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656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2      字数:2970
  旷野之中,红袍大将身后的骑兵总数已近四千,人人奋勇,个个高呼。
  绕了两圈之后,红袍大将马鞭一指。
  杨勤狂催马腹,带着数百骑加速前冲,片刻之后就抵达了皇女台下,下马警戒。
  皇女台下值守的是殿中将军苗愿,第一时间给帐下兵士传令。
  红袍大将马速不减,在亲兵的围护下,瞬息而至。
  天子司马炽走到台沿,看着下方,却见台下执戟相交的军士纷纷撤回器械,退往两边。
  红袍大将如天神下凡,凭他一个人,就让交戟卫士次第散开,犹如巨锤劈开海面。
  他在台下驻马而立,扫视一圈。
  自殿中将军苗愿以下,执戟卫士纷纷拜倒在地。
  他缓缓下马,把马鞭递给亲兵,又等了一会。
  四千骑在不远处下马,一时间人喊马嘶,皇女台下已是旗帜、兵戈的海洋。
  红袍大将理了理戎服,在亲兵的护卫下,拾级而上。
  坡道上有宫廷卫士,见到他后纷纷低眉垂目,不敢直视。
  红袍大将很快上了皇女台。
  宫廷卫士面有难色,拦住了他,要他解下兵器。
  刘灵等人纷纷作色,怒目而视。
  红袍大将哈哈一笑,将佩刀、弓梢递给亲兵,略一寻找,便锁定了天子所在的位置。
  他立刻举步上前。
  司马炽脸色不是很好看,居然下意识想后退。
  “臣邵勋拜见陛下。”红袍大将高声说道:“请恕臣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
  说罢,身体微微前倾,抱拳一揖。
  场中一时间静了下来。
  大臣们目光微妙,有人看向他,有人看向天子。
  方才天子遣人发放布帛赏赐,可惜被邵勋一番鼓舞士气的举动给对冲了,几乎没造成什么影响,更没能为他争得军心。
  有些人不自觉将这个场面与当年曹操、汉献帝射猎相比……
  天子觉得自己该斥责邵勋两句,然后再宽恕他,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无妨”二字。
  邵勋微微一笑。
  司马炽看在眼里,只觉刺痛无比,于是转过了身去。
  “陛下已阅毕军容,如何?”邵勋站到天子身旁,几乎并肩而立,指着旷野中肃立的两万军士,问道。
  “邵卿有此雄兵,自可力破匈奴,还要禁军作甚?”司马炽闷声说道。
  邵勋看向群臣。
  大部分人低下了头,不言不语。
  安静片刻之后,太尉王衍上前,说道:“军争切忌轻敌。陈公乃天下名将,自然知晓如何用兵。”
  邵勋又看向司徒刘暾。
  “兵自然要多多益善。”刘暾答道。
  邵勋再看向尚书令庾珉。
  “匈奴气势正盛,臣以为当用全力。”庾珉回道。
  他又看向尚书左仆射刘望、廷尉诸葛铨、中书监郑豫等人。
  众人一一回答。
  司马炽的身体已经有些轻微颤抖了,梁兰璧靠近半步,抓住了他的手。
  邵勋目光与她一触,微微低头。
  梁兰璧安抚好司马炽后,悄悄看了邵勋一眼。
  她在与庾文君的书信来往中,见证了闺蜜内心的烦恼、担忧以及浓情蜜意。
  她见证了他俩的爱情——呃,或许是庾文君单方面的爱情吧。但她还是很羡慕,而且很欣慰,这是她枯燥乏味的宫廷生活中不多的亮色了。
  原来,见证别人夫妻恩爱的每一个细节,也可以让自己的内心跟着悸动,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文君好有福气!
  “陛下,臣向受忠训,累受两朝恩荣,心中感激不尽。”邵勋靠近一步,低声说道:“无妄之忧,大可不必。”
  司马炽闻言,不但没有放下心来,反而用惊怒的表情看向邵勋。
  或许,他以为人家说的是反话,在威胁他。
  邵勋也反应了过来。
  司马家这么心虚?不相信他许下的诺言?还是以己度人,觉得难以得到宽恕?
  真是猪脑子!
