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81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7      字数:2918
  友军一看这个样子,跑得比他们还快,让柳耆、柳安之二人破口大骂。
  不过骂归骂,逃命要紧。
  二人仓皇南逃,不敢回顾,连部曲也不要了。
  这仗,谁爱打打去,我们不伺候了,回家!
  荡阴东北,一支被临时征发的农兵部队正在行军,结果越往北,遇到的溃兵就越多。
  仓皇逃跑之下的溃兵,简直就是“谣言制造机”。
  一会有人说全军覆没了,司空被擒杀。
  一会有人说洛阳中军临阵倒戈,投降了司马颖。
  甚至还有人说天子中箭负伤,下诏退位的。
  谣言越传越离谱,让这帮农兵心慌意乱,当场溃散。
  荡阴西北,来自陈留的郡兵听到各路兵马退却的消息后,原地驻扎。
  期间有鲜卑骑兵汹涌南下,不过没管他们,径自走了。
  到了晚间,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全军趁夜拔营,调头而走。
  这就是北伐战场。
  乌合之众们根本没心思力战,在谣言的刺激下,纷纷溃走。
  而他们逃跑的举动,又极大影响了洛阳中军……
  八月初七清晨,石超趁着大雾,率邺师主力进薄中军。
  中军人心惶惶,但到底素质不错,激战一日,未分胜负。
  当天晚上,向南鼓噪而退的友军越来越多,中军士气愈发低落。
  石超趁机投入全部兵力,不计伤亡,发起了夜袭。
  投降邺城的前禁军将士,与忠于朝廷的禁军血战连场,双方尸横遍野,伤亡惨重。
  战至第二天午后,洛阳中军终于坚持不住了,全军溃退。
  天子司马衷身中数箭,堕于草中。
  司马越在随从的护卫下狼狈走脱,身旁不过寥寥百余骑。
  眼见着鲜卑骑兵已向南包抄而去,司马越心中畏惧,担心被截杀,于是向东逃窜,往兖州方向而去。
  轰轰烈烈的北伐,就此搞得一地鸡毛,以失败而告终。
  ******
  消息传到洛阳时,已是八月中旬了。
  军司曹馥第一时间召开了会议。
  “军败之事,想必诸君已有所耳闻。十万大军,一朝散尽,却不知有几人能回,唉。”曹馥虽然在叹气,但脸上没有分毫哀色,仿佛早就接受了这个结果一样。
  其他人则神色各异。
  有人惊慌失措。
  有人捶胸顿足。
  有人沉默不语。
  还有人互相交换着眼色,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军司,司空何在?”糜晃这个老实人还是很敬业的,况且身为都督,责任重大,不能不详细了解具体的情况。
  “老夫也不甚清楚。”曹馥摇了摇头。
  那就是生死不知了?邵勋、糜晃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惊讶。
  司空是名义上的主帅,身份何等之高,怎么可能没消息呢?即便是死,尸体也能给别人辨认出来啊。
  司马颖更会着重搜索司空的下落,怎么能生死不知呢?
  “司空莫不是回了东海?”有人下意识问道。
  “荒唐!”曹馥脸一板,斥了一句。
  其他人也觉得可笑。怎么可能?
  就算北伐失败,只要回到洛阳,未必没有重整旗鼓的机会。
  司马颖东、西、北三个方向都有威胁,他不可能派主力南下洛阳。只要稍稍收拢部分溃兵,回来后还能依城据守,等待时机变化。
  这会又刚刚秋收完毕,新粮入库,短时间内没有军粮匮乏之虞。除非司空被吓破了胆,不然不可能不回来。
  那人被骂得低下了头,可能自己也觉得这话太离谱了。这般不负责,岂是人主之相?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曹馥一甩袍袖,在厅中走来走去,显然在思考对策。
  邵勋悄悄推了一把糜晃。
  糜晃会意,清了清嗓子,道:“军司,不管司空身在何处,当务之急是把洛阳防务整饬好。”
  曹馥停下了脚步,片刻后点了点头,道:“子恢所言甚是。洛阳是朝廷的洛阳,是司空的洛阳,并非逆臣司马颖的洛阳。排兵布阵,我不太懂,还得子恢多费心了。”
  “我为都督,自当尽分内之事。”糜晃说道。
  “粮械可足?”曹馥问道。
  “尚有些短缺。”
  “我会找人给你补齐的,还需要什么?”
