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494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1      字数:3074
  昨日,河阳有消息传来:匈奴又集结了数万人马,似要攻打已经修筑完毕的北城。
  或许,这便是朝臣们吓破胆,千方百计安抚邵勋的主要原因吧。
  司马炽皱眉思索,眼珠转来转去。
  片刻之后,他看着梁皇后,久久不语。
  梁兰璧不明所以。
  她现在已经不会再自作多情觉得陛下在爱怜她了,被打骂多了,人总是会醒悟的。
  “匈奴……”司马炽念念有词,举棋不定。
  “过来。”司马炽招了招手。
  梁皇后走近了几步。
  “再近点!”司马炽狠狠一拉梁兰璧的手,怒道。
  梁兰璧手臂被抓得发痛,但她不敢喊出来,只眼泪汪汪地看着天子。
  “听闻你最近迷上了浮屠?”司马炽问道。
  梁兰璧想点头,又不敢。
  “蠢妇人!”司马炽骂道。
  以前还颇有灵气的一个人,现在怎么这副畏畏缩缩的模样?
  不过现在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了,他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过几日你便出宫礼佛——走远点,洛阳的佛寺太扎眼了。届时,你找几个心腹可靠之人,前往宛城、襄阳和建邺……”
  梁兰璧听完,脸色煞白。
  她看着天子,用哀求的语气说道:“求陛下收回成命。”
  司马炽冷冷看着她。
  梁兰璧不敢和他对视,低下了头。
  “就这么办。”司马炽不容她拒绝,直接下令道。
  邵勋一口气提拔五十余将,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再等下去,与死何异
  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
  四月初的时候,府兵陆陆续续开始集结。
  最先抵达许昌的是来自阳翟的禹山防以及来自襄城的颖桥防。
  总计五百六十余人,挎刀持弓,意气昂扬。
  四月初四,幕府发下了一批冠服、器物。
  “此谓‘武冠’,一人一件,若遗失,就得花钱了。”文吏从大车上取下一顶武冠,交到部曲督许猛手中。
  许猛就是颍川本地人,自称祖上乃召陵许氏别支。但看他那熊样,五大三粗的,还不识得几个字,大伙平日里都暗笑他装读书人。
  这次他又出丑了,看着手里的武冠,对文吏抱怨道:“我闻有狗尾续貂之事,为何这武冠上却无貂毛?”
  文吏一听就笑了,道:“许督莫要玩笑,部曲督如何比得上貂蝉?”
  貂蝉是一种俗称。
  国朝有制,侍中、常侍戴武冠,加黄金珰,附蝉为文,插以貂毛,黄金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这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冠戴的遗制。
  北地寒冷,胡人常以貂皮暖额,赵人学了过去,遂以附冠。秦灭赵后,将此冠赐给侍臣使用,汉魏以来皆沿此制。
  此冠又称貂蝉冠,戴此冠的武人亦被称为貂蝉,一般是中高级将领或皇帝侍臣才能戴,比如邵勋常戴的冠饰就是貂蝉冠。
  许猛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些消息,但又不完全懂,于是闹了笑话。
  “此冠不叫‘貂蝉’,曰‘笼冠’。”文吏又拿起一顶武冠,手指轻敲了敲,发出几声闷响,可见比较坚硬。
  笼冠算是武冠的“基础款”,内衬平上帻,上加凃漆纱弁。制作弁的织物本来相当稀疏,但凃上漆后即成一笼状的硬壳。
  笼冠又称武弁。
  解释完后,文吏又给部曲将、副部曲将、部曲长史、别部司马等官员发放武冠、戎服。
  府兵体系正在完善,制度粗疏。
  按照初步设计,以三百人为一防,置别部司马一员——刘备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就当过别部司马。
  四防为一督,主官为部曲督,另置部曲将、副部曲将、部曲长史各一员,正副部曲将在农闲时负责操练,长史担任文书后勤工作。
  不出征时,府兵散于乡里,部曲督、部曲将、副部曲将、部曲长史、别部司马无令召集者,立斩。
  也就是说,底层府兵军士平日里在家务农、练武,除了农闲时的集体军阵操练之外,府兵将校不得随意召集——这是唐代摸索出来的套路,有效避免了兵为将有。
