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652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2      字数:3715
  回想起考城那次,夫君真的吓坏了吧?不过这也说明夫君真的好在意她啊,每每想到此节,庾文君心中就甜丝丝的。
  和梁姐姐书信往来,果然是有用的。
  她们第一次通信,应该是永嘉六年(312)九月,梁姐姐于愍怀太子浮屠发了一封信过来,让她帮着转圜,请夫君调兵西进,解洛阳之围。
  那次其实她没帮上什么忙,还有些愧疚来着。想起梁姐姐的处境,她又有些唏嘘,太可怜了。
  还是自己幸运,有个好夫君。
  “路边摘的果子?给钱了吗?”邵勋一边吃着杏,一边问道。
  “荒废的果园罢了,满是杂草,听说远近十里内都渺无人烟。”庾文君说道:“夫君不是要置办府兵吗?洛阳、河南、偃师、缑氏一带应该都没什么人。”
  “安置府兵容易,部曲呢?”邵勋笑道:“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洛阳周边确实太荒芜了,正合安置府兵。”
  “我在南顿、汝南、颍川还有土地和庄客,要不都拿来当府兵部曲吧?”庾文君说道。
  那是她的嫁妆,而她完全不在意,实在是最近被哄得开开心心,除了夫君什么都可以不要了。
  “不用了。”邵勋说道:“待攻灭石勒,再想办法吧。”
  若收取章武、河间、高阳、中山、常山等郡,有些人他不会再赦免了。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去年打邺城时说了,只抓首恶,胁从不问,你们没及时投降,那么今年就别怪我了。
  不过,洛阳周边虽然几近一片白地,但在没有攻灭王弥的情况下,暂时不宜大规模安置府兵,容易被人抄掠。
  但这是一个长期目标,将来总要做这件事的。
  说起来可能有些残酷,但像濮阳、汲郡、顿丘之类两方反复拉锯、抄掠的郡国,地方秩序趋于崩溃,人烟稀少至极,正合“一张白纸好作画”的真意。
  安置完府兵,就是一处合格的基本盘。
  到他子孙后代那会,府兵户口滋长,他们会求着转为民户,变成自耕农。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大几十年,在被打成一片白地的郡国,甚至需要百年。
  一个统治者,肯定是需要基本盘的,不然没有本钱与世家大族讨价还价,驱使他们干这干那。
  河南、荥阳、河内、弘农这四个郡,非常适合拿来当基本盘,因为战争破坏太剧烈了。
  “沙沙”的脚步声响起,西阁祭酒胡毋辅之走了过来,低声禀报道:“明公,朝廷已同意出兵攻弘农。”
  第三十二章 怕了
  中书侍郎阎鼎匆匆入了宫城,很快进了太极殿。
  今日没有朝会,但天子仍在此召见近臣问对。
  阎鼎入内之时,殿室内的声音仍然很大,仿佛一点不担心被偷听似的。
  这让他很无语。
  邵勋确实没有主动更换过宫城的侍卫,这是梁芬替天子招募的。
  邵勋也没有换过宫人,都是先帝时代遗留下来的老人,近些年偶有更换,但不多。
  但保不齐有人心向他,暗中告密啊。
  退一万步讲,即便他们不向邵勋告密,那么王衍呢?庾珉呢?这两个人要么名望很高,要么手握实权,他们就不会在宫中收买人手吗?
  阎鼎只觉很无奈。
  “聚集在河阳三城的兵马已过三万,其以骁锐之银枪军为中坚,驱使各路兵马,围攻河内诸城。十三日,流民帅郭默率部先登,克温县。十六日,捉生军北上,与匈奴游骑交战……”里面传来了轻车将军焦求的声音。
  “邵勋有没有可能攻取河内?”这是天子的声音。
  “这却不知。观其势头十分强劲,似有直插野王之意。”
  “他怎么敢的?”天子有些气急败坏,道:“昔年车骑将军王堪北上河北,因粮草不济为匈奴所破,三万大军多死于非命。邵勋自河阳北上,匈奴就不会想办法断粮道么?”
  无人能够回答。
  天子还在生气,自顾自说道:“石勒去年吃了大败仗,不像能挡住邵勋的样子,若冀州尽为其所攻取,则再不能制矣。”
  “陛下,匈奴定然插手河北战事。”这是光禄大夫李述的声音。
  “插手有什么用?”天子不满道:“当年打王堪、打曹武、打王旷甚至打荀崧,都干脆利落。怎么现在冲个邵勋,就这么难呢?他的兵就比洛阳中军还厉害?”
  阎鼎听了,暗道十一二年前的洛阳中军还真的挺厉害。至少王瑚率骑军冲垮了司马颖弄来的鲜卑、匈奴、乌桓兵,可惜现在都没了啊。
  当然,他也知道,现在的鲜卑、匈奴、乌桓兵又比十余年前的那批胡兵厉害了不少,你让当年的洛阳中军来打现在的匈奴兵,结果如何就很难说了,搞不好要输。
  人人都在进步,就洛阳中军退步了。
  “陛下,去年刘曜吃了亏,今年或许换个地方走,邵勋不一定能拦得住,或许有机会。”又有人说道。
  “刘曜好歹也是沙场宿将,唉。”天子看样子气得不轻。
  阎鼎更是听得满头大汗。
  有点离谱了啊,你们难道盼着匈奴赢?
