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439节
作者:
秦兮 更新:2025-09-10 11:28 字数:4540
刚听完了护卫的禀报,萧恒便脸色铁青,冷然哼了一声。
他其实平时也没有太多表情,但是没来由的,这一声轻哼,却似乎含着无限的力量,把在场的众人都给听的心惊胆战。
廖经续也收到妻子派人送来的口信,他也在心里骂了杨参议不下十遍。
真是蠢人没有药医,见过人蠢的,没见过蠢成这样的。
到底是怎么想的,会用这样的法子去对付县主啊?!
就算是对付成功了又如何?苏家真的能忍了这口气?真是不如直接去让女儿勾引萧恒算了!实在不行,给萧恒下药也比给苏邀下药来得强啊!
他这里骂了杨参议个狗血淋头,杨参议此时却已经飞速的带着自己的亲卫离开了大部队。
妻子设计苏邀和纪云亭,但是设计失败了。
他光是听这句话,都觉得仿佛是有一块天大的石头掉了下来,差点把他压扁。
这样的事,别说没成,没成也没用,按照萧恒最近的行径来看,萧恒绝不可能放过他们一家的,这个时候再留在那里,那就是等着被萧恒杀或是处置。
而不管是哪种结果,杨参议都不能接受。
他跑了出来,冷眼回顾了一眼自己的亲卫,许久才道:“去钟武祠,把祠堂给砸了!”
啊?
亲卫们一脸茫然和震惊,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去砸祠堂?那可是杨家的祠堂,也是杨氏一族的祖祠啊!他们家老爷不会是疯了罢?
第1012章 十一章聚众
杨参议当真是不是失心疯了,相反,他现在清醒得很,萧恒是不可能放过他的,看他对苏邀那在意的样儿,这次夫人和青鱼是把他们给得罪狠了。
原本没事,只怕萧恒还巴不得先清理些人立威呢,现在可不是送上门的机会么?
但杨参议从来也不是那种甘心等死的人。
既然如今朝廷已经容不下他了,他也不可能便真的引颈就戮,慌乱了一阵之后,他便想到了应对的法子。
云南这边百族混居,多得是不同族群的人,但是,杨家自来都是其中最为兴旺的族群,在云南这边也一直都十分有威望。
杨家祠堂更是遍布云南各地,杨家族人从前很多都是在山间的,是杨参议的祖父把人从山上弄下来,渐渐的让他们跟汉人通婚,让他们在山下成家立业。
也正因为如此,连朝廷也是表彰过杨老爷子的功绩的,赏赐了杨家老爷子一块牌匾。
如今这块牌匾就放在杨家的钟武祠里。
杨氏一族极为重视宗族,曾经有个平乱的官员来云南之后不懂规矩,被乱党逃进了祠堂,结果他们不管不顾的进了祠堂抓人,而且将祠堂给毁坏大半,结果,引发当地百姓民乱,无数的百姓自发的赶来围住祠堂,不许那些官兵逃走。
结果,那个伯爵就被围在祠堂,其他救兵们虽然赶来,但是对这些百姓毫无办法,伯爵就被围在了祠堂里七八天,险些活活饿死。
可见当地民风之彪悍。
杨参议是当地人,他也最了解如何才能够煽动百姓们的情绪。
此时此刻,他已经不再抱有幻想这次的事情能够和平善了了,既然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那自然得想别的法子。
他们杨家在这云南的地位非同凡响,萧恒的确是天潢贵胄,但是那又如何?云南这块地方,自太祖开始,就没彻底真被朝廷控制过。
以后也应是如此。
只要把萧恒他们赶出云南,那么,杨家地位仍旧跟从前一样。
他闭起眼睛深吸了口气。
萧恒得到消息再让人去找杨参议的时候,底下的人没找到杨参议的影子,廖总督表情尴尬,十分恼怒的道:“必定是提前接到了消息,跑了!”
出了这样的事,廖总督面上无光,他其实也并不喜欢杨参议,但是总要顾及杨参议是当地土人的身份,云南本来就形势复杂,稍微处置不好,便容易引起更多的矛盾,但是如今这件事出了之后,这些顾虑都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事情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
他主动道:“我立即令一队人去他府中拿人!”
