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330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9      字数:2878
  但很快他们就吃了亏。
  南渡大河的敌骑越来越多,并伏击了一支前来驱赶他们的大军。
  贼人纵骑围杀,将司马越派出去的三千步军彻底歼灭,尸横遍野。
  “石勒是越来越会打仗了……”王衍依稀想起,一年半前的野马冈之战,石勒还是个只懂蛮干的蠢材,六万大军被打得灰飞烟灭。
  一年半过去了,石勒在冀州、幽州、兖州四处转战,却成熟了许多。
  果然,每个人都在进步,就司徒……
  王弥出人意料地从文石津过河,一路攻打堡壁,搜罗粮草,拉丁入伍,似要再度南下陈留。
  乞活帅陈午大为紧张,前出至封丘县境,意图阻敌。
  刘聪、刘贤二人在河内围攻山阳、武德、怀县。
  是的,与上党郡一样,河内郡一直没被匈奴人全部占领。
  晋、汉双方都各自委任了上党太守、河内太守,互相对峙,反复争夺。
  大晋的河内太守是郭默,上党太守是羊综,都只占有本郡的一小块地盘,苦苦支撑。
  匈奴人大概是想把河内、汲郡、顿丘一口气全部吃下,扫平大晋在黄河以北的据点。
  但也不排除他们立时南下的可能。
  右卫将军李恽本是乞活帅。在司马越出镇兖州之后,他选择继续留任,不愿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官位。
  天子对其多番拉拢,信任有加。
  闻知刘聪至河内,李恽自请率五千兵北上,持两月粮草,立寨防守富平津。
  倒是个敢打敢拼之人,不论他结局如何,勇气确实可嘉。
  王弥的征东长史曹嶷率众东归后,势如破竹,将空虚的兖州东部搅了个底朝天。
  济北、东平、泰山三郡国被其打穿,东平国更是直接被占领了。
  随后曹嶷又直下琅琊国,占领全境,兵众激增至七八万人。
  目前其部正在整顿,汰弱留强,积蓄粮草器械,一俟完成,多半要打回青州老家去。
  匈奴这次搞了好大的场面啊!
  王衍皱着眉头,看着女儿王惠风留给他的一份舆图。
  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大意是匈奴四处开花,但很多地方可能是虚招,其真实目的是陈留、荥阳。
  声东击西?王衍有些苦笑。
  匈奴来去如风,确实可能玩这一招。
  但看破又能如何?怎么应对才是关键。
  他看向了舆图上荥阳的方向。
  好些年了,他依然觉得只有这个人可靠。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
  涡水河面上,船只一艘接一艘,望不到头。
  船只吃水很深,几乎压到了船帮上,里面满满当当都是淮南、江南运来的粟、稻、豆及少量小麦。
  每艘船的甲板上站着十余名运兵、船工。
  运兵们绝大部分没有着甲,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有皮甲,另有少量铁甲——河面上作战,着甲真的很不方便,也非常危险。
  陈颜骑着马儿在岸上行走,身后跟着千余运兵,拉着部分辎重车辆。
  已经地近阳夏了,再往西北,就将进入陈留国扶沟县境。
  陈颜在河上,但并非一无所知。
  五月初了,匈奴已经南下十天。
  在这十天的时间内,荥阳那一片还没太多动静,但兖州却闹腾得很厉害。尤其是濮阳、陈留一带,骑兵汹涌南下,边放牧,边劫掠。
  大群步兵跟在骑兵后面,将抢到的钱粮、拉走的丁壮押走,整个兖州一片大乱。
  大乱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前方已是阳夏县的一个码头,粗粗围起的营寨外,数千百姓聚在那里,哭喊哀求给他们一点粮食。
  在看到船只过来后,更是群情骚动,高声叫喊起来。
  “活公卿,不活百姓么?”
  “求求你了,给我一口吃食,做什么都行。”
  “快放粮啊!”
