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553节
作者:
秦兮 更新:2025-09-10 11:29 字数:4060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说法。
大约是永宁长公主跟之前的明昌公主已经太老了,她们那一代的公主并没如此惨。
或者说,她们是公主当中算是幸运的。
果然,萧恒似乎明白她在想什么,叹了一声气说:“当年出嫁的十三个公主,到如今,也就只有明昌公主和永宁长公主,你便明白了。”
苏邀的确要明白了。
之前庞贵妃跟十一公主说朝廷要她和亲就要去,那是因为庞贵妃的确不可能跟朝廷抗衡。
但是在有选择余地的时候,她是肯定会竭尽所能的帮女儿选更好的人的。
苏邀放在了心上,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萧恒送了苏邀回了东宫,便要去吏部了,他如今成了亲,有了自己的詹事府,也有自己的属臣,元丰帝让他在吏部观摩。
他现在是在吏部领了差事的,虽然还是新婚不必去衙门,也得跟詹事们商议一下,看看之后该怎么做。
第1261章 六十章这是选护卫呢?
萧恒出去理事了,苏邀便自己先回了东宫。
她累的要命,这些天一直忙着成亲的事,今天又各宫去磕头,她已经累的脸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锦屏和沈妈妈都心疼的了不得,急忙让她先回去再睡一会儿。
苏邀也的确是有些撑不住了,一沾了床便睡了过去。
等她再醒来的时候,天色都已经黑了,她顿时有些惊住了,急忙要起身。
沈妈妈听见动静进来,见状就知道她是在想什么,笑着道:“娘娘别急,殿下之前已经回来过了,见您还在睡,特意叮嘱我们不要惊扰了您,让我们跟您说,没什么事儿了今天,您睡醒了便先吃饭,他今天跟詹事们商议浙江沿海防务,怕是没有那么早回来,让您不必等了。”
这话说出来,沈妈妈脸上一直都是笑盈盈的。
自家姑娘能有个这样体贴温柔的夫君,她怎么能不高兴?实话说,能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萧恒哪怕不是太孙,也真是弥足珍贵了,何况他还是这么个身世,沈妈妈横看竖看,都觉得遇上萧恒真是上辈子烧高香的好事儿。
苏邀也有些感慨。
上一世她做程定安的媳妇儿,每天一大早便要起来给婆婆立规矩,一天到晚忙的就像是个陀螺,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哪怕是后来生了程礼,她也没能放松多少,程礼难带,奶娘们带着他他总是眼泪汪汪的,她只能自己带着,每每一整晚一整晚的没法儿睡,根本不知道睡醒是什么滋味。
可如今嫁给萧恒,萧恒的身份比起程定安来说只高不低,但是他对她从来没有要求,反而处处体贴温柔。
她由衷的觉得自己幸运。
松了口气,苏邀见时候已经不早了,便吩咐东宫的女官:“明天请内侍省的胡公公过来一趟。”
女官急忙答应了。
苏邀这一天便不必再理事了,她白天睡得多了,晚上反倒是睡不着,便干脆坐在窗边看书。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忽然听见外面侍女行礼喊殿下。
紧跟着,她的书都还没放下,萧恒便推门进来了。
见苏邀还坐在窗边看书,萧恒有些诧异的挑眉:“怎么还没睡?不是让人回来报信,说我没有那么早能回来吗?”
苏邀就笑着站起来:“白天睡多了,一直不困。你吃饭了不曾?”
萧恒也笑:“你一说我倒是饿了,之前东宫倒是送了份例菜出去,只是我们忙着,也没怎么好好吃,如今饿了。”
苏邀便把沈妈妈叫进来,让吩咐小厨房煮火腿竹笋面进来。
小厨房的厨子都是御膳房调出来的,铆足了劲儿要表现,加上是殿下点名要吃的东西,更是精心,拿鸡汤吊出来的高汤,煮了一碗火腿竹笋面,火腿片的薄薄的,竹笋也新鲜脆爽,在这冬夜里让人看着拜年觉得胃里暖和。
萧恒推给苏邀。
苏邀摇头:“晚上吃的太饱了,吃不下了。”
她这么说,萧恒便也不勉强她,自己吃了一整碗面。
可见是真的饿了。
第二天,萧恒仍旧出去忙外面的事儿,浙江沿海防务都需要派人过去,如何选人,吏部现在也正争个不停,他要去吏部做事,得提前做好功课,最近是都忙的不可开交了的。
苏邀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胡公公吃完早饭就来了,态度很是恭敬。
苏邀先问了驸马的人选。
听说是这件事,胡公公倒是有些吃惊,没有想到是苏邀来负责这件事。
但是他很机灵,并没有多问,只是笑着跟苏邀禀报:“倒是正好已经有了五个人选。都是民间选的,一个是山东济南的,叫做陈先义,是个秀才,有些才学。一个是江西永修的,并没有什么功名,但是也是识字的。还有一个是安徽和县的,叫路永宁,是个孝子……”听人选,都是民间富户。
苏邀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如今这些人都在?”
胡公公点了点头:“这五个人选都是层层臻选之后选出来的,如今还在城外别宫里,若是您想见见他们,也是可行的。”
苏邀沉思片刻,问胡公公:“他们最近可还有什么选拔?”
