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443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0      字数:3289
  “去了南阳后……”邵勋的声音仿佛是从天边传来的,悠远而听不真切:“顺阳太守羊曼、南阳内史乐凯、宛城帐下督羊聃、堵阳屯田军校尉邵光都是可以信任的。”
  “梁芬本来不太想趟南阳这个浑水,但他既然趟了,我也吃不准他现在是什么想法,只能多方限制他了。”
  “荆州刺史是王澄,他不会轻易同意调换郡国守相之事,顺阳、南阳两郡合在一起,应能制衡他一二。新野太守庾方可以交好,但最好别完全信任。”
  “你安排了这么多人,为何还要我去南阳?”刘氏轻声问道。
  “他们没法与关中联络,你可以。”邵勋说道。
  “南阳王府都散得差不多了。”刘氏有些感伤地说道:“诸州刺史、郡国守相们虽然是先夫提拔的,但这会多半也不会认账了。”
  “错了,南阳嗣王在秦州,这个王府没有散。”邵勋说这话时感觉自己有些无耻。
  “那我还不如帮我儿,为什么帮你?”刘氏看着邵勋,亮晶晶的眼里居然多了一丝调皮的意味。
  邵勋有些惊讶,这还是那个逆来顺受的刘小禾吗?
  “南阳王保可能在秦州长期据守?”邵勋问道。
  刘氏叹了口气,眼神中多了几分黯然。
  “事不可为之时,就把他接来南阳。”邵勋说道:“我护着你们。”
  “我有儿子,不需要你护着。”刘氏横了他一眼,说完后,又用紧张的眼神偷看邵勋。
  “不管你需不需要,我都会护着你,尽我所能。”邵勋说道:“还有我们的女儿。”
  刘氏沉默了许久,咬牙道:“薰娘说得对,你就是个变态。我都三十多了,安安静静当南阳太妃,儿孙侍奉于侧,这一生很快就过去了。你偏要坏我名节,给你不清不楚当外室,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上辈子欠你的么?”
  “我欠你的,下辈子还你双份。”邵勋笑道。
  刘氏狠狠打了一下邵勋。
  女儿见到父亲被打,又看看打人的母亲,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邵勋连忙将女儿抱入怀中,轻声安慰,只一小会就止啼不哭了。
  刘氏见状,酸溜溜地说道:“到底父女联心,我带了这么久算白带的了。”
  邵勋又把刘氏搂了过来,道:“我们以后还会有其他孩子呢,总有向着娘亲的。”
  刘氏红着脸啐了一口。
  “这个乱世,有今天没明天的。”邵勋说道:“遇见了,就一起扶持着走下去。”
  刘氏叹了口气。
  她已经为此人诞下了子女,贞洁已经没了,又没有勇气去死,还能怎么办。
  “你的野心真大……”良久之后,刘氏叹道。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邵勋说道:“到了这一步,退下来当富家翁亦不可得。还不如奋起一搏,看看能不能挣得什么东西。若侥幸功成,小禾你以后便是皇妃,不好么?”
  “谁要当你的皇妃?”刘氏红着脸道:“你干脆篡位得了,皇后、嫔妃都是现成的,我瞧着你也挺喜欢的。”
  “能不能好好说话?”邵勋笑骂道。
  “你敢说你心里没想过这些?”刘氏瞄了他一眼,手轻轻往下一打。
  邵勋连忙讨饶。
  刘氏也正面仰躺着朝上。
  邵勋与她并排躺着,高举着女儿。
  春风拂过草地,宛如一家三口,温馨非常。
  “若事不可为,就回来吧,我在家里等着你。”
  “嗯。”
  ******
  “顺龄,快帮我掸掸后背的草屑。”出了流华院后,邵勋说道。
  蔡承会意,立刻仔细检查了起来,确保没异样。
  “梁臣在挑兵吗?”邵勋问道。
  “是,已挑了六七百人。”
  邵勋点了点头。
  梁臣、韦辅手里只有二百关中护兵,肯定是不够的。
  邵勋又让二人从材官庄、绿柳园庄客中选五百人,再从广成泽屯丁中挑三百人,凑足一千兵。
  到了封国后,想办法招抚关西流民,发展生产,有余力时再扩军。
  南阳太妃刘氏坐镇封国,内史乐凯负责政务,梁臣当个中尉,老子这就把南阳国做实。梁芬你不是尊奉朝廷吗?南阳国也是朝廷的一部分,你看着办。
  当然,仅仅只是为了牵制梁芬,那格局也太低了。武关在顺阳境内,这是潼关之外另一条通向关中的道路,而且一竿子直插长安附近的蓝田。
  给匈奴添堵,邵勋从来没有犹豫过。
  路过王国舅庄园时,邵勋稍稍等了等。
  附近的山上,银枪军、各家部曲以及屯丁中的佼佼者数千人,正在围猎野物。
  这也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锻炼协调、配合能力,兼且考验个人技艺。
  看了一会后,门口响起了说话声。
  荆氏亲自将庾文君送出了门,二人兴致勃勃,似乎还在讨论着音乐,颇有依依惜别之感。
  “明公。”
  “夫君。”
  二人几乎同时开口。
  邵勋拉过庾文君,宠溺地抱了抱她。
  当着荆氏的面,庾文君有些不好意思,轻轻推开了他。
  夫君以前固然宠她,但在外人面前却不这样,今天怎么像做了什么亏心事?
