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30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5 字数:3880
他当然思考过这个可能,但事已至此,没有别的办法了。唯有大家团结一致,尽可能拢在一起,才能为将来谋取更多的好处。
若一盘散沙,凭什么让他人高看你?人家只会觉得你好拿捏,原本打算给的好处也不给了。
“你要不要回家?”靳准又问了第二遍。
靳月华叹了口气,问道:“先帝的后妃如今在何处?”
“皆在邵勋后宫之中。”说到这里,靳准眉头一皱,道:“此人特别喜欢凌辱敌国后妃、将官家眷。先帝三位皇后、石勒之妻刘氏、王浚之妻崔氏、司马颖之妻乐氏、司马越之妻裴氏、晋惠帝皇后羊氏等,皆为其掳走,充实后宫,和晋武帝司马炎一个德行。你若留在宫中——”
“先帝后妃可有暴毙的?”靳月华问道。
靳准想了想,道:“未曾听闻,勒妻刘氏为他生了儿女。”
靳月华听完没什么表情,只静静思考。
良久之后,她叹了口气,道:“破城之后,若未见到女儿,他怕是不甘心。听闻他一介兵家子出身,自小贫苦,或特别倾慕高门贵女,若战争虏获的敌国贵妇,定然要收之而后快。女儿若回家,父亲交代得过去么?”
靳准闻言,脸上闪过几丝狠厉。
“阿爷。”靳月华抓住了他的手,急切道:“今已诛刘氏父子,父亲在诸部之中声望大丧。即便他们迫于形势,嘴上不说,心里也是有想法的。父亲若再恶了邵勋,将来被他找个借口诛杀了,其余诸部怕是只会拍手叫好。如此,靳氏就破灭了,阿娘、弟妹如何自存?”
靳准一愣,脸上闪过几丝纠结。
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厚此薄彼?
“靳氏乃匈奴豪门,父亲却恶了诸部,看似凶险,但异位而处,梁王或许会觉得父亲大有用处。”靳月华又道:“关西初定,情势复杂,我料梁王亦深感棘手。他必不会对匈奴斩尽杀绝,而是存着分而治之、互相监视的念头。如此,便需要一个或几个人暂时统御匈奴诸部,不令其为乱。若换个在诸部中声望较高之人,梁王反倒会担忧,父亲其实是非常合适之人。大将军府中掌管匈奴事务的幕僚,必有父亲一席之地。”
靳准越听越有道理,但心中还是有几分不爽利。
难道我献城之功,还保不下一个人吗?
同时更有些惭愧,当初为了起势,特意请刘粲来家中饮酒,让他见到了两个女儿。
没想到啊,时过境迁,还是要靠这些事。
“父亲先去处理大事吧。”靳月华暗叹一声,劝道。
只要父亲仕途上进,只要妹妹能嫁个好人家,只要靳家还能保有富贵,她便是委身邵勋又如何?回家之后,不还是要嫁人?她这个身份,也嫁不了什么好人家,既如此,又有多少区别呢?
******
天明之后,蒋英带着三千人来到了未央宫。
当然,此时的未央宫早就是一片断壁残垣,荒芜得很。
部分区域完全废弃,变成了果园、树林、池沼。
部分区域则改建成了仓库、军营。
辛恕部两千人就屯于未央宫西北,紧临西城的直城门。
蒋英部则屯于未央宫东南,正对南城的安、西安二门。
三千人抵达此处后,立刻引起了骚动。
他们本就是豪门僮仆,战斗力极其有限,且胡汉混杂,语言未必相通,被长官带来此处后,都有些惶恐,不知道要干什么。
辛部军士一般无二,他们甚至怀疑蒋部要造反了,拉他们一起,于是鼓噪之声不断。军中胡汉壮士自相疑忌,部队几乎要散架了。
蒋英也顾不得许多了,当先入营,与辛恕密谈一番。
片刻之后,又派出心腹老仆,前往各处。
很快,光禄大夫胡勋、尚书郎王犷、冯翊太守游子远等人纷纷而至。
“昨夜靳车骑遣人寻我了。”辛恕开门见山道:“他似有反意,打算献城而降。”
此言一出,众皆惊讶。
“靳准为什么反?不可能!”胡勋直摇头,道:“自呼延皇后病逝,其女靳氏便被立为后。靳准又是车骑大将军,禀掌国政,出入禁中,寻常事也。从弟靳明,以右卫将军之身统领侍卫。靳氏其余子侄,多有门荫入仕者。如此荣宠,他怎么可能反?反了又有什么好处?”