胡公公想了想:“有的,最近有骑马的选拔。”
骑马。
苏邀嗯了一声:“那我到时候去看看吧,胡公公到时候来通知我一声。”
胡公公急忙答应了。
苏邀又问胡公公到底这些人选上来之后要经历什么。
胡公公很想讨好这位储妃,便将自己知道的程序一一的告诉苏邀。
驸马学的东西其实跟秀女也差不多,反正都是一些宫中的各种规矩,还有如何服侍公主之类的。
苏邀越是听,便越是觉得不靠谱。
让那些嬷嬷和太监去教驸马如何跟公主相处,如何收敛自己的欲望,这根本不现实。
是人便有欲望,嬷嬷跟太监们苦心孤诣教导的那些东西,根本没有任何用处,教出来的不过是一个个没有灵魂的木偶,他们一开始还会按部就班的去执行,但是等到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的。
这是人之常情。
也是为什么出嫁的公主大多不幸福的原因。
苏邀觉得这种祖制除了能够防止勋贵染指更高的权力之外,毫无用处。
甚至是皇帝打发女儿和姐妹的一个法子。
不费事费力,把女儿打发走了就算了。
这种公主,比普通勋贵人家的千金都不如。
至少那些勋贵人家的亲近是真的很多能嫁的不错的。
她微微沉吟,打发了胡公公。
倒是沈妈妈也听出了不对,非常不赞同的道:“这样选,哪里是选驸马,倒像是在选……选陪侍。”
苏邀也笑了笑。
她心里已经觉得其实不必再去考虑这五个人选了,但是既然这是御史们坚持要遵循祖制,那她自然还是得看看这五人究竟如何。
她轻声道:“到底是怎么样,现在倒也还不能下决断,等过几天见见他们再说吧,到时候我带妈妈一道去,妈妈也帮忙掌掌眼,看看他们如何。”
第1262章 六十一没一个好的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苏邀既然答应了庞贵妃,便一直记挂着此事,为此还专程请教了一趟萧恒:“我看那五个人选都不是很合适,倒不是说寒门如何如何,毕竟古话也有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只是觉得,这五人都不大合适十一公主的性子。”
其实现在苏邀该改口了,她跟萧恒成亲,辈分上便天然矮了一辈,得管五皇子六皇子和七皇子叫叔叔,十一公主自然也就成了姑姑。
只是苏邀在跟萧恒私底下提起的时候,称呼还是没改。
萧恒仔细想了想,他明白苏邀的意思,委婉的问:“你的意思是,想不从这五个人里选?”
但是就连这五个人,也是礼部和内侍省层层选拔出来之后的了,他们一直都叫嚣着要遵循祖制。
苏邀便干脆把话挑明了:“最近这些天,我了解过许多公主出嫁的先例,发觉遵循祖制嫁出去的公主,没有几位是过得好的。而且那些驸马,也很不像样……礼部和朝臣如此坚持此事,里面只怕少不了是有些利益勾连的。”
怪不得庞贵妃会把这件事交给她来做了。
原来也的确是烫手山芋。
可就算是烫手山芋,苏邀也得把这件事给办好了,这是她当太孙妃以后做主的头一件事,若是能够办的漂漂亮亮的,便是一个好的开头。
萧恒凡事都很相信苏邀的,他一听苏邀这么说就知道苏邀是已经下定了决心,半点儿也没有反对,只是跟苏邀道:“那你自己便看着办,我总是站在你这边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便直接告诉我就是。”
他最近都为了东南那边的事忙的了不得,苏邀不想用这些事情去分散他的注意力。
说起这件事,她想到了沈海和萧源那些人,便问萧恒:“那边最近还有没有什么动静?”
萧恒摇了摇头:“最近倒是风平浪静的,安静得都有些让人不安了,加上东瀛使者来了京城,他们在朝中上下活动,现在朝中有一股论调甚嚣尘上-----那就是跟东瀛和谈。”
和谈?
苏邀冷冷的勾了勾嘴角:“想必是东南那边花了大价钱来准备活动了,和谈?那些东瀛人出尔反尔的事情做的还少了吗?不说这些,他们的残忍嗜杀也令人厌恶恐惧,我也曾见识过鞑靼人瓦剌人的残忍,可跟他们比起来,都不过是九牛一毛。”
这个时候打着是来和谈的幌子,根本只是为了暂时缓解压力,好帮沈海和东南世家更赢得一些应对的时间罢了。
他们竟然还敢求娶公主。
他们自然是不在乎公主的了,若是等到他们开战,说不定第一件事就是拿公主来祭旗鼓舞士气,她相信这些东瀛人做的出来。
萧恒跟苏邀也是抱着一样的想法:“我父亲……广平侯世子也是这样说,他们根本不是真心想要和谈,其实圣上心里也清楚,但是如今,朝堂上赞同和谈的竟然占了大部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北边的防务压力也很大,朝廷之前又刚刚打了云南,云南那边,虽然说我们并没有耗费太多,但是也是不小的压力了,东瀛若非必要,大家都不想再打。”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竟然有朝臣同意让公主和亲的缘故,他们都觉得最近实在是不适合再打仗,该休养生息了。
萧恒叹了口气:“尤其是户部,他们的态度最为坚定。”
瓦剌人蠢蠢欲动,就等着什么时候过来狠狠地咬下大周的一块肉,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户部不想东南再发生大的战争。
东宫的属臣都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也不同意萧恒跟朝臣对立。
这件事让萧恒非常的烦躁,最近他一直在忙的就是这件事了。
苏邀想了想:“其实,未必一定要打仗。”
她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低声跟萧恒说:“说到底,为什么沈海跟东南豪族勾结,东南那边又费尽心思的帮沈海和东瀛人?无非是因为他们都要靠着走私挣钱,而沈海是海上的霸王。而若是我们朝廷开市舶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