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7开始 第6节
作者:你为什么忧伤      更新:2025-09-10 11:40      字数:4531
  小儿麻痹症或许无法彻底治好,但是在有钱的情况下,把命保住的几率还是有的。
  沈小朵那个女孩,留给他的记忆实在太模糊了,隐隐约约记得那个女孩很懂事。
  每天放学后,都提着篮子去割猪草,小小的身影,经常提着一个大篮子回家,大概也就记得那么多了。
  大智画完最后一笔,露出满意的笑容,回头朝还在愣神的叶怀安喊道。
  “小五,你看我画得好不好!”
  叶怀安这才回过神,看着神韵十足的头像,叶怀安不由多看了几眼,记忆中的那个模样越来越清晰了。
  想到这里,叶怀安不由突然抬起头看上一脸憨厚傻笑的大智,自己这位大哥从来没上过一天学,也没学过画画,可他随意用木炭画出来的头像,竟然如此有神韵,难道这就是天才吗?
  想到天才这两个字,叶怀安不由笑出声,无奈摇了摇头,要是某一天大智能被人称为天才,或许会惊掉所有人下巴!
  正想着,厨房里,二舅端着一盘白菜走了出来,笑着朝这边喊道。
  “吃饭了,大智,去洗手!”
  大智木讷地扔下木炭,乖巧地去厨房洗手去了。
  叶怀安笑了笑,也跟了过去。
  现在想救人的事还早,等自己去市里先看看能不能把这些脐橙卖出高价,赚一笔钱,往后的事,往后再打算吧。
  人一辈子中,遇到命运悲惨的人那么多,自己总不能见一个救一个,要是真想救人,干脆把自己捐给国家算了。
  挥散脑海中的胡思乱想,洗了洗手,便进屋吃饭去了。
  这天叶怀安和大智在二舅家睡,没再回那个小竹屋,至于分家的事,待过年后再说。
  昨夜没睡好,今夜叶怀安感觉倦意很快袭来,虽然床上的被褥有些味道,但是那沉重的棉被,让叶怀安重生以来,终于睡了一个安稳的觉。
  一夜无梦,第二天天还未亮,二舅就喊醒还在沉睡的叶怀安。
  看着外面呼呼寒风,叶怀安此时感觉被窝中是如此温暖,可惜最终还是咬了咬牙,爬起了床。
  这趟市区之行,二舅和叶怀安两人一起去,大智和小建科在家。
  如果一切顺利,来回大概三天时间。
  叶怀安背着一个帆布包,里面是一个记账的笔记本,另外还有一把小钢刀,准备拿来当水果刀。
  除外还准备了一杆称,水果袋子暂时没有,只能去市里买了。
  两人简单吃了一碗挂面,二舅拿出手摇扳手,开始转动拖拉机,可能是天气冷,摇转了半分钟,拖拉机都没能发动,一旁叶怀安隐隐约约有些不安。
  千万可别出什么幺蛾子了,叶怀安哈出一口白气,眉间隐隐约约有些担心。
  二舅这个拖拉机在他印象中,两年后好像还在开,但是各种小毛病的确多如牛毛,好在二舅的修理技术很扎实,这点才是最让叶怀安安心的。
  又过了一分钟,终于在一声哒哒的响声中,拖拉机机头位置突然冒出一股黑烟,终于发动了。
  真不容易呀!
  叶怀安到想起自己当年九三年曾经跟一个老师傅学维修电器,主业便是维修bb机,因为单价高,可惜bb机没几年便淘汰了。
  再后来跟一群收废品学了电路板炼金,也胡乱几把搞了大半年,最后还去了鹏城搞山寨手机批发,那时候山寨机毛病特多,返厂的手机太多,自己当年还兼任了一段时间的维修师傅。
  “可以了,快坐上来!”
  一旁二舅打断了叶怀安的思绪,喊着他上车。
  叶怀安连忙清醒过来,抓住拖拉机扶手,坐到了二舅后面的铁皮箱上。
  这种手扶拖拉机,驾驶位后面有一个长条铁皮箱,里面可以放一些维修工具,盖上盖子还可以坐人,不过坐在硬邦邦的铁板上,那滋味,一言难尽呀!