众人一听,是啊,他们甚至想过刘汉宗室有人反,但真没想过靳准造反,明显不合常理嘛。
“靳准得罪的人太多了。”王犷说道:“献女求荣,此君子所为耶?当年诛杀刘乂党羽之事,靳准亦有参与,冯翊氐羌怕是不会给他好脸色。”
“靳准与刘乂有何仇怨?”辛恕不解,问道。
“此事你等不知属实寻常。”王犷叹道。
他是匈奴人,更容易知道一些秘辛。
“昔年刘乂有一孺子,乃靳准从妹,淫于侍人。事发,乂怒杀之,而屡以此事嘲笑靳准,准深恨之。”王犷说道:“后有一次议事,靳准劝谏天子,曰‘东宫万机之副,殿下宜自居之,使天下知早有所系望也。’乂之死,实始于此也。其人固有错,然靳准睚眦必报之心,却也令人惊惧。”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道:“先帝在位时,螽斯则百堂失火,烧死会稽王刘康(一说刘衷)等二十一人。宫中传闻,天子(刘粲)听闻此事时,惊愕万分,显非其所为。此事或靳准所为,一口气烧死多位皇子,且先帝当时就居于此处。这等复仇之心,委实惊人。”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若此事为真,靳准狠毒之处,真的让人害怕。
“那——今日之事?”辛恕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看向众人,问道。
胡勋长叹一声,道:“还能怎样?靳准再恶毒,也得先等此事过去再说。若不从他,其必引兵来攻。呼延实在北城,此天子亲信也,断然不会袖手旁观。城中或还有支持靳氏之人,亦有忠于天子之兵,届时自相残杀,一场混战,必为晋军侦知。长安城便保不住了,城外那些杂胡兵,你愿意看到他们入内么?”
众人脸色一变。
脑子不正常才会让杂胡兵进城呢。如果真要投降,还不如让梁王进来,他总要点脸面,不会大肆屠城的。
那么,情况就很明了了:忠于天子刘粲,还是与靳准一起造反?
其实,没那么难选。
即便此时站在天子一边当忠臣,把靳准斗垮了,他跑出去后投降梁王,然后再杀回来,一旦破城,他们几个都要被清算。
破城的可能大不大呢?那简直是必然的,无非早晚罢了。
他们只能站在靳准一边,甚至抛开靳准单干都不太行。
首先是手里的兵众不能打,必然会被靳准一击而溃。
其次,靳准那个人睚眦必报,最好不要得罪他。
“那就跟靳准一起干。”辛恕说道:“他需要我等率军守城,不让杂胡兵入内,好腾出手来清理敌人。此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先度过眼前难关。”
“好。”其他人没有异议,很快分头行动去了。
巳时,靳准以车骑大将军的名义召集将官议事,当场捕杀左卫将军呼延实、征西将军刘厚、太傅朱纪、太保呼延晏等十余人。
而差不多这个时候,刘粲、刘元公父子的头颅也被送到了渭北邵勋的案头。
听使者详细叙述昨夜之事,特别是反复追问细节之后,邵勋有些惊讶。
“传令,大军渡河南下,我要大阅诸部兵马。”邵勋喊来军谋掾张宾,道:“孟孙速去传令,将银枪、黑矟二军及府兵诸部尽数集结起来,我要让那些杂胡兵看看真正的军威是什么样的。”
“立刻制作护匈奴中郎将的官印,由使者带回去交给靳准。”
“给安定、扶风传令,将抓获之靳氏部落丁口就地安置,发给粮草。把靳康从牢里提出来,看管于宅院之中。”
……
一道道命令发布下去后,邵勋坐回了案几之后,喝了口水。
放下茶碗后,他招了招手。
亲军督黄正会意,悄然上前。
邵勋低声道:“入城之后,你带人接管长安宫城,对皇后靳月华以礼相待。她若想走,任其自去。”
黄正有些惊讶。
邵勋笑骂道:“这么看我作甚?为了一女人,逼反靳准不值得。”
“遵命。”黄正又悄然退下。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入城(上)
渭水上船只往来不休,将大批粮草、绢帛送至高陆。
也只能送到这里了,因为河面上架起了多座浮桥,数万大军汹涌过河,气势逼人。
中垒将军张硕被临时任命为前军都督,率银枪中营第一批过河。
不过他们不是最先到的。
游击将军邵慎率左骁骑卫自池阳渡河,然后迅速南下,绕了一个圈,于八月二十四日抵达长安西南的阿城——秦阿旁宫遗址,修了一座军城,是长安外围据点之一。
这个时候,城西的守军刚刚击破了一支试图突围的匈奴兵马,杀刘汉河间王刘述,俘斩四千余人。
出战的主力便是彭天护。
他还是比较得意的,因为这支屠各匈奴好像知道了什么事情,于是向西突围,一路冲破了好几支杂胡兵马的阻截。
各部狼奔豕突,死者三千余人。
彭天护大怒,亲率卢水胡骑兵上前截击,杀得血雨纷纷,这才稍稍遏制住了敌人凶猛的攻势。
各路杂胡及扶风、安定等郡的豪族兵马一起围了上去,大呼生擒刘述。
刘述左冲右突,溃围不得,最后力竭战死。
余众千余人被俘,羁押于阿城。
城西的雍门外还有千余残兵,居然被城内接了回去,当他们冲杀过去夺门时,却又没机会了,让人扼腕不已。
不过,这都是小事了。
彭天护带着数千骑兵在城西反复驱驰,耀武扬威,直到被左骁骑卫三千骑从身侧绕过。
这帮人十分嚣张,也十分豪气。
一人三马,一马空跑,一马驮行李、食水,一马骑乘,疾驰起来,烟尘漫天,威势不凡。
抵达长安正西的直城门外时,三千人齐齐下马,然后两两互相披甲。
臂甲、裙甲、身甲、护心、披膊、铁盔等物件一样样被取下,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穿戴而起。
在他们旁边,约有三百人收拢马匹,带去远处一个小坡后停驻。
整个过程像是演练过无数遍一样,一丝一毫的差错都没出,动作还十分快捷,几乎没留给敌人多少时间。
披甲完毕后,每个人都拿出弓梢,开始给步弓上弦。
一些动作快的人,甚至拿出檠给步弓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