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480节
作者:秦兮      更新:2025-09-10 11:28      字数:5213
  因着是父子俩私底下说话,并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崔大儒便也不遮遮掩掩,只是直截了当的说:“对于殿下来说,一个能够为他出谋划策,能跟他并肩作战的太孙妃,好过那些坐在闺房里只知道绣花的贵女,这个道理,还要我来教你吗?”
  当然,萧恒并不是需要一个太孙妃才挑的苏邀,但是,这是萧恒自己的事了。
  而对萧恒的臣属们来说,这个理由就是最重要的。
  崔四爷就有些恍然,但是他还是有些忧虑:“但是父亲,这只不过是殿下的心思……若是圣上那边有别的安排呢?”
  如今萧恒的光芒再也遮掩不住,云南这块这么难啃的大饼都被萧恒硬生生的啃下来了,不仅如此,眼看着萧恒是还要继续把南甸宣抚司等地都收复的,他如今可是光芒将皇子们都压住了,谁能跟他媲美?
  既如此,皇帝对于他难保没有别的安排,萧恒自作主张,会不会惹得圣上不悦呢?
  好不容易才走到了这一步,若是因为婚姻的事被圣上不喜,岂不是太亏了?
  崔大儒拍了拍崔四爷的肩膀:“如今殿下,早已经不需要婚姻来巩固地位了,一个真正有能耐的人,是不需要这些的。”
  崔四爷自然知道萧恒的出色,但是对于父亲说萧恒已经不需要用婚姻来巩固地位的看法,他却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皇孙贵胄的婚姻,实在是太好拉拢盟友和势力的筹码了,若是不用,岂不是太可惜?
  但是见父亲都这么说,崔四爷便也无话可说,只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说曹操曹操便到,之前崔四爷还在担心萧恒对苏邀的与众不同,后脚就接到消息,说是苏邀已经到了大理。
  他不由得有些震惊:“如今才刚刚拿下大理府而已,消息都只怕才传到昆明不久,县主怎么这么快就过来了?!”
  这也太快了些吧?!
  底下的人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很肯定的说:“县主如今是真的来了,我亲眼看到永定伯去接了她来。”
  崔四爷还能说什么呢?看这个架势也知道,殿下对这位县主的用心程度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了。
  苏邀到了大理府,头一个高兴的不是旁人,是木四夫人。
  木四夫人是真的松了口气-----之前苏邀没来的时候,朝廷来的全都是一些男人,她一个后宅的妇人,跟他们根本说不上什么话,有什么事也根本不好去问,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县主,木四夫人几乎立即便提出要见一见这位县主。
  苏邀才进了木府的门,便听说了木四夫人要见自己,不由便笑了。
  她一笑,廖夫人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袁夫人在边上轻声笑了一声:“只怕这段时间,木四夫人都一直提心吊胆着,如今听说朝廷来了个说的上话的女眷,便病急乱投医了。”
  听了这话,大家都相视一笑。
  正好外面传来萧恒的声音:“可不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才急着去信将夫人请了过来。”
  见萧恒进来,料夫人和袁夫人都急忙起身见礼。
  萧恒温和的请她们起身,又让她们坐了,将大理府如今的情形说了一遍,便道:“大势初定,不想闹出什么事端来,前面的事自然是有男人们处理,但是这后宅的事,处置不好也容易叫人头痛。所以这安抚孤儿、女眷之类的事,便要劳烦二位夫人了。”
  廖夫人可丝毫不会觉得麻烦。
  这可是大理府!
  萧恒把连太祖时期都没搞定的大理府打下来了,这是天大的功劳,而她,帮忙安抚处置战后的事宜,这也是出力,也是大功劳,先不必说朝廷的嘉奖还有那些赏赐,这些功劳可是实打实的会记录史册的。
  只要想一想能够参与这样的大事,廖夫人便觉得心潮澎湃,哪怕她做了总督夫人,难道以后史书会写她的名字吗?
  但是她在大理府做的事,却是一定会留下名姓的,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她急忙笑了起来:“殿下这么说,可真是要折煞我了,我心里清楚的很,以殿下的本事,哪里会搞不定这些事?您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
  袁夫人也是一样的想法,她还更实在些:“殿下如今是要做大事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管交给我们,我们一定替您办的漂漂亮亮的。”
  萧恒便笑着道谢:“那就多谢二位夫人了,如今这形势,需要二位夫人先带着木四夫人将城中贵族女眷都召集起来,大家一道坐着说些话,你们也告诉她们,朝廷对于归顺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绝不会做出背后清算的事,让她们尽管放心就是。”
  廖夫人和袁夫人都郑重的答应了。
  说完了正事,萧恒笑着看向苏邀。
  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到苏邀了,想一想其实不算很久,但是每一次见苏邀,他总觉得感受都不一样。
  如今看见她,便只觉得她比之前又更美了,如同是刚开的荷花,亭亭玉立,清而不妖,令人赏心悦目。
  他眼里都是笑意:“我们出去走走?”
