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363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0      字数:3248
  刘灵懒得和他们动手,直接兜了一个圈,将追兵引到府兵附近后,消失在了人群后方。
  “嘭!”当王桑被扔在地上,摔得七荤八素时,邵勋惊讶地看了刘灵一眼,问道:“这便是王桑?”
  “回禀君侯,这便是王弥从弟王桑了,伪汉平北将军、散骑常侍。”见到王桑想要起身,刘灵一脚踩住他的背部,恭声回道。
  “之前平北将军是你吧?”
  “正是。”
  邵勋点了点头。
  刘汉官爵不值钱,去了就有,名头一个比一个唬人。什么平晋王、灭晋大将军、安东大将军、平北将军等等,仿佛不要钱似的往外批发。
  王桑本事有限,最开始就只封了个散骑常侍这种比较虚的官职,还是看在他堂哥王弥的份上。
  若非刘灵被俘,平北将军空了出来,王桑还不一定轮得到。
  连不要钱的将军都混不上,王桑也是够菜的,这让邵勋对他有些轻视。
  你他妈连赵固都不如啊。
  “带下去,好好审讯一番。”邵勋说道:“审完之后,伺机槛送洛阳。”
  “遵命。”几名亲兵涌了上来,先将一团破布塞进王桑口中,免得他出口污人,然后像拖死狗一样将其拖走。
  “迅速打扫战场。”看着王桑挣扎远去的身影,邵勋说道下令道:“全军前往新郑故城,休整三日。”
  “另,着颍川陈良辅再送一批粮草过来。”
  击破王桑所部后,南下豫兖掳掠的贼人应当会有所震慑。
  大冬天的,他们的粮草供应并不充分。眼下能抢已经抢了,再耗下去,也很难抢到更多,僵持之下,或许会退兵。
  这就达到目的了。
  ******
  坐镇洛阳的刘曜等了好几天才得到消息。
  没办法,他们的信使必须先向北过黄河,绕道汲郡、河内,然后再南下洛阳。
  或许也可以尝试穿越嵩山山脉,但山中土匪众多,更有不少流民聚居成坞,少数几个信使通过的话,危险性太大,一不留神就消失了。
  信使抵达西明门外时,正值王弥、赵固连派使者请求撤退。
  刘曜思虑了很久,最终同意他们在洛水河谷休整,但没允许撤退。
  他明白二人的处境。
  先攻云中坞,屡次不克。赵固部死伤超过两千,王弥部死伤亦不下千人。
  战至此时,不是打不下去,是真的没必要。
  地势如此险要,对方一个人可以换你好几个人,亏得很。
  总体而言,洛水河谷大半月,只捞到了三千多人口和少量粮食,整体而言是入不敷出。
  这一路,其实可以撤了,但刘曜不敢下命令,还得奏报平阳,听听天子的意见。
  至于他刚刚收到的王桑部损失大半,只跑出千余人的消息,则不是很在乎了。
  南下劫掠遇到邵勋,算他们倒霉吧。
  真正让刘曜起了撤兵心思的,则是来自代北的败报。
  刘琨为了报仇,卑辞厚礼游说鲜卑拓跋猗卢以请兵。猗卢许之,派侄子拓跋郁律率二万骑兵相助。
  鲜卑凶猛,大破匈奴铁弗氏及白部鲜卑,攻入其营地,大肆屠戮。二部抵挡不住,一边向平阳求救,一边率众西逃,渡过黄河,跑到了上郡地界——铁弗氏匈奴和白部鲜卑去年还归附刘琨,被刘聪征服后转投刘汉。
  拓跋鲜卑立下如此大功,刘琨欣喜若狂,表奏猗卢为大单于、代郡公。因洛阳被封锁,奏章送不进来,尚未得到朝廷回应。
  但拓跋猗卢当真了,并以封地和部落草原相距甚远的关系,率万余落入雁门。
  很显然,中原的土地再不好,也比草原强。一万家部落也不是拓跋猗卢的全部本钱,只不过是他派来占坑的人罢了。
  王浚对刘琨慷他人之慨的行为十分不满——代郡地属幽州——坚决不同意,于是和拓跋鲜卑大战,败退而回。
  至此,拓跋鲜卑重心已移到云中、雁门、代郡一带。
  这是一片还算不错的土地,宜牧宜耕。在唐代,更是设立了大同军节度使,驻云中,节制草原诸部,拓跋猗卢甚至比大同军还多了个代州——西晋代郡在唐代为蔚州,雁门郡在唐为代州。
  刘琨或许也意识到把拓跋鲜卑养得太肥了,不是很合适。
  但人家也不是傻子。拓跋猗卢和刘琨是结拜兄弟,我拿点兄弟的土地怎么了?为你打那么多仗,流那么多血,你就想撇清了?