  二舅尽管一只脚有一点点瘸,但是不愧是开了十几年的拖拉机的老司机,很快便开动拖拉机朝前方弯弯曲曲的山路行驶过去。
  此时天还未亮,拖拉机的大灯很昏暗,叶怀安完全看不清前方的路,但是二舅却开得很平稳,叶怀安一直揪着的心,过了许久,终于算是放下一些。
  两人也没带手表,纯粹靠感觉,叶怀安估摸着现在已经就五点出头,隐隐约约能听到村里的公鸡打鸣。
  拖拉机的声音,是真的大,坐在铁板箱上的叶怀安,很快便感觉屁股被震麻了。
  而且抓在铁质扶手上,没带手套的他,冻得一只手又麻又痛,强忍着在坚持。
  叶怀安不由苦笑一声,他现在还记得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做拖拉机,感觉特威风,甚至还喜欢闻拖拉机那发出来的柴油味。
  可现在这种滋味对他来说,如同是一种折磨,果然,时间能改变一切,包括兴趣和爱好!
  前几天下了点小雨,有些地段,拖拉机的在原地打滑,二舅面色如常,紧紧抓着两个拖拉机扶手,叶怀安连忙下车,打着手电,去附近找一些石头垫在轮子下面,这才终于冲出泥泞的地面。
  又过了一段路,到了上坡路段,拖拉机缓缓朝上爬去,叶怀安的心都绷紧了,这种路段,在下雨天,是最折磨人的,一不小心,拖拉机便开始打滑下行,根本冲不上去。
  好在二舅是老司机,他从边上草丛中一路朝上爬坡,终于缓缓上去了,车身也缓缓平稳下来,叶怀安这才长舒一口气。
  一路上,磕磕绊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过了一个小时,也或许两个小时,天边终于出现一抹鱼露白,叶怀安被震得有些模糊的身体,终于振奋了一点,终于算是天亮了。
  第9章 春兰旅馆
  看到远处天空出现一抹鱼露白,县城的轮廓也浮现出来,叶怀安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从县里到市里,一路上还有一百四十公里左右,唯一让叶怀安安心的便是,从县里到市区的路况不再是泥巴路,最差的也是砂石路,不用再担惊受怕轮胎打滑什么的了。
  这种老式的手扶拖拉机最快速度也不超过三十公里每小时,在拉满货物的情况下,能平均每小时达到十五公里每小时就不错了。
  这还是在水泥平整路上跑,这一路上还有可能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
  二舅说他有一次遇到下雨,拖拉机坏了三次,车上还拉着七八吨钢材,那一次在路上折腾了四天才回到家。
  好在二舅跑过市里很多次,对于这次出行,心里也有数,今天天气还不错,如果不出意外,在傍晚肯定能到。
  进了县城,二舅停下拖拉机,又捣鼓了十几分钟,加了水,两人这才重新上路。
  途径县城这一路,叶怀安看到那低矮的房屋,还有那狭窄的街道,脑海深处的记忆再一次和现实重合。
  三十年后,当地的房价在五千左右,自己还跟人合伙在城东搞了一块地皮,搞了一个叫万世圣豪的地产公司。
  想到这里,叶怀安嘴角露出一抹自嘲,算了,过去的事,就不再多想。
  在水泥路上,拖拉机的震动果然没先前那么大了,叶怀安深呼吸一口气,呼出一口白气,缓缓闭上眼,开始打起瞌睡来。
  八九十年代跑长途,并不是一件多开心的事,先不说路况没后世那么好,对于司机来说,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
  二舅从出发开始,便说了三次,让他注意路边情况,如果看到有人拦车,或者有人堵路,要及时通知他。
  这些其实不用二舅提醒,叶怀安心里明清,不过他并没有多紧张,上辈子他也不是什么好人,不然也不会最后被判了一个无期。
  比起打打杀杀的罪恶,更邪恶的东西,他都经历过。
  八九十年代,车匪路霸多如牛毛,野蛮生长的时代,人命如草芥,那些闯南走北讨生活的人,善良之辈可生存不下去。
  不过好在今天天气不错,一路上来回跑的车辆不少,也没遇到啥情况,在昏昏欲睡中,二舅给拖拉机加了一次柴油,终于算是到了中午。
  中午途径一个乡镇,两人随便买了几个大馒头在车上解决,叶怀安顺带在一个杂货部买了几把袋子,准备到时拿来卖脐橙用。
  这一路,比想象中的要顺利,到了下午五点不到,便已经到了市郊区,一路上,农田和附近的工厂清晰可见。
  叶怀安此刻只感觉全身酸痛无比,坐了一整天拖拉机,他只感觉浑身不自主,如同遭受一天酷刑似的。
  这个时节,傍晚六点多便已经天黑了,今天肯定是做不了生意了。
  二舅来过市里很多次,轻车熟路把拖拉机开到一个城乡结合部,七转八拐,终于在村里面一栋民房院落前停下。
  叶怀安跳下车,感觉脚有些麻,连忙抖动了几下,抬起头一看,便看到民房前有一张半新不旧的招牌,上面写着“春兰旅馆”。
  招牌下面还写着住宿,提供早中晚餐的字样。
  这院落外面面积很大,也没啥车辆停的,盖着雨布的拖拉机停在院边上,也不起眼!
