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428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0 字数:3516
匈奴颓势未露时,哪怕兵力分散,他们也不敢动手,但钱粮就不会给了。
如今匈奴大军撤走,溃兵四散,那就别怪他们了。
老实说,士族可能还好一些,有些豪强是真没什么是非观念,别说匈奴了,落单的晋军士卒他们一样杀。
……
邵勋在靳准撤走后两天抵达彭城近郊。
城内还有赵固的守军数千人。
邵勋不知道他们为何还没撤。
匈奴全线溃退,你们留在这里是等死么?
看着跟在身后的稀稀拉拉的骑兵,再看看驮马背上的食水,他离开了彭城,沿途收拢掉队的士兵,兼且捕杀一些匈奴残兵,收拢马匹。
至沛县时,他接到了县令转交给他的军报。
看完之后,哂笑一声,暗道:好一场满城之战!
不过,战争确实也要结束了。
他没有能力北伐,匈奴人短期内也无心气南下,局面——就先僵着呗。
但晋匈之间的战争远未结束,休整完毕后,还是会大打出手,直到分出一个胜负为止。
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
满城之战的过程在我上本书里介绍过,有些新读者可能不知道,用免费单章介绍下。
再看看中原骑兵和草原骑兵怎么打的,以及敌军溃退时是个什么情况,看完了,或许可以理解最近几章。
928年,义武军节度使王都造反,重金贿赂契丹南下。
契丹元帅秃馁率万骑救援王都。
后唐军杜宴球率军与义武军、契丹联军在嘉山相遇。
王晏球督励众军短兵出击,诫令道:“敢回首者死!”
于是大败王都、秃馁联军,斩获数千人,自曲阳追击至定州城下,克西关城。王都等一路败逃,横尸弃甲六十余里,不敢出城再战。
契丹又派其惕隐(名字忘了)率七千骑兵救援王都。
适逢天降大雨,王晏球(即杜宴球)在七月十九日亲自领兵迎击,在唐河北大破契丹军。趁胜追至满城,又将其击败,斩首两千级,缴获战马一千匹。
二十一日,后唐军再追至易州,惕隐所部已不敢再战,逃跑途中阻于暴涨的河水,遭后唐军掩杀,死伤惨重。
惕隐率残部北归,又遭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派兵邀击,惕隐及其部众数百人被生擒,押至京师。剩余契丹军队散入村落,被村民击杀。最终逃回契丹境内的,仅剩数十人。
这一仗,杜宴球前后杀契丹一万七千余骑,擒获契丹元帅秃馁、赫邈、荝剌。
斩秃馁,契丹“卑辞厚币数遣使聘中国,因求归赫邈、荝剌等”。
契丹老实了,派使者到中原送厚礼,言辞卑微,求杜晏球放回赫邈、荝剌二人。
过程其实和本书对战匈奴差不多,中原骑兵以少胜多,正面击溃契丹骑兵,然后就是追亡逐北。
在此之前七年,还有一场比这更荡气回肠的,即定州之战——
921年,成德衙将张文礼作乱,杀节度使王镕。
当时李存勖正在喝酒听音乐,知道这事后,很难过。王镕毕竟是他的附庸,突然被杀了,
肯定不开心。
“赵王与吾把臂同盟,分如金石,何负于人,覆宗绝祀,冤哉!”这是李存勖的原话。
这时候张文礼遣使而至,大意是以前王镕投靠你,我现在把他杀了,但我也投靠你,成德镇继续当附庸。
对李存勖而言,这样其实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与后梁的战争非常激烈,消耗极大,根本看不到什么时候能结束。
左右文武也劝,认为如今多事,该捏着鼻子认了。
李存勖无奈,同意了。
不过到了八月份,他还是决定讨张文礼。这时候张文礼病死,其子张处瑾继位。
九月,大将史建瑭率军至镇州城外,赵兵出城野战,双方战于城下,史建瑭中流矢而亡。李存勖无奈亲征,成德招诱契丹南下,共抗河东。
这时候梁将戴思远率军攻魏州,情势危机。易定王都又告急,契丹已攻陷涿州在内的幽州十余城。
李存勖仓促之下,只得五千骑兵,于是亲自率领赶往定州救援王都。
第二年(922)正月,契丹前锋万余骑至新城,见到了李存勖的五千骑,“惶骇而退”。李存勖兵分两路,“追蹑数十里,获阿保机之子。时沙河冰薄,桥梁隘狭,敌争践而过,陷溺者甚众。”
这一万多契丹骑兵,大部分报销了,阿保机的儿子成了俘虏,这就是定州新城战。
十几天后,双方在望都爆发第二战。
李存勖还是那五千骑,多了少许步兵,不到一万人。契丹多少呢,本来是十万骑,去掉报销的先锋,还有九万骑。
