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356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0 字数:3293
傻子!哈哈,没见过这么傻的。
河对岸的近战骑兵已经发起了第二轮冲锋。
匈奴人纷纷溃走,不敢应战。
近战骑兵追在后面,勇不可当。每追上一人,便将长枪大戟捅到他背上,轻松斩杀。
如此追出去数里后,方才放慢马速,打扫战场,笑呵呵地过了河。
看着手下收拢起来的百余匹马,邵慎不由得心花怒放。
他驻守甘城许久了,对鹿蹄山、甘水一带了如指掌,逗弄一帮初来乍到的匈奴人,简直手到擒来。
不过,也就是逗弄逗弄罢了。
真有大股匈奴骑兵杀过来的话,他也不敢正面迎战,只能灰溜溜撤回甘城固守,直到战争结束。
叔父新传来了命令,说得很清楚,宜阳三坞、甘城、伊阙关是他的防区,不得有任何差池。
得到命令后,他立刻从甘城抽调了五百好手,与梁县方向征集的一千五百丁壮、一千屯丁汇合,总计三千兵,屯于伊阙关,扼守住南下大道。
封闭伊阙关,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上一次是府兵,这一次是堡户、屯丁,稍稍有些冒险,但问题不大,匈奴的攻城能力就那样,三千人足够守御很久了。
实在不行,后方还可以派人增援,即便耗人命,也能把匈奴人耗死在关城之下。
至于大谷(太谷)、轘辕二关,则不是他的防区,用不着他管。
洛南三关一锁,匈奴大队人马便无法南下。
后方还有府兵查漏补缺。这场战争,又回到了他们熟悉的轨道上。
带着战利品回鹿蹄山的时候,邵慎登上一处高坡,看着远方青灰色的田野、亮晶晶的河流以及若隐若现的庄园、坞堡,矗立良久。
每次都让人冲进洛阳盆地,终究很被动啊。
******
刘善已经带人来到了轘辕关。
管理禹山、阳关左右二坞数年,他又依稀找回了当年南征吴国的感觉。
刁斗、鼓角之声,几乎已经永久镌刻在他的生命里了。
他不会管民,也不喜欢干那些千头万绪的庶务。
他更喜欢简单粗暴的军中生活,因此在以军法治民的坞堡之内,简直如鱼得水,各项事务井井有条,堡丁更是一有闲暇就操练,为此屡屡至梁县请粮,尽可能加大训练频率。
而他这么练,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堡丁们在轘辕关外挖的壕沟又深又宽,底部插满了竹签,看着就“赏心悦目”。
关城内部,驻守军士被分成了几营。谁先守,谁轮换,谁当预备队等等,任务分派得很清楚,各营也明白次序,不会弄乱。
关城后方,他甚至组织了百余名会骑马厮杀的堡丁,随时巡视,驱杀翻越山岭而来的敌方斥候,确保内情不被泄露。
这才是战争,真真正正的战争。
刘善已经进入了他的“舒适区”,非常自在。
“轘辕关城高墙厚,还有沟堑,若这都不敢守,活该你们的家产被人掳掠一空,妻子成为奴隶。”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刘善深吸一口气,将微微有些发福的肚子收回去,大声说道:“匈奴人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并不比你们强多少。好好打,守具这么多,关城稳得很。”
“挫败了匈奴南下的企图,你等回去的时候,也能挺着胸膛告诉妻子邻里,是你们保全了大家。”
“战殁伤残的,皆有抚恤。若侯府不发,我自找外甥理论去。这两年操练,我为你们讨来了多少钱粮,当心中有数。”
“即便睡觉之时,也要给我睁着一只眼,别让人偷城得手。”
刘善四十好几了,但嗓门洪亮无比,站在那里一吼,远近皆闻。
众人听到之后,纷纷应诺。
刘善又够着头看向远方。
空旷的原野之中,时不时出现三三两两的游骑。
信使已经不敢外出了,斥候也被逼了回来。现在完全不知道洛阳的情况,也不知道匈奴来了多少人。
刘善想起了南下的外甥,怎么还不回来呢?
南阳再好,也没有自家基业重要。
洛南诸县、陈郡颍川,难道是南阳能比的?
