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344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9      字数:3590
  不,他们底子还在,只是统帅山简不做人罢了。
  “山都督本来打算亲自出兵征讨的,后来听闻杜蕤兵败,又急忙退兵,不敢出征了。”糜直说道:“他这会还在襄阳,飞报朝廷求援。”
  “荒唐!”邵勋气笑了:“既已出师,骤闻兵败,便吓得仓皇而退。如此避战,士气也被避没了。山季伦可真是会带兵啊。”
  糜直也叹了口气,无话可说。
  他只带过家族部曲,没统领过大军,但即便如此,也知道山简这种行为是极其伤害士气的。作为统帅,他给了士兵们一种暗示:敌人很强,我们打不过。
  “君侯,太尉让我相询,若率银枪军南下平叛,需得多少时日?又要多少钱粮?”糜直又道。
  “朝廷有钱粮?”邵勋嗤笑一声,蹲下来继续看着豆子。
  最早一批下种的杂粮已经开始收获了。
  收获的喜悦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所有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希望。
  过几天第二批豆子就要收获了,有黄豆,有赤豆,有绿豆,有黑豆,还有各种其他杂粮——基本是有什么种子就种什么,只要来得及收获,不管了,一股脑儿种下去得了。
  各营、队的流民百姓甚至已经连自家粗粗搭好的土坯房都不住了,带着铺盖住在田间地头,以一种虔诚的目光守护着这些即将收获的粮食。
  没有经历过饥荒的人,无法理解他们的这种感情。
  邵勋经常在田间巡视,与这些流民交谈,对此感慨良多。
  都说他经常把敌人杀得人头滚滚,但他更喜欢看到丰收的喜悦啊,就像他刚才在仔细检视那些豆子是否饱满一样。
  “君侯,荆州今年遭灾轻,尚有余粮。”糜直说道:“大军南下之后,山都督、王使君会全力保障军馈。”
  “说得好听罢了。”邵勋摇头道:“我与山、王之间隔着王如、侯脱、严嶷之辈,谁给我送粮?”
  “君侯这是不愿了?”糜直有些着急。
  “我问你,若匈奴南下洛阳,谁来抵挡?”邵勋反问道。
  “匈奴一定会来吗?”
  “原本不一定,听闻王如之乱后,肯定会来。即便最终拿不下,来碰碰运气也是好的,万一拿下了呢?”
  “这……”糜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确实,王如作乱之后,荆州糜烂,必会牵制朝廷大量精力,正适合他们南下。
  即便拿不下洛阳,掳掠一下周边也是好的啊。
  一次次掳掠,一次次削弱洛阳的战争潜力,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见到成效的。
  “你啊!”见糜直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邵勋叹了口气,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走,陪我转转。”
  糜直傻愣愣地跟在后头,默默想着心事。
  “君侯。”见到邵勋靠近,诸营队流民们纷纷拜倒于地。
  “有这拍马屁的力气,不如好好照看庄稼。”邵勋笑骂道。
  众人纷纷起身,有几个胆大地接话道:“君侯乃太白星精下凡,我等拜一拜,也能沾沾仙气。”
  邵勋摇头失笑。
  有时候他都觉得,这是个神鬼世界,时人怎么对这些如此热衷呢?
  他又看了看地里,道:“张黑皮,胃口不小啊,还准备种什么?”
  “种一点芜菁,听闻冬日还能长。”张黑皮回道:“以前没种过,若真能长出来,君侯冬日出兵,战马便有草料了。”
  芜菁是一种非常优良的饲料,人可食,牛羊可食,马亦爱食。
  冬天草料短缺,若有芜菁补充,确实非常不错。
  “留着自己吃吧。有这份心,就够了。”邵勋赞道:“别种太多。既种豆子,还种芜菁,亏空了地力,耽误了明年春耕,可就不好说是亏还是赚了,你要心里有数。”
  “我省得。”张黑皮回道。
  邵勋挥了挥手,道:“散了散了,都干活去吧。”
  说完,又领着糜直向前走。
  今年闹蝗灾,即便是冬小麦也没能全部收获,损失不小。因此,他辖下各地基本都在六月份补种了杂粮,九月便可陆陆续续收获。
  今年不会种冬小麦了,以养护地力为主。明年开春后,统一种粟。
  流民的收拢归置也在深入进行中。
  截至当前,已安置二百八十余营(二万八千余户),广泛分布在陈、阳夏及武平三县。
  豫州流民作乱期间,攻灭了一些堡壁、豪强乃至低级士族,还有一些人南迁,空出了不少土地。
  接下来的工作,当是深入置换土地,尽可能安置更多的百姓,令其定居下来,安居乐业。
  卢志当前主要工作就是这个。
  功劳,不仅仅是战场上摧锋破锐的激昂慷慨,也有后方繁琐细致的润物细无声。
  做好了这个,才有前线的不断胜利,才有邵某人在公卿面前装逼的机会。