  邵勋朝荆氏点了点头,随后便拉着庾文君上了马车,启程离去。
  “还回绿柳园吗?”庾文君问道。
  “方才抽空去看了下牧场的马……”邵勋说到一半,硬生生转折道:“看完后,诸事已毕。接下来,带着银枪军儿郎们且走且练,回许昌。离三月不远了,你要带着幕府将佐的家眷们一起采桑织布。这事很重要,不是装样子,一定要好好做。”
  庾文君还在回想夫君方才说什么牧场看马,我又没问他,得抽空请教下绛霞和琪娘。
  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紧紧依偎在邵勋的怀里,小鼻子轻轻嗅了嗅——这是蒲桃教她的,已经帮了很大的忙。
  “要是这天底下不打仗就好了。”庾文君突然说道。
  “不打仗的话,我可就没法把心心念念的你娶回家啦。”邵勋笑道。
  庾文君嘻嘻一笑,道:“不会的,我会记得夫君的,然后从家里逃出去。”
  “下辈子也记得?”
  “记得。”庾文君在邵勋怀里蹭了蹭,道:“所以你要念着我的好,不要——骗我,我会难过的。”
  邵勋眼神一凝,看向妻子的脸。
  庾文君偏过了头去,只把他搂得更紧。
  “回去后,我们一起养蚕,然后给你织一件漂亮的裙子,只属于你的裙子。”邵勋凑在妻子耳边,轻声说道。
  “嗯。”庾文君终于回过了头来。
  二月二十五日,大军边走边拉练,回到了许昌。
  时间管理大师邵某人决定安分一段时日,一边处理公务,一边在家中东南角搭了一个蚕室出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六十一章 蚕桑与河阳
  “欲种桑树,需择美桑。”和煦的阳光下,一群衣红穿绿的女眷围在庾文君身旁,仔细听她讲着。
  庾文君微微有些紧张。
  这几天她背了好久,确保不会出差错,但事到临头,难免紧张。
  殷氏悄悄递上一根桑枝,缓了一下。
  庾文君收拾心情,继续说道:“此枝剪去两头,唯取中间一截,以其子较大,种之则其干强实,其叶肥厚。取出种子种下后,即待其出苗。”
  说罢,便带着女眷们来到一处刚刚清理出来的废弃园落内,道:“种子已备好,这样种下即可。”
  两名上了点年纪的妇人接过庾文君手里的桑子,示范种下后,让众人围观。
  其实吧,邵勋这个幕府没那么不接地气。
  不少草根出身的军官们的家人,多多少少种过桑树,对此比较了解。
  但主母在示范呢,你再懂也得憋着,不能当面拆台啊。
  当然,不懂的还是占大多数。
  尤其是士族将佐们的妻女,站在那里说说笑笑,不当回事。
  笑话!种桑养蚕这种事,朝廷年年讲,甚至皇后躬蚕礼,但谁真的当回事了?这种庶务,自然有庄客家的婆娘去干,怎么可能让她们沾手?
  不过,庾夫人似乎是来真的?
  “肃静。”荀氏站了出来,小小的脸上已有几分厉色,只听她说道:“夫人方才讲了如何选取良种,后又讲了下种之法。尔等好好看着、听着,勿得喧哗。回去之后,你等每人都要种一园,时时打理。”
  此话一出,众人总算安静了下来。至于她们内心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庾文君感激地看了一眼小姐妹,继续说道:“出苗之后,尽起所种之苗,将干削掉,只留根。每三根合作一株,若品字样,紧缚一竹筒底下栽种。日久之后,竹筒朽腐,三根会为一根,易长大矣。此谓育苗。”
  “先种桑子,再育苗,来年正月中移栽至田中……”
  断断续续的“讲课”一直持续到中午才结束,女眷们领了桑子,纷纷离去。
  待过几日,她们还要过来一趟,到蚕室中观摩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