  从中可以看出,府兵们聚在一起的时间不算很多,军官也不是很熟悉部下们的能力、性格,严格来说不太好,与长年聚在一起的募兵不好比,就相互间默契、配合而言差了很多。
  但这是一种低成本的部队,一次性投资到位之后,日常维持费用很低。
  府兵也有自己的优势,即他们可以置办适合自己使用的装备,自行决定如何锤炼武技。
  总体而言,时间长了以后,府兵们的武艺都还不错,且为多面手,诸般兵器都能耍一耍,战场适应能力很强。
  发完武冠后,又发公服、佩剑。
  七品以上的官员穿朝服,因为他们有上朝的资格了,虽然不一定真上朝。
  七品及以下则穿公服。
  公服亦称从省服,是朝服的简化版本,没有皂领袖、皂撰(缘边)、绶带、蔽膝、簪导等。
  本来也没有佩剑,这次是邵勋特别要求的。
  但这个剑……
  “竟然是木剑!朝廷这么穷?”有人嚷嚷道。
  “你别说,这剑虽然不能杀人,但挺漂亮的。”有人揶揄道。
  剑首之上,按照品级不同,则有蜯、金银、玳瑁雕饰。
  众人摸着剑首,再看看绘制着精美图案的剑鞘,心底滋生出了别样的情绪。
  武冠、公服、佩剑,就连靴履都发放了。
  有人迫不及待,当场脱衣,换上新服,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文吏则摇头苦笑。
  粗鄙之人,沐猴而冠,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
  他想起了赵王司马伦时的旧事,王府奴仆都能封官晋爵,狗尾续貂之事臭名远扬,那大概是国朝第一次把官员公卿的体面狠狠踩在脚下。
  陈公这是第二次了,唉。
  他虽然在幕府做事,但不代表什么事都认可。
  眼前这几个粗笨壮汉,大字不识一个,唯晓得提刀杀人。
  威严的公服穿在他们身上时,总有种滑稽之感。
  公服、朝服、冠饰之类,非常吃穿戴之人的素质。
  有人穿起来,俊美有仪,气度非凡,给人飘飘欲仙、遗世独立的感觉。
  有人穿起来,怎么看怎么别扭,丑得要死。
  其实陈公穿起来也不好看,但他身上的气质不错,沉稳平和、不怒自威,倒也有几分威严的气息。
  这几个新上任的部曲督、部曲将之流就差太多了。
  再看看他们互相打趣——
  “许督穿上这身,回家后夫人都不认得了,怕是要被赶出家门吧。”
  “尔母婢!这身公服穿在身上,怎么感觉比铁铠还重?”
  “哈哈,官威深重啊。”
  “也是,老子现在是官了,以后睡觉都不舍得脱下。”
  “过阵子回了阳翟,我就去那几个土族家门口转转。仗着有上千部曲,平日里吆五喝六的,其实他就是个白身罢了。妈的,我要让他下跪。”
  “哈哈,可别这样。人家看到你当了官,连夜带着部曲投效明公,说不定混个比你更大的官。”
  “哈哈!”
  众人乐不可支,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不愁吃穿了,现在又有了官身,日子更有奔头了。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陈公给的啊。
  回家以后,就督促子侄辈加紧练武,将来继续为陈公厮杀,搏一份前程出来。
  唔,最好再认点字,别像他这般大字不识一个,想往上升迁都难,更不可能出任地方官。
  但这都是幸福的烦恼了。
  即便是七八九品的武官,在乡里也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人物,谁敢欺辱他?
  文吏在一旁默默看着,心中仿佛有某些东西被打碎了,难受无比。
  不过他很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这些粗鄙武夫都能当官,意味着他这种没有门第的读书人也有了上升的可能。
  诚然,他没读过几本书。仅有的读过的书上的内容,还模糊不清、错漏甚多,他也不确定自己读得对不对。
  就文化水平而言,他肯定是不如士人子弟的。
  问题是他要求也不高啊,弄个官身就行,哪怕是第九品的最低级官职。
  有了官身之后,他就可能被更高层次的人邀请,参加聚会、宴饮,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书籍,学习更多的东西,慢慢积累家底。
  届时,子孙后代的学识肯定比他强,能比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