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400节
作者:
秦兮 更新:2025-09-10 11:27 字数:5277
到底是当人家儿子的,跟母亲对抗而且把母亲气成这样,向来孝顺的李大老爷心里很过意不去,虽然当了侯爷,这个难关也算是安稳的度过去了,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些过不去这关。
相比起来,李大夫人的纠结就可以彻底忽略不计了。
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比保住一家子的性命更加重要的。
这个事情就像是一根刺在她心里扎着,让她浑身不安,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每天都在担心什么时候明昌公主的图谋会被揭露,到时候家里人该如何自处。现在这根刺被拔掉了,她身心畅快。
见李大老爷这副样子,李大夫人更加坚定了决心,她冷哼了一声:“还能怎么样?自然是叫嚣着你这个儿子不孝顺,我这个儿媳忤逆了!老爷,你是个大男人,怎的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是这么扭扭捏捏的?难不成,您还真的想要当个孝子,把咱们一家子全都搭进去吗?!”
事情都已经是这样了,李大老爷哪里还有这个心思?
他愁眉苦脸的阻止了李大夫人继续长篇大论:“罢了罢了,我怎么会有这个意思?以后我不提这事儿了,你也别总挂在嘴边了。还有……”他想起正事儿来:“你寻个时间,亲自送些东西过苏家去赔个不是罢,还有永宁长公主那儿,也记得亲自去一趟。”
从前是不嘛n跟自己当家作主,家里的事儿不是她们说了算,现在不同了,既然说了算了,自然该跟人家修补修补关系。
李大夫人早有此意,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解决完了家里的事,她先去见了熊夫人。
熊夫人还在担心等结果呢,见李大夫人满面春风的,一颗心也跟着落回了肚子里:“成了?”
“成了!”李大夫人肯定的点点头,堆积的担忧和恐惧如今一扫而空,再也没有什么顾虑了,笑的牙不见眼:“嫂子,我真的恨不得磕头谢你,你救了我们一家子的命了!缶则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了!”
熊夫人也为她高兴,但是还是更关切元丰帝的处置。
当听说元丰帝杀了郑姑姑,派了个嬷嬷来伺候明昌公主,她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这是元丰帝在变相的监管明昌公主,便点点头说:“这也是该当的,圣上当真是圣明烛照,当真没有牵连你们。明昌公主若是还不知道反省悔改,那可真是不值得理会了。”
“原本也不值得理会,现在还在家里骂我呢。”李大夫人说着,到底还是面露疲倦:“不过我也不管这些了,哪里还顾得上?我现在是恨不得给圣上早晚上三炷香…”她说到这里,又忙打了打自己的嘴巴:“以后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熊夫人笑着安慰了她几句。
李大夫人感慨完了,又把话题说到了李锦娘的亲事上:“嫂嫂,你若是看得上您这外甥女儿……”女方的姿态已经放的十分低了。
熊夫人急忙道:“瞧你说得这是什么话?我怎么能看不上锦娘?说起来,该是我担心我那不成器的儿子配不上锦娘才是,你既然看得起你侄子,我们这里自然是不剩欢喜的,你放心,我把话摆在这里,我们一家子绝对把锦娘跟宝贝疙瘩一样捧着,绝不会让她受委屈!”
得了这句话,李大夫人更加高兴,也没什么可再担心的了,笑着冲她点点头:“我自然信得过嫂嫂,那事情便这么定了,您跟哥哥商量商量,挑个时间,选个中人,咱们家就把这件事给定下来吧。”
李锦娘也不小了,李大夫人也怕夜长梦多。
熊夫人没有不答应的,这对于熊家来说,本来就是大好事,若不是云章县主退了亲,哪里还能轮得到熊家?再说,现在李大老爷和李大夫人也自己当家作主了,云章县主的嫁妆就更不必说。
就算是撇开这些都不提,熊夫人对于外甥女儿也是真心有几分喜爱的,不管外人如何看李锦娘,锦娘对他们舅舅舅母一直都很尊重。
双方相谈甚欢,走的时候,李大夫人提出要去苏家拜访。
熊夫人怔了怔,随即便道:“那我陪你一块儿去吧,也好有个伴儿,免得尴尬。”
得了苏家提点的事,熊夫人也没有瞒着李大夫人,李大夫人也是清楚的。
现在熊夫人提起来,李大夫人也觉得这样最好,便约定了时间。
等到第二天,她们一道在侯府会和,便去了永定伯府。
明昌公主府现在已经改成了慧周侯府的事情,京城消息灵通的都已经知道了,苏三老爷自然也知道,听说熊夫人跟李大夫人一起来的,苏三老爷便知道这次她们来是缓和关系,便跟苏老太太和苏杏仪汪悦榕都透了口风。
苏老太太她们都是拎得清的,现在明昌公主已经是过去式了,那些仇怨自然也都是过去的,对李大夫人和熊夫人都很和善和气。她们和气,李大夫人也本身就有意修好,气氛便很融洽。
