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42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7      字数:2861
  还有操演、整训,都要比其他队上心。
  老子把他们视为真正的本钱!
  “邵郎君,你不要像个护雏的老母鸡一样。”糜晃语重心长地说道:“难道你就一辈子当个督伯?我实话和你说,这也是不可能的。你总要升官,总要往前走的啊,不然被人随手捏死,你愿意吗?而且,中尉司马能替你挡灾,宜细思之啊。”
  邵勋默然。
  糜晃这是掏心窝子和他说话了,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反正他认识的士人中,只有糜晃能这么坦诚。
  但他确实不愿放弃这些孩子们,如果能将他们都转为募兵,那就再好不过。只是,难度不小,操作起来很复杂。
  这就是地位太低的坏处。
  你的心血,别人能轻易夺走、毁掉。而且他还没对不起你,给你升官啊,这都不要?
  “可有解法?”邵勋看着糜晃,诚恳地问道:“如果有,但讲无妨。哪怕需要杀什么人,都可以……”
  糜晃心中一个激灵。
  这个小郎君是真狠啊,司空都不敢杀司马乂,最多囚禁了事。
  “我再想想。”糜晃皱了皱眉,道:“整军也没那么快。不过,你先跟我回一趟城,司空想见你。”
  “为何见我?”
  “谁让你杀孟超杀得那么荡气回肠?”糜晃笑了,说道:“司空现在就缺好刀,当好刀子吧,很多人想当刀子还没机会呢。如果事情办得漂亮,幢主是没问题的,中尉司马的希望也很大。”
  “行。”邵勋应道。
  糜晃刚转过身去,想了想后,犹豫再三道:“如果实在不行,整军的时候,我去争上一争。”
  邵勋一听,大为感动。
  糜晃说得含糊,但意思很明了。他可以放弃在幕府里升职,或者出任地方官的机会,与何伦、王秉争一争这支部队的主官。
  此时并非文武殊途,事实上文官、武官没有明确的分野,糜晃都可以做。
  “别那副表情了,兀自像个娘们,哈哈。”糜晃拍了拍邵勋的肩膀,说道:“我家门第不高,外放当不了什么大官。我想过这事,东海国中尉这个职务,也是可以争一争的。”
  “督护有哪些竞争者?”邵勋沉声问道。
  “幕府左司马、右司马、诸位参军事、上军将军、下军将军,都有可能。”糜晃说道:“其实,王导之类的高门子弟看不上东海中尉,也就刘洽、何伦、王秉之辈会与我竞争。”
  “如何能压他们一头?”邵勋追问道。
  “见机行事吧。”糜晃没有正面回答,只说道:“走吧,回洛阳。”
  “好。”
  诸州都督、刺史(一)
  看到很多书友说太多司马,分不清。
  还有人对此时的官职一头雾水,我发个单章,简单介绍下。
  按州一个个来,时间是书中目前的晋惠帝太安二年(303)末。
  (1)冀州:成都王司马颖。
  晋惠帝元康九年(299)正月,冀州刺史、河间王司马颙改镇关中,成都王司马颖出任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寻加镇北大将军。
  刺史为杨淮。
  永康元年(300),司马颖官职如故,刺史换成了李毅。
  永宁元年(301),司马颖起兵讨逆,拜大将军还镇。刺史还是李毅。
  太安元年(302),没有变动,风平浪静。
  太安二年(303),司马颖官职如故,刺史换成了后将军温羡。
  至此,司马颖已上任五年。
  (2)幽州:王浚。
  永康元年(300),刘弘入为尚书,宁朔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上任。
  刺史是谁无考,可能是王浚兼领。
  永宁元年(301),没有变动。四月份,王浚进安北将军。
  太安元年(302),都督王浚。
  刺史石湛或石堪,不同史籍记载不同,我倾向于是石堪——大家知道这一阶段史书的问题了吧,错误茫茫多,前后矛盾的也很多。
  太安二年(303),都督王浚。石堪“还大将军(司马颖)右司马”,和演接任刺史。
  至此,王浚已上任四年。
  (3)雍州:河间王司马颙。
  元康九年(299)正月,司马颙离开邺城,改镇长安。
  刺史无考,可能司马颙兼领。
  永康元年(300),无变动。
  永宁元年(301),无变动。四月份,司马颙加太尉。
  太安元年(302),无变动。
  太安二年(303),司马颙官职如故。刺史刘沈。
  至此,司马颙已上任五年。
  (4)豫州:齐王司马冏、范阳王司马虓。
  永康元年(300),王浚“还青州刺史”,“寻改幽州”。八月,司马冏任平东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
  刺史何勖。
  永宁元年(301)三月,司马冏起兵讨逆。司马虓任安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
  刺史何勖也跟司马冏走了,“入为领军”。
  他走后刺史是谁无考,可能是司马虓兼领。
  太安元年(302),没有变动。
  太安二年(303),司马虓进征南将军。
  至此,司马虓已上任接近三年。
  这一年刺史为威远将军刘乔。
  (5)荆州:高密王司马略/新野王司马歆/刘弘
  元康九年(299),安南将军、都督沔南诸军事司马略上任。
  刺史刘彪。
  永康元年(300),司马略改镇青州。平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孙旂上任。
  永宁元年(301)正月,孙旂“召拜车骑”,未赴被杀,夷三族。
  也是在正月,孟观任平南将军、监沔北诸军事,后被杀,夷三族。
  至此,荆州的两个都督(荆州都督、宛城都督)皆因司马伦党羽的罪名被杀。
  司马歆正月任南中郎将,二月加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羊伊任平南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镇宛城)。
  这一年的荆州刺史是宋岱(有的史籍记载为宗岱。抄错了?无语)。
  太安元年(302),司马歆、羊伊、宋岱三人官职如故。
  太安二年(303)五月,因荆州大部分世兵被派往蜀中平乱,司马歆、羊伊皆被起义军首领张昌所杀。
  五月,宋岱卒。应该是寿终正寝,就是不知道死于荆州还是蜀中,因为他去蜀中平乱了。
  六月,刘弘任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彭城王司马释任南中郎将、镇宛城。
  荆州你方唱罢我登场,没一个人长久坐镇。
  (6)扬州:谯王司马随/刘准。
  永宁元年(301)之前,濮阳王司马允当了很长时间的扬州都督。这一年,谯王司马随接替,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这一年正月,郗隆拜扬州刺史,因其是赵王司马伦党羽,被人攻杀,父子皆死。
  陈徽接任刺史。
  太安元年(302)正月,司马随卒。刘准出任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太安二年(303),刘准、陈徽官职如故。
  至此,刘准当了两年都督。
  (7)徐州:东平王司马楙。
  永宁元年(301)八月,司马楙出任平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刺史无考,可能由司马楙兼领。
  太安元年(302),都督司马楙,刺史为冠军将军周馥。
  太安二年(303),都督司马楙进卫将军,刺史仍为周馥。
  七大州、八大都督区写完,累了,(二)以后再写吧。
  吐槽一句,这时代的史书一言难尽。
  空白就算了,矛盾、错漏才是最大的问题。有些州郡的县名都不全,你敢信?呵呵了。
  同样是战争,我感觉晚唐、五代十国的史料保存都比南北朝多,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