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就出道 第76节
作者:
陶良辰 更新:2025-09-10 11:46 字数:3638
早上10点多钟,再次坐车来到罗胡口岸。
出示回乡证通关,安检人员已经能认出范无眠,他只回答说去深城谈生意。
顺利通关以后,打了辆车来到深城市中心。
范无眠想先趁着这个周末,让瑶妹文化走上正轨,并且搞懂怎么跟通信运营商合作销售彩铃,尝试招募些人手,组建自己的个人工作室。
在人力资源公司的帮助下。
瑶妹文化这边,新雇佣了一位名叫时仲智的经理。
时仲智今年33岁,祖籍在汕首,毕业于金陵艺术学院,跟朋友搞过摇滚乐队,也拥有合伙创办唱片公司的经验。
范无眠没有当面见过他,只在电话里和对方聊过。
见时仲智很懂如何销售专辑,性格貌似也挺稳重,先开出每个月3200块的工资,招进来试试。
近期范无眠在港城大出风头,却只有零星的消息传到内地,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度娘贴吧的“范无眠吧”里。
由于工厂备货数量不足,从网上联络到的几位“非职业水军”,也还没有开始帮忙发帖打广告。
范无眠准备在深城租个地方,供他们办公。
考虑到网络水军对出名的巨大帮助,这算正式收编,做好了长期合作的准备,只要别去扰乱网络秩序,即使被查到都没关系。
当然。
能不亲自出面最好。
自己找水军在网上做推广,传出去影响形象,互联网可是有记忆的,将来容易被当做黑料扒出来。
花点小钱,雇个中间人帮忙打掩护,这样风险更小。
深城商华大厦。
一层写字楼里,扎堆分布着五六家公司。
在低价租用的办公区,还能看见前公司张贴在墙上的告示。
办公桌、绿植、文件柜这些都是前公司留下的,杂物堆放在角落,明显谈不上正规。
见到时仲智经理时候,范无眠伸手问道:“入职几天还习惯吗?早就想来见见你,但一直忙到抽不出时间。”
刚入职两天,时仲智经理总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见到如此年轻的老板时候,这种感觉愈发明显,握手期间开口道:
“其他的还好,就是没想到公司这么新。”
已经属于很委婉的说法。
时仲智的真实想法,是要规模没规模,要业务没业务,大家都刚入职,每天除了发呆,还不清楚具体应该干什么。
一位经理,手下带着六位员工。
除了负责盯生产仓储的蓝鹂,其他五位员工还都是外包的临时工。
至于小作坊那边的工人,跟瑶妹文化没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不是工作不好找,待遇又比较高,时仲智想过是否应该直接提桶跑路。
范无眠的打工经验十足,照葫芦画瓢,语气带笑说道:
“才刚刚起步没错,但发展潜力很大啊,唱《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叨哥知道吧,我的专辑质量比他高多了,已经在港台大卖,估计很快就能在内地火起来,到时候人人都有一大笔提成和奖金。”
张口先画饼,主要是说给时仲智经理,和几位负责跑销售的业务员听的。
他接着又说道:
“伱们最近不用操心别的,关键是提前找找靠谱的经销商,等宣传推广一到位,就开始向市场铺货,估计要不了太长时间。”
出于稳妥考虑,应该找个中间人打掩护才对。
可惜范无眠手底下,暂时没人帮忙,只能亲自抛头露面,觉得初期规模小,还不会有人关注到自己。
将来公司信息都联网公示,随便一搜就能查到公司法人资料。
在这2004年,想要调查还比较麻烦。
瑶妹文化现如今只忙着囤货,谁会闲着没事干,跑来查它的信息。
等到逐步走上正轨,范无眠就会找个代理人顶替自己,例如找个借口说公司已经卖掉,尽量跟自己撇清关系。
时仲智经理吃过的饼不多,得知专辑在港台大卖,瞬间开始惦记起拿提成奖金,告诉说:
“我昨天去了工厂,你的那些歌真厉害,随便拎出来一首都吊打《2002年的第一场雪》,真不知道叨哥是怎么火的,运气好到没边。”
“是啊,让人羡慕,我想复制叨哥的成功模式,囤货和寻找新销售渠道,两边都很关键。你们负责这两件事,至于宣传推广,我亲自来搞定。”
范无眠跟蓝鹂比较熟,偶尔会打电话询问她情况,知道花钱增添新设备以后,最近小作坊的产量,保持在每天5000张左右。
保底的同时,按件计算工资。
原窝点的那一家人,为了挣钱主动加班赶点,又拉了几位亲戚朋友过去帮忙。
仓库里的专辑囤货数量,已经有两万张左右.