  他这样说话,廖夫人和袁夫人都不以为意,二人都只是心照不宣的一笑而已。
  第1100章 九十九祖宗
  大理府的风景极好,木府的景致更是称得上一步一景,不管是花园里的几座大小不一的湖,还是湖上缥缈的亭子,都显得美丽得不似人间,倒像是天上瑶池。
  漫步其中,连苏邀都忍不住感慨一句:“怪不得这么多年,人人都要为了这个位子而不惜一切代价了。在云南,木府土司的日子,过的可真是比圣上还要逍遥。”
  有用不完的财富,也有百姓盲目的崇拜,甚至过的比皇帝都还要舒服。
  毕竟皇帝都还有御史时时盯着,犯错还要被不要命的御史纠正,但是在云南,可没人敢跑到土司面前说三道四,就算是有,也都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见她说的如此直白,萧恒扑哧笑了一声:“是啊,所以说木桐不择手段登上这个位子,也同样有一帮人心心念念的继续跟朝廷作对,想要拿回这个位子。”
  苏邀已经知道木三小姐的事了,她沉默了一瞬。
  上一世在她记忆里的木三小姐,是为了父兄报仇忍辱负重的侠女,也是为了大义能够看清楚形势,心怀大爱的郡主。
  但是或许是因为她上一世活的太短了,所以没有看到最终木三小姐的选择。
  她叹息了一声。
  萧恒已经敏锐的意识到她情绪的变化,有些踟蹰的立住了跟苏邀解释:“我也想过留下她的性命,但是……”他知道苏邀对于木三小姐是十分欣赏的,在京城,木三小姐能够觐见圣上,能够找回木青庐,也是苏邀一力帮忙,但是木三小姐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这种把仇恨看的这么重的人,是不会轻易回头的。
  何况,她做出这种事,如果不当机立断的杀一儆百,那么刚刚好转的局势转眼便会乱起来。
  他希望苏邀明白,他没有办法冒险。
  苏邀却已经反应过来了,她看着显得小心翼翼的萧恒,心里一时又是感动又是好气,忍不住道:“殿下把我当成什么糊涂人了?这种事,原本就该当机立断,我只是有些感慨,我以为木三小姐去京城那一刻,受封郡主那一刻,便很清楚的明白自己是跟朝廷做了交易。没有想到她却并没有那个意思。”
  其实站在局外看,当真会觉得木三小姐有些魔怔了。
  朝廷的这么多兵马,若是真的跟木桐两败俱伤还罢了,但是朝廷大军都已经势如破竹了,她哪里还有可能让朝廷答应继续让木府统治云南?
  她只是觉得可惜罢了。
  萧恒稍稍放心,见她感慨,便忍不住劝她:“多数人对待权力,都是染指之后便再也戒除不掉的。木三小姐虽然并未成为土司,但是其实她这些年收拢的那些老土司的势力,都是奉她为主,这种发号施令的事情做的顺手了,哪里那么轻易放下呢?她与其说是为了木府和老土司,倒不如说是在维护她自己。”
  毕竟哪怕木青庐真的成了土司,但是一个从小被朝廷驸马收养长大的土司,又受了她这个姑姑巨大恩惠,自然是事事都要倚仗她这个姑姑的。
  这个话题实在是太沉重了。
  苏邀不大想继续下去,便转而问起木青庐来:“他如何了?我来之前,驸马说,他别的不担心,但是这个孩子是他一手带大的,他最清楚他的品性,若是可能,只希望殿下能够留他一条性命。”
  萧恒将对木青庐的安排说了。
  还有木青庐让唐青枫带回来的那番话,也都跟苏邀说了一遍。
  苏邀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笑意:“这样很好。”
  是真的很好,木青庐的身份是没有办法更改的事,但是他自己能够想通,竟然还能说得出这番话,可见他心里是真的明白,也是早就想过无数遍了,能够想得通,以后自然会过的轻松的。
  她笑起来了:“既然如此,那驸马的儿子可就回去了。”
  木青庐既然不要木府的身份了,那自然还是唐源的养子,这样也最好,让木青庐重新做回唐家的小少爷,一辈子过的安稳富贵,朝廷想必也是满意的。
  萧恒也笑了:“是啊,我已经写了折子,至于木青庐的事情,是写了密折的,到时候黄祖父自有回复。”
  萧恒攻下大理府的消息传到朝廷的时候,内阁一片沸腾。
  就连平素最老成持重的杨首辅,也忍不住笑的满脸都是褶子,大声称赞:“真乃少年俊杰,殿下实在是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好!这一仗打的太好了!”
