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275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9      字数:3240
  山间有村落,那么必然有田、有水,可供大军短时间驻扎。
  其实那地方邵勋也去过,几年前陪糜晃去的。
  屯兵于崤山之上,俯瞰山腰以及山下的道路,这可比马谡条件好多了。
  至于越过崤山,继续向西前往陕县、弘农这种河滨平原地带,还得再看情况。
  陈眕方才说李重老成持重,其实邵勋也差不多。
  他非常清楚己方的优势和劣势,一直试图把预设战场放在山间,大大削弱匈奴骑兵的威力,与他们拼步兵。
  去到河滨平原上,不是不能打,而是没必要。
  他的任务是不让匈奴绕道宜阳,走平坦的洛水河谷迂回攻击洛阳,而不是守住弘农。
  豫西山区的地形,一定要好好利用。
  在这里,步兵的两条腿不一定比马儿的四条腿差,有些时候甚至更好使。
  “传令,天明之后,全军北上。”邵勋下定了决心,吩咐道。
  信使大喜,赞道:“明公若北上,弘农安矣。”
  邵勋淡淡地笑了笑,问道:“汝何名?胆色不错啊。”
  “垣喜。”信使回道:“略阳人。”
  八月二十日晨,长剑军副督常粲率回溪坂驻军北上,是为先锋。
  邵勋则带着主力部队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开往崤山。
  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
  刘聪被夜袭之后,一夜东奔数十里。
  天明之后,方才恼羞成怒地停了下来,遣人四处收容溃兵。
  这就是骑兵的好处了。
  哪怕是被偷袭,只要寻着马匹,逃了出来,基本就安全了。
  弘农郡兵总共不知道有没有百骑呢,根本不敢追击,怕被反包围吃掉。更何况,黑灯瞎火的情况下,他们也不知道匈奴溃兵往哪个方向走了,撑死了抓点倒霉鬼,大部分人都能逃走。
  换成步兵,在这种情况下逃跑就有点困难了。
  垣延可以击败刘聪,但没法全歼他的部队。
  刘聪也明白这一点,在花了三天时间,陆陆续续收容到六七千骑后,他甚至都想杀个回马枪,报复一下垣延了。
  二十二日,王弥自大阳渡河南下,抵达陕县,与刘聪汇合。
  看着王弥身后那稀稀拉拉的数百骑,刘聪眉一皱,问道:“侍中可是渡河增援?步军呢?没有步军,如何攻城略地?”
  王弥下马之后,躬身一礼,道:“殿下,未得天子诏命,不敢轻动。”
  “那你过河来作甚?”刘聪有些恼怒。
  “殿下心绪不宁,因怒兴兵,大忌也。”王弥认真说道。
  他帐下确实有三万兵,绝大部分都是步兵,乃最近一年整训得来的。
  去年共县、邺城之战,几乎把他的老底给亏蚀了干净。
  曾经鼎盛无比的两万多兵马,最后回去的还不到四千。
  好在天子仁厚,并未责怪。许其自募兵士,并将一些俘虏也交给他。
  就这样整训了半年,然后跟着楚王聪出征,大破刘琨,军心士气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发展到现在,所统之兵已由一年前的四千变成了三万。
  这三万人,他痛定思痛,觉得一定要好好练。
  为此,女人不玩了,酒不喝了,天天吃住军营,苦心孤诣,目的只有一个:找那狗日的邵勋算账,一雪前耻——每次我刚刚发达,你就来打我,我老王家欠你什么了吗?至于这么针对我么?
  当然,他也知道,这三万兵的战斗力还不太够,离邵勋的精锐部曲银枪军还有较大的差距。现在与其阵列野战,不过送人头罢了。
  所以,他把人马都留在河对岸的大阳,继续操练。本人在接到刘聪的命令后,过河来看一看,能劝就把他劝回去。
  始安王曜、汝阴王景已在聚集兵马,待河西、河东各部落齐至,凑个五万骑不成问题。
  大司空呼延翼则在召集汉、氐、鲜卑、匈奴诸部步卒,最终目标是征发十万步军。
  从兵马数量来看,这一次是倾国之战了,奔着灭亡晋国的目标去的。
  朝廷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灭国之战,楚王在弘农小挫一场,就要发脾气,何必呢?等大军齐聚之后,小小弘农,还不是弹指可破?