  “罢了,还是好好合计一下吧。”天子吁了一口气,说道:“李卿数日前说得没错。这个天下,贵在变……”
  阎鼎下意识擦了把汗。
  几天前李述提出了一个见解,当时他也在场,完整地听下来了。
  李述认为,照如今的形势来看,如果没有大变的话,邵勋会一步步收紧对洛阳的控制。
  到目前为止,他还有些顾虑,没有公然做这件事,只靠王衍、庾珉等人间接影响朝廷。
  但随着他在河北不断攻城略地,邵勋的声望越来越高,下一步就要控制洛阳了。
  如果他接下来再拿下徐州、青州,说不定要无所顾忌,把天子牢牢捏在手中。
  李述断言,如果让邵勋一步步完成这个目标,则极有可能篡朝夺位,天子下场如何谁都不敢保证——说不定就杀了前朝之君了呢?
  李述觉得,现在需要“变”。
  不变,必然死。
  变,可能死,也可能云开雾散,获得机会。
  话到这里就结束了,李述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他事实上给天子指出了两条路,让他自己选。
  阎鼎听完就吓坏了。
  老子只想投机一下,混个外放的官位,你们这也太瞎搞了吧?打算如何实施?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至此,阎鼎是真的后悔了,并且已打算跳船——继续跟这帮人玩下去,早晚死无葬身之地。
  “阎侍郎,请随我入内。”引他进来的宫人好不容易等到天子结束谈话,通报之后,得天子允准,引阎鼎入内。
  “陛下。”阎鼎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然后在宫人的指引下,跪坐而下。
  “阎卿,外间如何?”天子急切地问道。
  阎鼎瞄了下天子的表情。
  兴奋、急躁混合着担忧、害怕,以及几丝期待?
  “回陛下,陈公自许昌出发,经阳翟、阳城入轘辕关,在南郊北渡洛水,往城西金谷园方向开进。若一切正常,明日午后便到了。”阎鼎说道。
  天子咽了口唾沫,脸色不是很好看。
  阎鼎不再管他,偷偷观察了下其他人,但见人人面有忧色,似乎害怕陈公入京后,会做出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一样。
  不过他也理解他们。
  最近一次的朝会上,太尉王衍讲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从外地输入京中的漕粮越来越少了。
  原因也很简单:战争。
  荆州、湘州因为平乱,已经暂停往朝中输粮了。
  扬州、徐州的漕粮,因为下邳激战,也处于停运中。
  目前为止,就只有江州以及寿春等地,还在输送漕粮入京,且数量比起往年大为减少。
  减少的原因是人家不太认朝廷了。
  司马睿获得了江东士人的支持,那他就可劲“承制”了。你现在就算派个使节去建邺,说朝廷收回司马睿“便宜行事”的权力,也不可能了,没有用了,因为江东豪族认他,想要他带着南方割据,偏安一隅。
  这就是吴人的追求、吴人的心态,局势发展至今,很多事情慢慢明朗了。
  吴人懂了,所以不太听话了。
  邵勋也懂了,所以他上洛了。
  王衍提出的粮食问题算是近几年洛阳朝廷的痼疾了,始终难以解决。
  及至今日,河南郡算是稍稍安定了一些,朝廷也能征收一些粮食。
  兖州刺史、豫州刺史也在向朝廷缴纳赋税,现在冀州收复了,马上也可以征收赋税,但这些地区交上来的粮帛都太少了,远远不及江东输送的多。从这件事上来看,司马睿无疑比邵勋忠心很多。
  粮食问题是最现实的。
  天子想搞乱邵勋的地盘,无疑是逆潮流而动。也就是说,他们这帮人注定难以得到其他朝臣的支持。
  所以,当王衍鼓动朝臣提出进攻弘农的提议,并暗示这是陈公的意见时,几乎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这不是说朝臣们支持邵勋,他们只是忠于自己的肚皮罢了。
  但形势都这样了,天子就是不愿放弃,一门心思“求变”,这让阎鼎感到很害怕,有点不想和他们玩了——就在今天早上,他已经悄悄把家人送出了城。
  “陛下。”河南尹第五猗说道:“邵勋既然不入城,便是有所顾虑,不敢公然对陛下不敬。为今之计,还得暂时忍让,且让其先得意一会,待大计功成,再做计较。”
  天子闻言有些踌躇,看了眼众人后,见他们都是同样意见,终于点了点头,道:“就依卿所言。”
  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有其他诸侯能斗得过邵勋了。甚至于,匈奴大败他几次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总之,匈奴虽是他的敌人,但远没有那么急迫,邵勋才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锁,非常难受。
  “攻弘农之事,王衍可提及何人挂帅?”司马炽突然问道。
  “不曾。”
  司马炽一怔,但没说什么。
  “陛下。”侍中许遐拱了拱手,道:“邵勋举众入京,然屯于城外,可见其人尚未丧心病狂到极点。臣以为,或可召其入宫觐见。试一试总没坏处的……”
  “他会入京吗?”司马炽幽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