  刘琨没有办法,只能把刚从匈奴手里收复的雁门北部诸县百姓内迁,毕竟他以后还要向拓跋鲜卑借兵呢。
  刘曜对刘琨的烦恼不感兴趣,他只知道雁门郡丢了,白部鲜卑、铁弗匈奴跑到了河西。虽然仍向平阳称臣,但实力大损,短期内出不了多少兵为朝廷征战了。
  他现在更担心拓跋鲜卑不知足,再入新兴郡乃至太原北部,这就要威胁到匈奴的牧地了。
  他有了很强烈的退兵心思。
  二十一日,河内王刘粲抵达西明门外大营。
  “士光,我已决意退兵。”想了几日后,他已经拿定了主意。
  刘粲一点不意外,只问道:“可是因粮草不足?”
  “旱蝗交加,粮草从来就没足过。”刘曜苦笑道:“营中只够吃十余日了,你那边呢?”
  “差不多吧。”刘粲回道:“石勒没点粮草?”
  “他还不如我呢,最多支持十日,就得回邺城就食。”刘曜说道:“抢也没抢到多少,入不敷出,这仗我是打不下去了。”
  刘粲无话可说。
  去年打洛阳,最后也是因为粮尽退兵。
  这两年是真的难,坞堡帅们也强硬得要死,不是他们突然变得勇猛了,而是真的拿不出太多粮食。
  道路两旁,到处是僵卧于地的饿殍。
  只要你肯施粥赈灾,想要多少兵都没问题,无奈所有人都变不出粮食。
  这仗,确实也就这样了。
  “明年还来不?”刘粲觉得有些可惜。
  洛阳啊,天下中心。
  别说阿翁(刘渊)临死前念念不忘了,他也很向往啊,将其攻克的冲动非常强烈。
  “再说吧。”刘曜不是很确定地说道。
  他内心之中觉得没必要了。
  只要洛阳不缺粮,就很难拿下来,就如此番出征一样。
  或者晋国禁军出城野战,但这似乎也无可能。
  总之难了。
  “伊阙以南,听闻有广成泽、梁县、襄城等郡县,安定多年,颇为富庶。”刘粲说道:“若能冲过去掳掠一番,当大有所获。”
  刘曜摇了摇头,他不是很相信。
  旱灾、蝗灾是大范围的,不可能不影响当地。
  纵然比其他地方好一些,也强得有限。邵勋的存粮,多半也快要见底了。
  这仗打得双方都是精疲力竭,必须休整一番了。
  “明年我属意攻关中,河内王觉得如何?”刘曜问道。
  “若始安王为大都督,我愿领兵为先锋。”刘粲说道。
  刘曜轻轻一笑。
  河内王虽然是皇子,但并非太子。大汉也没有太子,只有皇太弟(刘乂)。
  当日天子既然在众人面前亲口许诺,待北海王长大后,便将皇位还给他,这事就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北海王现在已是皇太弟,大汉储君。
  或许,河内王也很失望吧?
  或者,有那么一丝野心,想要多立点功劳,将来挤掉皇太弟,当皇太子?不能排除这种可能,甚至是大有可能。
  但这又关他什么事?
  天子登基后,不太可能亲征了。今后领兵打仗的,除了呼延氏贵人外,便只有刘氏宗亲了,河内王机会很多,就看他能不能把握住了。
  刘曜最后看了一眼洛阳。
  西明楼上似乎也有人登城眺望。
  “先让你暂时得意一会吧。”刘曜暗忖:“说不定哪天你们就自己内乱了,届时取洛阳将不费吹灰之力。”
  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
  邵勋一直在新郑故城等了五六天,才收到了第一批粮草。
  他也没白拿颍川士族的东西,缴获的财物送了一批给颍川士族,让他们自己分,也算是一种买粮行为了,虽然人家多半不想卖。
  而这个时候,敌军也在频繁调动。
  正如王秉在外黄县看到的那样,一批又一批的匈奴骑兵聚集起来,奔往新郑故城方向。
  正准备出发东行的邵勋见了,下令停止进兵。
  新郑故城不大,又因废弃多年,残破不堪,但仍有一定的遮风挡雨的作用。
  十一月二十一日,邵勋登上了城头,看着野外越聚越多的骑兵,不知道他们想做什么。
  骑兵多集中在西、北、东三面,独空出南面,似乎在鼓励邵勋率部撤退。
  骑兵后方,还有步卒在艰难转运粮草。
  “这是打算与我耗么?”他皱起了眉头。
  现在又回到去年面对刘聪时的情形了,匈奴依仗骑兵优势控制原野,遮断信息,不让你和外界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