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513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1      字数:2861
  但大胡的命令很坚决,这让众人抛弃了各种杂念,心气提振了起来。
  决一死战罢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孔豚、赵鹿。”石勒拿布擦拭着剑,唤道。
  “末将在。”二人齐齐上前。
  “你二人各领骑五千,多携马匹……”
  “支屈六,你领骑三千,前往……”
  ……
  顷刻之间,石勒已下达了数条命令,撒出去了一万多骑。
  秋高马肥之际,正是骑兵一年中状态最好、战斗力最强的时候,正合驱使。
  三将带人离去之后,南下的部伍一下子少了很多。
  “大王。”右长史刁膺上前,欲言又止。
  石勒摆了摆手,道:“君勿复多言。”
  刁膺愕然。
  石勒轻轻一笑,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乎那些?邵勋此人胆大包天,偏又稳重无比,他现在把刀顶到了我的小腹之上,我若还想这想那,岂非笑话?若丢了邺城,朝廷会发兵为我夺取吗?哈哈。尽集大军南下,便是天子亲至,这军也撤不回来。”
  刁膺默然,片刻后拱了拱手。
  “大王,野王、平阳那边还得转圜一下。”张宾提醒道。
  石勒从善如流,扭头看向刁膺。
  刁膺立刻领命,道:“仆亲自走一趟。”
  “辛苦了。”石勒和声说道。
  见刁膺离去之后,石勒又看向张宾,问道:“孟孙颇有智计,又熟读军略,征伐之时,多有良策,为何对上邵勋,却无计可施。”
  张宾沉默良久,最后只叹了口气,道:“古来征战者,有急于求成之辈,故用兵冒进,不设备,或只粗粗设备,如此有可趁之机;有瞻前顾后者,稍稍吓一吓,故布疑阵,便使其行动迟缓,亦有可趁之机;还有自诩智将者,或百般腾挪,或示敌以弱,或离间攻心,此辈亦不难对付,凭他千般曲,我自直中求,战阵军争,还是得靠一刀一枪拼杀,如此亦有机会。仆问大王几句——”
  “但讲无妨。”
  “邵勋冒进否?”
  石勒想了想,摇头道:“看似喜欢奇袭,实则布重兵于内,后手颇多,不是一锤子买卖。”
  “其人瞻前顾后吗?”
  “怕是吓不倒他。遮马堤之战,全军雨夜渡河,行动果决。此番又至枋头筑城,亲身犯险,此乃胆大包天之辈。”
  “他喜欢玩计谋吗?”
  石勒失笑:“他就是个杀伐武夫,终日笼络军心,擅以大势压人。”
  “他的破绽很少。”张宾叹道:“若换个人在他的位置上,或许便集结五万以上的大军,直插邺城,胜负凭天。但他却筑城,步步为营,对付这种人,只能与他耗。”
  石勒沉吟了一会,道:“自枋头北上,直插邺城,太过冒险,便是我也不会这么做。一旦顿兵坚城之下,粮道屡被袭扰,军心紊乱,撤退之时便是大败之局。”
  说到这里,石勒也有些叹气。
  几年了,他们遇上邵勋,只能靠骑兵优势勉力自保。
  拥有大量骑兵的一方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战场主动权。可以选择打或不打,在哪里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这个优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本来可以横扫河南的。
  但攻了几年,不知不觉间,战争的主动权突然之间就没了。
  邵勋在枋头筑城,你能选择打或不打吗?没得选择。
  主动权到人家那边了。
  想想真是莫名其妙,拥有骑兵优势的一方居然失去了战场主动权。
  以当前局势看来,战场是邵勋选择的——只能在枋头。
  打法也是邵勋选择的——攻城战。
  打的时间也给限死了——越快越好,因为一旦筑城成功,那就更难打了。
  这真他妈的!
