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789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3      字数:3750
  “祭酒么,跑腿寻常事了。”逢辟说道:“东平、高平二郡有九千六百府兵,这次应会抽调六千人出征。过了正月十五就去,检点兵员、器械,别让人糊弄了。”
  “陈留、濮阳、洛南府兵呢?”曹嶷问道。
  “那边自有其他人去检点。”逢辟说道。
  “这是要大动啊。”曹嶷感慨道:“当初在广固,虽听闻邵勋兵多将广,可没想广到这种程度。以一隅以抗天下,唉。”
  “曹公家人俱在,宅第亦金碧辉煌。今岁还在济阴购得百余顷地,这般日子,已教许多人羡慕。”逢辟说道:“何故嗟叹?”
  “也是。”曹嶷哈哈一笑,状似欢快。
  今年他确实过得挺开心的。
  当着材官校尉,协助营建汴梁,提出的几个建议都被接受了,心情舒爽——人是需要被认可的。
  购地也有了着落。
  济阴有人不满梁公,带着僮仆部曲千余家南渡江东,把地低价卖了。曹嶷动作快,出价也高,抢得百余顷,于是把长子派了过去,连带着府里很多仆役、门客,一起去济阴管理庄园。
  正旦朝会之时,说了些漂亮话,梁公还赏了他一对白璧。
  这日子,固然不如在广固当诸侯爽,但也不算太差了。只要梁国不灭,他就能继续逍遥下去。
  二人喝完一鼎茶,话题也聊得差不多了,逢辟便起身告辞。
  曹嶷将他送到门外,犹豫再三,忍不住叮嘱道:“你今后好生做事。我是没什么前途了,材官校尉已然到顶,你不一样。梁公势头挺好的,莫要想东想西。”
  逢辟心中感动,深施一礼后,转身离去。
  ******
  正月十五之时,家家欢乐。
  梁芬看着空空荡荡的新宅,沉默不语。
  长子早年死于诸王混战,没留下子嗣。
  次子去年因病过世了,幸好他留下了一子,只是年岁尚小。
  有时候梁芬都忍不住问自己,这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孽,落得这般结局?
  妻子皇甫氏受儿子去世的打击,身体也不太好了,时不时卧病在床。昏昏沉沉间,数度思念女儿,那是他们夫妻唯一在世的孩子了。
  梁芬安顿妻子后,正要饮酒麻痹自己,却见傅畅、傅宣兄弟带着几个在京关西士人来访。
  傅畅现在是浚仪令,汴梁两大县令之一。
  傅宣则是大将军府东阁祭酒。
  两兄弟之外,还有京兆韦氏的韦辅,原在南阳,现为大将军府从事中郎。
  安定席氏的席群,汉光禄勋席广之后,现为梁国五兵曹右丞。
  安定皇甫氏的皇甫昌,前秦州刺史皇甫重之子,宛令,现为梁国左民曹左丞。
  前京兆尹、雍州都督、梁氏族人梁综,自关中逃奔而来,无官职在身。
  前北地太守梁纬之子梁吉,其父战死在关中,本人逃奔关东,无官职在身。
  七个人来了后,互相行礼寒暄,一时间热闹不已。
  梁芬将他们引到书房落座。
  “明公可知,开春后武关那边会集结大军?听闻洛南府兵亦会出动十防三千人随行。”在座诸人中,除梁芬外,就只有无官职在身的梁综资历最老,也是由他率先开口。
  “那边可能要出动两万余人。”梁芬先点了点头,又道:“洛南诸县、襄城、颍川等地会征集数千丁壮,南阳会出动五千豪族兵马,另调遣五千丁壮,南阳国亦会征集三千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当以乐凯乐弘绪为帅,龙骧督护常粲、南阳中尉垣喜副之,大军自武关入,直趋蓝田关。”
  见得到梁芬肯定,众人神色振奋。
  “总算要攻关中了。”皇甫昌叹道。
  “再不去,南阳王就没了。”席群说道。
  “南阳王死就死了,不影响大局。”皇甫昌毫不客气地回道。
  说实话,他现在对司马家没有任何好感,甚至满是嫌恶,非常希望看到大晋朝完蛋。
  “此路主攻耶?佯攻耶?”韦辅插言道。
  梁芬看了他一眼,道:“据老夫所知,没有佯攻,全是主攻。哪一路取得突破,就立刻增兵,顺着那边往里面打。”
  “梁公如此豪气?”韦辅惊讶道。
  “河南、河北在手,只要梁公不出昏招,怎么输?”梁吉在一旁说道。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理。
  事实上,梁公现在有可能局部战场吃败仗,但整体真的很难输了,除非内部出问题,比如规模浩大的叛乱,或者突然搞了大清洗,弄得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就他现在这副小心翼翼的模样,指望内部出大乱子有点难。
  大清洗也不太可能,没理由啊——或者没到时候?
