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746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3      字数:3811
  “孩儿们的学业不能落下。”临出门之前,刘善看着一众妻妾家人,叮嘱道:“小虫弱冠之龄时,就已经名满洛阳,你们学着点。”
  说完,又看着老妻,道:“汴梁积善坊的新宅,有空去看看,顺便看下姐夫、姐姐。”
  汴梁是新城,按照规划,和邺城类似,将采用里坊制。
  城还没建,但各个建筑的基址已经分划好了。积善坊算是离宫城比较近的一处里坊了,很多达官贵人想在此购地置宅。刘善没出钱,外甥直接给了他一块地,宅院是他自己花钱建的,已经完工一半。
  从去年开始,大批流民过河乞讨,人力价钱低贱到了尘埃里。很多官员军将便拿出粮食,雇佣这些人为自己盖房子,算是私人版本的以工代赈了。客观上来说,减少了梁国赈济粮的开支。
  “好,夫君小心些。”妻子回道。
  刘善又看向几位来洛阳后新纳的小妾,道:“带好孩儿。”
  说罢,大踏步出门。
  亲兵牵来马匹,刘善一跃而上,仔细检查了下。
  鞘套里插着一把弓梢、一把铁剑、一把马刀,侧面绑着一面小圆盾。
  鞍袋中放着几根投掷用的短矛及少量食水。
  手里握着大长戟,腰间别着箭囊。
  够了,出征!
  ******
  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出许昌,自襄城汇合银枪左营一部,自伊阙北上,直往河阳而去。
  庾亮则带着一群士人子弟往汴梁赶去。
  自七月底、八月初返回许昌后,他便遣人至各地,把相熟的士人子弟聚在一起。
  半个月后,远近之人差不多都到齐了。
  庾亮对此大为满意,号召力每年都在提升啊。
  尤其是几个以前跟他别过苗头的士人,见到他时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就不由地哂笑:心里一定在骂我吧?别以为装出一副顺服的样子就能骗过我,以后走着瞧。
  与他们交底一番后,定下了一个数目:依各家家业不同,分别征收五万到十万不等的粮食。
  这个数字打到豪族们的心理底线上,扯皮许久之后,勉强打了点小折,最后征收了七十多万斛粮食——庾亮找士族摊派,士族再找依附于他们的豪强摊派。
  这次回汴梁是梁公的要求,把前五个献粮最多的士族、豪强子弟带过去,他要“量才录用”——授予幕府诸曹令史、梁国舍人之位。
  一行人开开心心,谈笑风生,在八月二十日抵达了观风殿。
  邵勋在丽春台竹林内接见了庾亮。
  “许昌陈氏献粮十万斛,给个梁国舍人,专管通传之事。”邵勋看着庾亮递过来的名单,说道。
  舍人不定员,甚至可以说数量多,且分管事务不一。
  相国庾琛、御史大夫潘滔等自辟的僚属之中,就有舍人——他们自己负担开销。
  像刘白、羊楷,则是邵勋直属的舍人,前者干的是笔杆子的工作,专门起草命令,后者跑外勤,传达命令书,再从相国庾琛那里取回较为重要的奏疏,呈递给邵勋阅览。
  今次许诺给陈氏的舍人,就是干羊楷同样的工作,以分担他的压力。
  随着梁国愈来愈稳定,事务是越来越多,本来就要新增职位,给谁都一样。值此之际,综合考虑之下,当然给献粮最多的人了——陈氏在颍川诸族之中,献粮仅次于庾家十二万斛,排第二。
  “枣氏也这么拼?献粮九万一千斛?”邵勋看着名单,又道。
  “听闻枣嵩极力劝说族人,还去相熟的友人那里借了三万斛粮。”庾亮笑道。
  长社枣氏有点没落了,家底不丰,以至于混到要借粮的地步……
  “可任大将军府墨曹令史。”邵勋抖了抖名单,说道。
  墨曹是新设的部门。
  大将军府两位记室督(阳裕、京禅)一直叫苦人手不够,忙得脚不沾地,于是邵勋刚刚批准设立墨曹,招募笔杆子,由记室督管理——幕府参军及其他亲近官员深度署曹之后,有的幕府会设记室参军一职,专门管理墨曹这种笔杆子聚集的地方。
  “长平殷氏——”邵勋沉吟了一会,道:“殷熙在捉生军数立战功,可堪重用。打完这仗,调回来吧。大将军府骑兵曹主官由令史提升为掾,由他出任。”
  义从军、捉生军是梁国军队,骑兵曹没法管。
  理论上来说,他们只能管管梁国疆域以外的骑兵。
  其实也是了不得的权力了。譬如胡人部落召集起来成军,这时候就由骑兵曹直辖管理。
  打完仗解散后,不复归骑兵曹管辖。但这会是战争年代,骑兵曹对胡人部落是有相当影响力的。故骑兵令史或骑兵掾之类的幕府僚佐,是典型的位卑权重。
  庾亮听了心中一喜。
  庾氏和殷氏关系密切,堪称政治盟友,捉生军副督殷熙升官,庾家也能扩大影响力。
  “荀氏给个录事吧。梁国或大将军诸曹,哪里有空缺,就顶上去。”邵勋最后说道:“元贞(庾怞)出使上党多次,功勋卓著,宜任青州别驾。就这样吧。”
  这话是对庾亮说的,但不是让他任命这些官员,他只是材官将军,没这个权力。邵勋只是说给庾亮听,让他宣扬出去,如此而已。
  这些官职,有的是新设部门,有的是老机构改革,有的是刚打下来的地盘,本来就要在近期一一完善,恰好因着筹粮之时,一并安排下去。
  庾亮会意,又谈了会粮草筹集过程中的细节后,便躬身退下。
  宫城营建暂停,他无事可做,现在就专管筹粮了。
  明天他就会出发前往济阴等地,巡回筹粮,任务还是很繁重的。
  “庾元规有些利欲熏心。”庾亮走后,羊献容从偏殿内转了出来,自然而然地坐在邵勋身侧,说道。
  “人都有缺点,用他擅长的部分就行了。”邵勋看着案几上的公函,说道:“襄城征收了十三万斛粮、洛南诸县五万斛、颍川七十余万、荥阳三万。豫兖东部诸郡国,若能筹集二百万到三百万斛,今年就没有那么难了。”
  “只在筹粮一事上,刘聪就远不如你,他拿什么斗?刘曜虽取晋阳,然空城一座,恐无益也。”羊献容也有些惊叹。
  匈奴打来打去,一直在并州、关西打转,甚至还把手伸到了早就废置的上郡旧地,收服当地的胡人。他们最接近富庶之地的时候,竟然是被视作偏师的石勒占据冀州那会。
  “你觉得刘曜这个人怎样?”邵勋将羊献容抱在怀里,轻声问道。
  “不行。”羊献容摇头道:“郎君你是开基之圣主,刘曜局促一地,朝不保夕,如何能相提并论?”