  王弥不想和刘聪乱来。
  “你这贪生怕死的鸟样,打算一辈子被石勒压着么?”刘聪稍稍冷静了些,但心中仍然不爽,讥讽道。
  “石安东已经败了。”王弥微微一笑,说道。
  “嗯?败给王浚了?”刘聪讶然道。
  “小挫一场,听闻损兵数千。”王弥说这话时,微微有些遗憾。
  王浚也太差劲了,听闻喊来了乌桓女婿苏恕延,得数千乌桓骑兵相助。
  鲜卑段勿务尘本不来的,但王浚以三百副马铠相赠,于是少少派了两千余骑助战。
  结果么,飞龙山之战确实击败了石勒,但杀伤不多。
  王弥甚至怀疑,王浚只是惨胜罢了,因为他都没敢追击石勒,让石勒带着主力跑了。
  “石勒去哪了?”刘聪问道。
  “率军南下汇合石超了。”王弥答道:“而今在何处,我却不知晓了。大概离了常山、中山二郡,奔往冀州南边了吧。他只要不靠近幽州,王浚压根懒得出兵。”
  刘聪一听,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再度翻腾不休。
  “石勒真是好运道。”他拿着马鞭甩来甩去,既有些羡慕,又有点嫉妒。
  河北都是些什么人?能挡得住石勒吗?怕是一个都没有。
  那么富庶的地方,直任石勒跑马,四处抢掠,壮大己身。
  上次听人说,石勒兵众已近十万,虽多是土鸡瓦狗,战力羸弱,但数量是真的吓人。
  此人一边屯田,一边练兵,一边抢掠,再给他发展下去,还会像现在这么老实听话么?
  王弥悄悄看了刘聪一眼,若有所思,于是又道:“殿下,仆听闻石勒在常山弄了个‘君子营’,其人恐有异志。”
  “君子营?”刘聪疑惑道。
  王弥解释了一番。
  石勒在常山、中山、钜鹿等郡活动,俘虏了一批衣冠人物,别立一营,号“君子营”。
  其实就是石勒约束不住手底下的人,于是把当地读过书、有一定文化的人集中起来保护,收为己用。至于普通百姓,祸害了也就祸害了,他们没有士人有价值,不会帮他打理军政事务——当然,他也会尽力约束部众,奈何部队越多,军纪越差,有些事不是他想管就管得了的,只能尽量了。
  “好你个王飞豹……”刘聪似笑非笑地看了王弥一眼。
  王弥躬身一礼,道:“殿下明鉴。”
  刘聪没说什么。
  王弥、石勒之间有竞争,这是肯定的。
  相互间说坏话,中伤对手,也是难免的。
  但这事不是他现在该操心的,他最想做的事,还是想干死垣延啊!
  每每想起那场晚宴,刘聪就臊得慌。
  垣延说的每一句吹捧之语,仿佛都在狠狠地抽他的脸。
  从小到大,真没吃过这种亏,真没受过这种委屈!
  但王弥说的也是实情……
  意气用事的话,会不会让陛下不悦?
  罢了,再等月余,待大军齐至,定要把垣延挫骨扬灰!
  “嘚嘚……”西边响起一阵马蹄声。
  刘聪定睛一看,原来是征虏将军呼延颢,此番随他南下弘农的大将之一,统率匈奴本部兵马。
  “殿下。”呼延颢下马后,对刘聪行了一礼,但在看到王弥等人时,却什么表示都没有,显得十分倨傲。
  “呼延将军匆匆而来,何事?孤不是让你收容散卒去了么?”刘聪疑惑道。
  呼延颢脸色有些难看,他看了看王弥,又看了看刘聪,欲言又止。
  刘聪大度地一挥手,道:“王侍中乃朝廷重臣,无需避。”
  呼延颢迟疑了一下,咬牙道:“垣延那狗贼——”
  “垣延怎么了?”刘聪的呼吸有些急促。
  “那狗贼遣人挑着殿下的兜盔、战衣,在各处宣扬。我等气不过,纵骑追击,却追之未及,又让人跑回了弘农。”呼延颢说道。
  夜袭那晚,刘聪屯于城外,呼延颢则驻兵城内。得到消息稍晚了一些,遭到贼人偷袭,损兵数百,仓皇出奔,狼狈不已。
  对垣延这人,匈奴上下莫不咬牙切齿,誓要挖出他的心肝祭奠死难将士。
  呼延颢说完,刘聪气得直发抖,抓着马鞭就要上马。
  王弥等人赶忙拦住。
  “殿下。”王弥苦口婆心劝道:“何必跟此人一般见识呢?待大军齐至——”
  “王飞豹,把你的人调一万过来!”刘聪转头看着王弥,眼睛瞪得跟铜铃一般。
  王弥心中一突,感觉刘聪是真的生气了。
  “浮桥尚未造好。”他推托道。
  “那就赶紧造,多造几条。”刘聪怒道:“你可在陕、弘农二县大肆抢掠,拉丁入伍。天子若震怒,我帮你顶着。”
  王弥盘算良久,最终应了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