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选人生系统 第88节
作者:
你为什么忧伤 更新:2025-09-10 11:41 字数:5091
因为只有这样,一旦秦河抽不出时间,靠存放车间的饲料,也可以支撑半个月。八二年,鸡场的产蛋基本已经稳定,大李庄和小李庄两个村的鸡场,每天产蛋量,在一万个左右,每天产量在一千六百斤到一千七百斤左右,按每斤一块五的出栏价,每天收入超过两千五百元。
每月收入超过七万五,年收入达到近百万,这个收入是不是很吓人,但是除以两个村人数后,每人人均收入才三百左右而已。
当然,这只是平均数,实际上,小李庄村民平均数是这个几倍,甚至十几倍,谁叫这是股份制的村企呢?
但是就算大李庄村民人均一百块,每家每户每年,也多几百块钱额外收入,加上土和田地,这小日子远比过去好太多,也比其他村好太多。
但是,人就怕对比,眼见河对面的小李庄小日子越来越好,红砖屋也越来越多,大李庄的村民也急呀,人一急,就容易犯红眼病。
眼看鸡场这么赚钱,八二年下半年开始,大李庄村民开始有人鼓动要求再建第四期鸡场,要求再一次增发股份,和曾经小李庄一样,按人头增发股份。
甚至还有更偏激的村民要求大李庄村委,干脆大李庄自己单干,凭什么鸡场建在大李庄,而大部分钱却是给小李庄他们赚走,看看小李庄他们现在过的什么日子?拿我们的钱,建红砖房,买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小李庄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都是在我们大李庄身上吸血。
对于这种言论,秦河也是一笑而过,人不可能太满足,这才合作一年多,一些人就忘记过去是什么日子了,是谁带他们发财的了。
但是好在秦河的声望还足够压制这些乱七八糟的声音,八月底,大李庄和小李庄正式结束几千年来,都是靠点灯过日子的过去。
电是给大家扯过来了,但是怎么用,却是大家的事了,大李庄村,大多数家庭,都拉着五瓦的小灯泡,昏暗的灯光的确比从前的煤油灯好太多了。
但是小李庄的村民,见到有电了后,大家都是十瓦起步,村口饭店商铺都是三十瓦大灯泡,晚上照得亮堂,灯泡的亮度如果说是为了方便。
那小李庄的村民,很快就搞到真正的好东西,21寸黑白电视机。
几百块钱一台的黑白电视机,简直是这个年代的奢侈品,小李庄通电的第二个月,就出现电视机了。
村口小李庄开的饭店,第一时间也搞到一部,放在饭店门口,每天吸引几十上百的村民拿着板凳,围在电视机面前,很多人为了看电视剧,干脆在饭店点一个菜,端着盘子,一边吃饭一边看。
就这样,两家饭店,第一次有了竞争意识,小李庄饭店,成功把大李庄饭店的客源抢走大半。
还是那句话,有了竞争,才会有发展,很快大李庄饭店,也想办法搞到一部黑白电视,采取同样的方式,放在饭店门口,很快一部分观众转移阵地,开始五五分了。
有了电视这个玩意后,小李庄的那些剩余劳动力也每天有了新的打发时间工具了,一大群年轻人围在两个饭店门口,每天准时收电视剧,看得那叫一个过瘾。
有钱又有时间的小李庄村民,让对面的大李庄年轻人气愤不已,自己每天要干死干活,虽然日子比以前好点了,但是和对面小李庄村民一对比,这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大家能不气吗?
整个一九八二年,小李庄村,是稳稳的压制着大李庄村,而且看这趋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每次分红的日子,就是拉仇恨的时候。
压制一年多的情绪,总有爆发的那天,不过目前秦河并没有察觉,他依然每天很忙,而且他又要当爸爸了,淑英又怀孕了。
想不到,还真一年一胎,秦河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苦恼,因为这样对淑英身体伤害太大了。
淑英怀孕了,加上又到下半年了,两个村的公粮都交了,鸡场也稳定,还有父母已经催促无数次了,秦河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带家人,去魔都看望一下父母。
为了做好准备,秦河特意叫配饲料的几人这次配一个月的量,他担心万一自己耽误了,会露馅,当然,秦河给出理由是为了检测饲料保质期,多配一些,看看发酵久一点的饲料,营养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
秦河是老大,大家自然听他的,于是,合成好一个月的饲料后,而且把两个村的事尽量处理好后,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了,秦河才放下心来。
秦河十月一号,带着淑英和婷婷,一家三口踏上去魔都的征途。
而秦河不知道的是,他这次离开前,看似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了,但是正因为他的离去,让原本压制许久的各种矛盾全部爆发出来了,甚至,因为这次矛盾,差一点把他前面两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第134章 48:去魔都
两个村的事,已经远离他,他抱着一岁多的婷婷,随着人流,寄进车厢,八二年的火车,如同老电影里面那种绿皮火车,里面人流涌动,找了半天,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南湖县到魔都,不但得转一趟车,还得坐一天一夜,秦河不但要抱着婷婷,还得扶着淑英,虽然她第二胎目前才三个月,但是秦河,还是小心翼翼扶好,生怕有了万一。
秦河不但抱着小孩,还提着大包小包,艰难地挤进车厢。
“大哥,来,我帮你放行李!”
