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839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4      字数:3071
  但这条水运路线最远也就到博陵,且至今只有寥寥十余船粮食过来,官府效率太低,邸阁存粮也不太充足。
  常山、中山好似被放弃了一般。
  附近范阳、高阳、赵、巨鹿、安平等郡灾情相对较轻,但也一堆人嗷嗷待哺。
  今年这场大洪灾,重创的就是冀州北部、幽州部分郡县以及并州北部。
  这些地方素来不是什么多雨地带,有的甚至是农牧过渡区域,但却爆发了世纪洪水,让人匪夷所思。
  邵勋进入常山之后,几乎很难找到补给。
  飞龙山镇将陈午大概是保留元气较多的官员,初八那天,他带人穿过黄泥浆,送来了数百头牛羊。
  邵勋令人寻了一处高地,将牛羊就地宰杀。
  其实他们带来的战马也乏食,有些甚至得了病,一并宰杀了事,只留了寥寥二十余匹。
  水浑浊无比、干柴难寻、炊具更是不足,即便有了食物,困难还是很多……
  “飞龙山怎么样?”邵勋问道。
  “损失惨重。”一听这话,陈午就直叹气:“山下的田地全完了,在河边放牧的牛羊也被冲走了不少,有些人未及转移,都不见了。”
  邵勋眉头一皱,问道:“没收到命令吗?”
  陈午有些尴尬,道:“河滩边的草长得太茂盛,太好了,总想着晚几天没事的。再者,山上也没足够的地方。”
  邵勋瞪了他一眼,旋又叹了口气,这个时候苛责又有什么意义呢?赈灾要紧啊。
  “你遣人向南,去安平和邺城,知会下刘王乔和卢子道,我就在常山,看他们是不是要饿死我。”邵勋吩咐道:“每晚一日,就有无数百姓饿死。此事若办不好,什么刺史、军司都别当了,看我动不动他们!”
  “遵命。”陈午唤来了儿子陈赤特,让他亲自带人去办。
  不远处响起了哗哗的趟水声,众人举目望去,却见一大群人被肉汤的香味吸引,奋起最后的余劲,跌跌撞撞前来。
  邵勋站起身,只见大概有数百人的样子,从另一片高地而来。
  许是熬了很久,最后终于断炊了,见到这边有人且还有食物,于是在求生的欲望驱使下冲了过来。
  高地上还发生了争执。
  一妇人发疯般地推搡着几个男人,从釜中抱出俩小儿,一边嚎哭,一边向这边冲来。
  她身形瘦弱,面有菜色,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但这个时候却仿佛有无穷的气力一般,抱着她的孩儿,一步一滑地向这边冲来。
  好几次都跌在黄泥汤中,最后又手忙脚乱将孩儿抱起,坚定不移地向这边走来。
  邵勋越众而出,趟入泥水之中。
  “大王。”杨勤一急,带着亲兵冲上前去,防备不理智的乱民可能的袭击。
  妇人冲到十余步外,仿佛已经燃尽了生命,再也起不来了。
  俩小儿落在泥水中,哇哇大哭。
  邵勋健步上前,一手一个,将小儿抱起。
  妇人用乞求的目光看向他。
  “我答应你,把他们养大。”邵勋看着她,说道。
  妇人嘴角含笑,慢慢闭上了眼睛。
  “看看能不能活,若不能,挖个坑埋了吧。”邵勋叹了口气,吩咐道,随后转身离去。
  高地之上,亲兵们拿刀鞘敲打着乱民,维持秩序。
  陈午让人取来木碗,给这些人舀汤。
  饿了许久的人,也不知道有没有福气消受这肉汤,听天由命吧。
  “此乃梁王亲赐,喝了这碗汤,莫要忘记大王的恩惠。”陈午找来了十余人,在一旁说道。
  饥民们狼吞虎咽,也不怕烫,顷刻之间就喝完一碗肉汤,这时才稍稍回过神来,跪拜于地,呼道:“梁王活我,这条命是大王的了。”
  “不要急,再喝点汤,将养一下身子,我带你们乞活去。”邵勋看着面目凄惨的灾民们,说道:“天无绝人之路,但随我行,总会有口吃食的。”
  众人听得将信将疑。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们也不知道“梁王”究竟是个啥东西。
  到底是真王还是乱世草头王,没人弄得清楚,兴许是自封的吧。
  不过,看那些正在烟熏火燎的肉脯以及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肉汤,姑且信他一回吧。
  邵勋不再多言。
  杨勤从亲兵那里凑了十几个胡饼,泡在温水中,做成了糊糊。
  邵勋将其喂给怀里一男一女俩小儿吃。
  他们也是饿得狠了,狼吞虎咽个不停。
  夕阳西下,蒲阳山镇将须卜岩带着数百匹役畜,驮载着粮食,出现在了远方的天际边。
  高地上众人看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欢呼。
  邵勋亦站起身,看向北方。
  他知道,他若不来,陈午、须卜岩都不会出现在这里,眼前这些饥民绝无可能活下来。
  卢志一定也焦头烂额,他优先赈济的是便于水路运输的郡县灾民,毕竟遭灾的地方不止常山、中山二郡,只不过这里最严重罢了。
  在这个世道活下去,一切远没有那么简单。
  第十二章 义务
  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坞堡。
  或许是出于军事原因,此堡建在高处,为此哪怕生活诸多不便,没想到关键时刻救了他们的命。
  但——也就救一时罢了。
  地里的粮食没了,明年怎么办?难道要赶走一批人,或者干脆吃掉一批人?