  邵勋也懒得和他说什么废话了,直截了当地说道:“臣已自洛南诸县调拨粟麦二十万斛、稻米五千斛、杂畜五万头入京,京中短食之忧,或可消解。”
  司马炽疑惑地看向他。
  邵勋这么好说话?是不是在骗他?还是过阵子就以军粮短缺为由将这些粮畜收走?
  邵勋暗叹他与天子之间似乎不存在互信了,便不再多言,转而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关中战事正烈,须得以重臣镇守,以牵制匈奴。”
  司马炽敏锐地嗅到了不对,但还是问道:“邵卿觉得何人为佳?”
  “侍中许遐可也。”邵勋说道。
  许遐就在不远处,闻言脸色一白,直接就想拒绝,但对上邵勋的目光时,又失了勇气。
  司马炽久久不语。
  邵勋又看向群臣。
  王衍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再次上前,道:“陛下,北地、扶风等郡危急,非得重臣不可收拾局面。”
  有他带了头,其他重臣齐声说道:“臣请许侍中出镇关中。”
  许遐闭上了眼睛,一脸颓然。
  此去关中,道路不通,说不定半路就被匈奴截杀了,夫复何言。
  “陛下,臣请许侍中出镇关中。”重臣们都表态了,中低级朝官亦纷纷劝道。
  方才陈公都说了,他会接济洛阳君臣。拿了他的好处,不帮他说话,能有饭吃吗?
  “你们——”司马炽只觉一阵眼晕,不知所措。
  这都是他的臣子啊,结果在大军威逼、粮食利诱之下,纷纷反水。
  当面牛头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朕、朕……”司马炽目光四处逡巡,似乎想要求援,但每一个对上他目光的臣僚,都偏转开了视线。
  司马炽的目光从刘灵脸上划过。
  那个铁塔般的巨汉舔了舔嘴唇,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看向他。
  这厮是天师道徒,反贼出身,当然不会尊敬天子了。若非有人拦着,他都敢上去扇天子几个嘴巴。
  “朕有中兴之志,卿等却非中兴之臣。”司马炽绝望了,拂袖而走。
  梁兰璧连忙跟上,路过邵勋身侧时,还用责备的目光看了他一眼。
  邵勋一怔。
  皇后这是何意?为何是这种眼神?好像我欠了她什么一样,真是奇哉怪也。
  帝后既已离开,群臣不便久留,纷纷追随而去,但还有很多人留了下来,似有所图。
  邵勋站在天子方才立过的位置上,俯视众军。
  太尉、司徒、中书监、廷尉、少府、中护军、北军中候、尚书令、尚书仆射等官员围在他身边,对着台下指指点点。
  第三十六章 料理(上)
  阅兵之后,洛阳迎来了崭新的政治生态。
  一开始很是乱了几天。
  先是不少朝臣走了。
  他们趁着大军云集,匈奴不敢进犯的有利时机,拖家带口离开洛阳,返回老家。
  回乡之后,有人不打算再出仕了,就在家访亲会友,谈玄论道,了此残生。
  这样肯定是有后果的。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人在进步,你家却退步了,丢弃了好不容易得来的非常宝贵的官位,那以后被人欺负也就怨不得谁了。
  还有一部分人打算带着僮仆、部曲南下江东,投奔琅琊王。
  这些人慑于邵兵凶威,不敢公开顶撞,但用脚投票的本事还是有的。
  朝臣之外,还走了不少没有官身的公卿士人,甚至是一部分宗王——没人管他们了。
  这些人主要是对邵勋失望了。
  原本邵某人还遮遮掩掩的,现在已经不掩饰了,新曹操的趋势十分明显。再加上他一手打造武人集团,更让很多人不满,于是该走的都走了。
  六月二十五日,当天子在太极殿举办朝会时,猛然发现,已经走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官吏——主要是中小官员,大官还舍不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位置。
  王衍出面处理舆情,只能说效果是有的,但没以前那么好使了。他甚至遭到了一部分士人的讥刺,让老登十分感伤。
  郁闷之下找邵勋抱怨,说他哪怕出身低,只要不如此明目张胆地提拔武人,都不至于是如今这副场面。
  说白了,很多人对你的政策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