见到秦河不但大包小包,还抱着一个小孩,有好心人,连忙帮他接过行李,秦河连忙道谢。
帮忙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中山装,带着一副眼镜,明显知识分子的样子,挺和气的。
秦河笑着把淑英娘俩安顿下来,这才松了一口气,见帮忙的小伙子就坐在对面,连忙开口说道。
“小兄弟,刚才谢谢了!”
“不用谢,出门在外,大家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对面年轻人手上拿着一本书,秦河一看,竟然还是英文书,这就有些了不起了。
两人顺便找话题聊了聊,秦河随口问道。
“小兄弟,您这次目的地去准备去哪?”
年轻人扶了扶眼镜,笑了笑道。
“我这是去魔都那边,不知道大哥您是去哪?”
竟然也是去魔都?秦河顿时有些好奇了,这趟车目的地,是安市,这里离魔都还有几千里,能碰到同样去魔都的,的确是缘分。
秦河还得从安市转魔都的火车,这只是一个短途车而已。
秦河笑了笑道。
“这就巧了,我也是去魔都,小兄弟,正好,我们一起结伴,有个照应!”
听到秦河目的地也是魔都,年轻人也是眼神一亮,去魔都可要坐差不多五十多个小时,这种绿皮车,独自一人的确很沉闷。
既然是同行,年轻人也放下书,和秦河闲聊起来。
这个年轻人叫王立华,也不是一般人,老家是本地的,但是他却是燕京大学高材生,还是恢复高考第二年的大学生,这说明王立华的确是有真本事的人。
而他这次前去魔都,正是被分配到魔都工作,而且也是一个新部门,负责国内进出口,这个部门在这个年代,有一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那就是创汇,把国内一些特色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取国家急需的外汇。
秦河觉得很有意思,他这算是见证了历史吧,八十年代,国内急需外汇,用于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
买技术和机械,需要外汇,而国内一穷二白,这个时候,自然就得想办法出口了,而国内有什么能让老外需要的呢?
有很多,很多,老外需要很多国内的东西,他们最想要的是便宜的矿产,各种稀少资源,丝绸,瓷器,这些东西都是以白菜价卖出去,最后花无数代价,买回他们已经淘汰的技术和设备。
秦河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些和自己无关,秦河并不想做什么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他只想安安心心把小李庄搞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得知是秦河插队的知青,而且还已经扎根农村,王立华连忙说很敬佩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但是两人身份差距太大,一个是第一批恢复高考的燕京大学生,另外一个却是当年初中毕业的老三届,最后扎根农村的知青,尽管王立华口上说着很佩服的话,行动却是有些疏远,两人都没聊什么深度的话题,也没更多透露其他信息。
比如秦河就没透露自己父亲姜庆海是魔都交通厅的副厅长,自己老妈还是魔都人大代表,自己二姐是魔都日报主编,还有一个舅舅好像正是王立华上司的上司,这些,秦河都没说,因为没必要。
这辈子,秦河不打算靠家人的身份捞什么好处,也必须要,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大的王牌。
虽然两人没什么共同话题,但是毕竟是顺路,王立华也是一个挺好心的年轻人,偶尔帮秦河提一下东西,秦河还是挺感激他的。
经过一天一夜的漫长旅途,终于抵达魔都。
秦河这具身体,已经十多年未曾回家了,看到熟悉的城市街道,秦河感觉莫名的熟悉,出了车站,秦河和王立华告别,两人也没留什么联系方式,相逢便是缘。
秦河拖家带口按着信上的地址找到一栋大院,按了按门铃。
姜婷婷胖乎乎地小脸露出好奇的神色,秦河抱着她,摸了摸她的头发,又看了看身边的淑英,见她脸色有些苍白,知道她是有些晕车不舒服,连忙安慰道。
“总算到了,等回去的时候,我们坐飞机,到时宁愿转车,这火车太慢太挤了。”
“粑粑,飞机是什么东东?”