  听到拖拉机的声音,院里走出来一个三四十左右的妇女,这女人一米五左右,身材很是玲珑,长相却极不错,有点像后世的周迅,一双桃花眼含情脉脉似的。
  二舅正好停好拖拉机,见到妇女,连忙用家乡话喊了一声“春兰”!
  那个叫春兰的妇女看到是二舅,眉开眼笑,声音如翠鸟似的,甜腻腻的,连忙招呼起来。
  “立军来了呀,这都大半年没看到你来了呢,还以为你去哪发财了呢,来来,先进屋,都饿了吧,我给你爷俩下碗面去!”
  二舅很自来熟地带着叶怀安进了院子,朝着叶怀安喊道。
  “你喊春兰姨,她也是我们那的人,刚好嫁在这边,还是我小学同学!”
  二舅一副自来熟的模样,简单介绍了一下眼前这个女人。
  叶怀安连忙喊了一声春兰姨,看到这个女人,不由多看了这个女人几眼。
  以叶怀安前世那么多年的经验一看便知道,这女人不简单。
  到不是说这女人像坏人,而是一个风情万种,说话甜腻腻的,还是八九十年便开始开小旅馆的女人,能简单吗?
  不过,肖春兰算是二舅的熟人,叶怀安也不想多打听,跟着二舅便进了屋。
  前些年,二舅来市里办事,便就在肖春兰家借宿吃饭,到了八十年代初,肖春兰夫妇村里开始有些发展,建了一些工厂,外来人口也多了些,借着这股东风,便开了这家小旅馆。
  因为是自家的院子,这地有些偏僻,不在主路上,生意自然没大街上那样的生意,平时都是肖春兰在打理,他丈夫在附近工厂旁开了一个修自行车的铺子,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也算是多了一份收入。
  在七八十年代,农村的女孩子一般嫁人也是方圆十里八乡的,很少嫁三百里外的地方。
  能在外地碰到一个老乡也是一件高兴的事,老乡见老乡,量眼泪汪汪,便是这个年代。
  只有到了九十年代后,外出打工的人多了,人一多,很多人思想便起了变化,有些人专门对老乡下手。
  这也就有了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刀的谚语。
  二舅早有准备,从后车斗中,拿出一袋早已经准备好的脐橙,二三十斤的模样,他笑着把脐橙提进屋,一番客套后,肖春兰笑着接过脐橙,脸上也明显有些惊喜。
  的确,虽然说只三百来里的路程,在这个八十年代,一般几年不回娘家也很正常,外嫁的女,泼出去的水,可不是一句玩笑话,何况肖春兰本身还有特殊原因,已经快十年未曾回娘家了。
  能在市里吃到家乡的味道,肖春兰的确挺高兴的,连忙招呼两人坐下,她一边去厨房开火做饭,一边笑着询问二舅这次来市里的目的。
  得知二舅两人是来市里卖脐橙的,肖春兰连连夸赞二舅的脑壳灵活。
  肖春兰是从农村出去的,自然知道家乡的脐橙不值钱,但是从家乡拉橘子到市里来卖,她一时半会还真没想到。
  能吃到家乡的脐橙,固然高兴,但是在肖春兰的思想中,也没想过这脐橙能卖多少钱。
  叶怀安看着二舅和这肖春兰聊得挺开心的,什么话都往外说,顿时心里有了主意,等明天一定要和二舅说说这事。
  要是早知道二舅会借宿在老乡这里,他宁愿让二舅去其他旅馆休息。
  有一句话叫财不外露,特别自己卖脐橙这种生意,叶怀安有信心在这上面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