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220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3596
  “王卿言之有理。”天子稳了稳心神,道:“速遣使至阳翟,着邵勋昼夜兼程,轻兵疾进,夹击贼军。”
  中书舍人当场拟旨,没有丝毫耽搁。
  王衍心中暗叹,天子还是太着急了一些。
  不过问题不大,以邵勋的跋扈劲,他不一定会完全遵从诏命昼夜兼程、轻兵疾进,因为那会让自己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防卫洛阳之方略,朕悉委于王卿。”司马炽又说道:“调用何部,任用何人,一言可决。”
  “臣遵旨。”王衍立刻起身,应道。
  “北宫卿……”司马炽似乎才想起了凉州督护北宫纯,又道:“君有精骑数千,屡破鲜卑,当为世之勇将。贼众大至之时,当奋勇厮杀,建立殊勋。”
  “臣遵旨。”北宫纯暗道早该轮到我说话了。
  王弥贼众,在他看来也就那样。
  两军阵列野战之时,先用禁军步卒与其厮杀,动摇其阵脚,令其慌乱。接着他亲自挑选骁勇善战之凉州老卒百余人,人马具装,找准机会冲一波,轻骑再紧随其后,如此或有胜机。
  当然,说到底还是要禁军的配合。
  王弥贼众虽然是流寇,但依然有精锐。
  直接带五千骑冲阵,可能要吃大亏,他还没自大到这种程度。
  这几日他观察过禁军,战力固然不太行,但也不至于比王弥贼众还要差。
  这一仗,赢面很大,不知道大家都在慌个什么劲。
  何伦、王秉、裴廓、王瑚等人互相看了几眼,明白这是关键一战,不能再混了。
  回去之后,定要找来将校们说清楚,贪墨军需、欺男霸女、奴役士兵之类的小毛病,都可以容忍,但接下来的洛阳保卫战一定要卖力,否则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打胜了,一切都好说。
  打败了,吃饭的锅就被砸了。
  正常人都知道该如何抉择。
  ******
  贼众先锋至偃师的消息很快在京城扩散了开来,士民人心惶惶。
  若非城门关闭,只允许运输粮肉、果蔬以及清理垃圾的车辆进出的话,这会洛阳已经产生规模不小的出逃潮了。
  曹馥镇定自若地坐在自家后院内,亲手给花花草草洒水,然后挥毫泼墨,练了一会字。
  洛阳曹家其实没多少人,子孙们大多在外地为官,留在京中的唯有嫡长孙曹胤(这个名字……)一人。
  “阿翁真决定了么?”曹胤走了过来,低声问道。
  他身材不高不低,但较为壮实,此刻腰悬弓,手握刀,看起来颇有几分模样。
  事实上他是练过多年武艺的,从小就练,只不过长大后,耽于享乐,没有坚持下去。
  今年以来,局势日益混乱,曹胤又重拾荒废数年的武艺,慢慢练了几个月——老实说,有点痛苦,但又不得不练。
  “阿翁年纪大了,人又懒,走不了多远。再加上还喜爱洛阳的诸般享受用度,实在难以割舍。”曹馥神态自若地数落着自己的种种缺点,笑道:“所以缑氏县就不错,待贼军退避之后,你就募人建坞吧。”
  一次又一次动乱,再迟钝的人也知道该想想办法了,如果不愿离开洛阳的话,那就去郊县建坞堡,这也是唯一的选择。
  “好。”曹胤没有任何犹豫,道。
  别人不清楚曹氏家底,他还是了解的。住在洛阳周边的曹氏宗族子弟不少,南阳、陈留、邺城亦有。
  这次选在缑氏县建坞,也是由曹馥出面,集合宗族子弟之力,搞一个大的。
  然后,宗族子弟完全可以带着家人、僮仆、部曲搬进去,家财、粮食、牲畜有多少算多少,全都转移过去。
  这样的宗族骨干子弟军,在保卫自家产业时,还是愿意卖力的。
  听闻司隶校尉糜晃也让其子糜直辞了东海王府掾,打算在洛阳周边觅地建坞。
  舍不得官位,离不开洛阳,那么就要做好万全之计。
  “全忠到哪了?”曹馥舒服地坐到了一张躺椅上,问道。
  躺椅是邵勋送的,曹大爷甚是喜爱,赞不绝口,每天都要躺。
  “应该刚过阳翟,还没到阳关聚。”曹胤有些羡慕地说道:“这一战,他在汝水那一片算是打出名气了。就连襄城百姓逃亡,也首选他的防区。王癞子、张氏兄弟等贼匪,皆为其所破。听闻禹山坞那边还逼退了王弥之弟王桑的大军,颍川、襄城等郡的士人、豪强,就算再看不起他,这会也要攀攀交情了。”
  “是啊,全忠知进退,有分寸,懂得分润好处。这样的人,如果是士族出身,早就一飞冲天了。而今花了六年时间慢慢爬上来,哈哈,也不算慢了。”曹馥畅快地笑着,说道:“战事结束之后,遣人去邵府拜访一下。如果他想襄城太守这个位置,帮帮忙。”
  曹胤一怔,道:“邵勋当不上襄城太守吧?”