  ******
  枋头城北,双方骑兵间的厮杀很快结束。
  与逯明一样,邵勋没多看,而是直接坐到案几后,开始写信。
  信是写给幕府的,没别的要求,就一条:多多运粮。
  枋头筑城是个大工程,南北二城外加水门,可能要修到隆冬时节,消耗是巨大的。
  这也是筑城战法的局限之处。
  但面对骑兵优势的一方,没有办法,稳妥为主,只能如此。
  他修筑的城池,其实是一个个兵站,不但要能屯兵,还得有仓城,规模不小的。
  直辖的四郡国已经收过一遍税了,剩下的只能找河南世家大族讨要。
  其实他们也已经给过一批军粮了,但不够,还得要。
  邵勋先给老丈人写了封信,没说的,自家亲戚要带头啊。
  庾氏都不出粮,你指望其他家族出粮?
  写完这封后,又给他在兖州幕府的两位军谘祭酒卞敦、闾丘冲写信。
  尤其是济阴卞氏,乃兖州大族,卞氏六龙鼎盛时期,不知道为家族捞了多少好处,而今家底厚实着呢。
  没说的,出粮!
  接下来是陈县王氏、阳夏袁氏、泰山羊氏等相对亲近的士族。
  写完之后,一封封着人带回去。
  尴尬吗?似乎有点。
  但时代背景就是如此。
  石勒从葛陂退兵,世家大族一个坚壁清野,就能让石勒大军人相食。
  就连号称“二十万骑”的刘聪,都得对裴氏、柳氏、薛氏、宋氏、王氏等并州士族客客气气的。
  人家是打不过你,但能给你拖后腿,让你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失败。
  筑城战术一路推过去,河南的世家大族一定会“欲仙欲死”,邵勋仿佛已经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了。
  哈哈,提款机的滋味难受啊。
  搁下毛笔之后,他又登上城墙,看着天边的晚霞。
  天边尽头,一队车马正在回返。
  银枪军将士护送着上千辅兵,割粟而回。
  八月了,秋收在即,野地里有不少粮食待收获,可聊作军粮补充。
  此举固然会得罪河北的士族豪强,但管不了那么多了。
  打赢了,所有人都会忘记这些破事。
  打不赢,也不差这点恨意了。
  夜幕完全降下,枋头内外一片黑沉沉,寂静得仿佛不像即将爆发大战的样子。又或者,这仅仅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
  清晨,浓重的雾气之中,大群军士如鬼魅般汹涌而上。
  矮墙之上,一名少年瞪大着眼睛,死命看向前方。
  军中老兵相告,大雾之天,贼众极有可能前来偷袭。
  但知道是一回事——少年擦了擦眼睛,我是真看不清啊。
  雾中似乎响起了“沙沙”的脚步声。
  少年干咽了口唾沫,长矛杆几乎被他攥出水来。
  “沙沙”声更响了。
  少年用足目力,向前望去。
  浓重的雾气之中,仿佛藏着头吃人的凶兽,那“沙沙”声仿佛是凶兽在咀嚼。
  少年被自己的臆想吓得一个激灵。
  片刻之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下了木墙,来到营寨之内。
  这个寨子很小,只能住十个人左右,一般设在大营外围,起警戒作用。
  一旦敌军来袭,他们是没有可能生存下来的,唯一的作用就是临死前传出讯号,给大营准备的时间。
  寨中还有九个人。
  有人倚靠在木墙上,闭目假寐。
  有人像饿死鬼一样,不停地吃着东西。
  有人板着脸,仿佛别人欠了他多少钱一样。
  还有人在咒骂着天气,让柴草都湿漉漉的,点不着火。
  少年突然起了明悟,这九位同袍其实都很害怕,只不过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
  是啊,敌军已经来了,就在北边下寨,人数未知,但骑兵数量不少,至少比他们多。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突然攻来呢?
  希望不要吧。只要守到今天中午,就会有另一队的弟兄过来替换他们了。
  “队主,我好像听到动静了。”少年说道:“要不要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