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233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8      字数:3084
  “人要有仁爱之心。”邵勋说道:“这等施恩机会,白给你的,勿要让我失望。”
  “诺。”庾亮应下了,很快便找人去操办。
  邵勋叹了口气。
  这帮世家子,是真不把百姓当人看啊。
  我都觉得自己已经是黑心资本家了,没想到他们更狠。
  南阳、颍川两郡役徒轮番开荒,明年则轮到顺阳郡役徒。
  对他们好点,能降低闹事的频率,也能传播自己的名声。
  广成泽附近的襄城、南阳、顺阳、颍川、汝南诸郡,他都有想法,早晚要一一占据。
  人心这东西,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但关键时刻就显现出威力了。
  傍晚时分,他登上了一处高坡,看着仍在辛苦劳作着的夫子役徒,看着一片片收割完毕的农田,看着一条条铺好的路,看着一间间完工的屋舍,看着漫步徜徉着的牛羊马匹,看着湖面上星星点点的渔船……
  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才是他与人争斗的底气。
  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
  长堤怀抱绿水,鸟儿叽叽喳喳。
  广成泽的北缘,亦别有一番天地。
  朝中烦心事一大堆,王衍遂告了假,来到南边散心。
  庄园已经开工了,由几个家族子弟负责督造。
  洛阳过来的工匠手艺精湛,动作麻利,王衍看得连连点头。
  “君侯躲在这边倒是自在。”湖畔柳树下,王衍感受着青山绿水,心情甚是愉悦地说道。
  “司徒来此,必有要事。”邵勋笑道。
  王衍摇了摇头,道:“确实有事,但不是大事。实在是在洛京待得烦了,南下游山玩水,怡养心境。”
  理论上来说,王衍并没有太多实权,想偷懒的时候可以很闲。
  但他之前担任尚书左仆射的时候,在中央和地方上安插了许多自己人,党羽众多。本身又是名士,影响力很大,因此虽然很少直接操作政务,但天子三番两次垂问,党羽们也经常在他家聚会,能干涉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当然,也不能忘了他是北军中候,禁军名义上的统帅,在如今这个年月,此职甚为关键。
  “能让司徒烦心的,想必不是小事。”
  “无非是钱粮罢了。”
  说完这句话,王衍简略解释了一番。
  王弥入寇京师,终究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恶劣影响,即中央权威的丧失。
  有些州郡,干脆借口地方不靖,收不上税,减少了解送入京的钱粮数量,朝廷还没什么好办法。
  老实说,在地方上自耕农急剧消失的年代,朝廷收税本来就靠士族赏脸。
  士族愿意给多少,那就是多少。哪怕朝廷压下了指标,完不成的也比比皆是。
  天子讨厌王衍吗?那是必然的。
  但他不能动王衍,一动,钱粮都收不上来几个。
  老王这个裱糊匠,现在所做的事情就两个:一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都督、刺史、守相乃至地方上的士族纳税——多多少少给一点,你们也不想朝廷真的垮台对吧?
  二是利用官位与地方士族们做交易,到最后其实还是让他们出钱、出人。
  这个活,换个人来干的话,在朝廷权威日渐沦丧的今日,真未必能有王衍做得这么好。
  老壁灯别的本事或许稀松,但口才了得,拉关系卖老脸的能力更是堪称上乘。
  今年朝廷的财政收入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这不,洛阳中军战损的人员都没招募,而是让各营自己拆东墙补西墙,内部抽调人员完善编制,整体上则压缩员额。
  原本五万四千余步骑的宿卫七军,现在还剩四万七千人上下:左右二卫各一万五千出头,左军有接近万人,右军尚余五千,骁骑军二千。
  邵勋掌管的牙门军原本五千二百人,现在只有五千,那二百人的缺额干脆不给补了,真没钱。
  也就是说,现在的洛阳中军只有五万二千余人了,听闻还要减少钱粮配给,日子确实不好过。
  “王弥来一趟就罢了,很快便被击溃。”邵勋听完后,说道:“如果匈奴再来围攻一次洛阳,朝廷的日子岂不是更难?”