  邵勋的满足感油然而生,道:“有朝一日,定擒刘曜于阶前。”
  羊献容觉得邵勋今天的问话有点奇怪,但她并未多想,只问道:“你何时出征?”
  “问这个做什么?快了。”
  羊献容看着他,有点生气。
  过年前后,他在汴梁待了一段时日,找她的次数少,流连在裴氏身上的时候多,甚至偶尔还去崔氏那里偷腥。
  裴氏年后又怀上了,她还一无所出,如何不生气?
  “这几日不都在陪你么?”邵勋说道。
  羊献容沉默了会,道:“我已让广成泽那边调粮十五万斛,不比庾家多?你要怎么赏我?”
  邵勋愣了。不谈感情,谈利益了是吧?好好好!
  “出征之前都陪你。”邵勋保证道。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石津
  落雁军是第二批出征部队里较早动员起来的,临行之前,照例入觐。
  两位主官分别是苏恕延和段末波。
  之前曾移屯乐陵,参加过征青州之战,未建立什么功勋。此番攻河内,拥有两千五百骑的该部又要上阵了。
  苏恕延的两个儿子还在幽州,各领一部分人马,是怀荒、北口两镇的土皇帝。
  至于老苏,则带着家眷、仆婢、亲信以及一部分直属丁口计五千余人南下。两个月前,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苏恕延把除家眷、仆婢外的人丁都交了出去,分散安置在浚仪、开封、雍丘、睢阳、尉氏五县。
  邵勋授予他护夷校尉长史一职,兼领落雁军督军。
  护夷校尉是新设的职务,由邵勋亲领,总领河北、幽州一带的未编户胡人部落、军镇,长史是其副手之一。
  “尚善坊的宅院如何?”邵勋搁下毛笔,看着苏恕延,问道。
  “此宅富丽堂皇,仆生平仅见。住了月余,心中愈发惭愧。”苏恕延感激涕零道:“寸功未立,怎敢受此宅。”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邵勋笑道:“钱可够用?”
  “还有些积蓄。”苏恕延道。
  “养不了那么多人,就散掉一些仆婢、宾客。”邵勋说道。
  苏恕延悚然一惊,纠结片刻后,道:“回去就罢遣一部分。”
  “罢遣之人直接报给尚书令,我让人在汝阴划一块地,给他们耕牧。”邵勋说道:“自食其力比什么都好,想必他们也是乐意的。”
  “是,是。”苏恕延连连点头。
  段末波在一旁看着,心中唾骂不休。
  苏恕延就五千人,大部分还不是正经部落人口,说交出去就交出去了。这本没什么,但我手底下还有两万多男男女女,你置我于何地?
  不过他也挺羡慕苏恕延的。
  那套宅子占地很广,非常漂亮。
  修建之时凿地为池,堆土成山,植以树木,杂以花药,故有假山、园林。
  屋舍建筑之中,窗牗、壁带、悬楣、栏槛之类,皆用料考究。
  朝阳初升之时,光耀门楣。
  微风吹拂之际,林声阵阵。
  在汴梁城中的里坊之内,居然能有园林,这是一般住宅么?段末波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知道,这是梁公预备赏赐给功臣的住宅。
  也有人说那是给高官准备的。
  有时候三公六卿、诸曹尚书之类的官员来自外地,他们在汴梁不一定有房子住。这时候就有优惠政策了,朝廷提供不同级别的住宅,供你任职期间居住,期满离任时收走。
  不过不管哪样,这宅子都价值万金。
  不,若他得了这么一套宅子,临死前一定嘱咐后人,别他妈给我卖了!
  当然,这事他可能管不了。若他的子孙后代官位不够、地位不高,再用脚趾头想想,能保住积善、尚善二坊的宅子吗?人家达官贵人上门买,你还真能不卖?
  “没什么事,就北上枋头吧。”邵勋说道:“暂先屯驻下来,不要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