  满朝都在议论此事,元丰帝也高兴坏了,跟田太后说起此事的时候都忍不住眉飞色舞:“这个孩子,朕早知道优秀,但是他总是优秀得出乎意料!这一仗,他真的打的太漂亮了!大理府多年都在木府手里,固若金汤,朕还以为,打到大理,怎么也得个几年,但是这孩子竟然能够如此迅捷的攻下,而且还如此聪慧果决,如今木府已经是死绝了,且朝廷还没做恶人,那些土人百姓对朝廷的反抗情绪如今也大大减少,当真是处处都合乎朕的心意!”
  田太后见他高兴得脸都红了,也忍不住跟着觉得舒心:“皇帝之前还说呢,怕是今年这个年也是见不到孙子的,但是哀家看,今年年底,他是无论如何也要回来的了。好啊,好!皇帝,你果然有福气,有这样出色的长孙,果然是真龙天子,自有老天庇佑。”
  好话人人都爱听,何况这还是太后亲口说的,元丰帝打从心里呼出了一口浊气,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是,他在位期间,不管是瓦剌还是倭寇,都不曾再肆虐,百姓安居乐业,如今连云南都即将收复!
  这是他的先辈皇帝都没人完成的壮举,足可见老天是偏爱他的,老天也承认他这个皇帝做的不错,承认他有资格坐这个位子!
  他高兴的了不得,郑重的对田太后道:“借母后吉言,等到阿恒回来,朕便带着亲去太庙祭祖,让列祖列宗们看看,朕将云南拿回来了!”
  第1101章 一百章好事
  元丰帝一高兴,便更是不在意萧恒开了木府的库房,将木府的司库拿出去分了的事了。
  朝中对于萧恒之前的质疑也一扫而空。
  事实胜于雄辩,这位皇太孙殿下,他是真的有带兵打仗的本事,而不只是纸上谈兵,如今人家都已经把大理府拿下了,便是再挑剔的御史,都说不出萧恒什么坏话来了。
  只是,还是有人提出来,大理府等地,之前都是木府的人在控制,大小官员,也几乎都是木府的旁支或是木府的亲信,如今既然是打下了大理府,那么这些地方自然也是需要人来治理的。
  朝廷也应当要选人去赴任了。
  对于这个问题,元丰帝也召集了内阁和吏部尚书等人,要问一问他们的意思。
  此时此刻,是关乎官员吏治的大事,吏部尚书想了想,便道:“云南一省若是要补足官员,只怕是不能有太多要求。”
  进士一年总共也就三百个,哪怕加上同进士和举人呢,那也是有限的。但是云南需要的官员,从上到下,那数字可是惊人的,在此前提条件之下,若是还要挑什么出身之类的,便太为难吏部了,也不大可能。
  这一点,内阁都有数,杨灿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事急从权吧,先拟出名单来,尽量挑选适合的去,一大批空子呢,总不能打下来了没人去管,这就白打了。”
  他这话说得十分实在,大家都跟着点头。
  元丰帝也觉得他说的算是公允,便准了,又特意发话:“虽说如今特殊情形,但是也别荤素不忌什么人都推到那边去,否则,若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朕可是要问的。”
  他一发话,便是吏部尚书这世人都知道的天官,也急忙俯身应是。
  云南大胜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京城上下,街头巷尾一时议论的都是此事。
  汪大太太来永定伯府看汪悦榕,脸上的笑意无论如何都遮不住,拉着女儿的手十分感慨:“幸亏你自己是个有主意的,没听我瞎说,否则的话,如今咱们可怎么有脸再对老太太她们?”这一次云南大胜,萧恒的请功折子上明明白白的写着众人的功劳,其中苏嵘一人便占了一页,可见他是立了多少大功,她已经听自家老爷说过了,苏嵘这一番回来,只怕是前途无量。
  自古以来,军功最重,苏嵘在这一场仗里头可谓是锋芒毕露,光芒都已经遮掩不住了。
  等他回来,论功行赏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落了他,他这一次可谓是重振门庭了。
  汪悦榕脸上便现出真心实意的笑,握着母亲的手摇了摇头:“娘别这么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娘都是为了我好?我心里都清楚的,您放心,就算是他,他也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性子,我敢说,他不会在意之前的事。只是,这一次他能够立下大功,虽然我不图他建功立业,却也为他高兴,他以前苦了那么久,总算是熬出头来了。”
  是啊,总算是熬出头了。
  汪大太太摸了摸女儿的脸:“希望从此以后,都是顺顺利利的日子,你也该调养好身体,等他回来了,你们也该趁着年轻,多生几个孩子,如此一来,你们家老太太想必也就彻底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