李存勖大军被包围,他身先士卒,驰马冲锋四次,未能解围。不过契丹人也被打得够呛,退而结阵。关键时刻,李嗣昭率三百骑兵赶至,从包围圈薄弱处冲进去,救出了李存勖。李存勖坚持不退,下令反攻,众军士气大振,契丹大败,溃不成军。
后唐方的记载:“敌众大溃,俘斩数千,追击至易州,获毡裘、毳幕、羊马不可胜纪。时岁且北至,大雪平地五尺,敌乏刍粮,人马毙踣道路,累累不绝,帝乘胜追袭至幽州。”
《契丹国志》:晋王趋望都,为契丹所围,力战,出入数四,不解。李嗣昭引三百骑横击之,晋王始得出,因纵兵奋击,太祖兵败,遂北至易州。会大雪弥旬,平地数尺,人马死者相属,太祖乃归。
打完这仗,李存勖接到消息:梁军攻德胜北城,符存审快坚持不住了,于是火速南下救援,两次定州之战就此结束。
阿保机遭受了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他在东北无敌的铁骑进了中原,以多欺少,还被打成这副狗样,是他没想到的。
当场死的人不多,前后两次大战也就死了不到两万骑。但逃跑回去的路上太惨了,大雪五尺深,牛羊都被晋军抢走了,没吃的,又被打散建制,人员四散,冻死、饿死以及被幽州老百姓干掉的落单契丹兵要远远超过两万,十万骑最后就回去了两万左右。
老实说,草原骑兵的质量就那样,碰上正统中原骑兵,并没有优势。
阿保机的开国精兵,直接让李存勖冲烂了。
即便到了北宋,李继隆的静塞军骑兵依旧屡败契丹骑兵。
但不可思议的是,宋军步兵让契丹的幽州、渤海、奚人、契丹混编的步兵给打败了……
其实就一句话,只要草原骑兵敢和你正面对冲,数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无脑莽上去就是了,他们肉搏不行。
数量差距过大的时候另说。
地形不利的时候也另说(比如丘陵缓坡地形)。
那么问题又来了,草原骑兵明知自己肉搏能力相对较弱,为何还要肉搏呢?
因为很多时候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就像杜宴球那次,还有盟军在旁边呢。你跟人兜圈子,打打追追,跑出去十几里乃至几十里,一打就是好几天,人家以为你逃跑了呢。
另外一点就是,不是所有的地形都适合拉开距离射箭的。
杜宴球那次,契丹人就遇到了河流,完犊子。
数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人家速度又不比你慢多少,完全可以分兵几个方向,把你往河流、城池、树林方向压。
还有就是,本书里匈奴前期其实败在拓跋鲜卑手里好几次,都是骑兵对决失利,导致全局失败。
匈奴在被鲜卑冲烂一次后,还要再被冲烂第二次、第三次,一点都不长记性,原因为何?是他们傻吗?
大抵可以从士气、地形、主将性格和局势多方面考虑。
最后,李存勖赢了三次契丹,本章介绍的两次,其实都和士气有关。
士气这种东西,当局者非常看重,旁观者却经常忽略。
夫战,勇气也。
第四十八章 服从性测试
铅灰色的阴云布满天空,低低地压向地面。
秋雨一阵连着一阵,从早下到晚。
冷风一吹,扑面而来的都是刺骨寒意。
街道上满是污渍。
那是雨水混合着灰烬、血迹,冲刷出的浊流。
城内没几户人家了,如豆的烛火,远远看起来就像鬼火一般。
脚步声响起,最后一点灯火也熄灭了。
王玄下了马车,轻轻推开门,来到了杂乱的庭院中。
“这座宅子很大,前后三进,主家急着出售,只要万钱。”仆役跟在后面,轻声说道。
王玄没有回话,而是看向远处的连廊。
一位清冷而宁静的女子站在那里,身段婀娜多姿,衣袂飘飘欲仙,脸上的表情充满了好奇与迷惘,仿佛初入人间的精灵般。
“阿鱼,你在做什么?”王玄问道。
王景风“啊”地一声收回了手,神女的气质瞬间消散于无形。
“大兄,我在看看这到底是雨还是雪。”王景风说道。
王玄无奈地摇了摇头,道:“随我进来。”
说罢,迈步走进了中堂。
堂屋内粗粗收拾了一番,但却没几件家什。
地上没铺砖,黑褐色的泥土高一块低一块,案几放在上面,歪歪斜斜。
“大兄为何来这地方?战事结束不过半个月,兵荒马乱的,吓也吓死人。”王景风走进来后,抱怨道。
“我来是有正事的。”王玄说这话时有些心虚。
“什么正事?”王景风一愣,她以为……
“处明(王舒)从彭城来了。”王玄说道:“马上漕渠都要结冰了,今年的漕运才运了一半。数日前已经有船只启程来昌邑(高平治所),为兄不得来督促一番?这个院子,以后就是度支分院了,要派人留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