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64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2857
  卢志不问了。
  现在研究邵勋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也留意了一番。
  他发现,邵勋不喜欢像一些人那样动不动席卷几万、十几万大军——成都、河间、东海三王就非常喜欢这么做。
  邵勋可能是钱粮不够,扩军非常理性,并且十分注重质量。
  走少量精兵路线,还是大量羸兵路线,很难说谁好谁坏。
  卢志这次就想亲眼看看,邵勋练的兵到底怎么样。
  洛水尚未解冻,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白雪皑皑,山风阵阵。
  卢志一路上就这么看着。
  当经过云中坞之时,他先是瞄了眼那座占地广阔,且型制还算不错的坞堡,随后便被残雪覆盖下的麦苗吸引住了。
  现在喜欢种越冬小麦的可不多,十亩里面能有一二亩就不错了。
  原因很多,但田地贫瘠是绕不过去的因素。
  都知道种越冬小麦后,第二年还有时间再种一季杂粮,能多收点粮食。但地力呢?
  种得越多,田地越容易贫瘠。
  卢志虽然不太懂其中的道理,但他总觉得,地里凭空多收了粮食,地一定也付出了“代价”——就是“贫瘠”了,肥田变瘦田。
  两年收三季粮食,大家都想啊,但地力撑得住吗?
  卢志一边走,一边思考着。
  庾亮的目光则被那些拉出来操练的农夫庄客吸引住了。
  刚过正月十五,就要迎来操练。
  半个月的时间,能操练三次左右,随后还有别的活计。
  他以前不知道农家到底有多忙,有多辛苦。无奈邵勋就喜欢在农田里晃悠,他被迫跟着长了不少见识,现在也知道百姓确实不易了。一旦战争爆发,随意拉丁上阵,又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多么巨大的破坏。
  这么看来,邵勋有些想法是对的。兵是兵,民是民,最好分清楚一点。
  只可惜,现实中没有这么理想的情况。
  就连邵勋本人,也在操练堡户坞民,还不是打着让他们上阵的主意?
  ******
  正月十八,金门坞到了。
  通传一番后,二人被迎接了进去,但不是去坞堡,而是山间一处小盆地。
  盆地面积很小,一番平整后,拿来做了斗场,供士兵们练习诸般技艺——主要是射箭。
  斗场外零零散散站着百余人,好像是在警戒。
  斗场内更没什么人,好像只有一男一女两个。
  卢志眯起眼睛,仔细望去。
  一位年轻的军将正手把手教太弟妃射箭。
  太弟妃大概是第一次摸弓箭,有些雀跃,更有些害怕。
  只见她闭着眼睛,略略拉了一下弓弦,然后一松手,箭矢歪歪斜斜地飞了出去。
  年轻军将轻笑一番,将太弟妃搂入怀中,然后拿出丝绢,轻轻擦了擦太弟妃鼻尖上的细汗。
  更让卢志感到惊讶的是,太弟妃居然一点不排斥此人的搂抱,看样子早习惯了。
  甚至于,她的两只手慢慢伸出,犹犹豫豫之下,最终轻轻搭在了男人的后腰之上……
  卢志连忙转过身去。
  太弟妃这么庄重娴雅的女人,何至于此!
  庾亮则目瞪口呆。
  那个女人是谁?莫不是天子赏赐的乐氏?
  他突然间松了一口气,但又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悦。
  邵勋很快看到了卢志、庾亮二人,笑着打招呼。
  乐氏转过身来,看到卢志之时,脸刷得一下就白了。
  她的身躯有些颤抖,仿佛被人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
  邵勋握住了她的手。
  乐氏抬起头来,眼睛都有点红了。
  “我不会负你的。”他说道。
  “真的?”