第93章 野路子和三板斧
瑶妹文化这边,没什么可说的。
公司业务无非就是生产、推广和批发,其中最困难的环节,要数“营销推广”。
范无眠从没指望过,通过这几位员工去扬名,他们没那个本事,哪怕强行赶鸭子上架也没用。
按照目前的计划。
除了自己培养专业的水军团队,为自身和专辑疯狂打广告之外,剩下的主要靠《那个女孩》专辑质量,希望可以打响口碑。
这个年代。
内地的自媒体还没发展起来。
主流媒体不炒作“寒门贵子”这一类的话题,导致范无眠没办法乘胜追击,更不敢主动通过互联网去“引战”,担心被拉进黑名单里。
感觉只找水军在网上做宣传,稍微有点不够稳。
因此。
范无眠单独找到,拥有几年从业经验的时仲智经理,问他说:“内地歌手想把专辑卖出去,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时仲智经理不由愣住。
心想着,都快囤了一车库的货了,首批还总共计划生产足足十五万张专辑现在才开始考虑这个。
为自己前途担忧,只求能把工资拿到手的同时。
时仲智经理回答说:
“办法肯定有啊,找家大型唱片公司签约,他们的宣传发行渠道很广,摆进新桦书店里都没问题。”
“.这就不考虑了,我是想问有没有其他什么野路子。想签我的公司很多,佰代唱片给我400万的签约费,但要给他们打工10年,我没答应。”
范无眠说的是实话。
昨天下午佰代唱片公司,派了代表去圣公会三一书院找过他。
听完对方开出的条件之后,已经被他给明确拒绝,虽然心动,却还是不想给别人打工,更何况一签就是10年长约,期间甚至不能公开谈恋爱,提前解约要赔偿十倍违约金,也就是足足4000万港币。
时仲智经理只当范无眠在吹牛。
自从第一批草根歌手火了以后,今年遍地都是怀揣暴富成名美梦,自掏腰包制作专辑的歌手,唱片公司遍地开花,摇身一变又成为朝阳产业。
那些歌手们有没有赚到钱很难说,但许多录音棚和专辑制作人们,今年以来收入暴增。
时仲智经理只当这位港城小老板也一样。
由于“墙”的存在,很多外面的新闻,内地网络上压根搜不到,极大限制了范无眠的成名速度。
在港城明明红透半边天,内地知道他的人却还寥寥无几,网上倒是先出现了些“免费分享”的音源,有些连范无眠的名字都没标出来。
虽然不相信佰代唱片给范无眠开出400万港币,但时仲智经理哪会贴脸嘲讽老板,接着开口说道:
“野路子啊,可以把专辑送到发廊、音像店、饭店、车站这些地方,免费让他们帮忙循环播放,为歌曲造势,然后再对外销售。”
“咦?这个办法不错啊!”
单凭这一条好建议,就让范无眠觉得,每个月三千多块的工资不白给。
时仲智经理又说:
“你专辑里的歌特别好,应该有机会试一试,我下午就先带人在深城转几圈,挑人多的地方送专辑。”
“除此之外,手机彩铃也很不错。”
“最近好像有些手机彩铃火了,能带动专辑销量上涨,或者只截取一小段放在网上宣传,想听整首歌就要去买专辑,这基本上就是新人做推广的三板斧。最近有首《老鼠爱大米》,正在网上做推广,好像还蛮火的”
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基本跟圈外人差不多。
听完时仲智的话后,范无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想先推广再卖货,倒是有点饥饿营销的意思。
这跟他的“网络水军”计划并不冲突,将这三板斧和之前的想法结合起来,一整套可行性比较高的2.0版本营销方案,飞速在脑海中浮现。
不打算去走正规军的路线,这种野路子更适合范无眠。
可惜。
他的专辑已经在港澳台地区发售,估计网上会冒出一些音源,或多或少会对宣传效果造成影响。
不过假如忙快一点,损失应该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反正一旦专辑在上市,网上依然会出现侵权的音源。
感觉不能再慢慢等下去。
身边只有时仲智经理,范无眠开门见山,告诉说:
“我想麻烦你,去联络些山寨专辑经销商。你也知道的,《那个女孩》专辑手续齐全,但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我想请他们帮忙把货卖出去。”
“大家都是为了发财嘛,我不跟伱玩虚的,雇佣经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帮我卖货。每卖出一张专辑,我就发给你3毛钱的提成,工资照样给,能挣多少看你自己本事。”
“不过,其他推销员的奖金由你安排,从这3毛里面分多少出去,是你自己的事,我只负责那些临时合同工的基础工资。你去联络经销商,雇人去各个城市帮忙赠送专辑,至于手机彩铃和网络宣传都交给我.”
产量上去以后,生产一张专辑的成本,大约在2块钱左右。
范无眠暂定的对外批发价为5块钱一张,也就是说准备拿出10%的毛利润,作为销售员们的奖金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