  “谁说不是呢?”王衍叹了口气,看向正在建设的自家庄园。
  老壁灯心中涌起一股冲动,这朝廷还有没有必要保了?天天和人扯皮,他也累啊。
  与其那般,不如趁早多给自家倒腾点东西,再走一步看一步。
  “司徒……”邵勋不知道王衍在想什么,但心中升起一股危机感,连忙说道:“事情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万勿灰心丧气。”
  谁知王衍一听,脸色更是忧愁,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老夫弄得心力交瘁,几次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司徒有何难处?仆能帮的一定帮。”邵勋立刻给王衍打气。
  “而今却有一桩难事……”
  “司徒不妨道来。”
  “太傅已徙镇濮阳。”王衍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他也收到了这个消息,庾亮告诉他的,而庾亮的消息来源多半是侍中庾珉。
  “马上又要移镇荥阳。”王衍继续说道。
  这个消息邵勋却不知道了,于是问道:“为何移来移去?幕府搬家不麻烦么?”
  “太傅要亲自指挥对匈奴的战事,荥阳离得近,更方便一些。”王衍说道。
  艹!
  邵勋不知道该怎么吐槽,太傅你昏头了吧?
  “真要打?”他问道。
  “真要打。”王衍毫不犹豫地说道:“匈奴攻下平阳、河东二郡,朝廷总要有点回应吧?具体部署,说给你听也无妨——”
  “豫州刺史裴宪将率军二万北上白马,援应汲、顿丘、魏三郡。”
  裴宪是裴楷之子,算是裴家中坚一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裴整、裴廙之类的旁支子弟完全不是一回事。
  “王堪率禁军一部屯东燕。”
  王堪,东平寿张人。其父王烈,与嵇康相善。
  王堪入仕之后,官至尚书左仆射,现为车骑将军。其人与陈留阮瞻(竹林七贤阮咸之子)乃姨表兄弟,曹魏中领军许允的女婿。
  他率军屯东燕,目的与裴宪一样,防备的是刘汉外围杂牌王弥、石勒。
  “曹武率军屯大阳,以备蒲子。”
  平北将军曹武,乃前朝宗室后裔。
  大阳在河东郡,很明显是防备匈奴主力的。
  邵勋听完,只觉得云里雾里,便问道:“司徒,裴宪、王堪、曹武三路大军,是何人所派?”
  “裴豫州这一路,乃太傅所指,天子诏允。”王衍说道:“王堪、曹武年事已高,久未领军,却是天子钦点之将。”
  我艹!
  这是从垃圾堆里翻出来几个老大爷,然后让他们领军,与司马越针锋相对?
  天子司马炽这性格,邵勋不好评价。
  你们可以争斗,但别拿军国大事斗气啊。万一弄出事情来,亏的是朝廷本身啊。
  “朝廷用兵,是何方略?”邵勋问道。
  “这得问太傅了。”王衍哂笑一声,又道:“君侯乃用兵大家,或能得窥一二?”
  邵勋摇了摇头,他真不知道。
  各路人马的兵力、战力,一无所知。
  各路人马的战术目标,一无所知。
  大军统帅的战略方向,一无所知。
  他甚至怀疑,司马越是不是压根没什么战略目标,纯粹乱打一气?
  或者有战略目标,但不靠谱,执行过程中走样?
  他不是司马越肚里的蛔虫,他不知道。
  但他觉得,这个用兵思路,不是很对。
  “禁军此番亦要出征。”王衍突然说道:“老夫思来想去,实在乏人。君侯……”
  邵勋突然间有种上当的感觉。
  他看向王衍,瞪大眼睛。
  王衍也看向他,面带微笑。
  片刻之后,邵勋释然了,哈哈一笑,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说话算话,司徒勿忧。”
  作为洛阳的地缚灵,帮洛阳就是帮自己,想通了也没什么。
  匈奴的势力壮大,对他也不是好事。能遏制一下,拖延人家崛起的时间,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而且,现在后方也算是比较稳固的了,出征没什么后顾之忧。
  另者,趁机索取一批军资消耗品,补充库存,再为将士们讨点钱粮赏赐,也是好的。
  见邵勋这么痛快地答应,王衍内心之中也比较满意。
  鲁阳侯确实跋扈,但有事他是真上啊。
  其实,天子、太傅也不约而同点了他的名,鲁阳侯根本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