决的法子。莫不是还真的要杀了我!”
他说出这个字,永宁长公主的脸更是瞬间煞白,一时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好半响才控制住自己,勉强咬着牙露出个笑容来:“别说这样不吉利的话,不会的,不会的。”
她认真的,仿佛是在对他说,又好像是在对自己说:“若真有那么一天,大不了就让他们杀了我,我虽然不是太后所出,也不是跟陛下一母同胞,可到底血浓于水,总不至于杀了我,还要连累我的子孙!”
唐源心中震撼,伸手重重的握住她的手拍了拍:“先不要想这些没用的,我先去看看再说。你在家中呆着,若是没事,想去宫中走走就走走。至于太后娘娘,若是给你摆脸色,你就少去,皇长孙那儿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心意尽到了就是了。说到底,他的身世谁也没想到,跟咱们也没关系,他身世曝光了,我们就拿他当侄孙亲近,当皇长孙尊重,该做的都做了,也就是了,别听明昌的闹的沸反盈天的。好歹是个长辈,难不成还要咱们卑躬屈膝不成?为了谁都别去求人,尤其听我的,别去求明昌,她阴阳怪气的样子,我受够了。”
永宁长公主不想让他临去还担心,只是点头:“我都知道,你放心吧,自己当心一些,劝劝叔叔,苏家如今正是炙手可热,他才上任就出事,无论如何不是好事……”唐源一一都答应了,正好底下的人将他的东西也都收拾好了过来请他,他就冲永宁长公主点点头,转身出了门。
才下了台阶,他就见咸宁县主提着裙角从长廊拐角处飞奔过来,见她跑的太急,他忍不住出声提醒:“一个女孩子家,着急忙慌的像是什么样子?”
咸宁县主笑着站定了,神采飞扬的拎着裙摆转了一圈问他:“外祖父,好看吗?这是父亲送我的裙子,说是叫做什么云光锦的料子做的,好不好看?”
她笑盈盈的,虽然皮肤黑了一些,但是眼睛却极灵动,唐源忍不住笑了:“好看好看,天底下你最好看行了吧?”
他说完了,又嘱咐她:“外祖父要出门一趟去办点事,你多多陪着你外祖母。如今你也逐渐大了,可不能再跟小孩子那样惹她生气伤心,她身体可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