再放纵下去,还不知道要出什么样的幺蛾子,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快刀斩乱麻。
萧恒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苏嵘已经马上提出要先回纪家的要求,虽然收到的信说苏邀没什么事,但是出了这种事,他这个做哥哥的哪里坐得住?
反正萧恒这里人手也充沛,他想了半响之后轻声道:“这么久都没有动静,我怕只是山上土匪胡说,其实木三小姐和木青庐并不在他们手中。”
这一次萧恒他们之所以出城,也是因为收到消息,说是木三小姐和木青庐其实是被穷云山上的土匪掳走,他们是来摸底细的。
但是,斥候去了几个了,都没有带回来确切的消息。
苏嵘不放心在城里纪家的苏邀,又觉得这里反正有他没他没什么太大区别,干脆便提出要先回去。
萧恒静默一瞬,忽然道:“我跟你一起回去。”
众人都诧异的看着他。
尤其是唐源,他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才掩饰的咳嗽了一声,遮掩了脸上的震惊,转眼便了然了-----说起来,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殿下对于县主,自来都是不同的。
这些事,不必人说,他们只要长了眼睛的,自己就能看出来。
不仅是他看出来了,崔大儒等人也都马上便反应了过来。
苏嵘下意识便摇头:“这种小事,倒不必劳动殿下。”
这回是崔大儒先开的口,崔大儒摸着自己的胡子摇头:“倒也不是这么说,也不算是小事了,杨家既然如此不分尊卑,敢做出这样的事,说不得便还能有更大的胆子,做出更匪夷所思的事来,殿下这时候回去也好,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事,您一个人处置不来。”
崔大儒是这样想的,当然啦,这里头也有一点儿私心。
崔大儒是真心觉得苏邀聪明远胜寻常女子,殿下如果是对苏邀有意,那可真是眼光好的很,他们是萧恒的属官,过了明路的人,以后前程也都是系在萧恒的身上,只会希望萧恒万事顺遂。
如果能有一个苏邀这样的太孙妃,他们觉得比贤惠的懂女红的太孙妃要强得多。
连崔大儒都如此说了,其他人自然是更加没有意见,也纷纷都说的确如此。
既然大家都这么说,苏嵘还能说什么?
苏嵘便跟萧恒一道回昆明去了。
路上的时候,萧恒还扫了一眼苏嵘:“永定伯曾说,在我身边怕是麻烦不断,过的惊心动魄。但是伯爷是不是想过,便是没有我,幺幺的这种性子,便不是那种能甘心一辈子甘愿平凡的人?”
苏嵘默然不语。
虽然他也不愿意承认,但是苏邀当真是那种招事的体质。
若真是亲近不亲近都是如此,那他当真还要阻止此事吗?
至少……他深深的看了萧恒一眼,心中沉沉的叹了口气之余,又有些微妙的松动。
至少萧恒的人品在,他对苏邀也是真的上心。
他摇了摇头,不再想这些了,进了城便直奔纪家,但是他们竟然没能进纪家的巷子-----纪家的街头巷尾都已经挤满了人,那些人人数众多,里三层外三层,几乎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而且,还有不少人正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赶来。
……苏嵘一时错愕不已,跟萧恒他们勒住了马,一时有些不可置信的问:“这是什么情况?这些人难道是疯了吗?!”
第1013章 十二章天降
看那些人气势汹汹的,一个个的手里还都拿着斧头甚至是锄头这样的东西,苏嵘敏锐的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事-----这些人可都是百姓,是云南当地的百姓!他们能够平乱,但是难道能够对百姓动手?!
若是屠戮百姓,先不必说朝廷那边会怎么想,怎么认定,便是木桐那边,对于木桐来说,都会觉得是天上掉下了一个馅饼!
他怔了片刻,立即就反应了过来,看向萧恒问:“是不是跟杨参议的事有关?”