  “他是当不上,但他身边有人能当上。”曹馥说道:“况且,我看他也不想当太守。”
  曹胤若有所悟。
  当了太守,可就要卸下军职,离开禁军了。
  对邵勋而言,一个郡守的价值远远没有禁军将领重要。
  后者可以让他在洛阳发挥影响力,为各方所拉拢。没了这个职务,他就很难在朝廷那里弄好处了,后面再被调离襄城,也没人会为他说话。
  “京中还有什么消息?”曹馥轻轻摇晃着躺椅,问道。
  “大多是谣言,还有不少骂太傅的,偶有几个有关并州的消息,有人说刘渊攻克平阳、河东二郡后,要么去关中,要么打洛阳。”曹胤说道。
  “刘元海不太愿意去关中,可能会打一打,但不会长期占据。”曹馥说道。
  “为何?”
  “你可知流落南阳的关中百姓?”
  “知道。”
  “当地官员屡次催促这些百姓返乡,甚至要发给路费,都没人愿走。”曹馥轻笑一声,道:“关中什么样子,没人比这些流民更清楚了。他们死都不愿回关中,你觉得刘元海愿意去么?打一打,收拢点财货、部落、人丁就差不多了。”
  “原来如此。”曹胤点头道:“那就是要南下洛阳了。”
  曹馥不置可否,反问道:“就没人念叨鲁阳侯吗?他以前可是洛阳的大救星啊。”
  “真有不少人提到。”曹胤说起这事时,颇有些羡慕嫉妒的感觉:“有人说王弥能比张方还厉害么?不如请鲁阳侯回来当北军中候,统领禁军击破王弥。”
  “哈哈。”曹馥笑了一声,然后闭上眼睛假寐,再没说什么。
  曹胤行了一礼,悄然离去。
  第四十八章 合兵
  阳城县郊野,贼军乱哄哄的,赶着大车小车往前追。
  流寇是没后勤,但却不是一点粮食都不带。
  一般而言,随军带个月余粮食很正常。每到一地,以这些粮食做“胆”,然后花时间分兵四掠,抢更多的粮食。
  如果抢到的粮食够多,拥有几个月的粮草也不奇怪。
  征东大将军走得太急了,攻破轘辕关后,急着去洛阳,把他们落在了后面,紧赶慢赶,却怎么都赶不上。
  不过大伙的兴致都很高。
  洛阳是什么地方?天下之中,国都所在,天子公卿聚集之所。
  这里囤积着多少钱粮?
  这里积聚了多少财货?
  这里有多少漂亮的宅子?
  这里有多少美人?
  别觉得俗。
  大家又没读过书,终日为一口吃食奔波,劳心劳力,现在造反了,能打进国都洛阳,还不许我等放纵一下啊?
  平生就两个愿望:能敞开肚皮吃饱,能肆无忌惮玩女人。
  其他的,大家不懂,也没兴趣。
  “走走走,抢钱抢粮抢女人!”有军官用最朴素的语言鼓舞着士气,效果贼好。
  你看,原本走得有些累了,一听这话,气力复生,腿脚走得飞快,把拉车的牛马累得气喘吁吁。
  “师君,这次会在洛阳传教么?”有人问道。
  乖乖,这是何等狂热的信徒!
  军官兼师君一听,立刻笑道:“大师君(刘灵)说了,以后河南郡就和东莱一样,是咱们天师道的大本营啦。”
  在整个北方,青州算是天师道发展比较迅猛的区域,而东莱又是青州诸郡里面发展最好的一地。这次打到洛阳,如果能站稳脚跟,河南郡就将是天师道又一个稳固据点。
  “将军,破了洛阳,能分地么?”还有人问道。
  “分,肯定分。”师君满口答应。
  当然,他并不是很确定。事实上,以他的观察来看,征东大将军(王弥)有可能会与士人合作,委任他们为官员,帮他稳固基业。
  不明白?参照刘渊,他没有称帝,而是自封“汉王”,开国建制,时机成熟后再更进一步。
  征东大将军很可能会在士人的拥戴下,自称“齐王”。
  他们这类元从军官可能会有些好处落下,但数量高达十万的普通士兵就不一定了。有些人说不定要被遣散,甚至沦为士族坞堡、庄园内的奴隶。
  但看透归看透,他却没有能力抵抗。
  他有所求,比如自身的荣华富贵,比如天师道的传播等等,就没法和大将军硬顶。
  这个世道,无论是官军还是义师,底层人都吃亏啊。
  就这样一路走了十余里,众人停下来休息。
  就在此时,几名游骑狂奔而至,其中一人背上还插着箭矢,大呼道:“贼至矣!”
  “贼?”有人疑惑地看过去,谁是贼?官军不是称呼我们为贼么?
  “师君”也愣了一会,迎上前后,还递了一个水囊给游骑,道:“哪来的贼?”
  游骑一把推开水囊,怒道:“什么时候了,还问来问去?早知道不入伙了,就你们这德行,早晚让人杀光。我若回洛阳中军,怎么也能混个什长、队主。”
  “鲁阳侯邵勋追来了。”旁边另一游骑说道:“是走是战,快拿个章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