  没人关心他们怎么做。
  杨勤遣了一人上前叫门,打算借点粮食,迎接他的是一支箭矢。
  这没有出乎任何人的预料。
  坞堡居民即便看到了队伍中有很多正规武人,却也不会擅自拿出救命的粮食。这个时候,谁还顾得了别人?
  杨勤也没有亮明身份,叫门无果之后,队伍继续东行。
  俩小儿坐在马背上,腿脚绑缚了起来,免得摔倒在地。
  整个队伍中,他俩大概是吃得最饱的。
  邵勋走在马儿旁边,扭头对杨勤说道:“收拢之人,好好编组一下,你从亲军中挑人出任军官。壮丁一队,健妇一队。”
  “诺。”
  “多少人了?”
  “精壮两千、健妇千余,孩童不足百、老人十余。”
  邵勋看了一眼落在后面的车马。
  车是被人遗弃的,正好拿来装粮食、肉脯。平地上的水已经退了,不过泥浆四溢,甚是难行。
  吃食其实还够。
  陈午送来的数百头牛羊被宰杀后,还能吃一段时间。
  须卜岩遣人送来了千余斛粮食。
  两人都已经带部众回去了,说是送第二批粮食过来。邵勋让他们量力而行,不要勉强,毕竟他们也遭灾了。
  队伍有时候会找个地势较高之处停下来休息。
  这时候会遣人去附近的坞堡、土围子借粮,十次能有一两次成功就不错了,有时候甚至会遭到袭击,这也是邵勋没有向坞堡主们亮明身份的主要原因。
  他有一千多亲兵、两千多骑马步行的义从军,看似不少,但真没必要冒风险。
  这是河北,不是河南。
  行经新市县时,发现城墙坍塌大半,到处都是腐烂的尸体。
  城墙外聚集着百余邑人,不知道怎么活到现在的。
  邵勋远远停下,然后以肉脯相诱,令这百余新市人挖坑掩埋尸体。
  大灾之后有大疫,这些尸体绝对是疫病的重要来源。
  老实说,他也有点怕。
  自己的命固然珍惜,但不矫情地说,他若这时染病死了,这个天下会有几百万人陪葬,甚至更多。
  因此,他几乎偏执地命令整个队伍喝热水,每天取河水、打井水洗澡,甚至恨不得洗澡的水也换成热水,为此不惜拆掉遗弃的民房做薪柴。
  队伍里有人生病,随便给点粮食,让他找个地方住下来,等待秩序恢复。
  一切都做到了极致。
  新市县内还找到了一些黄布,竟然没被人趁乱抢走。
  队伍里的壮丁健妇人取一段,包裹在头上,以和乱民、坞堡民区分,免得真打起来敌我不分。
  沿途收集到了部分武器,全部分配了下去,以做自卫。
  八月十五,这支队伍抵达了中山卢奴县。
  ******
  一路之上,其实渐渐变得危险了。
  地面被晒干了许多,有些灾民开始把目标盯上了同类。
  他们越聚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数十人变成数百人,再变成数千人。
  他们打不下残存的坞堡,野外也很难劫掠到粮食,那么就只能杀人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