  糜晃看了眼邵勋。
  邵勋没有犹豫,立刻说道:“仆以为,若有溃兵奔至洛阳城下,不得令其进城。须得打散建制,详加甄别以后,方能入城。”
  “可是担心贼兵赚门?”
  “正是。”
  “你言之有理,还有何补充?”
  “洛阳守军颇为不足。值此危亡之际,仆以为不该囿于军额限制,自缚手脚,当大开府库,招募勇士入营,以实军力。”
  曹馥闻言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可。”
  邵勋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
  王国军只有三千军额,按理来说不能超编,或者说不能超编太多。
  但现在什么时候了?主心骨司马越生死不知,洛阳人心惶惶,保不齐有反骨仔出现,若还囿于旧规,死抱着教条不放,那才是傻子。
  兵,越多越好。
  你不招募,就可能被其他人拉去,反过来打你。该怎么选择,显而易见。
  曹馥走了一圈后,坐了回去,老脸上的褶子挤成了一团。
  司空到底去哪了?是不是该派出人手去寻找?如果他再不现身,洛阳可就无主了啊……
  没有天子,没有储君,没有宗王,没有权臣,没有百官,谁能压得住局面?
  非常棘手啊。
  司空——不会真跑回东海了吧?
  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天子又改元了。
  改元其实并不少见,但像今上这般于一年中频繁改元的,却极少见到。
  年初的时候还叫永兴元年,但正月还没完全过去呢,就改元“永安”。
  这会么,刚刚被掳去邺城的天子司马衷下诏改元“建武”,从现在开始就是建武元年(304)了。
  方伯、权臣们可能经常不理会天子诏书,但那是涉及到了根本利益。在改元这种小事上,没人会不给面子,毕竟无伤大雅。
  洛阳朝廷新发的公函,已经是以“建武”为年号了。
  邵勋刚刚就收到一份:洛阳武库调拨器械若干,以济军需。
  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库,大到床弩,小到磨刀石,应有尽有——嗯,至少账面上有,还很多。
  军司曹馥、尚书左仆射王衍、督洛阳守事糜晃三人共同签发,自然不可能拿什么朽坏的兵器来糊弄邵勋,都是质量过硬的,至少堪用。
  得到这批器械后,邵勋打算直接把部队翻两番。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怕你个锤子!
  部队超编了,将来发愁的是司马越,关我屁事。相反,他还得赞我当机立断,力挽狂澜。
  抱着这种心态,八月底的时候,邵勋公然在洛阳芒山一带设卡,收容溃兵。
  “停!让你们停下,耳朵聋了?”陈有根带着五十骑,迅速冲到一队跑得气喘吁吁的溃兵面前,怒吼道。
  五十人下马后,身背长剑,手持弩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溃兵们不傻,看看这帮凶人,又瞧了瞧森寒的弩矢,没有反抗。
  黄彪带了一队人,将他们的器械下了——如果还有的话——然后领到一边,粗粗甄别。
  主要就是把人分开,互相指认名字、乡籍,还有就是听口音,聊其从军经历,看看有无破绽。
  甄别奸细只是顺带的,把人打散带走才是主要任务。
  不过邵勋还是比较挑的,不是什么人都要,至少要看着身强力壮才行,最好还会射箭。
  弓手可轻易转为长矛手、刀斧手,但后者却不能轻易变成弓手。
  李重一直在建议增募弓手。
  之前后幢只有四十余弓兵,战斗中还伤亡了一些,七月刚补全至六七十人。现在有个收容溃兵的良机,若不好好把握,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