  “听闻广陵度支今年凑了一批粮北运了?”邵勋突然问道。
  “这却不知了。”糜直愕然道。
  他是真的不知道。
  “广陵只是被烧了粮草,船只都在渎中,未被钱璯毁掉。”邵勋说道:“九月中才起运,这批粮不一定能及时送进洛阳了。不如——”
  “君侯是想……”糜直似乎明白了,但心中十分震惊。
  广陵度支起运的那批粮,有来自江东诸郡的,有徐州的,也有青州诸郡的(自沂水南输),在下邳、彭城汇集后,要么经鸿沟、菏水入黄河,要么直入汴渠。考虑到收集钱粮的时间,这批粮食堪堪能在黄河封冻前运入京中。
  但万一爆发战争呢?这可就难了。
  “不如运到浚仪就停下,我替朝廷看管,如何?”邵勋说道:“广陵度支衙门运的多半是陈粮,我明年还新粮,就当是借我的。”
  “借?”糜直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个词,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你也别琢磨了,回去找王夷甫商量吧。”邵勋说道:“我素来讲信用,借的东西一定还,绝不食言。”
  “朝廷借了粮,君侯就愿出兵?”糜直问道。
  “然也。”邵勋笑道。
  这就是他开出的条件。
  朝廷若答应,他就帮助平乱。
  朝廷若不答应,其实他也会出兵平乱。
  他现在就是诈一诈朝廷罢了,看他们愿不愿意拿出真金白银。
  当然,朝堂上有不少人精,或许他们不当人,但不傻,多半能看出邵勋的盘算。
  但世间事,看破不说破,无外乎讨价还价。
  反正这批粮食也不一定能及时运入京中,与其半路被匈奴掠走,不如先交给我保管。
  朝廷现在的压力空前巨大,谈判的空间是存在的,就看他们愿不愿意割肉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
  糜直走后,邵勋又至项县,与卢志一会。
  途中得襄城太守崔旷飞报:贼帅李洪遥尊王如为主,自汝南窜入襄城舞阳县境,大肆掳掠。又有贼帅侯脱一部,自叶县北上,窥伺昆阳,似有进兵襄城的企图。
  崔旷先后仕成都王颍、高密王略,后被卢志唤来,当了襄城太守。
  襄城理论上有郡兵,其实就是银枪军一部。
  崔旷闻敌窜来,紧急征发丁壮数千,守御郡城。
  李重则率刚刚返回的牙门军南下舞阳平叛。
  至于叶县那一路,如今却无兵阻挡,或许只能再行征召府兵了,没有办法。
  另外,鲁阳那边的兵力也非常薄弱。
  本有七千众,后抽调两千去了襄城,又调一千去了颍阳,还有两千跟在邵勋身边出征未归,留守的人非常之少。
  若南阳贼众大举北上,他们肯定是守不住的,鲁阳必然沦陷。
  目前,楼权已奉李重之命,留五百人守营垒,亲率一千五百屯田兵南下鲁阳关,利用地形稍稍阻滞敌军。
  正在梁县训练的四幢银枪军——多为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作为预备队,随时查漏补缺。
  二十四日,邵勋令义从军千人昼夜兼程,返回襄城,配属李重指挥,加强老巢的守御——虽然开了陈郡分基地,但广成泽、洛南、襄城一带在短期内更为重要,疏忽不得。
  “君侯体会到四战之地的苦处了吧?”项县城外,刚刚从苦县返回的卢志笑问道。
  “子道何必说风凉话?”邵勋笑道:“今只有南面有战事,北面还不好说。”
  “这便是老夫让君侯背靠朝廷的原因。”卢志说道:“南边有王如作乱,匈奴若从河内南下,东面徐州再有敌军杀来,君侯怕是也手忙脚乱,抵挡不住了吧?”
  “裴盾、王隆不至于此。”邵勋说道。
  卢志点了点头,道:“这都是君侯当忠臣得来的好处啊。这一次,君侯还得当忠臣,但不是天子的忠臣,而是对天下忠义无双之人。如此,则有识之士也会抛弃成见,纷至沓来,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了。”
  “难道不能去吴地吗?”邵勋问道。
  “南渡之人或有,但也有留在中州的。”卢志说道:“不过,君侯从哪听来的消息?谢家确实要走了。”
  “拜访袁景玄时听到的。”邵勋说道:“走就走吧,不必留难。这个时候,陈郡乃至豫州以稳为主,别把他们逼反了,免得我焦头烂额,顾此失彼。”
  “君侯能这么想,老夫便放心了。”卢志笑道。
  谢家若反对邵勋,动起手来,固然最终会败亡,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分精力都不能浪费,没必要做得太绝。
  “给袁景玄在州中谋个职位吧。”邵勋又道:“正好与朝廷讨价还价,一并把名单递上去。我走之后,陈郡地界上还得靠他们帮我稳着。”
  世家大族的部曲私兵,邵勋是又爱又恨。
  他们投向你的时候,能成为你的助力,帮你稳定地方秩序,甚至提供后备兵员。
  可他们一旦起了异心,能轻易搅乱你的后方,甚至让你后方变色。
  当年曹孟德就吃过这个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