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79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7      字数:3124
  裴妃微微一怔。
  邵勋没有用“王妃”这个中性的称呼,而是用了“你”,这让她有些不适应。
  “兵荒马乱,矢石横飞的战场上,如何轻易突围?”裴妃转过身来,问道。
  “我会给你挡箭的。”邵勋说道。
  裴妃如白天鹅般修长的脖子上,渐渐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邵勋头微微低着,视线落在她的胸口。
  裴妃今天穿了件轻薄的深衣,方才那句话说完后,深衣上部明显起了变化。
  许久的沉默。
  两个人都觉得这气氛有些不对,但又都很享受地沉溺其间。
  “庄园……庄园这边,也要撤的吧?”良久之后,渐渐平复了心情的裴妃轻声问道。
  “会。”邵勋肯定地说道:“留在这里,等死而已。全部撤进金墉城。”
  “你就没想过——”裴妃微微皱眉,道:“万一北伐大败,局面不可收拾了呢?”
  邵勋一时间没法回答。
  他最近正在怀疑历史被他改变了多少呢,心中的担忧从来没消失过。此时听王妃提起,更是忧虑。
  但他确实没什么选择。
  不守洛阳,直接东撤,那是作死。司马越不会再信任他,也会对他的忠心和能力产生极大的质疑。
  事实上他只能坚守洛阳,与张方好好周旋一番。
  客观分析,即便洛阳不守,还有金墉城,他没那么容易失败。
  至于司马颖会不会南下,他倾向于不会。因为司马越还在联络并州、幽州、青州,让他们夹击邺城,司马颖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他若派主力南下,则邺城不守,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有点明牌的意味了。
  司马越如果有勇气,脑子够用,即便战败了,也该率溃兵退回洛阳,收拾残局。好好运作一番,说不定还能二次北伐。
  这样一推演,其实留守洛阳的胜算还是有的。
  十几万大军,哪怕只剩一半人。司马越半路上收拢溃兵,粗粗整顿一番后,带着他们回洛阳,里外夹击之下,兵力不足的张方只有抱头鼠窜的份——谁让皇甫重拖住了大量关中兵马呢?
  司马越不会无能到惊慌失措,四处乱跑吧?
  他真的有点会运营,半年来造了不少牌,司马颖即便打赢了邺城之战,只要没有全歼北伐大军,只要没有勇气直扑洛阳,他都只能求和。
  形势和半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还是要守洛阳。”邵勋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说道。
  他现在不依靠历史,只从当前局势判断,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洛阳形势固然危急,但张方能破城而入的机会并不绝对。
  司马越哪怕只有天子司马衷的智商,都会一路收拢溃兵,回洛阳整顿残局。
  他隐忍负重这么多年,哪会被轻易吓破胆?
  “嗯,我听你的。”裴妃柔声应道:“过几日再把何伦、王秉唤来,敲打一番,让他们好好配合你做事。”
  裴妃很清楚,她一介妇人,在杀伐大事上,还是该听男人的。
  邵勋点了点头,道:“王妃做事条理清晰,真女中豪杰也。”
  裴妃白了他一眼,左右看了看,叹息道:“这么好一座庄园,辛苦了半年,又要弃了,有些可惜。”
  其中有些树、有些花,还是她让人移栽过来的呢。
  “洛阳这地方,就没什么能长久的。”邵勋亦感叹道。
  “你以后怎么打算?”裴妃问道:“就留在洛阳吗?”
  “我没有挑挑拣拣的资格。”邵勋诚恳地说道:“去哪里,不是我能决定的。”
  “那你当初还让我准备徐州的退路?”裴妃眨了眨眼睛,问道。
  “当初想得太简单了。有些事也没有把握,只能那样。”邵勋无奈道。
  “现在有把握了?”
  “现在我有把握,至少一部分兵愿意跟着我远徙他乡,选择没那么窄了。”
  “那你就随波逐流了?”
  “是。”邵勋点了点头,道:“我说过,我没挑挑拣拣的资格。实缺出来,一个犹豫,就给别人抢走了。现在如果司州有实缺,我都敢要!”
