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12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7 字数:2964
到最后,还是有人心善,把孩子抱了过去,解开衣裳喂着。
“诺。”匆匆赶来的裴进立刻遣人办理。
池塘里的鱼去年就捞了一大半。
张方攻洛阳时,大部分时间在城北活动,没怎么来城西,倒让这个庄园勉强保存了下来——可能也与这边离洛阳稍远有关系。
这会再捞,塘鱼怕是要绝种了。
“粥饭再加点吧。”邵勋又道。
“诺。”裴进亲自回去吩咐了。
邵勋刚想再说什么,却见裴进已跑出去老远,便作罢了。
他是不是怕我破产,导致他失业?
邵勋叹了口气,手头确实有点紧,还是胃口太大了。
他信步走着。
帐篷内的人见到他,纷纷出来拜谢。
“尔等自何而来?”邵勋看着一张张惊惶未定的面孔,问道。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推举了一年约四旬的汉子上前。
“拜见郎君。”汉子说道:“我等皆太原人,躬耕于乡里,忽闻虏至,烧杀抢掠,惊惶之下举家南下,一路乞讨,终至洛阳。”
“逃众都来洛阳了,还是有人去了别的地方?”
“一路艰难跋涉,有人留下,有人继续,途中还有他人汇入。据老夫所知,来洛阳的不算太多。”
“原来如此。”邵勋说道:“既来此,可愿安之?”
汉子沉默了一下,最后叹道:“实不相瞒。我本太原大家宾客,家主都觉得待不下去了,故率众南下。洛阳终究是天子脚下,或能安稳些许。”
邵勋暗道,这你可就错了。
在今年以前,洛阳可是战斗非常频繁的地方。先后死了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再败司马颖后,这里才算安定了下来。
“你既有家主,为何还愿来此?你可知,既投我,便为宾客部曲,却不好更易了。”邵勋问道。
“不欺郎君,若我家主人还在,必不来此也。”汉子说道:“惜已在河内病故,我已是无家之人,故愿投郎君。”
“他们都是一般想法?”邵勋指了指他身后的百来人,问道。
“正是。”
“我欲令尔等去宜阳,非在洛阳也,可愿?”
“失家之人,还有何挑拣之处,固愿也。”
“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这么说定了,两日后启程。”邵勋说道:“唐剑。”
“仆在。”唐剑大声应道。
“今有宾客几人?”
“二十三人。”
“两日后,我让孙和率一队人,你带邵园宾客,一齐护送太原客前往云中坞。”
“诺。”
“对了,此处有多少流民?”
“二百三十二户、九百十二人。”
“好,全送过去。”邵勋毫不犹豫地说道。
招募流民是裴进、邵璠共同负责的,唐剑只是协助管理。邵园这边,还会继续派人出去收人,带回来粗粗将养一番后,再发往宜阳那边,登记造册。
幸好学生兵们都识字,有些人还会算术,管理起来未必多厉害,但至少有管理了。
乱世之中,人才为贵。
第一期东海学生兵学习了两年多,总算派上用场了。
第二期洛阳学生兵学习不满一年,还得继续。
另外,今年可以招募第三期了。
从现在的形势可以粗粗分析出,洛阳将迎来一段难得的和平期。
这个和平期有多长,不好说,至少今年不会打仗。明年怎么样,还得再看,没人敢打包票。
和平期弥足珍贵,若不好好利用,将来是要付出代价的。
离开邵园后,邵勋又风驰电掣般从城西奔到城东,在潘园外驻马而下。
庄园内又出来个典计,名叫裴功,大侄邵慎跟在后面。
“郎君。”
“二叔。”
二人先后行礼。
邵勋回完礼,心中就觉得有点不得劲。
到处是裴家人,我离开你裴家还活不下去了?
