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138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6 字数:3377
世家大族给你兵权好让你来杀我么?
到了最后,也只能由既是世家大族,又与皇室联姻的人出镇,算是一种另类的“相忍为国”。
东府、北府、西府之外,还有南府。
太兴元年(328)八月初十,以王彬为江州刺史、南中郎将,镇湓口(今九江)。
四府都掌兵权,皆为军府。
再简单点说,东府管禁军,西府管豫州兵,南府管江州兵,北府管青徐兵——当然,东西南北四府都是“俗称”,并非正式官职。
一切尘埃落定后,已是八月十四日。
正准备离开建邺的诸葛恢来到了金城。
时已八月,一派秋收景象。
令诸葛恢感到亲切的是,琅琊国的百姓种的是粟,而不是稻——其实这会江南种粟的不在少数,并非普遍种稻,甚至还有种小麦的,只不过很少就是了。
“今日便厚着脸皮留下来,叨扰一顿粟米粥。”走在田埂上的诸葛恢心情颇佳,笑着说道。
“还有许多要请教妇翁的地方呢。”琅琊王司马冲故意用着比较亲切的称呼说话。
诸葛恢闻言,笑而不语,只看着前方的金城。
这座东吴时期修筑的城池,将成为新的琅琊王府,同时也是琅琊国属官办公的地方。
“琅琊国能得江乘县割实土置临沂县,委实不易。”诸葛恢突然说道:“老夫也是渡江十年以后才有户籍。”
诸葛恢是哪里人?按照当下来说,丹阳郡怀德县人氏。
但怀德县是一个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幽灵县”,只有一个县衙位于台城南七里的某个宅院,该县本身并无实土。
县衙的主要工作就是登记户籍,目前大约有一千户人家,人员构成是:早期南渡幕僚、后期加入的官员以及司马睿琅琊王府旧人、七大姑八大姨。
与其说是县,不如说是档案局。
但治金城的琅琊国、临沂县又不一样了,他们有实土了,就是眼前这片刚刚丰收的地方,原属丹阳郡江乘县。
总共一千五百户人家,多为当年自琅琊国南下的百姓。
“不过——”诸葛恢又话锋一转,道:“置侨州、侨郡、侨县,所有人都会叫好,可若给郡县实土,就未必所有人都欢喜了。”
司马冲听得一愣,下意识问道:“妇翁何出此言?”
“殿下以后会知道的。”诸葛恢哈哈一笑,并不多加解释。
看他那样子,似乎南渡士族对此事褒贬不一。
司马冲还要再问,却见诸葛文彪突然说了句:“今上初至建邺,一切镇之以静。流民蜂拥而至,居民苦之,于是驰山泽之禁,并无侵夺江东豪族土地之举,如此十余年。今日却要土断流民,其间烦难之处,夫君可自思之。”
简单来说,司马睿那帮子人刚至建邺的时候,并没有站稳脚跟,不好过于侵犯江东豪族的利益。但跟着他们来的流民可不少,总要生活吧?于是“驰山泽之禁”。
山川湖泽是朝廷的、是国家的,这是司马睿唯一能利用的土地。
而山泽承载能力有限,这也是后来把流民拦在江北的原因之一。
十年之后,司马睿渐渐站稳了脚跟,但当初跟随渡江的流民却扩散到了各处。
有的还在山泽之中生活。
有的“侵占”吴人开发不过来的荒地耕作。
有的成为豪族部曲庄客——很多南渡士族在丹阳、毗陵、会稽置庄园,弄走了大量流民。
还有成为屯田军户的。
用脚趾头想想也该知道侨置郡县后,搜括、登记户口时有多麻烦。
幸好王导是支持这件事的,不然根本干不成。
诸葛恢听女儿这么说,便看向她,笑道:“吾女堪为内助,明年若能诞下子嗣,则——”
说到这里,摇头失笑,二人才成婚半年,太急了些。
几人一边走,一边说话,很快到了城外。
“咚咚咚……”鼓声突然响起。
诸葛恢面色不变,司马冲却吓了一跳。
“定有人在练兵。”诸葛恢说道:“道让,他们都是你的卫士,以后要多加亲近。”
“妇翁说得是。”司马冲一副下属的模样,和他爹在王导面前别无二致。
“老夫去了京口,也要练兵了。”诸葛恢神色不明地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忧愁。
“我闻邵贼有府兵,于淮南大破山彦林,骁勇难敌,妇翁是要练府兵么?”司马冲问道。
“老夫倒是想,可也就只能想想而已。”诸葛恢苦笑了下,说道:“除非江东豪族都失心疯了,愿意献出土地。今讨要些侨郡侨县,都要费尽口舌。难,难如登天!”