他不知道外甥的全盘布局,也看不懂。他的见识、经验,只能支持他做好眼前的事情,即守御好大谷、轘辕二关。
在他看来,这些地方短时间内是安全的。但若匈奴不计伤亡,猛攻猛打,就很难说了。
听闻匈奴换了个叫刘聪的新皇帝,却不知道他会怎么做了。
******
裴纯苦着脸来到了虎牢关。
关城不大,塞了三千士卒及大批粮草之后,已是满满当当,差点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除郡兵之外,另外两千士卒还是他借来的,一半来自开封郑氏,另外一半则征自郡内土豪。
他不知兵,更不懂怎么打仗,看不出这些士兵的成色怎么样,只是下意识感到担忧。
邵勋的信已经加急送过来了。
老实说,他有些愤怒。
邵勋什么身份,也敢对他说这种话?
但愤怒过后,他还是老老实实来了虎牢关。没办法,那个凶人的话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可能真会杀人。
阳夏何氏,国朝望族,直接就让他连根拔起了。
有此前车之鉴,裴纯觉得没必要去挑战邵勋的权威。
“唉。”裴纯饮了口酒,愁眉苦脸。
“府君何故嗟叹?”送家兵前来虎牢关的前尚书郎郑遵起身,给裴纯斟满酒后,笑问道。
郑遵是大司农郑袭之子。
祖父郑袤曾为曹魏光禄大夫,入晋拜为司空,坚辞不受。
二叔郑豫在朝,任尚书右仆射。
三叔郑球两年前过世,曾为成都王颍右长史,累任侍中、中护军、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
这个家族,仕宦者众多,还是比较兴旺的。
但在永嘉二年(308)的时候,开封郑氏就开始南渡了,其中跑得最远的甚至入闽了,也是离谱。
留在北地的也不少。
像郑袭、郑遵父子就在洛阳安家,只不过这两年战事频繁,又回荥阳老家居住了。
此番出兵守虎牢关,家族内部也是有过激烈争论的。
很多人认为应该两不相帮,以保全家族为重,免得将来被刘汉清算。
但更多的人害怕被邵勋清算。
刘渊在世时,对士人是比较优容的,没怎么苛待乃至杀戮。但邵勋真灭过士族,阳夏何氏的例子摆在那里呢,他真的会杀人清算。
到了最后,终究还是派了一千部曲庄客过来,为裴纯守御虎牢关。
“嗟叹不嗟叹又有何用?”裴纯摆了摆手。
有些事他不想对外人说,太丢人,太没面子。
“可是担心守不住虎牢关?”郑遵问道。
“守不守得住,我都得顶在这里。”裴纯叹道。
郑遵看着他的脸色,暗自思索,府君在陈侯那边似乎并不怎么受看重啊。
“陈侯以兵拒虎牢,却不知何意?”郑遵试探性问道:“莫非想把匈奴人堵在洛阳周边,坐视禁军与贼人厮杀?”
裴纯手一顿,放下了酒碗。
郑遵继续观察着裴纯,道:“伊阙、太谷、轘辕、虎牢四关在手,匈奴要出洛阳,难之又难。听闻陈侯在陈郡、颍川着力颇多,看样子是不想让匈奴突入豫州,至于救不救洛阳,可能就要看他的心情了。府君与陈侯来往密切,却不知……”
裴纯重重放下酒碗。
郑遵一见,连连告罪。
他大概已经明白了,裴纯的表现就透露了很多东西。
陈侯的野心相当大啊。
用这么一个巨大的牢笼,把天子、朝廷、禁军和匈奴都装在里面,坐山观虎斗,关键时刻再来收拾残局,真的狠。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家族那边就要认真考虑了,荥阳可是离豫州近在咫尺。
裴纯已经清醒了过来,看了看郑遵后,道:“莫要胡思乱想。有些事,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
郑遵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府君,石勒来了。”有人匆匆走了进来,禀报道。
裴纯下意识干咽了口唾沫。
郑遵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匈奴第二次南侵洛阳的战争,难道要从虎牢关开始?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优选择
“大河自孟津以东,北岸极平衍,南岸则多丘山之阻。”虎牢关以西的某处小山岗上,汉安东大将军幕府左长史刁膺侃侃而谈:“洛口之西有首阳山(非关中或河东之首阳山),为芒山(邙山)东闾。洛口之东,原、坂相连,黄马、旋门诸坂迤东渐高,至大伾山,峻拔四十余丈。”
“大伾山以东,余脉为广武山,此为广武君李左车教授刘盈操练兵马处。广武山以东,渐入平野,即荥阳也。”
“此段山坂,殆为嵩山余脉向北伸展,为方山,为大伾,南北连绵,直抵河岸,为东西交通之阻。”
“古人缘河开大伾山路,遂为中原东西交通之孔道,故自汉世已云‘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此固为兵家必争之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