李大夫人诚心诚意的认了错,便又道:“苏县主是个十分聪明的人,这次多亏了她给我们一条活路走,往后我们不敢保证其他如何如何,但是请老太太放心,有我们一天,李家便不会做出不利苏家的事。”
把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苏老太太含笑点头。
而另一头,崔四爷也正跟崔远道说起这件事:“没想到苏县主还挺好的,明昌公主府这么明晃晃的要她死,她竟然也给人家留了余地。”
“余地?”崔远道看了儿子一眼,头痛的摇头:“你可真是越活越年轻了,这话不像你说的,倒像是你六弟说的。你仔细想想吧,让儿子去反老子,这算是什么余地?这才是真正让明昌公主生不如死的地方,她独断专行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是断送在自己人手里,如今尊严尽失,这对于她来说,比直截了当的赐死和砍头要难受的多了。苏县主这哪里是宽宏大量,她这分明是杀人诛心啊。”
第921章 一百二十章追捕
苏邀并没有觉得自己如何杀人诛心,她只是单纯的不想再看见明昌公主再继续蹦达了,她即将要去的地方这几年战乱频频,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未来已经很多风险,她不想还要分心去提防一些莫名其妙的人。
何况京城还有她的家人,明昌公主这种人表面看着精明,实际上却连轻重都分不清,这种人什么蠢事都可能做得出来。
为了以防万一,她最好还是失去任何作乱的能力才好。
现在就挺好的,李大老爷当权,明昌公主被宫里来的嬷嬷看着,等于是束缚住了手脚,她想做什么,李大夫人就会反对什么,而权力现在已经握在李大夫人手里了,这不是很有趣吗?
不过这对于她来说是早就已经知道了结局的事,所以没有什么值得高兴和得意的,她如今担心的是另一件事,云南那边至今还是没什么消息,不知道萧恒他们到底怎么样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苏邀郑重的请教崔远道:“先生,现在局势已经至此…若您是殿下……”会怎么做?
这一点苏邀已经想过了无数次,但是却还是想不到什么好法子,主要还是她不知道萧恒他们到底伤亡如何,昭通那边的情况又是怎么样。
相比起来,崔远道到底是在云南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她觉得崔远道应当能猜到一些。
崔远道也知道苏邀担心的是什么,他终于不再打马虎眼而是正视着苏邀一字一顿的开口:“县主,若是咱们的殿下连坚持等我们过去都做不到,那……就算是这一次勉强过关,以后也没有什么好指望的了。”
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
崔远道的确是要去帮忙的,但是他们也是人,不是神,在他们赶到之前,萧恒苏嵘他们最好是能够自保,否则的话,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苏邀闭了闭眼睛。
其实这个道理她也知道,隔着千里远,再怎么迫切再如何担心,他们能做的都有限,一直在这里推测担忧其实都只是白费功夫徒增烦恼而已,但是道理人人都知道,真正要做到的却能有几人?
不知道是不是苏嵘也在的缘故,苏邀觉得自己这一次有些心浮气躁,很难做到平常心。
或者说,一开始在围场刚刚听说消息的时候还能做得到,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她已经有些不自信了。
崔远道若有所思。
太阳快要西沉了,傍晚的余晖遍洒大地,将万物都镀上一层金色,小镇热闹的很,四处都是赶着回家的人,忽然有一队人马远远的冲入人群,揪着一个带着头巾的男人。
这动静闹的很大,大家都惊了一跳,百姓们四散逃开,心有余悸的朝着身后回头,就见官差们手里拿着画卷对着那个男人仔细的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官差烦躁的将人踹开,怒声呵斥:“没事你蒙什么头?!”
男人吓得面无人色,听见这呵斥已经快要哭了,战战兢兢的往后退:“小人生了病,不能着风……”官差冷哼了一声:“滚开!”
又带着人马蹬蹬蹬的跑远了。
男人在地上坐着没起来,边上有个老大娘叹了口气,上前好心的把他拉起来:“小伙子,你这是从乡下来的吧?”
男人急忙点了点头。
“以后注意些,咱们城里最近不太平,听说有叛贼趁乱进了咱们这里,前些时候,驿馆都被烧了,死了许多贵人,现在官差正四处搜人呢!”老大娘于心不忍:“你可别撞上了,听说前儿有个人不知道,见官差推了他娘,他就动手阻拦,结果被官差以抗命的罪名打死了。”
说起这个,周围的百姓们纷纷的议论起来。
“到底是什么反贼啊?搜了这么一阵子,也没见搜出什么人来!”一个小贩忍不住低声嘟囔:“连家里都有人去盘查,跟土匪……到底抓的是什么人?”