诸葛文彪听了也有些神色怔忡。
邵太白能行此制,江东却不行,如之奈何。
不过她没有说什么,没那个心情,不想说。
******
诸葛恢第二天就走了。
这个时候,山遐山彦林同样自建邺离开,乘船西行。
他没有先去芜湖,而是来了一趟合肥。
原王导幕府参军何充已经升任淮南太守,不过只领得合肥等七县,只能算半个太守。
“梁人可有动静?”山遐一下船,就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听闻府兵已撤走。”
“为何?”
“仆设法抓了两个游骑,听闻其国内强迁匈奴,遂乱。”何充说道:“洛阳檄调左飞龙卫平叛。”
“北地也不太平啊。”山遐展颜笑道。
“银枪中营还在,屯于寿春。”何充又道:“祖约部已撤出了成德,向西袭取了庐江阳泉故城,与庐江郡兵隔沘水对峙。”
何充说着说着,便让人拿来了地图,道:“以此观之,梁人只重寿春。成德、阳泉、西曲阳三地多用来遮护外围,王师若不去讨伐,其多半相安无事。若大举征讨,则贼众或倾巢而出。”
“他们想做什么?”山遐仔细看着地图,有些不解。
何充摇了摇头,道:“这却难以知晓了。”
山遐唔了一声。
其实这样也好,国中正在土断侨郡、检括户口、整军备武,一堆事情。
他监四郡军民事务,同样不克分身。
不过,经历了之前的大战,他也不会天真到觉得梁人什么也不做,就在那文恬武嬉。
如果邵勋真是这样的人,他又何德何能奄有北地?
这样的乱世豪雄,定然有自己的野心,自己的抱负。
他对北地的改造十分深入,他在一步步建立他想要的王朝。
有些时候,山遐甚至顾不得敌对立场,想看看邵贼到底想要做什么。
他这一生,能完成他的抱负么?平定天下就花了半辈子,时日不够了吧?
“不过——”何充想了想,道:“月余以来,寿春派了一些人至各县。阴陵县长曾降祖涣,后反正归国,扣了几个梁人。拷讯一番后,得知他们居然在搜罗各色工匠乃至曾贩货至外郡的商徒。”
“嗯?”山遐一怔。
工匠还好理解,商徒有什么用?
在山遐看来,士农工商,商是最没用的。
不事耕业,相反搅乱人心。
邵贼好歹也是一代豪雄,怎生如此重视商徒?难以理解。
不过,想不明白就不想了,继续观察便是。
想到这里,山遐收回思绪,说道:“次道,我不会在此多做驻留。合肥靠你了,一定要守住。我心忧寒冬腊月之时,贼众会大举南下,万不可轻忽。”
“是。”何充躬身行了一礼,道:“我已于城中囤积资粮、整备守具。合肥城高池深,未易轻克。便是打到最后一人,我也要将此城守住。”
“壮哉!”山遐赞道:“若各地郡守、军将都有此等精气神,国事复有何忧?”
八月十五日,山遐离开了合肥,乘船前往芜湖,而被他念叨不已的寿春,则迎来了一批“客人”。
领头的是一位名叫孙佐的老者,听闻他是乐安孙氏子弟,且是夫人羊氏派来的话,张硕立刻明白该以何种态度对待——羊夫人之父羊玄之可是乐安孙氏的女婿。
老头第一句话就让张硕震惊莫名:“淮南何物最能生钱。”
见张硕不答,老头也不强求,只嘿嘿一笑,道:“将军可能为我攻拔几座茶山、竹园?”
说完这两句话,老头便飘然而去,口中犹自道:“世人皆赞竹柏贞,我却爱其能生钱……”
第七十六章 土断与商(下)
“种粮之事,你等为之,休要打搅老夫。”寿春城东淝水之畔,孙佐对随从摆了摆手,然后继续听面前一老妪说话。
“野蚕太多了,漫山遍野都是,没人要啊,不值钱。”老妪絮絮叨叨,脸上还带着点诧异。
虽然口音很难懂,要人“翻译”,但孙佐还是很感兴趣,随后拿起一个蚕茧,仔细看着,问道:“一年能收多少野蚕茧?”
这下不用老妪说了,陪同翻译的官员直接答道:“一年一万多石总有的,多得很。”
“吃什么?”
“自食槲叶成茧,大如柰,色绿。”
“郭义恭《广志》言‘(青州)柞蚕食柞叶,可以作绵’,便是此物吧。”孙佐说道。
柞树、槲树,各个地方叫法不同。
其实何止青州、淮南,东吴那边都有过这种野蚕,只不过未必吃这种叶子了。