秦河笑了笑亲了亲婷婷的小脸蛋,笑着解释道。
“等过几天,爸爸带婷婷去看飞机,飞机就是飞在天上的东西,呜呜呜…!”
秦河做出飞机的叫声,逗得婷婷哈哈大笑。
父女俩正打趣着,大院里走出一个中年妇女,她有些警惕地,看了看门外的秦河几人,有些好奇地询问道。
“你找哪个?”
秦河笑着道。
“请问这是姜庆海家吗?”
“是的呢?你找哪位?”
“我是姜百里,是姜庆海家的老五!”
中年妇女听到秦河的话,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变了,露出和蔼的笑容,连忙小跑过来,一边解释道。
“原来是百里呀!你爸妈都说过很多次,天天盼你回来,你总算回来了!”
“这是你女儿吧?好可爱的小妹妹,来,阿姨来抱!”
姜婷婷连忙转过头,抱住秦河的脖子不撒手,妇女连忙尴尬地笑了笑,接过秦河手上的包袱,几人进了屋。
从这座院子可以看出,父母现在过得还算不错,这个妇女秦河并不认识,在姜百里的记忆中也不认识,显然也就是家里请的一个保姆,秦河没见外,一起进了屋。
现在是下午三点多,家里并没有人,这里就父母在住,哥哥姐姐都成家,有自己的家庭。
保姆想打电话通知姜庆海夫妇,秦河连忙拒绝了,晚上大家吃饭再见面也一样。
秦河带着淑英和婷婷开始观察房间,院子很大,房子有些年头了,但是一点也不过时,房间也很干净,保姆王阿姨给秦河介绍起房间,当走到最里面那间房间的时候,王阿姨顿了顿,才说道。
“这间房,你妈一直给你留着,这么多年,都没人住过,你妈也不准别人进去住,百里,你们今天晚上就在这里休息吧!”
秦河点了点头,打开房门,里面一目了然,尽管从来没住过人,但是很干净整洁,没有一丝灰尘,书桌,书架,一印俱全,书桌上面放着一个相框,里面有着一张老相片。
一家七口人站在一颗梧桐树下,那时候的姜庆海还很年轻,文质彬彬的打扮,母亲笑意盈盈地站在他旁边,几个哥哥姐姐神情端正,各自站在他们背后,只有姜百里一人站在最后,把头抬起四十五度角,神游天外,那张幼稚的脸庞充满青春的叛逆。
“哎!时光一去不复返!”
第135章 49:推翻不公平的分配方式
秦河看到这熟悉的相片,不由摇了摇头,姜百里的人生,其实根本没多少波折,除了下乡那十年,其余,他的人生中,基本都是一帆风顺。
可人就是这么贱,完美的人生,缺少一点什么,就总是念念不忘,甚至这种执念,刻在骨子里,到了去世的那一刻,还念念不忘,成了一种执念。
傍晚姜庆海夫妇回家后,看到突然出现的儿子孙女,很是高兴,夫妻俩,虽然表面上说,不喜欢农村媳妇,但是当见到那胖嘟嘟的姜婷婷,秦河母亲心都化了,拿着各种零食和玩具,逗得婷婷笑得很开心,不一会,就把这小丫头收买了,小丫头很快和爷爷奶奶熟悉起来。
秦河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幕,露出慈父般的微笑,突然,他想到,如果在现实中,如果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女儿,父母会不会也如现在这样,笑得如同一个小孩。
估计也会吧,秦河有些无奈地想着,只是自己身份不疑暴露,不然找一个女朋友也行,如果不能结婚,找一个拜金女也可以,给自己生一个小孩,这样,也能有了点寄托不是。
但是想到,这样对孩子也不公平,秦河又摇了摇头。
在现实中,秦河并不太想结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然是,自己身份不好过多暴露,他不想让妻子觉得自己老公经常突发植物人的的毛病。
第二个原因,秦河现实中,受到情伤,被伤害得太厉害了,加上自身条件不好,他已经没有多少心思,去找女朋友,秦河不相信,真会有那么一个女孩,喜欢现实中那个矮胖中年人,除非那个女孩子是瞎子。
晚饭,秦河一家人终于相隔十二年,再一次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几个哥哥姐姐都已经成家,都已经都有小孩,大的都快成年了,一家二十多口人,大家围着长条桌子,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