他嘟囔了一阵,自己也怕虎招来麻烦,急忙低着头继续摆弄物件了。
刚才倒在地上被老太太扶起来的男人冲老太太道了谢,又站起来,穿过了小巷不见了。
小贩盯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封城这么久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封啊!我爹娘他们都还在乡下呢。”
这正好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一时人人都唉声叹气。
男人没有受这些话题影响,穿过了一条条街道,最后停在一处吊脚楼前,伸手推开了院门。
院里一棵巨大的芭蕉树,周围都开辟了菜地,种着许多蔬菜,绿油油的。
他一进门,立即就有人从楼里出来,看见了是他,便笑了笑:“回来了?快洗手吃饭了,都等着你呢!”
男人也忙答应了,在院子东边那口井里打了水洗了手,憨憨的上了楼梯。
过不多久,几个人无声无息出现在院门口,领头的就是袁大人,他没好气的冷哼了一声看向几个领路的官差:“哪里有可疑之处?!分明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乡下人,你们就是找不到人,所以无能的来滥竽充数!”
官差们被训得抬不起头。
袁大人没好气的瞪了他们一眼,转身不耐烦的走了,都懒得再看这院子一眼。
没多久,原本关起了的楼门打开,刚才那个憨憨的男人出来,站在楼梯上站了一会儿才又进门:“也躲不了多久了,京城那边势必是会派人过来的,他们最近搜查的越发严格,但是偏偏所有的出口都被重兵把守,而且都被安插了暗哨,我们如今简直成了困兽,往哪儿都不对。”
他一扫之前的憨厚模样,面色冷峻,挑了挑眉就转过头去:“伯爷……”是苏嵘身边的庆坤。
苏嵘嗯了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什么,转身回了屋子。
房里是萧恒跟唐源他们,见了苏嵘进来,唐源才松了口气:“跟到这里来了,始终是不安全,这样东躲西藏的也不是办法,一定要尽快想出法子来了,否则的话就是坐以待毙。”
第922章 一百二十一时机
自从他们从驿馆中跑出来会和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这些天,昭通四处戒严,每天都有无数的官兵来回巡逻抓人,之前在驿馆中那么大的火没有人烧死,但是却因为躲避这些人的追捕而已经有了三十多人伤亡。
纵然是好脾气如唐源也变得十分阴沉暴躁,提起这些事的时候尤其的冷酷。
昭通知府覃徵同已经上书自陈罪责,可是这请罪折子中,却已经把钦差队伍说的全军覆没,直接给皇太孙的身死盖棺定论了。
萧恒原本的猜测成了真----若是没有本地高官的允许,驿站里怎么可能会全都换成行刺的人?这件事分明就是有人里应外合,也幸亏萧恒坚持第一时间躲避起来,而不是去找官府。
官府的消息出来之后,街上的官差和官兵就猛地增多,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巡逻。
这么看来,就连当地的卫所都已经掌控在了幕后之人的手里。
唐源跟唐青枫他们经历了几次追杀才跟萧恒成功会和,而木三小姐跟木青庐到现在都还没找到,他们心中着急----如果没了木青庐,哪怕是他们活下来了,前线的仗也还是不好打。
那帮木府的老人认的可只有血脉。
可着急归着急,他们却也没有更多的办法了,因为官府步步紧逼,打着揪出刺客为皇太孙报仇的幌子,一步步的从府城开始搜查戒严,凡是有不能证明身份的,通通都锁起来抓走。
他们一开始还能靠着银子收买一些商人,换得身份,躲避追捕,但是到后来,官府的搜查越来越严,甚至到了挨家挨户搜查排查陌生人口的地步,他们的处境就越发的艰难。
出城也变得越来越难,他们逃出昭通府城,就付出了伤亡十九人的惨烈代价。
至今还有许多人失散不见。
想到这里,向来冷静自持的唐源也有些克制不住的红了眼眶:“这么下去,我们再也无路可退了。”
这处藏身之所还是他们花费了许多的功夫,才换来的,刚才那些追兵之所以会走,也是因为这处地方已经被他们早已跟村民商量过,有村民作保,说他们是从昆明过来的,在这里已经住了五六年了,村里人人都认识他们,这才圆了过去。
可就算如此,也还是被人盯上了。
今天庆坤出门被为难,回来被跟踪就更说明这一点。
但是这处地方也呆不久了,看着一屋子的人,唐源叹了口气,颇有些山穷水尽的无力感。
他虽然身经百战,但是将军底下没兵,便是有千百种本领也难以施展啊!
气氛僵硬低沉,一时没人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