  裴妃的神色有些怔忡。
  鹰,饥则为用,饱则远飏。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
  有些人,终究要离去,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
  去了远方之后,他会遇到其他人赏识重用,会结识不同的世家子弟,会遇到其他女人。
  “累了,送我回府吧。”裴妃意兴阑珊地吩咐道。
  “诺。”邵勋注意到了她的神情,没说什么,只应下了。
  第八十章 消息
  训练新兵闲暇,邵勋也会去幕府逛一逛。
  他没有幕职,按理来说是去不了的。但如今三分之二的幕府僚佐都随驾出征了,剩下的也不用每天上直。留守的军司曹馥干脆把幕府开在了自己家里,有事上门汇报,没事就在家歇着,或者在外打探消息。
  曹大爷其实邀请过几次邵勋,都被他婉拒了。
  这次上门拜访,令曹馥有些意外,特别是庾亮跟着他一起来了。
  “小郎君可有表字?”曹馥坐在葡萄架下面,悠然自得地摇着蒲扇,笑问道。
  古人一般在冠礼后取字,即“男子二十,冠而字。”
  “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
  也就是说,12-20岁都有可能举行冠礼,并不一定严格限定二十岁——如果父母身体不好,这个时间是有可能提前的。
  比如汉武帝十六岁举行冠礼,就是因为景帝身体不好了。
  万历皇帝八岁举行冠礼,也是同样原因。
  不过邵勋之前是军户家庭出身,未必会行冠礼,曹馥这么问,只是表示亲近罢了。
  “没有。”邵勋摇了摇头。
  曹馥沉吟片刻,问道:“你可有什么志向?”
  “忠于司空,匡扶社稷,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邵勋回道。
  “好志向。”曹馥赞叹道:“郎君确实是忠勇之辈,不如就以‘全忠’为表字,如何?”
  邵勋如遭雷击,沉默不语。
  邵全忠?你……你开玩笑?
  “哈哈,不喜欢就算了。”曹馥也不介意,打了个哈哈。
  他又不是邵勋长辈,更不是他的师长,人家不乐意你取表字,很正常啦。
  邵勋干笑两声,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其实,‘全忠’不错啊。”庾亮在一旁说道。
  邵勋狠狠瞪了他一眼。
  庾亮看出他真生气了,遂闭口不言。
  邵勋又转怒为笑,小年轻就是欠调教。
  “昨日我收到消息——”曹馥把蒲扇一停,突然说道:“孟玖死了。唔,应该是十几天前的事情了。”
  “孟玖?”邵勋一愣,旋即笑道:“他一直想杀我,没想到这么快就死了。”
  之前他确实有点担心孟玖找刺客来干他,因此能不外出就不外出。即便外出,也没有时间规律,且会穿戴好盔甲,带上一大群人。
  没想到啊,我还没死,孟兄你就完犊子了……
  家财没了吧?
  奴仆散了吧?
  虽然你是太监,但也有妻妾的,现在都归别人了吧?
  去一大患,快哉快哉。
  “孟玖一死,邺府上下稍有振作。”曹馥继续说道:“不过惶惑不安之人还是很多,东安王司马繇、折冲将军乔智明等人劝颖奉迎乘舆,颖不从。这仗,还得打。”
  东安王司马繇是琅琊王司马睿的叔父,在邺府任事。
  司马睿自正月以来,立场开始明确,奉司马越为主。
  叔侄二人分头下注,也是为了保住司马伷这一脉的荣华富贵罢了。
  目前,司马睿已经和在京诸王一样,被裹挟着北伐了。
  司马越不傻,不会在自己出征的时候,还在后方留个宗王,这不是给自己挖坑么?
  不可靠的军队要带走,不能留在洛阳。
  对他来说,宗王同样有威胁,也要带走,置于眼皮子底下监管。
  至于乔智明,此君为鲜卑人,字元达,以才能、品行著称。很早就投靠司马颖了,并为他带来了相当数量的鲜卑骑兵,故被表荐为殄寇将军,后在隆虑县、共县担任县令,政绩颇佳,百姓敬爱,称其为“神君”。
  此番战起,他极力劝说司马颖奉迎天子——其实就是投降——被司马颖回怼:“卿名晓事,投身事孤。今主上为群小所逼,卿奈何欲使孤束手就刑邪!”
  乔智明惭愧,领了个参前军事的幕职,带上鲜卑骑兵,到石超帐下听令了。
  是的,就是石超……
  此君一路换马,蓬头垢面跑回邺城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