  “真的。”
  乐氏低下了头。
  良久之后,深吸一口气,渐渐平静了下来。
  “卢长史原为成……成都王谋主,素有才干,交游广阔,唯心胸狭窄了点。”乐氏轻声说道:“他多半还和邺府旧将有联系,却不可轻视。成都王偶尔略显公子气,盛怒之时经常斥骂诸将。妾有些时候帮着转圜,令其免于责罚……”
  邵勋心中狂喜。
  不到两个月前,乐氏还是一副抱着琴,仿佛生无可恋的样子。
  现在么,却逐渐展现了天性,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更特别懂事,知道该怎么帮“夫君”。
  大家族出身的女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性格、喜好,但真的没一个简单的,耳濡目染之下,政治嗅觉十分灵敏,尤其是乐岚姬这种在邺城“深造”过的。
  “走,去见见他们。”邵勋毫不避忌地拉着乐氏的手,说道。
  乐氏没有挣开。
  她抬起了头,尽量用一种端庄大方的姿态,亦步亦趋地跟在邵勋身后。
  “卢公、元规。”邵勋一一行礼。
  二人回礼。
  “王妃……”卢志看向乐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听到故人嘴里的“王妃”二字,乐氏只觉心底一股酸涩涌了上来,瞬间让她有流泪的冲动。
  她稳了稳心神,落落大方地行了一礼,道:“妾已是邵家妇,不再是什么王妃、太弟妃。”
  声音微微有些颤抖,但坚定地说完了。
  卢志点了点头,有些唏嘘。
  邺城遭难,而今更是被司马腾占着。
  曾经人才济济、鼎盛无比的太弟府,也在雨打风吹之中,风流尽散。
  而今留下的,不过是些孤魂野鬼罢了。
  “乐夫人可还记得石超、楼权、楼褒、郝昌、王阐等将?”卢志问道。
  乐氏点了点头,道:“此为邺府旧将。”
  “他们都曾受过夫人的恩惠。”卢志叹了口气,道:“而今有的流落关中,与太傅作对。有的潜于河北,蓄养甲兵,还是打算与太傅作对。”
  乐氏脸上流露出些许伤感,但她也真的不太关心这些人、这些事了。
  她是女人,又能做些什么?
  邵勋默默看向卢志。
  岚姬说他心胸不够宽阔,但他却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司马颖父子三人被赐死后,乐氏又被幽禁于府中,最后还是卢志不怕担风险,为故主操办了丧事。
  邵勋只见过一次成都王,不太了解这个人。但从河北接二连三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来看,成都王似乎也没差到哪里去。或许这得益于他早年的礼贤下士吧,司马家的人就这个性子,一旦起势,很容易飘,但在起势之前,很会装样子。
  牵秀、公师藩、石超、楼权、郝昌等人,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还在与司马越作对,屡败屡战,始终不愿投效他。
  这份战天斗地的精神,邵勋看了也十分感慨。
  他本能地想做点什么,但考虑到自己的家世、出身,又默默叹了口气。
  “山间岚雾重,卢公、元规不如随我进坞详谈?”邵勋看向二人,说道。
  他还看了一眼乐氏,没想到乐氏正在看他,于是笑了笑,抓紧了她的手。
  这女人身上的宝藏,怎么挖都挖不完啊。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
  金门坞小院的墙角,开了点点梅花。
  一行三人坐在庭院内。早春的暖阳落在身上,倒也没那么冷。
  乐氏来到了卧房,找寻烹煮茶水的器具。
  坞堡初成,连仆婢都没有,只能亲自动手。
  但乐氏的脸上却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仿佛丈夫的朋友来访,她作为女主人出面招待一样。
  卧房内比较粗陋,她也是第一次进,找来找去,脚下被绊了一个趔趄。
  乐氏吓了一跳,轻轻拾起那块砖,准备放回原位。
  蓦地,她的手顿住了,因为那块砖的反面,刻了一个个大大的“乐”字。
  她定了好久,若无其事地把砖放回去,然后找到茶锅、茶具,煮茶去了。
  庭院中,邵勋侃侃而谈:“东燕王带了许多并州百姓东行,河北定然会乱起来。”
  卢志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