  码头营寨内驻扎了一千多人,都是被陈侯动员起来的世家部曲。
  他们站在寨墙上,冷冷看着这些流民。
  如果是本地人,看在他们可怜的份上,兴许还能施舍几口粮食。但外地人么,怎么可能?他们自己的粮食都很紧张!
  第一艘船只靠岸了。
  纤夫找了个地方,稍事休整。后面的河段用不着他们负责了,那是别人的地盘,贸然过界,可能会被打。
  有运兵打了水,直接在甲板上生火做饭。半晌之后,饭香四溢,惹得岸上的饥民愈发骚动不休。
  “抢粮啊!”有人发一声喊,朝河边冲去。
  纤夫们吓得一哄而散。
  “放箭!”有运兵军官下令。
  “嗖!嗖!”箭矢从船上飞了出去。一开始稀稀落落,慢慢开始密集起来。
  冲向漕船的流民直接被扫倒在地,剩下的连滚带爬,逃向远处。
  陈颜手下的运兵结成了一个半圆阵。
  他们倒是操练过,有些人还参加过平定石冰之乱的战斗,但大多数人没打过什么仗,经验欠缺,非常紧张。
  在看到流民冲过来时,甚至有人大叫出声,直接被军官一刀斩了。
  好在流民也不是什么强兵,又男女老幼夹杂,被射了一通箭矢后,就吓得溃散了。
  陈颜推开几名运兵,策马上前。
  地上横七竖八躺了数十具尸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他叹息两声,哀生民之多艰。
  这些人八成以前不是流民,至少也是聚居成坞之辈。之所以混到食不果腹,扶老携幼南下的地步,原因不难猜:被匈奴劫掠了,被迫南下乞讨。
  小坞堡、小聚落是最危险的。
  他们没有世家大族讨价还价的能力,遇到大军攻来,没有一点办法。
  但他也就是叹息两声罢了。
  如今到处都缺粮,给了流民吃的,军队就吃不饱,居民更要饿死不少人。
  其实方才流民们呼喊的话他也听到了。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家的质问没有错。
  救公卿,不救百姓么?
  但陈颜接到的命令就是把粮食运回洛阳,他不敢擅自放粮赈济百姓,也不想这么做。
  去年大旱的负面影响到今年才算显现出威力。
  在消耗了一整年的存粮后,现在所有人都知道粮食的宝贵,尽可能把在手里,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能往外放。
  流民们抵挡不住王弥、石勒,交出了大半粮食,就注定要死了。
  没人会救他们,因为没人能变出粮食。
  在阳夏休整一天后,新一批纤夫到来,船队继续前行,沿着睢阳渠北上,经扶沟抵达了浚仪,入驻水寨。
  浚仪是水陆转运枢纽,有巨大的仓城,还有司州度支校尉杨宝的运兵。
  陈颜注意到,浚仪仓城内的存粮已经见底了,大概都被运去洛阳了吧。他押运的这批粮食抵达后,能稍稍补充一下库存。
  但这些存粮也放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杨宝的人用船运走,经荥阳入大河,再入伊水,逆流而上输送进洛阳太仓。
  这一路,危险重重。
  匈奴人确实不便攻击河面上的船只,但他们可以打纤夫。一旦得手,粮食便会淤积在浚仪和敖仓,依然无法进入洛阳。
  兵危战凶,诚不欺我!不知道此番要如何应付了。
  卸下粮食后,陈颜便带着船队返回了。
  一路之上,饿殍随处可见。
  更可怕的是,蝗虫似乎多了起来……
  ******
  濮阳白马县境内,大胡石勒已经过河了。
  最近他与司马越的部队打了好几仗,互有胜负。
  准确地说,六场规模不大的战斗,赢了其中四场。
  输的两场都是骑兵没能及时配合,导致步军战败,这让他有些警惕:短短一年半时间,并不足以让他练出一支精锐步兵。
  总体而言,他对司马越手里那几万人的战斗力还是认可的,但他有很多办法玩死这些人。
  “大王。”
  “都督。”
  “大将军。”
  “大……大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