罢了,牢骚少发,一会还得去找裴妃借钱……
“收了多少人?”邵勋看着曾经十分熟悉的潘园,很是感慨。
这里已经找不到任何战争的痕迹了,唯有当初修建的两座哨塔仍在清晰地告诉他,他曾在这里厮杀过。
“一百十户、四百五十一人,多是太原人,另有少许西河、平阳众。”裴功回答道。
十四岁的邵慎想答话,又答不上,急着挠了挠头。
“养了几天了?”
“今日是第四天。”
“两日后,你召集庄客,把他们都送到邵园,交给唐剑、孙和。”
“诺。”
邵勋一把拉过侄子,问道:“最近可用功读书?”
“用功了……真用功了。”邵慎立刻说道。
“为何有人说你终日骑马,拿着杆破枪刺杀草人?”邵勋问道。
“啊?”邵慎傻了。
自己身边竟有细作?还告黑状?
“吃得好了,有力没处使是吗?”邵勋扇了他个耳脖子,道:“不是不让你练武,但不能偏废。你是太学生了,如果走出去连字都不识几个,不但你丢脸,我亦丢脸。从今往后,上午习文,下午练武,晚上温习功课。”
“好。”邵慎不敢反驳,只能低头应是。
邵勋在潘园内吃了午饭,然后接见了下庄客们——都是老熟人了。
“辟雍一别,又见到郎君了。”有人泣道:“洛阳打打杀杀,几无活路。若非郎君收留,却不知暴死于何处矣。”
“三年前,郎君于此御敌,而今名满洛阳,我等跟着郎君,算是跟对了。”
“郎君不要抛下我等。”
众人七嘴八舌,纷纷叫嚷道。
其实,潘园的庄户,大部分都去东海了。那是司马颖大军威逼洛阳时的事情了,一晃已是两年半过去了。
邵勋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温言道:“乱世之中,聚在一起便是缘分。你等跟了我,断无舍弃之理。好生在此耕作,没人来问你们课税,也没人会征发尔等,各自安心。若有亲族投靠,或相熟之人,亦可引荐来此。地,多得是,缺的是人。”
他今年打算招募第三期学生兵,就安置在潘园。
此地现有五六十户庄客,自种自收,除了给庄园缴纳的租粮外,没有任何其他负担,倒也惬意。
但庄客人数还是有点偏少,最好扩大到一百户以上,反正周围的撂荒农田有的是。
学生兵,今后就靠他们养活了。
邵勋仔细回忆了下。
太安二年(302)的时候,他开始带第一批少年。
当初的一百五十人,而今只剩下一百十数人。
有人回家了,有人战死了,有人病殁了。
这一百十数人中,十五岁以上的少年为自己撑起了银枪军第一幢近六百士卒,是自己压箱底的本钱。
昨天吴前告诉他,第一幢现有六十二名学生兵军官,今年又有二十余人满十五岁,除去继续“深造”的外,还有十九人可用。
十九人中最出众者名徐煜,粗通文墨,箭术不错,骑术马马虎虎。
邵勋想了想,趁着司马越没来洛阳,这边自己说了算的时候,继续薅大晋朝的羊毛,新建银枪军第二幢,暂编三队一百六十八名官兵。
第一幢幢主他不再兼任了,改由金三出任,调教导队督伯王雀儿回来担任第二幢幢主。
募兵之事,还是由吴前负责,尽快招募完毕,展开训练。
司马越回洛阳前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
他回来了,就意味着不确定性,邵勋讨厌不确定性。
他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潘园,从建春门入城后,先去一裁缝铺取了东西,然后直奔司空府。
第一百零九章 借钱
“一贼仗剑击于市,万人无不避之者,臣谓非一人之独勇,万人皆不肖也。何则?必死与必生,固不侔也……”甫一至司空府,邵勋就听到了朗朗读书声,不用问了,肯定是徐朗。
果然,徐朗听到脚步声后,立刻出门相迎,惊喜道:“不意郎君竟来此。”
“诸事繁忙,有些不敢擅专,须得王妃定夺。”邵勋一脸正色道:“王妃可在?”
“在的。”徐朗说道:“今日还问起弘农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