不然的话,哪里有这么凑巧,杨参议不见了,他们准备回来处置杨夫人设计陷害苏邀的事,便有这么多百姓围了纪家,看百姓们的样子,分明是义愤填膺,好似纪家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恶事一般。
萧恒眉头紧皱,不置可否的眯了眯眼睛:“有这个可能。”
一面对着身后的三九使了个眼色。
三九机灵,马上就从马背上下去了,几下混入人群之中,过了许久,三九从人群里挤出来,跑向了已经下马了的萧恒他们,轻声道:“殿下,这些人都是苗人,他们是杨家祠堂的人,说是因为纪家有个妖女,冒犯神女,打砸了杨家祠堂,所以他们是来找妖女报仇的。”
不必说,他们嘴里的妖女必定指的是苏邀了。
祠堂……苏嵘眉眼冷肃,他迅速抓住了事情关键:“杨家的祠堂?”
三九应了一声,但是他也不明白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以至于这些百姓都跟疯了一样。
看这个架势,源源不断的人,这些人加起来,人数只怕是要几千上万!
而最糟糕的是,这些愤怒至极的百姓已经开始打砸纪家的门墙,纪家是留有钦差的护卫队护卫的,但是此时,这些护卫们也是左右为难,因为,他们若是对百姓动手,那事情怕就要失控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只能在门后守着,砍了几棵纪家的树撑着门。
可饶是如此,门还是被冲的摇摇欲坠。
更有甚者,还有爬墙要冲进纪家的,这些人都被护卫用竹竿顶出去了。
唐青枫带着人来来回回的巡视,但是护卫留下的并不算多,满打满算也就是三百多人,三百多人要对抗这成千上万的百姓,谈何容易,尤其是他们处境微妙,处处受限的前提之下。
护卫们都是身手不凡的,但是此时也是被折腾的狼狈的不轻。
不过饶是如此,他们也还是十分克制,并没有跟那些人有任何直接的冲突。
与此同时,内院里的纪太太她们也收到了消息。
纪老爷子和纪大老爷都带着男儿们去前面看情况了,纪太太留在后院,稳住了前来各种打听的夫人们,这才有功夫停下来喝了口茶。
纪妈妈见她连轴转累的不行,忍不住心疼:“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些人……”原因她们自然也都已经听说了,正是因为听说了,纪太太哪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冷笑道:“真是让我觉得好笑,什么神女妖女的?杨家还真把自己当咱们云南的神了!若是说族群,难道咱们白族便人口不多,也没见跟他们一样嚣张跋扈的,杨家夫妇猪油蒙了心,自以为是的给女儿冠上一个生来奇异的名号,也亏得有那些傻子信!哪里是打砸了祠堂?这是砸了杨家夫妇的金饭碗了!”
这次的事,如果不是杨参议弄出来的,纪太太真是要把自己的名字都倒过来写。
纪妈妈替她按捏肩膀,闻言便也无奈的道:“是啊,但是杨家的人自来齐心,他们是把祠堂看的比命还重的,别的不说,现在祠堂是已经毁了的,这下事情只怕是不好办。”
主仆俩对视一眼,都想到了当年那位钦差躲进祠堂,险些被围着活活饿死的事。
纪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是商贾人家不许豢养私兵,他们也就是借着云南这种特殊的形势,偷偷养了一些护卫而已,但是,跟这些人比起来,那也是杯水车薪啊。
纪太太忧虑不已,拿着扇子挥了挥,叹气:“罢了,这些事,我们女眷操心有什么用?只能等了。”
外面人声鼎沸,哪怕是后院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袁夫人抱着妞妞喝药,听见这动静,便愤怒的道:“祠堂被打砸,就迁怒到女子身上,您是最近才来的,说到底都不知道杨家祠堂在哪儿,此举分明是有人诡异煽动所致,奈何……”奈何百姓人多。
此时的杨参议得意的嗤笑了一声,挑眉靠在躺椅上,还惬意的晃了几下。
他们是在杨家的老宅里,杨家老宅是座围屋,结结实实的如同堡垒,如今他在这里头,除了担心妻子女儿,没有任何的困扰了。
他的堂弟杨斌庆急急忙忙的从外头进来,见他老神在在的,便擦了把头上的汗抱怨:“我这里正忙得不可开交呢,大哥你倒是好,看您这儿享受的,还喝着酸梅汤,您看看我,险些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