  “诸位,南阳那边定会征集大量关西流民出战,坞堡帅们或不痛快,你等有认识的,可多加劝说。”梁芬说道:“若能攻入关中,咱们才能打开局面。不然的话,失了祖地的孤魂野鬼,即便老夫再多加提点,也很困难啊。”
  梁芬这话一出,一群人不再争论了。
  他们现在有统一的目标,即帮助梁公的大军攻入关中,为西州士人这个集体争取利益。
  至于怎么攻进去,那就要好好想想了。
  简单的有说服南阳的关西坞堡主,让他们奋力厮杀。
  难度较高的则有潜入关中,联络老关系,发动叛乱。
  总之办法还是不少的,就看能不能做到了。
  “老夫家中这个样子……”梁芬说了前面这句,就有些哽咽,只道:“而今别无所求,唯愿家人安好,乡党博个前程,天下黎元安居乐业。梁公之势,如旭日初升,君等好生做事,勿要想东想西,机会不多了。”
  ******
  腊月下旬,羊权自汴梁回泰山。正月底的时候,又自泰山回到了汴梁。
  他已经接到了确切的命令:作为武牙将军,他将率羊家军三千,泰山、鲁、齐、济南、济北五郡丁壮五千,总计八千众前往河内,攻轵关。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路的主帅是黑矟军督军侯飞虎,可能还有部分河阳、河内、汲郡本地丁壮、河清镇将刘泉之兵,总计约二万步骑。
  对于羊家来说,这又是一次博取战功的机会。
  之前的河北叛乱,羊聃带着练出的清河兵势如破竹,先平安平当地的小规模叛乱,再杀张豺部残兵,然后北上攻刘琨,连战连捷——最后因军纪太差,功过相抵,不过梁公给羊聃赐了汴梁宅邸。
  羊权作为羊氏年轻一代中较为出色的将领,在莱芜谷之战中崭露头角,今又奉命攻轵关,踌躇满志的同时,也略微有些担心。
  羊氏在朝有羊冏之(卫尉),在幕府有羊忱(右司马),在梁国有羊曼(侍中),再下面一层级,文有羊楷(舍人)、羊鉴(太守),武有羊聃(太守)以及他羊权(武牙将军),其他子弟在县一级的则更多……
  老实说,如果梁公不下命令,羊氏都不愿意主动请缨。
  但没办法,这次点将了,必须要上。
  所谓羊家军,在过去十年中慢慢练出来了。历次战争中也缴获了许多器械,武备是越来越好,梁公或许打着消耗的目的?
  对此,羊权也不好妄加猜测,更不能口出妄言。
  现在汴梁的官场格局越来越清晰了,几个河南大士族完全聊不到一块去,暗地里下黑手都大有可能,谨言慎行是必须的。
  到京之后,羊权拜访了几个好友,稍稍一了解,顿时有些吃惊。
  明年的战争规模不小啊!
  武关、弘农、轵关、涉县、天长镇、丹朱岭六个方向可能会全面开战,梁公自领精锐督战,一旦打开缺口,迅疾涌入,毫不迟疑。
  羊权不知道匈奴人顶不顶得住。
  他们虽然有地利,但这么多方向同时开战,压力非常大,真打起来,这里要援军,那边要增兵,各处绷得紧紧的,不能出丝毫错误。
  但战场上真的能不犯错吗?
  好吧,或许能短时间不犯错,但打的时间长了呢?人是有极限的,搞不好哪里就出了漏子。
  羊权对这场战争多了不少信心。或许,真的有机会攻到平阳。
  第一百六十章 出发
  二月春社节过后,各地开始转输物资,往各个码头聚集。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顾名思义,因为粮草物资运输缓慢,必须先于大军调发,不然怕是来不及。
  所以,邵勋还没动,依然在汴梁处理公务,并接见各色人等,为战争做好准备。
  辽西郡公段疾陆眷去年冬天死了。
  其长子曾被邵勋赐名段永忠,顺利继位,但内部有很多人不服。辽西慕容鲜卑闻之,派兵抄掠,取得了大量人丁、牛羊、财货。
  幽州紧急出兵,至土垠县,为慕容鲜卑所败。
  慕容氏释放了幽州俘虏,退回辽西,显然有所顾虑,但也宣示了自己的实力,在幽州威望一时无二。
  邵勋仔细翻了翻慕容氏的老底,判断这个政权暂时还没有进行彻底的变革,部落作风很浓,便放下了心。
  判断依据?
  其实很简单。几年前慕容廆有个兄弟叫吐谷浑,因为双方放牧的距离太近,马群打架,于是慕容廆十分生气,责骂吐谷浑。
  吐谷浑气不过,直接问自己的部众,有谁愿意跟他西迁,离开辽东?最终有一千七百户人愿意跟他走。
  慕容廆见兄弟要走,后悔了,想挽回。
  吐谷浑直接说此生再不复见,负气出走,沿着塞外草原一路向西,横穿宇文氏、拓跋氏草场,至阴山,然后南下河陇,到青海一带定居。
  吐谷浑才具平平,一生中对部落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他有六十多个儿子——很难想象他究竟生过多少孩子,怕不是一有空就曹丕……
  “慕容氏有贼心,没贼胆,如此而已。”邵勋拍了拍这份公函,说道:“着幽州力保辽西郡公,此事若出差池,游统不用干了。”
  记室督阳裕立刻亲自拟写公文。
  “宇文鲜卑抄掠上谷之事,暂不要轻举妄动,严加防备即可。”邵勋又道:“再问下拓跋鲜卑,愿不愿借道。”
  记室督京禅也开始撰写公文。
  但他心中不是很乐观。去年,依附于匈奴的铁弗氏在河西攻拓跋郁律,惨败。
  凭借这一仗,拓跋郁律算是积累了不小的威望,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